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小兒用藥到底應該怎麼準備?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家庭藥箱有些啥?
器材
√ 用電子體溫計代替水銀體溫計,後者不方便還有安全隱患。
√ 乾淨的紗布、棉球、碘伏棉籤和創可貼——可以處理簡單的外傷。
常備藥物
解熱鎮痛藥
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退熱藥。其實這些藥不僅能退熱,而且能緩解疼痛,比如發熱所引起的頭痛、肌肉酸痛,以及平時的牙痛、腰背痛、偏頭痛、痛經等等。
此類藥物絕大部份是非處方藥,其中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大人和孩子都可以使用,因此家中可以常備。其中對乙醯氨基酚3月齡以上可以使用,布洛芬則是6月齡以上。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雖然阿司匹林同屬於解熱鎮痛藥物,但對於發熱兒童,有造成瑞氏症候群的風險,單純退熱已經不用該藥。
抗組胺藥
俗稱抗過敏藥。顧名思義,主要用於緩解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哮喘、蕁麻疹)的症狀,此外也還可用於緩解普通感冒的咳嗽、鼻涕、鼻塞和咳嗽等症狀。嬰幼兒被蚊蟲叮咬後的蟲咬性皮炎,有時候紅腫瘙癢相對成人會更顯著一些,也可以用此類藥物緩解症狀。
第一代抗組胺藥有較明顯的嗜睡作用,不建議常備。第二代抗組胺藥嗜睡作用輕,為非處方藥,常用的有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全年齡段都可以使用,可擇其一放入家庭藥箱。不過後者要利用一種重要的酶在肝臟進行代謝,如果同時需要口服其他藥物,建議諮詢醫生是否要調整劑量。
消化科用藥
主要是針對急性胃腸炎的一些藥物。此類疾病主要是預防脫水,所以備一盒口服補液鹽以防萬一。而諸如益生菌、蒙脫石散之類的藥物,大部分藥房都有售,藥箱中放不放,自己看著辦吧。
另外可以備一支開塞露,經常便秘的孩子,如果出現急性下腹脹痛,可以先用一次,說不定可以免去一次急診奔波之苦。
外用藥
可以放一些分別針對細菌、真菌和溼疹的藥膏。百多邦可用於小範圍的淺表皮膚感染、同時含激素和抗真菌藥物的藥膏可以用於緩解溼疹以及尿布性皮炎的症狀。如果家中沒有特應性皮炎患者,那麼藥箱中放一支百多邦就可以了。
專科用藥
這部分藥需要根據家人具體的疾病情況諮詢醫生後決定,通常是一些急救藥物,比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沙丁胺醇等等。
為什麼上述藥物中
沒有常見的感冒藥、咳嗽藥?
感冒藥通常是複方製劑,舉個例子,常用的泰諾感冒糖漿,通用名叫做酚麻美敏混懸液,其實含有的成分為退熱的對乙醯氨基酚、止咳的右美沙芬、緩解鼻塞的偽麻黃鹼以及抗阻藥馬來酸氯苯那敏。
如果家長不注意成分,在感冒發熱時同時用退熱藥、抗組胺藥,或者又喝了咳嗽藥水,有造成藥物過量的風險。所以即使感冒,緩解症狀分別按需服用抗組胺藥和解熱鎮痛藥就可以了。
至於咳嗽,含中樞性鎮咳成分的右美沙芬、福爾可定還是建議諮詢醫生後再使用。輕微咳嗽,家中使用點蜂蜜、薄荷糖或者溼化空氣都可以幫助緩解症狀。所以成分複雜的咳嗽藥、感冒藥不建議常備。
家庭藥箱的注意事項
大人、小孩用藥分開
同樣的藥、同樣的名字,但劑量可以不一樣。混在一起容易吃錯藥。
注意保質期
尤其把外包裝扔了的時候,一定註明藥物有效期。
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現在有些兒童藥物劑型和口味都不錯,常有誤服或者當飲料喝了的熊孩子被家長領來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