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丹)近日,活了大半輩子的伍秦國(化名)第一次聽說世上有一種病叫作「多發性骨髓瘤」。「腰痛,咋就變成瘤了?」在老人的認知中,腰酸背痛是上年歲的人存在的通病,卻不知有一種「狡猾」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症狀和骨質疏鬆、腰椎間盤突出相似,但卻專「咬」人骨頭。
貴州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長、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王季石告訴記者,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惰性」的血液腫瘤,起病緩慢、潛伏期很長,加之症狀沒有太多典型性,使得患者易走彎路,費盡周折,最後才發現真面目。
「門診病人中約有10%被忽視,被誤診。」王季石以患者最常出現的首發症狀——骨骼疼痛為例,「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激活破骨細胞,破壞、溶解骨質,就像在體內埋下一條條『貪吃蟲』一樣,把骨頭咬出一個個小洞,導致患者骨痛。」
王季石說,這樣的症狀與骨質疏鬆、腰椎間盤突出、腰椎壓縮性骨折、骨轉移瘤等骨科疾病非常相似,患者很難區分,很有可能就會延誤治療。
王季石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血液惡性腫瘤。漿細胞是骨髓中一種數量較少的白細胞,它負責生產免疫球蛋白,幫助殺滅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相當於人體抵抗疾病的兵工廠。
正常情況下,漿細胞在骨髓細胞中只佔很小的比例,但在發生多發性骨髓瘤時,漿細胞會發生惡變,開始過度增殖,並產生過量卻無效的異常免疫球蛋白,導致相關器官或組織損傷。
「人們常說白血病可怕,其實多發性骨髓瘤的『獠牙』更猙獰。」王季石說,多發性骨髓瘤是抗炎細胞的暴增,這種細胞突然瘋狂增加,而且增加後沒有抗炎功能,堆積在骨骼、腎臟、肺部等傷害這些人體器官和組織。
不過,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在控制多發性骨髓瘤這一頑症上,已從傳統的單一化療模式走向了多種治療模式。
王季石表示,他的團隊啟動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療法。「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自體幹細胞移植是指採集患者自身一定量的幹細胞,等到化療藥物將體內骨髓瘤細胞清除到最低點後,再回輸患者的幹細胞造血,相當於是一種自救的方法。」
除此之外,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療法也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治療方式,它是利用患者自身的T細胞裝飾後去打擊體內腫瘤細胞的一種方法。
王季石說,貴醫附院血液科自2019年開始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目前已成功完成了多例患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