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 | 聖彼得堡的隱喻與女王的「語境」

2021-02-19 意趣與刺點

 

     
 

【本文大約 6433 字,閱讀需要 16 分鐘】

優越於建築的主張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Saint Petersburg

一座城在沼澤地崛起,以一代帝王知名傲然於世——

很多同時代的人們以為在沼澤地上建城市的人是個瘋子,不巧這「瘋子」是一代帝王,他有更大的野心,要整體規劃這個城市並把它定為首都。由此開啟了這個帝國通往歐洲乃至世界的大門……

幾百年後,空氣中仍然瀰漫著普希金的長詩:

《青銅騎士》

這個經歷了戰爭動亂的城市,秉承了俄羅斯特有的情感。

普京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說過:聖彼得堡歷來是一座開放的城市,是歐洲的一部分,是理解俄羅斯的橋梁。


位於涅瓦河畔的聖彼得堡是連接歐洲北方各國的起點,也被稱為「北方威尼斯」,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上城市,其水域面積達10%。一道道運河縱橫交錯,成裡的建築幾乎都依水而立,古典主義的裝飾在冰面上的水氹投下細碎的倒影。

雖然城市是彼得大帝所建,但風格卻很細膩,隨處可見精緻的浮雕,在俄羅斯來說算是很獨特的城市,是大帝理想中城市的範本。

他從瑞典人手中奪取了俄國歷史上第一個出海口:涅瓦河三角洲,於是下令在此修建都城。

在此之前的八百年間,俄國的首都一直都是莫斯科。繼任沙皇的彼得,廢棄傳統,在北方的原野,締造出強大的新帝國。他親自參與城市規劃,並從全歐洲招聘建築師,投入開創偉業基石的都城建造,希望一展宏圖的歐洲建築師、木匠、橋梁專家、海軍軍官匯聚於此,這在當時是難以想像的,壯麗的建築在沼澤地拔地而起,現在也能從這些建築之美中感受到彼得大帝對歐洲的憧憬。

從前有個城市,它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地方,一條銀灰色大河穿過寬闊的城郊,猶如銀灰色天空懸掛在大河上。在這大河河畔,聳立著一座座壯麗的宮殿,宮殿門面都如此富麗堂皇。


居住的酒店離伊薩基輔教堂不遠。

這個教堂教堂又稱聖伊薩基耶夫教堂,是世界上最大圓頂建築之一,它被認為是僅次於羅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教堂的四周各有16根巨大石柱,體現了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教堂前方是「十二月黨人廣場」,原名為「元老院廣場」,為了紀念1825年的十二月革命而更名。廣場上屹立著著名的彼得大帝「青銅騎士」雕像,就是前面那首詩的題目。

即使教堂因為整修無法入內,甚至只能隔著腳手架看看柱子上的彈痕,旅行的新鮮感,還是讓我一大清早跑去那前面溜達,可惜接連幾天天氣都不太理想,想趁著早晨沒人,卻沒能拍到好看的照片,凍得吶喊的我只能對晨練的人們投去崇拜又羨慕的目光。


值得一提是波羅的海海岸邊的彼得宮。在擴張改革遷都環環相扣的崛起之路後,彼得給自己修建了一座避暑宮殿,又稱「夏宮」。夏宮建於1704年,是聖彼得堡的第一座花園。當彼得尋訪歐洲各國,遇到法國凡爾賽宮的噴泉後,決心在自己的國家建一個規模更大的噴泉花園。噴泉完全沒有使用水泵,從高海拔的地方做出水道,通過落差產生水壓,水流能噴到20米的高出,再通過7級臺階流向花園,經過花園之後筆直的流入波羅的海。

可惜到訪的時候正值冬天,四周白茫茫一片,整個波羅的海已經冰封,看不到噴湧起舞的泉水,只能遠眺到村民大叔坐著小板凳翹著魚竿,在波羅的海中央悠閒垂釣。聖彼得堡的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暫而溫暖,想想我經常冬天往北走,夏天又去暴曬的沙漠地區…… 等疫情結束了能不能有機會去看看鬱鬱蔥蔥的聖彼得堡呢。這座北緯60度的城還被冠以「不夜城」的美稱,每年五月下旬開始出現白晝現象,七月開始消失,這期間稱為白晝節。可別覺得春夏之交就很溫暖,我去的那一年五月下了最後一場雪、

柄谷行人在《作為建築的隱喻》中表示寫的是哲學和文學批評,在建築方面也只對城市規劃有興趣而已。

聖彼得堡是歐洲少有的整體規劃的城市。也被譽為建築界的天堂。

城市規劃都有「社會性」,象徵國家以及祭祀的權利,整體被「自上而下」的計劃著、控制著。亞歷山大數學式的批判基於規劃的城市都是「樹狀」結構,與自然生長的城市相比過於簡單,有致命缺陷,僅僅依靠理性來設計社會是一種傲慢。

事實上,哲學家大都不太看得起手藝活兒,將「生成」看作是「製造」會與「生成」構成對抗的姿態,柏拉圖就曾經把這樣的哲學家比作建築師。人們之所以一直規範數學,是因為數學似乎最具建築性質的可能,是一種實踐技術;哲學,是對「建築的意志」的別稱。

但兩者本身都不具備建築的可能性,所以,建築無非是個隱喻罷了。

女人應當統治世界嗎

俄羅斯的國力隨著平地起高樓而強大,但城市的締造者卻在52歲離世。

彼得死後,6位沙皇37年間走馬上任,誰都沒能延續彼得一世開創的基業,帝國的首都又重新遷回了莫斯科,當時籤署的法令大多被廢除。

直到1762年,一個33歲的女人,登上了沙皇的寶座,國家的命運才發生扭轉——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不但把首都重新遷回了聖彼得堡,還著手規劃城市格局,按照自己的藝術風格改造修建了一批建築和博物館。

冬宮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了,隨著女沙皇的搜藏增加,1922年起,整個冬宮都變成了博物館。這裡聚集了歷代沙皇的收藏,而建築本身也是藝術品。

冬宮內據說有1000多個房間,開放的展廳就有350多個,全都遊覽一遍估計要走上30公裡!俗話說不跟導遊要迷路,跟著導遊走斷退……

逛了一圈出來,連走馬觀花都算不上,就累的得癱坐在門口。入館限流,加上需要存包,從門口排隊開始就沒有地方坐,直到走出門。另一方面,藝術品也是真的太多,估計要買個年票才有時間在每件作品前停留… 不知道現在情況怎麼樣,是人性化一點還是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了呢。在這裡逛宮殿,除了身體累,眼睛也受不了,那葉卡捷琳娜宮來說,裡面晶壁輝煌的牆面和裝飾,藝術又美麗,但我40分鐘就不行了,狗眼已被閃瞎。

每個房間的裝飾都是精緻、氣派、華麗、土豪的巴洛克時期戲劇性的視覺效果。正面莊嚴的階梯、大理石的柱子和扶手、鑲有黃金的花崗石,奢華的裝飾就是炫耀國家威嚴的舞臺。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時代,俄國迎來了最繁盛的時期。

宮殿的珠光寶氣,掩飾不了沒有歷史的首都還是文化的荒原。於是女沙皇又設置了沙龍,與歐洲的知識分子交流,這裡一直到羅曼諾夫王朝結束束都是歷代沙皇的皇宮,今天依然輝煌典雅,是聖彼得堡的象徵。宮殿前的冬宮廣場,中間豎立著紀念拿破崙戰爭勝利的亞歷山大柱,宮殿對面是半環形的舊參謀總部大樓。

聖彼得堡是公認的藝術之城,也是女沙皇的功勞,酷愛藝術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收藏有大量藝術大師的傑作。不但跑遍各國,買不到的還讓專人複製。她也大力發展教育和藝術,指望各國藝術家在俄國培養的人才能反過來輸送到世界各地,芭蕾就是個成果的例子,這個舶來品在俄羅斯興勝了一個多世紀,如今已然代替了芭蕾的發源地義大利。

可惜的是我在聖彼得堡的時候沒能一睹劇院的風採,畢竟盧布貶值太誘人,太陽落山之後實在忍不住商場裡鑽… 換我來寫詩,估計就是:我愛你涅瓦大街的折扣…

冬宮和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而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彼得大帝是唯二能被尊稱為"大帝"的人。在19世紀中期,聖彼得堡除了教堂以外的建築都不得高於冬宮。

孔雀鍾是冬宮的鎮館之寶,也是女沙皇的情人波將金贈送的,直至逝世,波將金一直是俄羅斯帝國的二號人物,而他對葉卡捷琳娜也始終一往情深,摯愛如初。這個英國製造的鐘表今天仍然不止是擺設,貓頭鷹轉動頭部,蜻蜓秒針記錄時刻,每逢整點,金孔雀就會開屏報時,接著公雞啼鳴,貓頭鷹眨眼,這個裝置展示了當時歐洲最高的技術與藝術結合的經典。在這樣的藝術品前,被談論最多的卻仍然繞不開女王的情史,和私生活的精彩紛呈。一個又一個情人的故事長久以來為人津津樂道,據說很多建築都是為了和情人幽會或者享受而建築的。換做是男性,恐怕在如此大的成就面前,修幾座庭院根本不足掛齒。女人當政也就罷了,還偏偏是從一個德國的小貴族到俄國女皇,婚姻坎坷、執政爭議的歷史人物。

這事兒全世界似乎都差不多,我們也不例外。好比談話節目中的林徽因,首先是廣為流傳的與三個男人的情史,很少提及她在建築文學上的成就。評論一番後還要加上一句,才女那麼多她能被注意不過是因為長得漂亮罷了。

有個美國女人說,男人把世界搞得一塌糊塗,以後應該由女人來統治。

於是馬上被男人嘲諷了「真是個美妙的主意」

——我們才懶得去統治世界,如果有人盲目樂觀的接手,我們願意退讓去休假,這一點腦子清楚的男人一定都有同感。

女人一向是在養育子女,而男人們卻掀起戰爭,讓優秀的青年去送死。男人總要打仗,生來如此,天性無法改變,社會總是由馬背上的男人來象徵。假如我們能在家靜坐,享受下午茶的樂趣,還用去打仗嗎?更有甚者帶著一種「辭職」的語氣:女人統治世界那就叫女人去打仗好吧,這樣世界上就不會有機關槍了。至於統治世界,誰想試就去試吧,不會比我們更糟的,你們掀起軒然大波的時候我也許已經選擇隱居,在山野林間說上一句「願上帝祝福你」。

陽剛與陰柔不過是風格區別而已,把「氣」或「格調」這些定性的、底裡的東西相通的去看,單純的把人看成人,實在太難得。

不知道葉卡捷琳娜有沒有被上帝祝福。

但我相信無論男女,頭戴王冠的人都是寢不安席的。

女王接手時的國家危機四伏,很長一段時間她的重心並不在藝術,而在富國強兵上。在位的34年,是俄國農奴制度的黃金時代,此間俄羅斯國家的土地面積擴大了67萬平方公裡,今天的俄羅斯版圖也是400年擴張的結果。

16世紀中葉,俄國版圖北臨北海和巴倫支海,南達切爾尼哥夫、普梯夫和梁贊地區,西起芬蘭灣沿岸至戈麥爾、斯摩稜斯克一線,東抵北烏拉爾和下諾夫哥羅德地區。

她曾說,我來的時候沒有什麼嫁妝,這片疆土就是我的「嫁妝」。

普京也是聖彼得堡出身,在他的連任的選舉中,沒有旗鼓相當的男性候選人,媒體把焦點關注到唯一的女性候選人索布恰克身上,評價說她身上掛滿「緋聞女孩」式的標籤,比起提出真刀真槍的政見,她更擅長發揮自己前真人秀主持人的做派——在電視辯論的亂戰中,她直接當頭潑了日裡諾夫斯基一杯水,叫他冷靜一點。

—20℃,戰鬥值爆表

聖彼得堡幾經更名。滴血教堂落成之後,帝國毀滅的腳步開始清晰,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之後沙皇的帝國宣告覆滅,作為革命的發起之城,這裡由沙皇的都城,變成蘇聯的列寧格勒。直到1992年,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當地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二是標誌蘇聯時代的結束。

有趣的是對面美國有15個城市被命名為彼得堡(聖彼得堡的舊稱),其中最大的一個是佛羅裡達州的「Сент-Питерсберг」(為區分於聖彼得堡,中文譯為聖彼得斯堡)。這個城市和聖彼得堡頗有淵源,其名字是為了紀念促成開闢該市的偉人彼德-狄曼斯,彼德-狄曼斯是俄羅斯聖彼得堡人。

從地理位置來說這個聖彼得堡更接近北極圈,緯度比中國最北端的漠河高出了北京到鄭州的距離,但溫度卻比漠河高一二十度。即便比漠河溫度高,但還是冷啊。

溫度計越是降低,這座城市看上去就越是抽象,攝氏零下二十五度已經夠冷的了,但氣溫還在不斷地下跌,仿佛收拾了人民、河流和建築物之後,還要把理念、抽象概念也埋掉。

——約瑟夫·布羅茨基《一座改名城市的指南》

四百年前,彼得大帝登上要塞眺望歐洲,四百年後普京從這裡出發,回應著彼得大帝的雄心。

普京也津津樂道自己的童年,即使在冬天,我穿得也不多,因為穿衣服跑到學校又要脫掉大衣,需要很多的時間,為了節約時間我從來不穿大衣。像子彈一樣跑到學校,坐在桌子前。






這是怎樣的一種冷啊~

上周的央視新聞報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小鎮氣溫低至零下51℃,按照當地規定,氣溫低於零下52℃時才會停課,所以小學生們仍然需要出門上學。據說這裡算得上世界最冷的人類居住地,曾經達到過零下71.2℃。

也許正是這種氣候造就了俄羅斯人被冰雪濃縮和凝結成的民族精神,冰冷中有火熱,緩慢中有急躁,耐力和爆發力於一身的特點。

說回旅行那些事兒。

在那裡的最後一天剛好除夕,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溫已經接近零度了,地理課本誠不欺我,如果不考慮日照時間太過短暫,還算是個不錯的旅行目的地。漫步波羅的海邊,看看海軍的墓碑,河上打發時間的俄羅斯人,眺望一下對岸種草下一個目的地……面對冰封的海面,世界都空曠寬闊起來了。俄羅斯電影《花滑女王》,就在這項室內開展的競技項目中加入了大量外景,把主角在夕陽照耀下的冰面上滑行的畫面拍的非常唯美,看到旁邊天然溜冰場的殺馬特老中青,一邊滑冰一邊擺姿勢自拍時,就覺得這才是體育的意義,又欣慰又想笑。

隨著這幾年vlog流行,旅行博主雨後春筍樣的冒出來。

針對俄羅斯的,負面內容似乎比較多,比如坐車被坑、東西被偷、服務很差、警察比流氓還黑… 勸退的衝動透著屏幕撲面而來。不可否認,這種捏一把汗的遭遇的確更能吸引流量。

其實俄羅斯的鐵路系統很發達,雖然火車站沒有英文確實很麻煩,但車站是按方向分的,比如在聖彼得堡,往莫斯科方向走的火車都在「莫斯科火車站」坐,往波羅的海三國方向走的火車,就去「波羅的海三國」火車站坐,至少不會犯方向性錯誤。地鐵的話市區基本的地方都能到達,現在也有多種打車軟體可用,可別動不動就自詡什麼旅行博主居然被坑。真要坐黑車還這麼嬌氣估計國內也拿你下菜,所謂「被坑」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就是半推半就被別人賺點外快,就當借財消災罷,全看你這個出門在外的「甲方」想不想得通了。

至於丟東西,火車站無疑是重災區,但相比全球小偷切磋技藝的羅馬、金融危機過後的希臘、有飛車黨文化的資本主義新農村…… 俄羅斯大街上的治安還算過得去,也許是因為冷,至少不會因為過馬路等個紅綠燈被拉開背包。說實話,看到他們的私家車排成四車道冰面漂移,過彎還不減速的時候,我覺得更心虛。

歐洲人一般不太喜歡小偷小摸,幹這種「體力活」的大多是外來人口,只要小心提防,別去太偏僻的地方,不遇到明搶足矣。

平心而論,杜絕「偷」這個事情本就只是人們樸素的願景,如果打起十二分小心還被得手,恐怕也得承認對方的「本事」了。事實上大多數的丟東西都是因為旅途勞頓放鬆了警惕,要是為了這種「小」事情畏手畏腳,或許就走不出去了吧。

再來就是北方民族本來給人冰冷的感覺,他們不苟言笑,即便窗口行業也「堅如磐石」,個人倒認為那也許是俄羅斯特有的憂鬱,他們的歷史變遷、「領土疲敝」、「身份困局」(《理解俄羅斯:轉型的挑戰》法:馬琳·拉懷勒、吉恩·勞得瓦尼著)讓空氣裡本來就漂浮著混雜的氣息。我在火車的包廂裡遇到的大叔,睡一晚上還換睡衣,早上拿出簡易的蒸蛋器一樣的東西,煮好早餐吃完才下火車,本來看到旁邊車廂全是金髮帥哥有點落差,結果倒頭就睡的自己才是糙漢…… 不談面部表情,服務行業還是有疑必問、有問必答,本地人也沒有傳說中那麼惜字如金,我在莫斯科的大學和公園遇到路人搭訕,難點在於——人家不說英語… 

至於諷刺住宿的就更離譜了,民宿或老牌酒店幾十年前就那個樣子了,反觀自己,真的發達好多倍,大多數人(比如我)不會優先選擇星級酒店的目的不就在此嗎。

「大」事兒是必須注意的!舉個例子來說,去特拉維夫的時候接到通知:謹慎前往約旦河西岸。結果約旦、約旦河、約旦河的哪個岸都堅定的沒去!管你多有特色、管你宣傳得怎麼樣,管你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去… 走到旁邊了也要忍著,畢竟有些事兒保險也不理。

怎麼超越碎片化的認知?  來杯冰鎮伏特加吧。

end

往 期 瀏 覽

當 「真臘」 改名 「柬埔寨」  ||  大隱於森的吳哥窟

逛墓園是種怎樣的體驗

孤獨的邊疆 | 消失的「丙察察」

尋訪巴勒斯坦:「和平」牆內話「和平」

當我們說起以色列,我們在說什麼……

黎凡特的海與太陽

打卡何須李子壩:軌道交通與硬核尋城記

聖馬利諾:小眾國歐洲拾遺

神社山下藏酒莊——給來不及細看的佐賀選一首風物詩

天地神都在,只是人在流動——「熊野古道」緣何堪稱朝聖之路 

女人的包包裝了多少真與假

小黃車與彩色裡斯本

取景框中的英國

反差萌到極致是個什麼感覺:城市陽傘 in Sevilla

越走 越南 越美

奧運場館這隻「White Elephant」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所有的去路,都和來路有關……

人像旅拍的錯誤打開方式

美國 | 邊境的圍牆有多高……

羅馬:世界文化遺產與路人式絲綢之路

相關焦點

  • 俄羅斯聖彼得堡:入圍全球最美城市排行榜
    【環球網旅遊報導】近日,據俄羅斯Piter.TV報導,聖彼得堡成為俄羅斯唯一入圍全球最美城市排行榜的城市。據悉,排名結果由全球數以千計的調查者投票得出,調查者包括旅行專家、作家、記者和博主博客等。聖彼得堡以第35位的排名進入Flight Network全球最美麗城市排行榜前50名。巴黎位居排行榜榜首、緊隨其後的分別是紐約和倫敦,歐洲城市幾乎包攬了排行榜的前20名。吉爾福布斯記者(Forbes Gill Press)將聖彼得堡描述為「歐洲文化的精簡指南」,由於擁有大量的博物館和建築古蹟,聖彼得堡也被視為適合長期旅行的理想地。
  • 聖彼得堡的那些趣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城市有趣的那些事。聖彼得堡改名3次,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17年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 -- 聖徒彼得。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之後的200多年這裡一直叫做聖彼得堡。
  • 聖彼得堡城市的名字幾經變更:列寧格勒、彼得格勒、聖彼得堡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 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時間裡這裡都是俄羅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為聖彼得堡。
  • 聖彼得堡最美麗的花園,建在海濱城市,被稱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
    俄羅斯是一個巨大的國家,在俄羅斯有許多古老的城市,聖路易斯。彼得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有許多歷史建築,如著名的聖彼得堡。彼得要塞、彼得大帝的夏宮、冬宮等,這些建築都在聖?但在這麼多的建築中只有一座是在海邊建造的,這就是著名的彼得大帝的夏宮。我們來看一下。
  • 情懷 · 俄羅斯丨聖彼得堡一天的開始 涅瓦河見證一座城的崛起
    ,每一座城市都承載了許許多多屬於這座城市的過往,而這些過往被後世譜寫成了歷史的篇章。來到聖彼得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條河流,它的名字叫做涅瓦河,對於聖彼得堡這座城市來說,這條河流見證了聖彼得堡的崛起。 涅瓦河遊船駛出碼頭       聖彼得堡其實某種意義上並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這裡更像是一個理想的烏託邦。
  • 俄羅斯城市文化特點:莫斯科保守,聖彼得堡開放
    俄羅斯城市文化特點:莫斯科是保守的俄國城市,而聖彼得堡是一種虛幻的充滿靈異魔幻的外國城市!莫斯科是一座「俄國」城市的觀點,是從聖彼得堡作為外國城市的看法發展而來的。1812年以後,隨著文學上對更加真誠的民族生活方式的嚮往蔚然成風,聖彼得堡是一座外國的、人造城市的觀念盛行起來。但是彼得堡的外國特點一直都是它引以為榮的神話之一。建城伊始,守舊人士就攻擊它的歐洲做派。
  • 聖彼得堡:上帝的佳作,一座露天博物館
    免聯考費用低 校友聯誼推薦就業聖彼得堡是世界上最早按照統一風格規劃建造的城市之一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梁連接。它還是一座文化名城,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及作家,比如普希金、萊蒙託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 俄羅斯聯邦聖彼得堡市
    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俄羅斯的文化、經濟和科學中心。全市所轄區域面積為1439平方公裡,其中市中心區面積為606平方公裡。1703年5月27日成立,通用俄語西北方言,還使用英語和芬蘭語。聖彼得堡被稱為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也是一座科學技術和工業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城市,許多外國領事館、跨國公司和銀行等的派出機構均設立在該市,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聯邦海軍和俄羅斯西部軍區總部所在地。
  • 俄羅斯的文化之都–聖彼得堡
    1924年為紀念列寧而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又恢復原名聖彼得堡。這座雄偉的城市建築在42個島嶼之上,是一座水上城市。整個城市由300多座橋梁相連,河面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102%;它的河流島嶼與橋梁的數量,均居俄羅斯之冠;由於河流縱橫,風光秀麗,所以它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美稱。它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第二大城市,是「俄羅斯最歐洲的城市」。
  • 聖彼得堡——俄羅斯的靈魂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文化旅遊中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世界上最受群眾歡迎的城市中排名第八。 它曾作為俄羅斯沙皇時代的首都長達三百多年,談到聖彼得堡就不能不提彼得大帝,許多人都把彼得堡的城市名字與彼得大帝聯繫在一起。大多數人認為是為了紀念這位沙皇的偉大功績,而以彼得命名為這座城市的名字,事實真是這樣嗎?其實這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彼得大帝一手設計並規劃建築起這座城市,這個城市命名是根據聖經中二位聖賢之一,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而命名的。
  • 去聖彼得堡,聞一聞戀愛和子彈的味道
    但如果你是一個北漂,一個城市的孤獨遊蕩者,不妨回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年代,去想像一下涅瓦河的涼風,如何像昆明湖或者黃浦江的涼風一樣拂過你的臉。我喜歡去世界各地的城市,每座城市都有一段歷史,並不隱秘,有時被誇張地用來為旅遊宣傳。為了保持對這座城市的神秘感,我較少事先去看照片、了解地理,以確保有更大的驚喜。聖彼得堡就是這樣一座城市。
  • 蘇聯解體後,加裡寧格勒為何沒有改名?
    比如現在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便是用俄羅斯沙皇彼得一世的名字命名。 彼得一世是俄羅斯歷史上少有的被稱為大帝的沙皇,他為俄羅斯打下了波羅的海出海口,然後以涅瓦河三角洲兔子島上修建的彼得保羅要塞為基礎,興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取名聖彼得堡,其中堡就是城市的意思
  • 中國一座「從未改名」的城市,用了3000多年,中國歷史絕無僅有
    眾所周知,我國是歷史大國,已經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許多城市經過歷史交替,許多城市經歷了改名,有些城市不知道改名了,所以很多人不知道他早期的名字是什麼, 很多城市都經歷過改名,但我國還有例外,這個城市3100年都沒有改名,中國一座「從未改名」的城市,用了3000多年,中國歷史絕無僅有
  • 聖彼得堡,俄羅斯一心融入歐洲的「投名狀」,為何又遷回莫斯科?
    經過歷代沙皇特別是亞歷山大二世的大力建設,聖彼得堡得以迅猛發展,逐漸建立起造船、機械、電力等門類齊全的工業,成為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被視為俄羅斯最「歐化」的城市,普希金更是將其稱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 聖彼得堡10大景點玩樂,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城市,自己在美麗城市中
    聖彼得堡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城市,一本典型的旅遊指南將提供博物館和宮殿的全面清單,在前往俄羅斯文化首都時必須參觀。儘管它們都是值得探索的,但也可以選擇人跡罕至的地方探索城鎮的另一面,更加真實的一面。考慮到這一點,以下是聖彼得堡的活動清單,以幫助您充分利用自己在美麗城市中的時間。
  • 俄羅斯城市屬性:莫斯科與聖彼得堡
    俄羅斯城市屬性:莫斯科是俄羅斯人的精神家園,是宗教的象徵;而聖彼得堡則是通向民主的城市,是俄羅斯歐化的起點!每一個俄羅斯人都把莫斯科看成自己的母親。即使是彼得堡那些最為歐化的精英,也認為它是俄羅斯民族的「家園」。
  • 「北方首都」聖彼得堡:世界上人口超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
    ,華人稱為基督城,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大洋洲位於南半球的島嶼國家紐西蘭,轉向西北方向,穿過澳大利亞大陸,以及亞洲的東南亞、東亞和中亞地區,進入歐洲的東歐平原,來到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來介紹城市系列文章的第五十二篇:「北方首都」聖彼得堡:世界上人口超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
  • 更名三次的聖彼得堡,執拗地保存了18世紀的華美
    有些城市曾經輝煌而如今落寞,有些城市在輝煌過後「停止生長」,卻凝固了那些輝煌歲月中的精華。就好像聖彼得堡,走在涅瓦大街上,依舊是一派18世紀時的模樣。攝影/甘甜被稱為北方威尼斯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由彼得一世興建並遷都於此。
  • 聖彼得堡的青銅騎士
    聖彼得堡的青銅騎士承載著俄羅斯人的榮耀。  本報特派記者  李志剛  攝      本報特派記者 李志剛6月24日發自俄羅斯      首先說明一下,聖彼得堡,可不是以俄國著名沙皇彼得一世命名的,這個名字來自於「聖徒彼得」。當然,這並不會減少彼得一世與這座城市的緊密聯繫。
  • 莫斯科是俄羅斯最大的城市,你知道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是哪一座嗎?
    從城市來看,首都莫斯科是俄羅斯最大的城市,人口數量約為1500萬人,大約集中了俄羅斯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聖彼得堡位置圖那麼,你知道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是哪一座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是俄羅斯人口數量第二多的城市,人口數量超過500萬人,是俄羅斯城市當中絕對的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