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三雄為何叫做二五七?真實原因可能隱藏在跳皮筋的童謠之中!

2020-12-22 青魚文化

在《水滸傳》中,吳用在計劃智取生辰綱時就對晁天王說:若是沒這三人相助,此舉難成。而這三人便是阮氏三雄,這三人雖是打漁的農家出身,沒有什麼文化,但是架子卻大得很,只有吳學究親自去請才能夠請得動,哪怕時晁天王親自出馬,人家都不一定會給你這個面子。

這阮氏三雄是何來頭?當大哥的綽號名為立地太歲,阮小二,二哥為短命二郎,阮小五,三弟名為活閻羅,阮小七。一家三兄弟各個都列為天罡之列,可見這三兄弟的實力都不可小覷,但是讓讀者們好奇的是,阮氏三兄弟,為何是二五七?一三四六究竟去了哪裡呢?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了四大猜想,不知道你們認為哪一個讓你覺得最合理呢?

一:習俗猜想,農村文化水平問題,阮家父親隨意起名

在相對教育水平落後的農村,起名真的是一件非常隨心的事情,在我國的舊時代農村中就常常會出現阿貓阿狗,狗蛋牛蛋這樣接地氣的名字。而用排行來起名的也是比比皆是,老大叫一毛,老二就二毛以此類推。而阮氏三兄弟也是如此,阮父直接大手一揮二五七,三個兄弟的名字就搞定了。當然也有可能真的是按排行來起名,畢竟如此一來簡單省事,可這麼一來那麼一三四六去了哪裡呢?前文我們說道阮氏三雄那是土生土長的石碣村中人,這個村可不是什麼富裕的小康村,常年GDP拖著大宋的後腿。因為其處於難管地帶,所以當地官差對其採用的「自給自足」的政策,大肆鼓勵村民們自己開荒養活自己,阮父雖然也有一定的自給自足能力,但是奈何文化水平低下,本以為多個孩子可以多個養老的保障,沒有合理的分析自己的實際實力,七個孩子他給養死了一半,也就讓七兄弟變成了三兄弟。

二:結局猜想,二加五等於七,兩兄弟的命終由弟弟傳承

以前古人寫小說,可不像我們現在的網絡寫手一樣,寫一回看一回,有時候寫到什麼地方自己都不知道。人家名人大家寫小說,從剛落筆就已經寫出了結局,一個人物剛出來便把一生都給安排了,三兄弟也是如此。在剛剛登場的時候,施耐庵就已經暗示了,這三兄弟是三子去,一子回,二加五等於七,三子終將化為一。

三:傳說猜想,三兄弟的名字是源於母親的夢

相對於前面的不靠譜猜想,這一點雖然不科學,但是卻有著一定的依據,並且很多讀者都認為這個猜想是對的。相傳,在懷三兄弟的時候,他們的母親想吃魚,其父就為其去捕魚,結果撈上來的魚恰好三條,重量分別是二斤,五斤,七斤,於是三兄弟的名字就這樣應運而生了。但是這個傳說也有著頗多的漏洞,比如說,懷誰的時候想吃魚?大哥與三弟之間差了那麼多年,老父親能把魚的重量記那麼多年?難道說他未卜先知,早就知道自己會有三個孩子?

四:韻律猜想,二五七三兄弟名字符合節拍之美

眾所周知,優秀的人兒一定不是只有一方面優秀,他們一定是在各個方面都很優秀,施耐庵也是如此,除了寫作,他在音律方面也有天賦。二五七看似隨意,卻是典型的337拍子,讀起來是朗朗上口,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跳皮筋時喊的是什麼?小皮球,香蕉梨,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其結尾正是二五七三個字,若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說施耐庵隱藏的細節之深,真是細思極恐啊。

以上便是阮氏三雄的名字來歷猜想,不知道你們覺得哪一條更合理呢?在《水滸傳》下一回中,好漢剋星蒙汗藥是終於登場,但是你知道嗎這讓無數好漢遭殃的蒙汗藥究竟為何物嗎?我們下回揭曉

相關焦點

  • 阮氏三雄排名......
    「阮氏三雄」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並稱。
  • 李俊、張橫、張順真的如陰謀論說的那樣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嗎?
    對於《水滸傳》,一直就有宋江陰謀論的說法,比如宋江架空晁蓋、宋江打壓登州勢力派,以及李俊、張橫、張順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等等。那《水滸傳》中的招安派李俊、張橫、張順真的如陰謀論說的那樣分別壓阮氏三雄一頭嗎?對於這個問題,後者確實如此,而前者卻非如此。
  • 《水滸傳》中,阮氏三雄的排序為啥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山東鄆城石碣村所出的阮氏三雄,大哥乃是立地太歲阮小二,二哥乃是短命二郎阮小五,老三是活閻羅阮小七。明明是兄弟三個,但三個人之間的名字卻好像是隨便抓鬮排的。這是為什麼呢?可能只是外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中的這兄弟三人,其實都是有真名的,所謂的小二,小五,小七不過都是外號。
  • 為何阮氏三雄第一次見林衝,就有了殺心?其實早有一段恩怨
    阮氏三雄是指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阮氏三雄上梁山之後,就與豹子頭林衝相遇了。三兄弟一見到林衝,就對林衝起了殺意,因為他們之間早就有一段恩怨。
  • 除了阮氏三雄和公孫勝魯智深武松,還有哪幾位梁山好漢不服宋江?
    這七位不服宋江的梁山好漢,其中有魯智深柴進,卻沒有吳用關勝,至於這七位梁山好漢為何不服宋江,咱們慢慢細聊。小旋風柴進對宋江的感情是複雜的:宋江欠了柴進的收留之情,然後又把柴進拉下水,好像還救了柴進一命。不管誰欠誰的救命之恩,柴進都不可能服宋江。
  • 水滸傳中的阮氏三兄弟,武力值在梁山是什麼水平?
    阮氏三雄的武力在水滸傳中算不上一流,哪怕就是在水軍之中他們也不是頭一號的選擇。論起在水上的功夫,第一自然是李俊,第二,第三是張氏兄弟,排在第四的才是阮氏三雄。
  • 李俊和張橫張順,對戰阮氏三雄,誰的贏面更大
    梁山水軍的重要性其實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最重要的原因是梁山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依靠梁山基地,而梁山獨特的地形決定了水軍的重要性。
  • 梁山武將的頭號剋星,害死關勝,生擒阮氏三雄,大破武松呼延灼
    梁山武將的頭號剋星,害死關勝,生擒阮氏三雄,大破武松呼延灼梁山好漢,共計一百單八位,個個是英雄。要說誰的武藝更加高明,各位讀者肯定都有自己的看法。當然,如果按照排名和戰績來看,馬軍中的五虎將,當為武將中的一流人物。
  • 跳皮筋的音拍再也不會響起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孔夫子的聲音一響,我們會屏住呼吸來聽,我們甚至會嫉妒地罵他是「假女娃」「死太監」,但不得不承認,他跳著皮筋唱著歌特有感覺。 跳皮筋的動作花樣多,分為單人跳和集體跳兩種。單人跳由兩個人用腿繃著一根三四米左右的皮筋,一個人在中間跳或是多人依次輪流跳,這個沒多大意思,我們還是喜歡集體跳,人多,熱鬧。
  • 水滸中,阮小二為何會在戰場上自盡?李俊明白卻不敢說
    須知阮氏三雄是梁山元老,立下過赫赫戰功,但卻被後來者「江州三雄」壓制,是何原因,誰都明白。所以這再次證明了,梁山108將,尤其是36天罡的排位,絕非什麼「石碣降世」,而是體現宋江意圖(推進招安)的一種關係學,梁山水軍經過這樣巧妙排位後,完全被抓在了宋江手中了。
  • 六一回憶殺:你說你聽過這些童謠 那證明你已經開始老了
    △渝城圖:約繪於1850-1900年,法國國家圖書館藏重慶城九開八閉十七門,這首童謠裡面提到的「三十六丈高」的城門到底是九開之中的哪一個,現在已無可考。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①。
  • 新晉「恐怖童謠」小白船:明明是孩子唱的,為何會令人恐懼?
    該劇除了視覺上的復古色調給予觀眾享受外,導演也非常重視聽覺環境的塑造,每一集的片尾曲和劇中的音樂都承擔了隱藏線索的功能,網友表示許多正常的音樂和童謠通過劇作方的處理變得陰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童謠《小白船》。
  • 活閻羅阮小七為何魅力最大,歷史上他的座次僅次於關勝
    活閻羅阮小七為何魅力最大,歷史上他的座次僅次於關勝我們來仔細看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排名,是否能發現這樣的一種現象:一類是打虎英雄,他們是武松、李逵和解珍解寶兩兄弟,還有一類就是與水打交道的好漢也都排進了天罡序列
  • 李俊壓阮小二,張橫壓阮小五,張順壓阮小七,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三兄弟者唯有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與阮小七。一百零八人,兄弟三人三十六分之一;天罡三十六人,兄弟三人十分之一;水軍八人,兄弟三人八分之三。 阮氏三兄弟參與搶劫生辰綱這一舉動為梁山日後資本的原始積累,招攬天下英雄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阮氏三雄上山早,參與了梁山上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活動。
  • 童謠為何被視為最原始的卜算,歷史上的童謠為何會預測未來?
    童謠,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歌曲之一,但是在歷史上,童謠的歌聲卻足以與神話傳說所媲美。它們傳唱於大街小巷,在兒童的口中傳遍天下。原本在我們眼中,童謠充滿了天真無邪的聲音,但是縱觀歷史,我們卻能發現童謠似乎和我們想像的有所不同。
  •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發幾首獲獎的瀘州童謠
    (獲四川省第四屆優秀童謠評選一等獎,併入選《四川省第四屆優秀童謠作品集》)《白龍塔》白龍塔,立山巔,就像寶劍指雲天。(《白龍塔》獲瀘州第三屆優秀童謠三等獎。)《土地山》土地山,像饅頭,麥苗長得綠油油。城裡表姐當韭菜,樂的弟弟直搖頭。
  • 滾鐵環打彈珠、跳皮筋丟沙包鬥雞,還有嗎
    可能各地的說叫法不同。但是這個遊戲也是流傳的很廣。因為用的道具很簡單,就是玻璃球。價格便宜,體積小,放在書包或口袋裡都可以。所以就算是很多農村長大的孩子,也玩過這個遊戲。玻璃球有透明的,也有五顏六色的。玩法很多,通常帶一點賭博性質(比輸贏,贏了就能得到彈珠)玩的時候,找一塊泥土地,挖1個或幾個直徑在2釐米左右的小洞,然後在離洞2至3米的地方劃一條線,遊戲場地就建設好了。
  • 蝙蝠俠為何不能公布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喜歡隱藏在黑暗之中!
    「為什麼蝙蝠俠不能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在最近的DC漫畫中,超人終於公布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而這也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實際上在哥譚市那些有名有姓的反派眼中,蝙蝠俠的真實身份並不算什麼秘密,因為他們並不是傻子,無論是謎語人,企鵝人又或是小丑,他們都知道布魯斯·韋恩就是蝙蝠俠,但是他們卻從未把這件事情公之於眾,因為一旦這樣做的話,哥譚市中的遊戲就沒法玩了。
  • 水滸傳中有八個人參與智取生辰綱,為何楊志偏偏只恨吳用一人?
    眾所周知,有赤發鬼劉唐、託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入雲龍公孫勝、白日鼠白勝八個人參與了智取生辰綱的行動,可以說智取生辰綱是一次集體行動,這次雖然行動取得了偉大的成功,但是卻害的青面獸楊志再一次丟掉了工作,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回歸體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