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具體解釋

2020-12-26 中公教師網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會以單選題的形式作為考察,而這八個階段當中,也經常會考察到學前期、學齡期和青年期的區分,因此要求我們對這幾個階段有充分的認識,以下我將對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的闡述。

埃裡克森認為,個體在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構成的統一體。在人格的發展過程中,要經歷順序不變又相互聯繫的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存在著特定的心理發展上的一對矛盾,從而構成了一種「心理危機」。解決這個矛盾或危機就成為一個階段心理發展的核心任務。如果個體解決了這個任務,就能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相反則形成消極的品質。個體就是這樣在不斷地解決衝突、克服心理危機、完成發展任務的過程中從一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過渡。

埃裡克森將人格發展劃分為以下八個階段:

(1)嬰兒期(0~1歲)

此階段的矛盾是信任感對不信任感;發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嬰兒出生後首先面臨的就是生存問題,他對初次降臨的這個世界是否安全、能否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問題有著本能的敏感,嬰兒如果能夠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保護,便會逐步形成對周圍人及世界的信任感(即安全感)。否則就會產生不信任感,並將在今後的生活過程中,對周圍人及這個世界充滿了內心的疑慮。信任感是整個人格發展的基礎。

(2)兒童早期(1-3歲)

此階段的矛盾是自主對羞怯與懷疑;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克服懷疑與羞怯感。

此階段兒童的活動能力快速發展,特別好動,凡事都想親自嘗試,以顯示自己的力量,並藐視外部的控制。這時候兒童想通過靠自己吃飯、穿衣、如廁等等而習得能力感。「讓我來」、「我不」成為這時孩子的口頭禪。如果父母在安全的範圍內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能使孩子獲得自主感。反之,如果父母對兒童限制過多、指責或懲罰過多,便會使兒童產生對自身能力的懷疑與羞怯感。

(3)學前期(3~6歲)

此階段的矛盾是主動對內疚;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

此階段兒童在自主性基礎上,發展出更廣泛地探索世界、擴充環境的願望。如果他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從而產生內疚。

(4)學齡期(6~12歲)

此階段的矛盾是勤奮對自卑;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

兒童開始進入學校,意味著真正意義上地進入了社會。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為了努力完成學習任務、與他人共處,兒童必須勤奮努力。如果他們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他們就會感到自卑。

(5)青春期(12~18歲)

此階段的矛盾是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發展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亂。

所謂自我同一性是一種關於自己是誰,在社會上應佔什麼樣的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覺。跨入青春期的個體,由於身體迅速發展、性的成熟,以及所面臨的種種社會義務與選擇,會對過去懷疑,對將來迷惘,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難以統一,這就是同一感危機。如果個體在進入青春期之前,有較強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和勤奮感,就容易在這一階段實現自我同一感。否則容易形成角色混亂。

(6)成年早期(18~25歲)

此階段的矛盾是親密對孤獨;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

戀愛與婚姻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只有這樣才能與他人建立起有意義的關係,發展友誼與伴侶關係,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

(7)成年中期(25~50歲)

此階段的矛盾是繁殖感對停滯感;發展任務是獲得繁殖感,避免停滯感。

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關懷下一代和對社會發揮創造力的願望最旺盛的時期。繁殖感有「生」和「育」兩層含義,即生殖及教育下一代,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感。一個人即使沒生孩子,也可以通過關心或教育他人的孩子而獲得繁殖感。而相反的就會體驗到發展的停滯感以及人生的無意義感,失去關懷他人的熱情,以自我為中心,就會產生停滯感。

(8)成年晚期(50歲以後)

此階段的矛盾是完善對絕望;發展任務是獲得完善感,避免絕望與沮喪。

在體驗了人生的眾多喜怒哀樂後,當老人們回顧過去,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沒有虛度,就會產生對生活的完善感,從而可以懷著充實的感情坦然地面對死亡。與此相反,那些對過去的生活感覺不滿意的老人,往往會內心充滿絕望與沮喪,從而會懼怕死亡。

相關考題:

李大力最近發現,正在讀初三的兒子李小力難以始終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喪失目標,失去信心。依據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李小力個體發展危機沒有處理好的階段是( )。

A.主動感——內疚感 B.勤奮感——自卑感

C.角色同一——角色混亂 D.信任——懷疑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性發展理論。青年期的矛盾是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發展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亂。所謂自我同一性是一種關於自己是誰,在社會上應佔什麼樣的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覺。題目中的李小力難以保持自我一致性,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應該在未來如何去做,可見他正是沒有獲得同一性,因此沒有處理好的階段就是角色同一——角色混亂階段,所以正確答案為C。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埃裡克森社會人格心理發展理論
    埃裡克森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師招聘中的考點主要是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常常以單選題的方式考查不同階段與其發展任務的對應。他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在這八個階段中,個體發展首先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個體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殊的心理任務,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相對應的發展矛盾,個體需要解決。
  • 埃裡克森八階段理論很重要
    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
  • 埃裡克森的一生與他的人格發展理論
    外貌的特殊導致它在學校裡被同學叫「猶太人」,但是在家族中又被稱為「異教徒」,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埃裡克森正處在青春期,這使得他在忠於德國還是忠於丹麥人之間產生了矛盾。這也對他後面對人格發展同一性的提出產生了影響。埃裡克森畢業於蒙臺梭利學校,畢業後他違背了繼父讓他當醫生的願望,開始從事藝術,週遊整個歐洲。
  • 教育心理學: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教育心理學: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06-17 15:05:57|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為什麼埃裡克森人格心理發展八階段,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有兩點啟示:一是人格發展是一個終生發展的過程,前期主要是外界的力量,後期則主要是自我的力量,即自我完善。這就要注重培養孩子人格發展中自我獨立的精神和意識,儘早幫助孩子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這也符合教育的規律,由他育到自育。自我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最終目的。
  • 教師招聘-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一、考情介紹(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在全國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中,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考頻較高,多以客觀題型考察,二、知識解析(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它必須經歷一系列順 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 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
  • 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發展理論的區別
    受弗洛伊德的影響很大,同時他對弗洛伊德的理論進行了修正,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是前者理論的繼承。他認為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為都受性本能的衝動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許多性慾階段組成的,他認為,每一個發展階段中都存在著可能引起衝突和矛盾的來源,如果能順利解決這些矛盾,個體會成功的走向成熟,否則,會對個體的人格造成久遠的消極影響。
  • 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
    埃裡克森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他必須經歷一系列不變順序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衝突與矛盾決定的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人的一生,他把整個發展過程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的時期。【知識點呈現】
  • 埃裡克森的遊戲理論
    新精神分析學派埃裡克森的理論重點是:自我發展是如何通過遊戲對本能欲望的宣洩,強調遊戲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衝突,發展的作用從而擴展和豐富了弗洛伊德的遊戲理論。一 遊戲是一種自我機能埃裡克森在弗洛伊德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了遊戲在自我發展中的作用。唯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將自我看成是消極受制於本我超我,這種矛盾經常導致自我的挫敗而需要尋找機會去平衡,遊戲是實現平衡的最佳途徑。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埃裡克森人格心理八階段理論——孩子6歲前,要抓住這3個主要矛盾
    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曾經提出過一個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對核心的矛盾,能夠解決這些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就不會成為他之後的障礙,而如果沒有解決這個矛盾,那一個人就會出現殘缺性狀態和不連貫狀態。
  • 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埃裡克森 八階段理論 人格發展 埃裡克森 愛利克·埃裡克森,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心理發展理論的...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弗洛伊德與埃裡克森心理發展理論的區別與聯繫 2020年下半年甘肅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公告已發布,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考情介紹在全國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中,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考頻較高,多以客觀題型考察,主要以例子反選為主,多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考察較為簡單,結合實際生活事例進行判斷即可。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的主要...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的主要觀點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埃裡克森的生平和他的八個階段
    愛利克·埃裡克森的心理學理論主要是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在這八個階段中,個體發展首先會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與此同時,愛利克·埃裡克森還提出了以下觀點:個體在每一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殊的心理任務,在每個發展階段都會有相對應的發展矛盾,個體需要解決。如果在該階段此矛盾能夠得到順利解決,那麼個體的人格將會健康發展。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知識解析埃裡克森,兒童精神分析醫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它必須經歷一系列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每一個危機都涉及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
  • 埃裡克森:人生發展心理八階段
    埃裡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把心理的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並認為每一階段都有一個特殊矛盾,矛盾的順利解決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埃裡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生的怒吼。"
  • 教招備考-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化發展
    那麼今天主要帶著大家來對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這部分的內容進行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大家都知道埃裡克森的社會發展理論一共分為了八個階段,分別是:嬰兒期、兒童早期、學前期、學齡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那麼首先我們要作為多選題進行備考。其次就是這八個階段中,前五個階段屬於成長和接受教育時期,故前五個階段再作為一個多選題備考。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生平和他的八個階段
    愛利克·埃裡克森在德國長大,後移民美國。所以在德國學校裡,同學們叫愛利克・埃裡克森「猶太人」,而在繼父的祖廟裡,由於他的外形是典型的斯堪狄那維爾血統,和其他猶太人在外形上有較大差異,其他猶太人叫他「異教徒」。愛利克·埃裡克森的心理學理論主要是人格社會心理發展理論。他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在這八個階段中,個體發展首先會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