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後家庭會越來越和諧,是真的嗎?

2020-12-26 世有仙

學佛之後家庭會越來越和諧,是真的嗎?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寬泛。

學佛有學得好和學得不好的。

其實這也不是學佛不學佛的問題,沒有學佛修行的人,他可能也會很好的處理家庭、事業之間的人際關係,原因是什麼呢?主要是他有善的業緣感召所得,其次是他有好的習性相續。這些好的習慣,可能是他累生已具,也可能是今生培養。

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見到的,普通人沒有善的業緣,也沒有好的脾性,感召而來的怨憎相會。

如果一個人已經明心見性了呢?有好的善緣,也有好的習性,那自然只需要無住地去生活就可以了,不必要費太大的勁去糾正壞的習慣。

然而我們是普通人,修行沒有上路,壞習慣一大堆,就算做到無住,也不見得就能和諧人際的關係。因為過往惡緣感召的怨憎,我們可以不執著不在意,但仍會顯現出這樣的現象。

其他壞的習慣,內心中沒有意識到自然也不會去做出相應改變,在未來仍會隨著慣性繼續運作。

如果一個明心見性的人,後續可能會面臨兩種情況:

一,一味無住而修,隨著修行的深入,可以做到完全的無住。但是他的專注點沒有在締結善緣與化解惡緣上,那麼外在的表現上可能就是一個沒有太大德行的普通人。

二,在保持無住的修行的同時,習慣性地培養善的因緣,沒有貪嗔的化解惡緣。比如運用四攝法,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學佛學得好的人與人相處會讓人非常的舒服。

歸根到底,家庭越來越和諧的重點在於,自己有沒有善的業緣感召,其次是有沒有化解惡緣的善意與方法。這跟學不學佛沒有多大關係。

學佛學的好,不關注人際關係仍可以成就。

若我們發心成佛,於世間行菩薩道,在隨順覺性的同時,也要隨順眾生。能隨順覺性的人就不會有強烈的執著,所以才能說可以隨順眾生。

相關焦點

  • 學佛後一切都會變好,這是真的嗎?
    古往今來,的確有不少佛弟子曾經分享過自己學佛後的收穫,比如自己的行為處事方式改變後,善緣更多了,事業順利了,家庭和諧了……總之,收穫很大,越來越順,學佛也更有信心了。但是,的確還有不少人,在生活中依然遭遇到挫折、不順,並由此對學佛這件事產生了疑惑。那麼,學了佛,真的一切都會變好嗎?
  • 佛弟子,不應以學佛為藉口,逃避家庭和社會責任
    有些人初入佛門,非常迷戀學佛,將全部精力用來學佛,對家人不關心、工作不上心。漸漸地,見地出現了偏差,煩躁易怒,與家人、社會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和產生隔閡了。
  • 淨慧長老講家庭和諧的奧秘
    天長日久,一定會造成一種非常緊張的、不和諧的家庭關係。長此以往,如果對方又對信仰不能尊重,不能同情,就會演變為家庭暴力,破壞家庭關係。一個在家學佛的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所受的戒律很好地維護家庭關係、維護家庭的和諧,積極在家庭中做奉獻,那就不是一個好的在家佛弟子。
  • 利用抽出來的時間來學佛,才能讓家庭和睦起來
    人們會過得好不好,或者生活的壓力大不大,多數的男同胞會左右一個家庭的經濟收入,而我們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是否能夠幸福,多數也是由男方這邊左右的,因為你的太太可能不會特別的漂亮,但是她卻掌握著家裡的經濟大權,當然,婚姻的關係裡需要兩個人一起來維繫,但是,到了有孩子的時候,你就會發現
  • 「投稿」發心的重要性-請問你是學佛的嗎?
    我是學佛的嗎?那當然是啊!我皈依三寶了呀!我是居士,我家裡供著西方三聖啊!我常常去聽經聞法,還有還有,我每天都打坐念咒、拜佛供僧呢!諸君且慢,對於「你是學佛的嗎?」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很多很多人都需要靜下心來,再問問自己。
  • 學佛後運氣更差,越來越不順,其原因就這四點
    許多人沒學佛運氣只是一般,而學佛後反而運氣更差,越來越不順利,所以有許多人懷疑佛法不靈,從而放棄學佛。學佛必然能帶來好運,那些學佛後運氣更差的人,必然是因為這四個原因。(一)多數人都不是學佛,而是信佛。
  • 丈夫觸碰了我的「學佛底線」,我的憤怒已不在修行中
    冰箱裡的囤貨越來越少。非常時期,出小區、進超市、入菜場都限制時間。我開始網上購菜,新鮮蔬菜倒也不曾間斷過。雖很用心準備一家人的三餐美食,但我又是學佛多年的佛弟子,「戒殺生」是我的基本準則。因此,我的家人們不論學不學佛,信不信佛,都別想在家吃到現殺的雞鴨活魚活蝦的。我也不容許家裡有任何殺生的行為,不容許家人在外點殺活物帶回。這是我多年來與家人生活的一個「學佛底線」。
  • 福三元素:掌握這門技術,收穫和諧幸福家庭
    好的婚姻讓人如虎添翼,差的婚姻會讓人雪上加霜。據不完全統計,導致夫妻關係不和諧的主要原因取決於溝通和顏值,而我們與配偶的關係,直接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軌跡,包括個人的事業、家庭的融洽、子女的教育和家族的興旺。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當今,福三元素助力學員維護家庭關係的長久穩定,避免夫妻關係出現僵化?
  • 佛教:學佛之後,如果煩惱不減反增,你才是幸運之人
    很多人在學習佛法之後,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地清淨,總是能夠生出歡喜心,所以更喜歡去研讀佛經,希望能夠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片淨土,人們感同身受之後就喜歡分享給其他人,也希望別人能夠從煩惱中解脫。有人看到別人學佛解決了很多煩惱之後,也跟著學佛,卻發現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那就是自從他學佛之後,他的煩惱不減反增,身邊的矛盾更加的激化,讓他疲於應對,甚至動搖了學佛的念頭,實際上學佛之後,如果出現煩惱不減反增,你才是幸運之人。
  • 佛教 學佛修行,懺悔先行。懺悔的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議啊!
    幾期「拜懺」下來之後,你就會發現那種真心懺悔的人變化之大真的是非常驚人。在有一次「拜懺」結束之後,有一位女居士就跪下來放聲痛哭,她說她真的覺得過往自己的很多行為都非常不堪。或許因為情緒太過激動,她講話幾乎有些語無倫次了。所以我就及時制止了她。然後,在幾天之後,我又專門抽出時間來聽她傾訴她自己的經歷。
  • 女孩的原生家庭幸福嗎?一些愛情的表現會暴露無遺,真的很準
    母子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持久的,在不幸福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將來獲得幸福的難度會很大,這在女生中尤為明顯,特別是在戀愛中,你的行為表現已經暴露了事實。個案秀妍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猜疑爭吵、冷戰的家庭環境中,父母之間的不和諧,對她的關心也少之又少,敏感缺愛的她迫切渴望得到真愛。那個時候,有個男孩對她特別好,在生活上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給了她前所未有的溫暖和關懷,她以為自己遇上了真愛,可誰想遇見的是「渣男」,付出了真心卻慘遭拋棄。
  • 學佛能不能紋身?可以文六字真言嗎?
    有網友表示自己是一個佛教徒,一衝動在胳膊上文了一個六字真言,看到網上說什麼的都有,想要求證學佛能不能紋身,六字真言可以文嗎?三郎就此事,向幾位熟識的法師求教,看看師父們是怎麼說的:01寶智法師按照傳統佛教理念,僧眾是不在身體上刻字紋身的,現代人出於什麼各種想法愛好,喜歡紋身,也無可厚非,只是要涉及到佛教經文咒語就要格外注意恭敬了。
  • 日本「家庭主夫」越來越多?「男性回歸家庭」在中國會成趨勢嗎?
    原標題:日本「家庭主夫」越來越多?「男性回歸家庭」在中國會成趨勢嗎? 摘要 【日本「家庭主夫」越來越多?「男性回歸家庭」在中國會成趨勢嗎?】
  • 輕鬆學佛:成佛的第一步,如何找到真的善知識
    這將決定你能夠找到什麼樣的師父,也會決定你將來能夠獲得什麼樣的成就。如果是真的想學佛,想離苦得樂、解脫生死乃至成佛,那麼就一定要找到能夠帶領你成佛的具德上師。但是,一位真正可以讓弟子依止的具德上師,是很不容易遇到的。尤其是在這個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好師父,自己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標準。
  • 為什麼唐密金珂玄雷上師說學佛目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看到金珂玄雷上師說:「學佛的目的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佛家提倡菩提慈愛,救度一切有情眾生,都要理解,都要慈悲。有一點我很困惑的事情是,我們真的要去理解嗎?人與人本來就是從不同的道兒來的,怎麼理解呢?有時候自以為的理解會不會傷害了別人,真的有感同身受嗎?前二十年我修習淨土,一直認為,這個世界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感同身受,就有多少理解。
  • 和睦和氣和諧是所有繁榮昌盛家庭的不二法寶
    對於一個家庭,一家人需要吃穿住用、衣食住行,油鹽醬醋茶天天要,歺歺不能少,所以有柴米夫妻之說,必須的物質生活保障是任何家庭存在和維繫的基礎條件。然而,在精神領域,一家人和睦最重要,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有和和美美的和諧氛圍,和和氣氣會給一家人帶健康安寧,也會家庭帶來好的家運和財運。如果有人認為錢或者別的東西最重要?
  • 【蓮悟人生】紅塵中修行——如何處理學佛與世間法
    佛法生活化  菩薩在人間許多學佛修行人,會有一些錯誤的認知,那就是以為學佛是出世間法,生活是世間法;學佛首先要放下執著
  • 越來越多老人不再諱言生死 為身後和諧早立「遺囑」
    為了身後的「和諧」  現在很多人因為遺產一家子感情破裂,辦遺囑就是為依法治家,減少家庭矛盾,促進家庭和諧;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和諧  與諮詢預約房間一門之隔的小辦公室中,一對夫婦正在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起草自己的遺囑。  「我們去年拿的號,排了半年才排上,今天什麼證件都帶了,連結婚證都帶了,就怕缺什麼還得再來。
  • 佛學與學佛有區別嗎?學佛與佛學的關係
    對於『佛學』與『學佛』,我們許多佛弟子搞不清楚它們的關係,往往把它們混為一談。其實,學佛與佛學是完全不一樣的,並且它們之間差別很大很大。我們大家知道,學佛,我們是學習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佛學,是把佛法當作一門學術去研究。我們同修如果不是特別明白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特別清楚它們之間的界限,我跟大家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社會上的許多大學,它們都開了一科來研究佛學。在這個大學裡面,有哲學系,有宗教系。專門有一科,來研究佛學。
  • 家庭生活的幸福攻略—仁山法師
    太太學了佛先生沒學佛先生肯定反對為什麼他無法理解這有點怪怪的甚至有點小恐怖他感覺是不是自己家門口過幾天會變成某某寺的招牌了更和諧 更幸福的這一點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會反覆舉例說明所以太太學了佛先生不學佛要包容 尊重 理解先生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