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水滴籌」上看到一個眾籌活動。是一個有八個女兒、卻終於拼命第九胎生下兒子的、九個孩子的殘疾母親在「水滴籌」上發起的眾籌。
天哪,一個身有殘疾的母親,要養活九個孩子,想想都覺得難。可為什麼這位母親卻不停地生,生了九個呢?
原來,這一家所在的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誰家要是沒有個男孩,好像都覺得低人一等,於是這位母親豁出去了,拼命也要生出兒子來,於是一口氣生了九個,終於第九胎生了個兒子。
可不幸的是,這個兒子生下來就因為高度營養不良需要住進保溫箱保守治療,而這位母親也因為反覆發燒導致重度昏迷進入重症監護室治療,後被確診為宮內感染,地中海貧血、高鈉血症、低蛋白血症,預計母嬰治療費需要二三十萬,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幫幫他們,就發起了眾籌。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樣的事,都覺得不可思議,很多網友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網友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自己的日子都揭不開鍋了,生那麼多孩子,跟著受罪,何必呢?」有網友說:「生個兒子能咋?不好好教育,將來等你老了,還能指望養你嗎?」也有網友說:「九個孩子生在這樣的家庭,太可憐了,大家都捐點錢,幫他們度過難關。」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初中同學麗麗,大學一畢業她就結婚了,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可婆家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非要麗麗生個兒子才出來,結果麗麗這10年來生了4個,終於有了一個兒子,婆家人的態度才變得好點。
麗麗一個重點大學的本科生,畢業後一天班都沒上,就在家生娃帶娃了。每次同學聚會,看著同學都聊工作、聊社會上的事,麗麗就會黯然傷神,感慨這些年的生活過得不如意。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生而不養,不如不生
生孩子是一瞬間的事,可養孩子卻要花費十幾年甚至更久,只管生,不管養,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電影《何以為家》中的小主人公最後撥打熱線:「我要起訴我的父母。」「為什麼要起訴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多麼振聾發聵的控訴。
作為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為什麼還要生?很多父母覺得我把孩子生下來就已經很無私很偉大,但孩子是否願意來到這個世界,是否願意做你的孩子,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孩子才是無辜的,被迫出生的。
想一想這八個女兒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她們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嗎?沒有好的教育,她們能有好的未來嗎?也許只能湊合著吃,湊合著穿,連學都上不起,幸運的話,或許能上完義務教育,然後出去打工掙錢養家,然後父母早早找個願意給高彩禮的人把女兒嫁了,給兒子蓋房娶媳婦。8個女兒再重複原生家庭的覆轍,這樣的一生,哪有什麼幸福可言。
所以,生孩子之前,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如果父母無力承擔,那麼生下孩子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是時候改變重男輕女的思想了
以前在農村人們想要男孩,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好,男孩長大可以下地幹活,充當勞動力,可現在,地裡的農活都機械化了,不需要大量的人力。
什麼延續香火、傳宗接代的思想,更是應該撇棄了。不管兒子、女兒都是自己生的,而且現在好多家庭都感覺到了,女兒更離父母心近,更貼心。
生兒子有生兒子的好處,生女兒有生女兒的好處,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思想也要跟上時代的變化,不管兒女,只要健康就好。
救急不救窮,眾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眾籌是為了幫別人解決當下實際問題,如果說真的臨時有困難,那大家可以理解,但像這種情況,很多人就不能理解,幫了這次還有下次,不能每次都靠眾籌解決吧。
很多條件不錯的家庭都在為生二胎考慮良久,擔心很多問題,她這種家庭情況,居然一下子生了9個孩子,孩子又不是養個貓,給口吃的就行,孩子將來要上學,花錢的地方很多,萬一哪個孩子生個病,哪來的錢看病?這種家庭真是讓人心酸又無奈。
最後的話: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你給獎錢都不願意多生,就像我,一個孩子,生活費用、上學費用、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的費用等各種費用加起來,真的是無力再生了。二胎都猶豫了好多年了,也遲遲下不了決心,因為我覺得既然要生,我就得為孩子負責,讓他能接受好的教育,給他好的生活。
當然,窮人也有生育權。但作為父母就要為孩子負責,如果家庭經濟寬裕,能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可以多生。但如果明明自己都揭不開鍋了,還為要兒子而拼命生,真的是有些自私,同情這樣家庭的孩子,一出生命運就如此悲慘。
話又說回來,孩子是無辜的,現在孩子有了病,希望更多的好心人或者政府能幫幫這家人,讓孩子快快好起來。
往期回顧:
家有「破壞大王」父母別生氣,可能你家孩子更具探索精神,是好事
幼兒園老師在家長群裡發了一張照片,家長怒了,網友:老師自找的
怎樣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只要父母做到這4點,就算最好的教育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