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張橫、張順真的如陰謀論說的那樣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嗎?

2020-12-22 中孚鑑

《水滸傳》講述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故事,他們於梁山大聚義排定坐次,以宋江為首,盧俊義次之。後來梁山在宋江的主持下接受招安。招安後的梁山奉命徵討四方,雖然招安讓梁山兄弟不再背上反叛草寇之名,而成了忠義之士,但梁山兄弟的結局並不怎麼好,因為梁山在徵討方臘時,死了很多頭領。

對於《水滸傳》,一直就有宋江陰謀論的說法,比如宋江架空晁蓋、宋江打壓登州勢力派,以及李俊、張橫、張順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等等。

那《水滸傳》中的招安派李俊、張橫、張順真的如陰謀論說的那樣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嗎?

對於這個問題,後者確實如此,而前者卻非如此。

李俊、張橫、張順和阮氏三雄都是精通水性,為梁山水軍頭領。他們之中,不僅阮氏三雄是反對招安的,而且李俊、張橫、張順也不是招安派。

書中就曾寫過,宋江兄弟們招安後,梁山人馬離開了梁山,有一次李俊等幾位水軍頭領就曾自作主張繞開宋江,直接去找吳用拿主意,希望能復回梁山落草,只不過吳用已經把宋江當做知己,當做誓死輔助的人,因為宋江不會同意,所以吳用也不敢自作主張,故而李俊等幾位水軍頭領的謀劃就不了了之了。

雖然如此,但從中可以看出李俊、張橫、張順和阮氏三雄心裡都是反對招安的。至於陰謀論說的他們三人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這確實如此。

他們六人的水性都很好,阮氏三雄水中的本領未必就不如李俊、張橫、張順,再則,阮氏三雄是跟晁蓋、吳用一起上山的,雖沒有杜遷、宋萬在梁山的時間早,但地位卻比他們高,也算是梁山元老級別的人物。

然而,在梁山排坐次的時候,上山比阮氏三雄晚的李俊、張橫、張順卻後來居上,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他們六人都是位列三十六天罡星之列。六人的坐次也是連著的,從第二十六到第三十一)。

李俊排第二十六位,排第二十七的是阮小二,李俊壓阮小二一頭。

排第二十八是張橫,又壓排第二十九的阮小五。

排第三十的張順,又壓排第三十一的阮小七。

所以,從坐次上看,阮氏三雄就被他們分別壓一頭。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阮氏三雄雖然尊敬宋江,但說到底他們終究和晁蓋親近些。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宋江嫡系,當然宋江也是這樣認為的。

反之,李俊、張橫、張順,都是屬於江州派系,主要的是他們都曾參加過營救宋江、大鬧江州並一起上山。所以對宋江而言,他們跟自己的親近程度要強於阮氏三雄,也可以說是自己的嫡系。

當然,阮氏三雄一則精通水性,二則又是有資歷的元老人物,宋江不能無視這些因素,因此也不能把他們的坐次排的太低,當然高了也不行,總之水軍頭領第一人不能給阮氏三雄。

宋江為了給阮氏三雄一個不太高也不太低的位置,可謂是煞費苦心,最終宋江想出你一個辦法,就是李俊、張橫、張順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排位順序是李俊、阮小二、張橫、阮小五、張順、阮小七。

相關焦點

  • 李俊和張橫張順,對戰阮氏三雄,誰的贏面更大
    阮氏三兄弟對晁蓋自然是忠心不二的,一方面是因為長期合作的關係,加上彼此還是鄉黨,有基本的信任。另一方面,晁蓋對他們的信任,就像阮小五所說的,咱們就是要找一個識貨的,給他賣命都行。晁蓋這個人或許沒有宋江的深謀遠慮,或許沒有宋江駕馭人的手段,或許沒有對梁山長遠發展的謀劃,但是,晁蓋對兄弟們是沒有話說的,三個字:夠義氣。
  • 除了阮氏三雄和公孫勝魯智深武松,還有哪幾位梁山好漢不服宋江?
    很多人都以為,揭陽鎮三霸中的張橫張順,尤其是浪裏白條張順,是甘願為宋江去死的。但是在水滸原著第一百一十回裡,卻出現了這樣的場面:入雲龍公孫勝帶著喬道清飄然而去之後,「水軍頭領特地來請軍師吳用商議事務。吳用去到船中,見了李俊、張橫、張順、阮家三昆仲。」
  • 李俊明白卻不敢說
    那麼如今當宋江帶著李俊、張順和張橫這江州三雄上山後,只要稍微有社會閱歷的人都會明白,梁山水軍的爭奪戰不可避免了!關於這一點,雖書中並未有具體描寫,可在排位中卻體現了出來,因為6位水軍頭領,排位最高的是排在第26位的混江龍李俊,他也擔任了水軍頭領,緊隨其後的才是阮小二,然後是張橫、阮小五、張順、阮小七,等於是「江州三雄」,完全壓制住了阮氏三雄
  • 阮氏三雄排名......
    「阮氏三雄」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並稱。
  • 混江龍李俊遠赴海外成了一方真龍,他何以有這麼好的結局?
    李俊和李立在揭陽嶺稱霸,穆弘穆春兄弟在揭陽鎮稱霸、張橫張順兄弟在潯陽江稱霸,他們合稱揭陽三霸。後來宋江刺配江州,李俊曾三救宋江,所以李俊上梁山後,也算是宋江的嫡系。再後來宋江成了梁山之主,李俊就成水軍頭領中的第一位,從而反超上山較早的阮氏三雄。
  • 水滸傳中的阮氏三兄弟,武力值在梁山是什麼水平?
    阮氏三雄的武力在水滸傳中算不上一流,哪怕就是在水軍之中他們也不是頭一號的選擇。論起在水上的功夫,第一自然是李俊,第二,第三是張氏兄弟,排在第四的才是阮氏三雄。
  • 阮氏三雄為何叫做二五七?真實原因可能隱藏在跳皮筋的童謠之中!
    而這三人便是阮氏三雄,這三人雖是打漁的農家出身,沒有什麼文化,但是架子卻大得很,只有吳學究親自去請才能夠請得動,哪怕時晁天王親自出馬,人家都不一定會給你這個面子。這阮氏三雄是何來頭?當大哥的綽號名為立地太歲,阮小二,二哥為短命二郎,阮小五,三弟名為活閻羅,阮小七。
  • 混江龍李俊:朝廷當官有什麼好,泰國當個國王不香嗎?
    穆氏兄弟向張橫要人,張橫態度強硬,不肯交人。可李俊一出現,張橫立馬換了顏色。慌忙應道:「原來卻是李大哥,我只道是誰來。大哥又去做買賣,只是不曾帶契兄弟。」慌忙二字,道出了張橫對李俊的尊敬和忌憚。上岸之後,李俊只用手一招,胡哨了一聲,只見火把人伴都飛將過來。沒有半刻遲疑,立馬趕來,李俊在沒遮攔穆弘和小遮攔穆春面前,也是威信十足。揭陽嶺這一片共三霸,揭陽嶺上李俊李立(不是哥倆)是一霸,揭陽鎮上穆家哥倆是一霸,潯陽江上張橫張順兄弟倆是一霸。
  • 李俊明白卻不敢說
    李俊明白卻不敢說想必大家也都是看過水滸傳的吧,尤其是男生了,最為喜歡看了。而說到水滸傳的話,大家也一定會想到裡面的梁山好漢了,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關於在水滸傳裡面,水滸中的阮小二為什麼會在戰場上自盡?李俊明白卻不敢說這又是為什麼?首先這就得從那個時候說起了,凡是一定都是有緣由的。
  • 《水滸傳》中,阮氏三雄的排序為啥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山東鄆城石碣村所出的阮氏三雄,大哥乃是立地太歲阮小二,二哥乃是短命二郎阮小五,老三是活閻羅阮小七。明明是兄弟三個,但三個人之間的名字卻好像是隨便抓鬮排的。這是為什麼呢?可能只是外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中的這兄弟三人,其實都是有真名的,所謂的小二,小五,小七不過都是外號。
  • 為何阮氏三雄第一次見林衝,就有了殺心?其實早有一段恩怨
    阮氏三雄是指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阮氏三雄上梁山之後,就與豹子頭林衝相遇了。三兄弟一見到林衝,就對林衝起了殺意,因為他們之間早就有一段恩怨。
  • 梁山武將的頭號剋星,害死關勝,生擒阮氏三雄,大破武松呼延灼
    梁山武將的頭號剋星,害死關勝,生擒阮氏三雄,大破武松呼延灼梁山好漢,共計一百單八位,個個是英雄。要說誰的武藝更加高明,各位讀者肯定都有自己的看法。當然,如果按照排名和戰績來看,馬軍中的五虎將,當為武將中的一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