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沈暉:我們需要汽車圈的華為小米,不怕強大的特斯拉

2020-12-23 純電車EV

12月13號下午,華南理工大學上海校友會第二屆換屆大會在上海舉行。也許你會奇怪,為什麼我們會關注一個校友會的地方性換屆會議,因為這場會議不僅是校友會換屆,還有另一個名字:新能源智能汽車高峰論壇。在這場會議上來了很多權威專家學者,當然,也包括了作為華工校友的威馬汽車CEO沈暉。

在換屆大會上,沈暉當選為華工上海校友會的新一任主席。而在他的公開發言中,我們分明讀出了很多關鍵信息。其中一些信息,頗為耐人尋味。

新能源車井噴式爆發已經開始

在沈暉的發言中提到,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裡的信息,到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要達到總銷量的20%。而當前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每年新車銷量在3000萬輛左右,這也就意味著5年後,新能源車的年銷量要達到500萬輛。而考慮到政策制定一般預估數據都非常保守,實際推算2025年的新能源車年銷量將肯定高於500萬輛。

相比起2019年,這個數字僅為120萬輛。這就意味著新能源車市場的拐點馬上就會到來,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必定可以看到新能源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已經開始井噴進程了)。確實,今年就我自己參加報導的2場國際級車展(北京和廣州)來看,幾乎所有車企都已經把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車擺在展臺最中央的地方,發布的重量級新車新技術,也清一色都是新能源。這對於國內的車企,特別是新勢力而言當然是個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君不見,上市的蔚來理想和小鵬,最近兩個月的股價都在急劇飆升,蔚來甚至已經晉升世界第五車企。

國產新能源車市場仍缺少華為小米這樣的企業

無論是資本,政策還是市場,新能源車的大勢已經無人可擋。但沈暉在發言中,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個問題:新能源車市場雖大,潛力雖無可限量,但作為我國自己最重要的有生力量,國產純電動車陣營裡,目前還缺少一家類似於手機圈裡華為小米這樣的企業。

其實華為也好,小米也罷,哪怕是oppo,vivo也好,這四家國產手機巨頭們之所以今天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大殺四方,接連打敗包括三星,索尼,HTC等等一大堆強敵,靠的不是什麼性價比,也不是低價。而是「人無我有」的技術壁壘。好比華為的拍照能力吊打世界,小米的整合能力和渠道能力,包括其AioT布局世界第一,oppo和vivo的快充技術領先世界至少一年。這些都是別人學不來,而且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跟進的核心優勢。

而實話說,正如沈暉說的那樣,目前我們的國產純電動車陣營,真的缺乏這樣的企業。我們有比亞迪,它的電池和IGBT晶片都能自己研發製造,算是最接近「汽車圈華為小米」的一家。但比亞迪在智能化,人車交付,自動駕駛上相比其他國產新能源品牌還有很大差距。

蔚來在品質感豪華感上表現出色,但卻沒有「人無我有」的核心技術。小鵬一直以來主打自動駕駛,目前已經能接近特斯拉,但仍然無法超越,且小鵬的自動駕駛技術,也不具有技術壟斷性,因為同樣在自動駕駛領域,至少在技術積澱上,已經落地L4的威馬相比小鵬並不虛。而理想,儘管其增程式架構很新穎,性價比也足夠高,但同樣地,也沒有「人無我有」的東西。

正因如此,國產純電動車至今仍然無法形成決定性的競爭優勢,這也就導致了在面對特斯拉的競爭時,國產車企們大多比較被動的原因。並非我們的性價比不夠高,而是我們還拿不出能真正和特斯拉正面抗衡的產品。

強大如斯的特斯拉對我們其實是好事

說到特斯拉,沈暉在發言中對這家全球市值第一車企也有他的看法。沈暉認為,特斯拉非常強大,如果說我們還沒誕生汽車圈的華為小米的話,那麼現在的特斯拉,已經相當於汽車圈裡的蘋果。而如此強大的特斯拉,儘管會對國產純電車的生存構成一定威脅,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的確,如果我們回看小米華為的崛起的話會發現,這兩家企業的崛起,基本上是摸著蘋果一步一個腳印過來的。無論是多攝像頭還是計算攝影,無論是手機的質感和工藝,華為小米都在蘋果每一年的iPhone裡,吸取了很多經驗。

同理,如今我國的純電動車,實際上也在摸著特斯拉過河。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和智能化很強,但這種強大並非單體性強大,不是某一個硬體很厲害,或者某一項功能很突出,而是特斯拉有能力把所有東西整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成度很高的整體。這就像前幾年的iPhone和國產安卓機一樣。

iPhone身上哪一件東西單獨拎出來,很可能都不是國產安卓機對手,但人家就是有能力把這些東西整合成一個近乎完美的產品,而前幾年的國產安卓機,儘管有強大的硬體,就是做不到iPhone的整合度。

這就是如今特斯拉和國產純電動車的真實對比。我們要追上特斯拉,差的不是硬體軟體,就差整合化這一步。而這一步,才是最困難的。而迎頭趕上,在最困難的地方實現對最強大對手的超越,這是目前擺在所有國產純電動車企面前,最困難的難題。

相關焦點

  • 威馬:我們是新能源汽車中的華為 巴不得特斯拉越賣越多
    與之相比,還沒走向二級市場的威馬,步伐明顯慢了一拍。不過,雖然當前還沒有上市,但是銷量表現在國內造車新勢力陣營中,也算是可圈可點,旗下主力車型威馬EX5,月均銷量均在2000輛以上。而威馬汽車當前融資進展頗為順利,也為其接下來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不錯的基調。
  •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解析威馬的「網際網路+」
    當然,這不僅由於BAT三大網際網路巨頭的2B戰略已經全部明確,更有富士康、紅旗、威馬汽車等與網際網路主動融合的新舊製造業代表,也在大會舞臺上得以放大呈現。「我們從用戶端體驗到產品,到下定單,再到後續的工廠、供應鏈的造車過程,然後到交給用戶使用,整個過程都是數位化的。」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沈暉說。
  • 威馬汽車CEO沈暉BCW演講:汽車會如何進化?
    威馬汽車CEO沈暉BCW演講:汽車會如何進化?第一天的會議中,我們見證了新技術變革催化下汽車產業鏈的「破」和「立」,八大分會場、兩場主題會議中,涵蓋了包括自動駕駛、汽車互聯、出行服務、電動化、人工智慧等多個話題。遍覽各大精彩的主題演講,一個於我們而言非常熟悉的面孔也在其中。當地時間2月21日午間,威馬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暉在博世物聯網大會的eMobility分會場中發表了以《汽車會如何進化》為主題的英文演講。
  • 威馬汽車核心高管接連離職:3萬銷量未獲認可,與王興等「較勁」
    據了解,沈暉還在內部信中表示,「來自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業的挑戰和壓力也越來越強烈,但是,這不會放緩我們在正向研發,堅持自主智慧財產權方面的投入力度……更要強化研發的投入,強化用戶價值的創造。」一年後,祁立人與陸斌均選擇了離開。有分析認為,陸斌離職或與威馬汽車和吉利汽車的官司有關。2019年9月,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公司起訴威馬汽車旗下的4家子公司及沈暉等,索賠21億元。
  • 威馬出圈,沈暉達陣
    這和沈暉五年前創立威馬時,中國汽車市場的氛圍如出一轍:外資群雄盤踞,刀光劍影中各佔山頭,不停地蠶食著新出現的機會增量。在外資眾強,相互卡位把持的疆域中,出身傳統車企的沈暉,尋到了一條通往成功的狹窄通道——智能電動汽車。同時,這也被稱為中國汽車工業換道超車的機會。
  • 科技普惠威馬聯合百度搶跑智能汽車賽道
    1月7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超越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成為新任世界首富,而就在一個星期前,國產特斯拉Model Y公布售價後的當天,特斯拉全國各地城市展廳門庭若市,訂單多到讓系統癱瘓,這種場景讓無數車企汗顏,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已經到來,幾乎已勢不可擋。
  • 科技普惠不是說說而已,威馬聯合百度搶跑智能汽車賽道
    1月7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超越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成為新任世界首富,而就在一個星期前,國產特斯拉Model Y公布售價後的當天,特斯拉全國各地城市展廳門庭若市,訂單多到讓系統癱瘓,這種場景讓無數車企汗顏,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已經到來,幾乎已勢不可擋。
  • 理想們不講武德,威馬好自為之?
    投稿來源:科技新知「我認為我們將是第一家實現盈利的造車新勢力。」立下這個flag的不是別人,正是被視為造車新勢力中最穩的,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毛利率一直為正的理想在本季度將這一數據提升到了19.8%,接近特斯拉三季度的23.5%,而特斯拉已在去年第三季度實現盈利。雖然威馬沒有公布具體的財務數據,但有兩點是無法改變的。其一就是造車的投入非常大,沈暉對此也從不迴避,他曾表示「搞一個汽車公司起碼要三四百億元。」
  • 威馬汽車衝刺IPO:IdeaL4全新科技戰略的新意與焦慮
    威馬創始人、董事長、CEO——沈暉表示:「 IdeaL4技術戰略的目標是打造新智能美好出行生活『四大件』。」這四大件簡單的理解其實就是威馬汽車的四項核心技術。我們先來看看Intelligent Cockpit,即威馬宣稱最懂中國用戶的智慧座艙,沈暉表示,這一智慧數字座艙的系統採用的CPU和GPU提供高出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運算能力,配備的學習型神經網絡處理器NPU, 具備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能力。
  • 上市前夕連現自燃,威馬深陷危機後,王興預言成真了?
    一連串的威馬汽車自燃事故似乎並未影響到沈暉的好心情。  身為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微博上擁有50萬粉絲,他將其視作推廣威馬汽車的主要陣地之一。  過去一個月時間裡,沈暉曾興奮地在微博上公布其寫給公司團隊的家書,稱「在剛剛過去的『史上最忙』9月,威馬創造了一系列高光時刻」。
  • 威馬攜韓國明信 共同拓展亞洲汽車市場
    [愛卡汽車行業資訊原創] 日前,愛卡汽車獲悉,威馬汽車與韓國大型汽車產業集團(株)明信集團Myoung Shin Group(以下簡稱:韓國MS明信集團)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電動車新時代,EX5-Z讓威馬繼續領跑
    (《霹靂遊俠》裡男主角的黑科技座駕)這兩部影視作品,分別涉及了未來汽車的兩個科技想像:行駛安全和人車交互。特別是後者中的智能交互汽車,其經典臺詞是:「請別叫我『汽車』或是『幾隻輪子』,我是奈特工業2000號」,以及「如果我們失敗了,我想告訴你,我們是好搭檔。」
  • 9月汽車出行大事件:威馬完成百億D輪融資,億咖通與華為達成合作
    國內未上市的頭部新造車企威馬完成了100億元的D輪融資,為接下來上市打下基礎。同時,恆大汽車也在尋求科創板上市。新造車企領頭羊特斯拉在積極推動充電基礎設施,蔚來和理想汽車則在持續加碼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 科技企業在科技出行方面競爭愈發激烈。高德和騰訊地圖通過自身資源整合能力,加速打造出行聚合平臺。
  • 新能源汽車5年5倍空間 蔚來、小鵬、理想、威馬誰能突圍?
    近期的幾件大事又將新能源汽車推向了高潮,而在國內,在引入特斯拉這條鯰魚後,能否誕生出「汽車界」的華為、小米、OV呢? 首先看一下資本市場,因為資本的嗅覺是最敏銳的。
  • 網傳理想汽車完成D輪5.5億美元融資 威馬汽車TOP排名跌至第四
    這番言論發表之後,首先不服氣的就是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針對王興的言論,威馬汽車沈暉表示不服並作出正面回應,並表示願意與王興「打賭」。威馬汽車CEO沈暉則認為,威馬一定會是Top3之一,願意與王興打個賭。最後還附加了一句,我也看好理想。最後還艾特了理想汽車CEO李想。好人做了,還把自己肯定了!一舉兩得。
  • 威馬汽車取消全員年終獎,十三薪延後至今年6月發放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威馬汽車的年終獎約為3.5-3.7個月的工資,會上下浮動,佔員工全年收入的30%;再加上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的13薪,年底原本可以拿到4.5倍月薪的獎金。但這次不但年終獎取消,13薪也被延後到今年6月發放。記者向另一位威馬員工求證,對方確認此事屬實。另一位離職員工表示,他的年終獎未受影響。
  • 獨家|威馬汽車取消全員年終獎,13薪延後至6月發放
    作者 | 張一編輯 | 吳巖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3月4日下午2點,威馬汽車面向CTO全體(全體智能網聯部)召開時長約20分鐘的線上電話會議,討論年終獎發放事項。HR通過線上會議通知全體員工取消年終獎,理由是「去年公司年度KPI不達標」。但上述威馬員工表示,「並不知道公司關鍵KPI是什麼」。
  • 蘋果汽車或於明年9月發布;寧德時代市值超7000億;華為發布車載智慧屏
    來源:新京報3、傳百度威馬聯手造車12月18日,有報導稱,百度或將與威馬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對可能的合作模式進行商議。對此,未來汽車日報向百度官方及威馬汽車求證,雙方均回應稱:「不予置評」。不過,未來汽車日報發現,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卻點讚了相關博文。據百度內部人士透露,百度於本月22日即將發布的晶片也將搭載在威馬的全新車型上。
  • 威馬汽車為什麼選擇國內上市?
    天時方面,新能源汽車今年經受了補貼退坡和疫情的雙重考驗,表現出以產品力打市場的實力,尤其在今年下半年,伴隨著銷量的回暖,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這幾家新能源汽車代表企業的股價屢創新高,市值陸續超過諸多傳統車企。這意味著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未來前景的看好,而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的威馬汽車,選擇在現階段推進A股上市,將有望獲得較高的發行價。
  • 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威馬汽車擬登陸科創板 新能源汽車概念...
    威馬、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日前陸續公布了今年前11月創紀錄的銷售數據。威馬銷量創下年內新高,連續兩個月站上3000臺大關。目前,造車新勢力「四小龍」的銷量相加已超過特斯拉,行業內已形成「一超四強」格局。老虎證券投研團隊負責人何勇表示,造車新勢力企業已經渡過了資金壓力最大的階段,進入到產品導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