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號下午,華南理工大學上海校友會第二屆換屆大會在上海舉行。也許你會奇怪,為什麼我們會關注一個校友會的地方性換屆會議,因為這場會議不僅是校友會換屆,還有另一個名字:新能源智能汽車高峰論壇。在這場會議上來了很多權威專家學者,當然,也包括了作為華工校友的威馬汽車CEO沈暉。
在換屆大會上,沈暉當選為華工上海校友會的新一任主席。而在他的公開發言中,我們分明讀出了很多關鍵信息。其中一些信息,頗為耐人尋味。
新能源車井噴式爆發已經開始
在沈暉的發言中提到,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裡的信息,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要達到總銷量的20%。而當前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每年新車銷量在3000萬輛左右,這也就意味著5年後,新能源車的年銷量要達到500萬輛。而考慮到政策制定一般預估數據都非常保守,實際推算2025年的新能源車年銷量將肯定高於500萬輛。
相比起2019年,這個數字僅為120萬輛。這就意味著新能源車市場的拐點馬上就會到來,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必定可以看到新能源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已經開始井噴進程了)。確實,今年就我自己參加報導的2場國際級車展(北京和廣州)來看,幾乎所有車企都已經把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車擺在展臺最中央的地方,發布的重量級新車新技術,也清一色都是新能源。這對於國內的車企,特別是新勢力而言當然是個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君不見,上市的蔚來理想和小鵬,最近兩個月的股價都在急劇飆升,蔚來甚至已經晉升世界第五車企。
國產新能源車市場仍缺少華為小米這樣的企業
無論是資本,政策還是市場,新能源車的大勢已經無人可擋。但沈暉在發言中,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個問題:新能源車市場雖大,潛力雖無可限量,但作為我國自己最重要的有生力量,國產純電動車陣營裡,目前還缺少一家類似於手機圈裡華為小米這樣的企業。
其實華為也好,小米也罷,哪怕是oppo,vivo也好,這四家國產手機巨頭們之所以今天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大殺四方,接連打敗包括三星,索尼,HTC等等一大堆強敵,靠的不是什麼性價比,也不是低價。而是「人無我有」的技術壁壘。好比華為的拍照能力吊打世界,小米的整合能力和渠道能力,包括其AioT布局世界第一,oppo和vivo的快充技術領先世界至少一年。這些都是別人學不來,而且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跟進的核心優勢。
而實話說,正如沈暉說的那樣,目前我們的國產純電動車陣營,真的缺乏這樣的企業。我們有比亞迪,它的電池和IGBT晶片都能自己研發製造,算是最接近「汽車圈華為小米」的一家。但比亞迪在智能化,人車交付,自動駕駛上相比其他國產新能源品牌還有很大差距。
蔚來在品質感豪華感上表現出色,但卻沒有「人無我有」的核心技術。小鵬一直以來主打自動駕駛,目前已經能接近特斯拉,但仍然無法超越,且小鵬的自動駕駛技術,也不具有技術壟斷性,因為同樣在自動駕駛領域,至少在技術積澱上,已經落地L4的威馬相比小鵬並不虛。而理想,儘管其增程式架構很新穎,性價比也足夠高,但同樣地,也沒有「人無我有」的東西。
正因如此,國產純電動車至今仍然無法形成決定性的競爭優勢,這也就導致了在面對特斯拉的競爭時,國產車企們大多比較被動的原因。並非我們的性價比不夠高,而是我們還拿不出能真正和特斯拉正面抗衡的產品。
強大如斯的特斯拉對我們其實是好事
說到特斯拉,沈暉在發言中對這家全球市值第一車企也有他的看法。沈暉認為,特斯拉非常強大,如果說我們還沒誕生汽車圈的華為小米的話,那麼現在的特斯拉,已經相當於汽車圈裡的蘋果。而如此強大的特斯拉,儘管會對國產純電車的生存構成一定威脅,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的確,如果我們回看小米華為的崛起的話會發現,這兩家企業的崛起,基本上是摸著蘋果一步一個腳印過來的。無論是多攝像頭還是計算攝影,無論是手機的質感和工藝,華為小米都在蘋果每一年的iPhone裡,吸取了很多經驗。
同理,如今我國的純電動車,實際上也在摸著特斯拉過河。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和智能化很強,但這種強大並非單體性強大,不是某一個硬體很厲害,或者某一項功能很突出,而是特斯拉有能力把所有東西整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成度很高的整體。這就像前幾年的iPhone和國產安卓機一樣。
iPhone身上哪一件東西單獨拎出來,很可能都不是國產安卓機對手,但人家就是有能力把這些東西整合成一個近乎完美的產品,而前幾年的國產安卓機,儘管有強大的硬體,就是做不到iPhone的整合度。
這就是如今特斯拉和國產純電動車的真實對比。我們要追上特斯拉,差的不是硬體軟體,就差整合化這一步。而這一步,才是最困難的。而迎頭趕上,在最困難的地方實現對最強大對手的超越,這是目前擺在所有國產純電動車企面前,最困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