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在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對於我們來說,最常見的可能是恆星、行星等天體,因為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就會看到繁星點點,這些小星星其實就是遙遠的恆星、行星。其實,在宇宙中除了這些天體以外,還有很多天體,如黑洞、中子星等。相信大家也有聽說過中子星、黑洞,有研究表明,在宇宙深處發現了兩顆中子星發生了碰撞。
據2020年1月7日的一則科學新聞消息,兩顆距離我們大約5.2億光年遠的中子星發生了碰撞,結合成為一個質量更大的物體。天文學家將這一次碰撞事件稱為「GW190425」,是目前已知的第二次中子星碰撞事件。當然,並不是說這是宇宙中第二次出現中子星的碰撞,這些情況其實經常會出現,畢竟宇宙中中子星的數量非常多,但是我們想剛剛好發現它們相撞的一幕,確實是不常見。
根據科學資料顯示,第一個被發現的中子星碰撞事件是在2017年8月發現的,當時科學家將其命名為「GW170817」。時隔兩年左右時間,再次發現了中子星的碰撞事件,對於我們認識宇宙來說,是有重大的意義。因為這些碰撞事件雖然時有出現,但是如果我們沒發現,意味著我們可能不知道這些事件的存在。
第一次已知的中子星碰撞事件
早在2017年,科學家發現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3億光年遠的宇宙深處,有兩顆中子星發生碰撞,並將其命名為「GW170817」。在「GW170817」中子星碰撞事件,兩顆中子星的質量大致是太陽質量的1.1倍至1.6倍之間,加起來就是太陽質量的2.7倍。當時這兩顆中子星環繞一個直徑大約為300公裡的螺旋形軌道運行,隨著這個軌道不斷縮小,最後這兩顆中子星扭曲了它們周圍的時空,並在整個宇宙中發出了漣漪。
相信大家都知道,宇宙中天體碰撞的場面是很劇烈的,即使是小行星碰撞地球,都有可能導致地球發生重大的變化,更別說是比太陽質量還大的中子星。所以當這些中子星在碰撞時候,爆發出了強烈的伽馬射線,可以說是很震撼。即使碰撞事件過去幾個月,還是可以看到撞擊餘暉。因為碰撞以後,還有大量的發光物質被拋射到宇宙中,所以,我們可以持續對這些發光物質進行觀測,以了解這些撞擊事件的情況。
第二次已知的中子星碰撞事件
時隔兩年左右時間,科學家再次發現了中子星碰撞的場景。雖然都是中子星碰撞事件,但是這兩次的情況不大一樣,在第二次中子星碰撞事件「GW190425」中,科學家並沒有監測到類似「GW170817」碰撞事件所發出的強烈的伽馬射線。雖然如此,科學家還是可以發現了這次撞擊事件的一些情況。
根據科學報告,「GW190425」事件源自一個雙星系統,其中一顆中子星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4倍,另一顆中子星的質量則大約是太陽質量的2倍,加起來大約是太陽質量的3.4倍。從數據來看,比「GW170817」事件中的中子星質量還大,而這個數值也超過了我們銀河系已知的中子星雙星系統的總質量。所以,這一碰撞事件,又刷新了我們對銀河系中雙星系統的認識。
一般情況下,中子星的質量在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之間,現在這些中子星發生了碰撞,結合成為了一起,所以新生的天體質量更大,在「GW170817」中子星碰撞事件中,兩顆中子星的結合體是太陽質量的2.7倍,在「GW190425」中子星碰撞事件中,兩顆中子星的結合體是太陽質量的3.4倍。從數值來看,新形成的天體已經超出了中子星的質量,因此,對於這些碰撞事件產生的天體會繼續保持中子星的狀態還是會演化成為黑洞,但是還不清楚。
太陽,未來會變成中子星嗎
對於太陽的未來,我們也很關注,和黑洞一樣,中子星也是恆星演化而成,因此,未來太陽到底會不會變成中子星、黑洞,很多朋友都有興趣知道。根據科學資料顯示,太陽並不會演化成為中子星或者黑洞,因為太陽的質量不夠大。前文中也有提到中子星的質量在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之間,黑洞的質量就更大了。當我們太陽衰老時,會先變成一顆巨大的紅巨星,最後變成一顆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