關於兒童發展的幾種理論

2020-12-23 陳靈均的教育筆記

學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影響兒童身心發展有哪些因素,長期以來有不同的觀點。現在的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市場上也炒作比較厲害。不如首先來理解兒童發展的基本概念。

兒童發展是指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規律地向更高水平量變和質變的過程。

生理發展指的是兒童機體或器官的正常生長(形態的增長和體質的增強)、發育(功能的成熟);心理的發展指的是兒童的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的發展。學前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兒童年齡越小,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的互相影響越大。

在出生後6年,兒童發展量的變化和質的變化十分明顯。楊期正(人名)等人對兒童辨別物體大小能力進行研究表明——

1、兒童按語言指示選擇大小物體的正確率如下:

18月齡 : 20%36月齡 : 100%2、用語言說明物體大小的正確率如下;

18月齡: 036月齡 : 完全正確同樣,兒童語言隨著年齡逐步增加越加豐富。

一般來說,兒童初期,學習語言帶有情境性,主要是對話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步發展連貫性語言。到了學前後期,隨著兒童獨立性發展,他們常常離開成人進行活動,比如給布娃娃穿衣服,通過這些活動獲得各種體驗和認識,並向別人講述。這樣,陳述式獨白語言就發展起來了。

娃娃家的遊戲

兒童是怎樣發展的?受哪些因素影響?這些因素怎樣相互作用的呢?這些問題長期存在爭論並有種種不同理論。

兒童發展觀是教育理論和方法的重要基礎。不同的兒童觀導致不同的教育觀,直接影響學前教育機構和家庭學前教育的任務、內容、方法以及實施。我國主要是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

歷史上影響兒童發展的理論有以下幾種;

一 遺傳決定論

這種理論認為人的天賦或本能決定人的發展。一個人的能力、性格、興趣與生俱來,遺傳決定的,環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緩,不能改變一個人的發展方向與前途。這種理論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美國心理學家霍爾認為一兩的遺傳勝過一噸的教育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強調生物因素,強調本能在人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為都解釋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慾。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認為兒童行為系統建立的順序與成熟機制關係極大,環境與教育只是為發展提供適當時機。著名實驗有雙生子爬樓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遺傳決定論的學者認為兒童發展主要是內部素質或本能的實現,並沒有否定教育和環境作用,而且他們所說的遺傳決定論是說的兒童內在的成熟機制並不是單指某種基因的遺傳。柏拉圖的「學習即回憶」也屬於遺傳決定論。杜威主義也應該偏向於遺傳決定論。

二 環境決定論

這種理論片面誇大環境或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以下為代表人物;

美國心理學家華生認為通過訓練可以決定兒童的行為英國洛克的「白板說」。認為環境和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把兒童接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簡單的理解為機械的被動反應,忽視兒童的主動性,把教育歸結為培養行為技能,要加強訓練,往往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兒童。教育萬能論、教育救國論的倡導者

三 蘇聯的教育主導發展論及其發展

蘇聯在上世紀50年代主張教育在兒童發展中起決定作用和主導作用的觀點對我國教育理論產生了很大影響。

凱洛夫在《教育學》中認為個體的發展受遺傳、環境、教育三方面的影響。其中遺傳是個體發展的基礎,但遺傳對個體發展不起決定性作用,離開了環境因素,人也不可能成為人,比如狼孩。因此使人發展成為人的決定因素是人生活的環境。學校教育作為特殊環境,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70年代巴拉洛夫等人對凱洛夫的發展觀提出批評:

教育是環境影響的一種,不應該與環境並列幾種因素的關係分析也不夠

所以,巴拉洛夫的《教育學》把影響人發展的因素分為兩類:

一是生物因素(人的遺傳因素、個體先天特點、生理機構、成熟機制等方面的總和)

二是社會因素(環境與教育)

此書關鍵在於提出 :活動之外無發展 ,所有因素要發揮作用必須通過人的主動活動。這點與皮亞傑、維果斯基的兒童心理發展觀聯繫起來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人們不再空洞的強調教育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創造條件,使兒童積極的動手動腦,通過主動的活動來實現發展。

四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發展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不是數量上的簡單積累,而是認知圖式不斷建構的過程。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這四因素是認知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它們本身不是充足條件。

成熟。指機體的成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成熟。成熟是認知發展的重要條件,為形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提供可能性。嬰兒期出現手眼協調,是建構嬰兒動作圖示的必要條件。可能要成為現實,必須通過機能的練習和最低限度的習得經驗,才能增強成熟。物理環境。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是認識的來源,因此個體必須對物體做出動作。在這種動作中練習得來的經驗,不同於社會環境中的社會經驗。皮亞傑把這種經驗分為兩類:一是物理經驗 (獲得對物體特徵的認識)二是邏輯數理經驗(獲得動作之間相互協調的經驗)。在皮亞傑看來,認知來源於動作(動作起協調和組織作用),而非來源於物體。社會環境: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和社會文化的傳遞,包括語言和教育等社會經驗,可能會加速或阻礙其認知圖式的發展。起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個體成熟與環境(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從而引起認知圖式的新建溝。正是由於平衡過程,個體才把接受到的信息組織起來,使認知發展。四因素相互作用,兒童認知不斷發展。皮亞傑在教育上重視兒童的內在需要和心理特點,重視兒童自己動手操作獲得實際經驗。不少人以皮亞傑的理論為基礎,設計課程,促進教育額改革和進步。

五 葉瀾提出的二層次三因素論

我國學者葉瀾教授通過對影響人發展 及其相互關係的分析,提出了「二層次三因素」論。她把影響人發展的因素分為可能性因素(影響人發展的因素對個體的潛在可能產生影響)和現實性因素(對個體的發展從潛在可能轉化為現實產生影響)兩大類。

兩因素對人的發展影響不在一個層次上,故稱為二層次。每一層次中又包含不同影響因素:可能性層次中包含著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現實性層次指發展主體所進行的各種類型活動。

先天因素指個體出生時機體結構所具有的一切特質,主要包括個體由遺傳獲得的特質,由受孕時父母雙方遺傳基因的組合方式與生命孕育過程中母體獨特環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個體先天性和非遺傳素質以及受遺傳基因控制的成熟機制,它是既定的,又是潛在的,在機體發展中起著內部調節的作用。

後天因素指兒童個體出生後,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個體身心兩方面的特徵。它是某一階段主體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影響著人對環境的選擇和作用方式等。

環境和教育是影響個體發展的可能性的第二大因素,能夠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外部條件與發展的可能性。但是,無論先天、後天還是環境因素,都只是潛在性因素,只是為個體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真正使這些潛在因素轉化為現實狀態的決定因素是個體自身的實踐活動。

可能性因素:↘↘

現實性因素:↘

葉瀾認為學校教育是以上三因素的特殊綜合,在個體發展中具有與環境影響不同的獨特作用。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同樣託兒所、幼兒園是實施學前教育的專門機構,由專業人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的教育和培養兒童。

綜上,在教育與兒童發展額關係中,應當承認遺傳、環境和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視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相互作用,並認識到這只是兒童發展的基礎性條件和可能性條件。真正決定兒童發展狀態的兒童個體的實踐活動。

只有通過兒童個體實踐活動,才能將遺傳、環境和教育所提供的的可能性條件轉化為兒童成長的現實條件。所以,我們在開展兒童教育教學活動時,既要注意給兒童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外在條件,又要注意引導兒童參與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成為身心發展的小主人。

關於兒童發展的最全的幾種理論全在這裡的,市面上哪些是真正有益於兒童教育,哪些是誇大其詞?那些哪些是性價比高的?哪些是炒作概念?你全都看懂了嗎?

#疫情對民辦幼兒園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所以下面我們主要系統的來學習關於維果斯基的主要知識點,為考試做好準備。(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維果斯基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在30年代提出「文化歷史發展理論」,主張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受社會規律制約,十分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交互作用對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是《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裡考察的重點,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根據考試大綱為廣大考生整理推薦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主要流派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備考有所幫助。
  • 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理論
    在這裡就提出了幾個關鍵詞:語言符號、低級心理機能、高級心理機能、工具、內化、最近發展區。也是我們需要重點解決的幾個方面。二、最近發展區維果茨基認為,兒童有兩種心理發展水平:一種是現有的(或稱今天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潛在的(或稱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要達到教育的最佳狀態,我們需要了解兒童學習的潛能,即兒童在得到適當的幫助後所能夠達到的水平。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發生認識論是研究心理起源的學說,其任務就是研究知識增長的心理機制。廣義的發生認識論包含認識的歷史發展和個體認識的發生,狹義的發生認識論僅包括個體認識的發生。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兒童的認知能力極其有限。然而,隨著研究方法與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兒童認知能力的看法也不斷發展,其中皮亞傑關於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影響最大。
  •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是我們在考試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易考點,常以選擇的形式,單選傾向於考查人物、方法、理論的概念或例子,多選也有所涉及,包括三水平有哪些,每個水平分為了哪些階段。那接下來我們對這三水平六階段進行分析。科爾伯格的道德判斷通過「道德兩難法」進行,我們可以通過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即給兒童講一個比較為難的故事,讓兒童做出判斷,正確和錯誤的分別是什麼。
  • 科學家:關於宇宙的7個瘋狂理論,竟有人認為是兒童間的遊戲
    我們正式以科學的方式探索宇宙的開端是伽利略時代,一開始認為天圓地平,地球就是平的理論逐漸消失了。哈勃望遠鏡把我們的視線對準了數光年甚至數百光年之外的宇宙,現在有7種瘋狂的宇宙理論,就像科幻電影裡的那樣,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兒童遊戲。
  • 維果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考點精析
    維果斯基的理論在教育心理學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點,尤其是他的最近發展區需要各位考生重點掌握,不管是教師招聘還是教師資格經常考到,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察考生對最近發展區的理解及理論提出者維果斯基的匹配。下面中公講師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他的觀點。
  • 心理理論的發展與演化
    人類研究表明,在經典的錯誤信念任務中, 兒童通常要到4歲左右才能比較好地理解他人可能持有對這個世界的錯誤信念。但是這種任務會涉及言語、執行功能和記憶等多種心理能力。兒童在其中的表現可能是多種心理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心理理解能力。如果兒童的心理理解能力水平足夠支持他們作出正確判斷,但由於執行功能不足而不能抑制自己表達所知道的真相,那麼就會在上述任務中失敗。
  • 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早教性格養成中的應用
    李老師講的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推論讓我的戰鬥有部署有謀略:「最近發展區理論」由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研究並提出來。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
  • 2020福建教師招聘美術備考:藝術發生的幾種理論
    2020福建教師招聘美術備考:藝術發生的幾種理論 福建教師招聘網 :提供2020福建教師考試備考資料,包括福建教招教育綜合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及重點、教師招聘面試技巧、 備考指導等
  • 失落的羅亞諾克殖民地:關於神秘島及其居民的8種理論
    在定居者消失後的幾年裡,有許多記載在案的歐洲人及其影響,理論認為這些歐洲人可能是失蹤的定居者或他們的後代。1607年,詹姆斯敦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納爾遜的定居者繪製了祖尼加地圖,記錄了四個來自羅阿諾克的人,他們生活在易洛魁人部落中。在17世紀早期到18世紀中期,歐洲殖民者聲稱遇到了白眼印第安人,他們聲稱自己是白人定居者的後裔。
  • 【王財貴】:兒童讀經之基本理論!
    從兒童時期起給予讀經,是一種合情合理的教育,而且實施起來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但因為民國以來的教育觀念太片面僵化了,所以一般人很難想像其合理性,不易接受這樣的方式。因此,也必須略作理論之說明:民國以來的教育觀念,大體是以美國二十世紀初年的實用主義為主導,也可以說是以『兒童中心本位』為主。
  • 關於千分之幾秒的打磨理論?人類的無限感知!
    課程回放介紹:  1、關於千分之幾秒的打磨理論?無限感知狀態!  2、現場提問解答。  一、關於千分之幾秒的打磨理論?無限感知狀態!  關於千分之幾秒的打磨理論。到底能不能體會區別出打和磨的比例。在物理學上是體會不到的,時間太短了。但在運動心理學上可以感受得到。
  • 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關於「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是比較陌生的一個知識點,在這裡對此內容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艾森伯格在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基礎上,創立了親社會道德理論。主要包括:親社會兩難道德情境道德作為一個總的領域,包括許多不盡相同的具體方面。兒童對這些具體方面的判斷會有所不同。
  • 2021教師招聘備考——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1教師招聘備考——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師招聘備考: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品德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中常考的一個知識點
  •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具體解釋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會以單選題的形式作為考察,而這八個階段當中,也經常會考察到學前期、學齡期和青年期的區分,因此要求我們對這幾個階段有充分的認識,以下我將對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闡述。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構成的統一體。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要經歷順序不變又相互聯繫的八個階段。
  • 發展性教學理論的原則
    考生們在進行教師招聘備考的時候會發現,教育學的發展歷程會經歷三個時期,即萌芽,創立和發展。而其中發展時期主要以教育學時期的人物為重點。其中有一個人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贊科夫。大家知道贊科夫是維果斯基的弟子,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觀點提出發展性教學理論。認為教育應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並需要遵循五條原則。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原則。
  • 從兒童場所200年歷史脈絡看兒童樂園未來發展趨勢
    玩是兒童乃至人類的天性。不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人類的自我覺醒都已經走過了漫漫幾千年的時光,然而對兒童天性的覺察和研究,卻只不過經歷了短短幾百年。1820s~1940s傳統兒童活動場地的緩慢發展期▲ 女童兒童活動場地,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哈裡特島 1905提及兒童場所發展的歷史,德國教育家、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弗裡德裡希·弗洛貝爾可以算作是兒童場所相關理論的奠基人
  • 中小學生認知發展的理論有哪些?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舉例】:爸爸離開了,沒有獲得客體永恆性的兒童,不能認識到爸爸依然存在,以為爸爸 從此消失,不會有找的的行為;獲得客體永恆性的兒童能夠認識到爸爸是存在的,就會去找。 前運算階段(2—6、7 歲)
  •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觀理論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維果斯基的心理發展觀理論 他指出,教學的最重要特徵是便是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這一事實,也就是教學激起與推動學生一系列內部發展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教學而掌握的全人類的經驗內化為兒童自身的內部財富。該理論的基礎就是他的工具理論。3、教學與發展的關係維果斯基在其發展觀中提出了教學與發展,特別是教學與智力發展的關係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