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輪迴,蔡英文再度啟用「老藍男」
針對臺灣島內民意代表集體受賄案,本周蔡英文一連幾天說了重話。她說,民進黨的貪腐形象花了八年時間才得以改善,不要才過五六年的時間又重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2024年將難以保持政權。
蔡英文已經沒有連任壓力,但臺灣地區的行政長官,似乎都有一個連任魔咒——第二任期內民意很快就下滑,進入所謂的執政「跛腳」時期。蔡英文當然不甘心就此重蹈前任覆轍,才發表這番言論,既是對民進黨當局的自我警惕,也是對接班者的警告。只是她的這番話其實透露了更多弦外之音,比如,終於表達了她對陳水扁的態度。上一個四年任期中,她與陳水扁沒有任何接觸,也幾乎不針對陳水扁發表任何意見,哪怕面對甚囂塵上的「特赦」陳水扁的話題,蔡英文也從未正面清楚地回應過。即便賴清德在民進黨黨內初選中,把「特赦」陳水扁當作政見,蔡也沒有對此議題作出任何應對。而此時的一番話,卻表露了蔡英文對陳水扁的真實態度——她是很不待見陳水扁的。在她看來,正是陳水扁的貪腐,讓民進黨就此低谷八年。
當初馬英九獲勝,有人曾言,貪汙的民進黨二十年也不要想爬起。所以有相當多的民進黨人對這段歲月刻骨銘心,只不過忌憚陳水扁當時的支持力量,敢怒不敢言而已。
不過這些忌憚比不上對民進黨又重蹈覆轍的擔憂,蔡英文也就不再顧及太多。更何況經過這次選舉的檢驗後發現,今天的陳水扁及其支持力量已經無足輕重。
7月20日,民進黨「中常會」改選。蔡英文發言說,完全執政不必然一定要腐化。在當時民進黨黨內的大氛圍下,蔡英文的發言著實有點出人意料。今年初的選舉,民進黨人大獲全勝,在躊躇滿志之際,應該有很多的期許。但蔡英文開口說的,卻是勸誡同志不要貪腐。蔡英文的發言,有當頭潑冷水的意思。
民進黨「中常會」改選,所謂「英系」的人馬選得不算好,而蘇嘉全的侄子,如今的話題人物蘇震清卻出人意料地選上了。不過當時島內媒體更關注各派系勢力的消長,分析誰是未來的「民進黨太子」,還沒有人注意到這號人物。
「英系」人馬選不好原因很多,大家都在為未來的四年作政治鋪墊,連上一局中輸的賴清德都在安插自己的人馬。而蔡英文因為不必再選,「英系」的勢力也就此消彼長。這次改選,代表著民進黨內未來權力的調整。
改選後的幾周,蘇嘉全、蘇震清叔侄,掉進了接二連三的貪汙風暴中。開始,蘇家叔侄還敢囂張地對指控者進行提告。但等到民意代表集體貪汙案爆發,蘇震清直接被拘押。而蘇嘉全呢?黯然地辭掉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的職務。雖然也有傳說,蔡英文對蘇嘉全進行了慰留,但大眾看到的是,蔡英文很痛快地批准了蘇嘉全的辭職。然後,請了一個所謂「老藍男」李大維接任。
不是民進黨沒人,而是這幫人實在不能讓蔡英文放心。但凡有一點勢力的人都在爭權奪利,或許反而是沒有民進黨背景的李大維,還能保持所謂的「定力」。
想想蔡英文第一任的時候,起用林全,大規模地任用「老藍男」,還被自己人痛斥肥水流入外人田。如今四年一個循環,又回到了起點。
蔡英文高喊反腐,但倒下的全是嫡系
蔡英文的「英系」,前有陳明文的三百萬疑雲,現有蘇嘉全叔侄的貪汙弊案。蔡英文三番五次地勸誡黨內不要貪腐,但最後倒下來的全是自己的嫡系。這事情還是比較打臉的。
蘇震清被抓後,他的事情也就陸續被爆料出來。原來短短幾年時間,蘇震清個人財產增加了7000萬新臺幣卻無人質疑。而他所涉及的這個案子,其實已經曠日持久。臺灣的檢調單位,從2015年就開始布線調查,2018年的時候已經基本查清楚了。蘇震清拿著人的賄賂,進行相關法案的幹涉與調整,以圖利行賄者。但臺灣檢察部門,硬是將案件放了很久。有說,去年之所以不破案是因為不想影響選舉。而選在此刻,是因為立法機構休會。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蘇嘉全不再擔任立法機構負責人。
蘇嘉全不擔任立法機構負責人,又是一個說來話長的故事。2019年剛開始國民黨聲勢還算不錯,民進黨幾乎沒有把握在立法機構席次過半,蘇嘉全也就不可能再連任立法機構負責人。所以對於「不分區民代」的提名,蘇嘉全有些意興闌珊。當然,他也有屬意的位置。蘇嘉全很早就表態不再接受「不分區民代」提名。而將「不分區」提名給了他的侄子蘇震清。
哪裡知道,後來國民黨一潰千裡,根本無力與民進黨在立法機構裡競爭負責人,蘇嘉全等於錯失了機會。而另一方面,蘇震清涉及一樁上市公司的掏空案。形象很難看,導致民進黨黨部都不願意提名蘇震清。
這對於蘇家而言,等於前失負責人,後失「不分區」,蘇家哪裡同意?於是蘇妻洪恆珠出來攪局,以無黨籍的身份高調參選,挑戰選區中的民進黨人鍾佳濱,頓時引發外界熱議。而蘇嘉全呢?則裝瘋賣傻,以找不到老婆為由消極應對,任由妻子向民進黨叫板。最後,蔡英文不得不出面協調,將蘇震清換到莊瑞雄的安全選區,提名莊瑞雄為「不分區」,才算化解危機。
蘇震清選舉期間,蔡英文還親自跑去給蘇震清站臺,誇蘇是立法機構的第一戰將。立法機構會場內打架,蘇震清以下手沒輕沒重著稱。蔡英文這樣誇獎蘇震清,當年「暴力小英」絕非浪得虛名。
蘇嘉全則接任蔡辦秘書長一職,假以時日,太平無事,便可以去接蘇貞昌的工作了。
民進黨的「大小S」之亂
民進黨有大蘇小蘇之說,「大蘇」蘇貞昌,「小蘇」蘇嘉全,也被人戲稱為「大小S」。可是蘇貞昌和蘇嘉全然不對付。
民進黨這幾年能夠從低谷爬起來,與蘇貞昌這兩年的高執行力也是有關係的。所以去年蘇貞昌氣勢很強,以至去年的「不分區」提名,有「新蘇聯」的說法,也就是民進黨當前第一大派系「新潮流系」與蘇貞昌的「蘇系」聯合,分配人選。外部人分不到好處。必然也就有人不服氣,尤其蘇嘉全。他侄子之所以不能進「不分區」是因為涉嫌掏空案,但蘇嘉全卻覺得是蘇貞昌從中作梗。蘇嘉全的妻子當時那麼一鬧,有人同情,卻也有人看不下去。
尤其今時不同往日。蘇嘉全蘇家一樣不缺,樣樣得手,鬧成這個樣子,還能得到這麼大便宜,不滿的人很多。特別是蘇貞昌,蘇嘉全未來可是直指他的位置的。所以這之後,針對蘇嘉全叔侄的一系列打擊,很顯然是民進黨將內訌擺上了臺面。國民黨如何能拿到那些機密的材料?備不住就是民進黨內部有人不停地給國民黨餵料。國民黨呢?當然樂呵呵地甘願被民進黨的派系當槍使——幾乎一周一場新聞發布會,周周都有石破天驚的大案子。
繼蘇嘉全的外甥、侄子以後,他女婿賣蠟燭給臺電的事情也被曝出來。還有電視臺專門派記者去蘇嘉全的屏東老家採訪,當地人指責蘇嘉全家橫行鄉裡,真是全方位的打擊。
最後蘇嘉全終於被打了下去,很難看地辭職走人。他的妻子洪恆珠再次跑出來放話,說政治很黑暗,請大家放過蘇嘉全。
去年兩口子成功上演一出周瑜打黃蓋的戲碼,今年就如落水狗一樣,真是叫人唏噓不已。當然,蘇嘉全方面也不可能閒著,針對蘇貞昌所涉弊案的爆料也在持續中。比如「慶富詐貸案」中,蘇貞昌用人不當的責任肯定是逃不掉的。媒體人周玉蔻甚至對持續爆發的民進黨弊案進行了預告。
民進黨貪腐形象再度被喚醒,甚至影響到高雄市長的補選。明明可以贏得四平八穩的陳其邁,此前一直迴避自己父親陳哲男的貪腐問題,如今也不得不去網紅節目中解釋和辯護。而在申報財產中,陳其邁只有13萬新臺幣(不足3萬人民幣)的存款,引起輿論熱議。是的,演戲演得有點過頭了。
對此,蔡英文能不急嗎?
蘇震清弊案,蔡英文有涉密嫌疑?
臺灣民意代表集體貪汙的這個案子,看點豐富。
蘇震清如願拿到民代職務後,又要參加民進黨「中常委」改選,引發黨內不滿。蔡英文又親自出來滅火,打電話勸蘇震清不要來選,但蘇愣是不接電話。最後蘇震清還能順利當選。有種霸王硬上弓的意思。
蘇震清當選算是徹底得罪了民進黨的上上下下。所以蔡英文當時說的全面執政不必然代表腐化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有意思的是,蔡英文說這個話的時候,蘇震清的所作所為她事先究竟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呢?
蘇震清既然落網。有傳早在半個月前,蘇震清就把受賄的2000萬新臺北還給了行賄的太流公司的老闆李恒隆。另外為了防止被監聽,他和助理都換了手機,甚至放出蘇嗜賭且一直賭很大的消息。民意代表一般很忌諱涉賭話題,蘇震清過去否認都來不及,現在卻主動放出嗜賭的消息,一切都在為今天的行為鋪墊開脫言辭。比如把受賄辯解成借貸。
可是,這個消息究竟是誰放給他呢?
臺灣對於案件的偵查不公開,但往往是當事人三緘其口,而執法部門亂放消息。蘇震清案情重大,知道的人一定不少。有人洩密給蘇震清,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這還不是問題的重點。重點是,蔡英文事先究竟知道不知道。這次抓捕民代,在臺灣歷史上都是很罕見的事情,檢察部門出動六十幾路人馬,事先還專門知會了立法立構負責人遊錫堃。也是因為這個案子很重大,涉及藍綠黃三黨,若干前後任民代,還有一個黨主席。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不向上面匯報。
這時候,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年臺灣檢察機構負責人黃世銘在「偶然」偵聽中,發現王金平和柯建銘藍綠兩個黨鞭在協商關說,而其中又涉及到他的頂頭上司曾勇夫。事關重大,不得不跑去向馬英九匯報。當時這個事情,引爆了國民黨的「茶壺風暴」,引起了「馬王政爭」。還給執法的黃世銘乃至馬英九都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官司。因為涉及洩密,結果犯罪嫌疑人都沒事,黃世銘被判了三年,而馬英九至今為此還要跑法院。
以此類推,那麼,蔡英文事先知道這個事情嗎?蔡英文聽取匯報,算不算有人洩密給她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如果蘇震清事先都知道了,蔡英文事先不知道的可能性有多大?臺灣社會往往一個事情兩套標準,算是國民黨的悲哀,又何嘗不是臺灣社會的悲哀?
被忽視的國民黨 被放大的「時代力量」
這個事件中,國民黨有兩個民代涉案,其中廖國棟還擔任過國民黨黨團總召,但民間幾乎不討論國民黨,可見目前的國民黨存在感很低,甚至可能臺灣社會對國民黨就是如此的印象,所以見怪不怪。
而民進黨呢?雖然外界當作一個權鬥的故事來看。但如蔡英文所擔心的,民進黨的貪腐形象再度被喚醒。蔡英文說民進黨花了八年時間去洗刷,那只是因為他們在野,沒有摸到權力而已。如今,民進黨再度臭名昭著,也並非完全拜這位名叫蘇震清的政客所賜。本質上還是因為這個事件背後,已經不甘於暗潮洶湧的民進黨派系鬥爭。
如今民進黨一黨獨大,未來接班人之爭白熱化,「大小S」之爭,蘇貞昌豈能滿足於百尺竿頭,當然想著更進一步;蘇嘉全又怎麼甘心就此放逐山野,解甲歸田?另外,一直旁觀不吭聲的「新潮流」,又怎麼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權力饕餮中一直沉默下去?
但蔡英文其實過慮了。不要說八年都洗刷不掉的貪腐形象,如今誰還會提起2018年的時候臺灣全民最大黨就是「討厭民進黨」!所以也不能全怪民進黨不顧吃相,臺灣社會的善忘何嘗不是原因?
更大的話題,是「時代力量」的黨主席徐永明。徐永明後來被80萬新臺幣交保,但並不能說明他沒有問題。而且準備拿錢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他為行賄人辯護開公聽會也是事實。糾結無非在於,他拿到錢放到哪裡去了?之前,有人替他辯護,說他拿錢是為了發黨工工資。但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炮轟。畢竟當年也是黃國昌和徐永明說,黨員貪汙都要連坐政黨。如今「時代力量」發展到黨員拿贓款養活政黨,差不多就是為了養小孩搶劫的十足強盜理論。所以後來,「時代力量」也不得不出來說明,並沒有所謂的「帳款」到帳。
徐永明的案件其實也不算重大,但社會責難力度卻很大。其中打「時代力量」打得最兇的,居然是民進黨。民進黨攻擊「時代力量」,無非是同處綠色陣營,戳破「時代力量」不過如此,希望支持者回歸。另一方面想轉移話題,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時代力量」挨打總比民進黨挨打要好。民進黨的心態,就是提醒那些綠色的群眾。你看,你以為「時代力量」很乾淨,其實不過一丘之貉而已。
至於「時代力量」本身也出了很多狀況。之前潛藏的派系與路線鬥爭的後遺症也凸顯出來。比如臺北的兩位女議員直接宣布「脫黨」。而高雄的那位黃捷也出來高調批評徐永明。一時間,「時代力量」的人不出來罵自己政黨幾句,都不好意思見人。
「時代力量」量過去一直過於高調。現在確實到了為其高調買單的時候。但相較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古井不波而言,「時代力量」處理危機非常糟糕,這次幾乎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
臺灣的政黨,理想還是世俗?
民進黨的羅文嘉批評民進黨世俗化太快,但民進黨顯然早就是一個世俗化的政黨。對於政黨而言,世俗化未嘗不是必然之路。過度講理想而不食人間煙火,那不是政黨,而是宗教。
臺灣的政治文化也因此一直有走向極端的趨勢。務實總被忽略,年輕人熱衷於為了無中生有的主張,無事生非的理論前赴後繼。臺灣的輿論市場也如是,不分輕重、抓小放大,對大風向視若無睹,卻在枝節上吹毛求疵。一如黃舒駿歌裡唱的那樣,不管米缸裡有沒有米,卻一天到晚講那些虛無縹緲的問題。
結果就是,這些新興的政黨看上去充滿理想性,卻毫無現實的根基。而當他們一旦拿到權力以後,也就如羅文嘉所言,馬上比誰都世俗化得更快。更何況大部分時候,他們還沒有拿到所謂的權力,只是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能自己人大打出手,比如「時代力量」。短短四、五年而已,已經經歷了一次自己人的分道揚鑣。這次徐永明的事情其實還沒有水落石出,但自己的黨員不但馬上炮轟同志,還紛紛「跳船」。這算不上自我批評,無非個人自救而已。說的都是大公無私的話,而做的卻是極度利己的事——連精緻都談不上。
如今,「時代力量」連主席都沒有,只有發言人。
上周,還在擔心因黨員大會人數不足而導致滅黨的民眾黨,因為「遲到」(民意代表集體受賄時,民眾黨還沒有成立),僥倖成為旁觀者。但似乎也沒有討到什麼便宜,地盤也沒有因此變得更大。柯文哲甚至感言,自己的政治生命基本走到盡頭,已經無望於2024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
比之黃國昌、徐永明的激進但表裡不一,柯文哲現在算是比較世故的了。之前,他因為醫療事故被調查,一怒之下出來選舉,後來臺北市民居然買單了他的憤怒。但有意思的是,當柯文哲做了幾年市長以後,開始務實面對過去他會喋喋不休批評的市政工作。執政經驗不斷豐富的同時,他的那些支持者卻離他而去。
這個人務實了,也就不有趣了。
還是這個小確幸的社會,凡事其實不過圖一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