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常備5個節水桶,洗衣水、淘米水都能二次利用;不用的電器及時拔插頭
過日子,不妨學學這位「摳門」的劉娭毑
夏季是居民家中用水用電的高峰期,今年8月,湖南電網用電負荷創歷史紀錄,最高達3332.2萬千瓦。家住長沙市芙蓉區豐泉家園的劉白雲娭毑是個生活節能達人,今年夏季,劉娭毑家平均每月水電費總額卻不超過130元。
談及節水節電的小竅門,劉娭毑表示,自己家中常備5個節水桶,用於收集可二次利用的生活用水,「節約水電是一種好習慣,哪怕水電費不貴也不能浪費。」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可
節水
常備5個節水桶,洗衣水、淘米水都能二次利用
劉白雲娭毑今年68歲,和丈夫兩人住在豐泉家園面積約120平方米的房子裡。劉娭毑家的洗衣機旁依次擺著三個節水桶,「能手洗的衣服我們都儘量手洗,機洗時會將最後一次漂洗脫的水接在桶裡,用來搞衛生或者衝廁所。」家中另外兩個節水桶分別擺放在廁所和廚房。
除了洗衣水,淘米水也被劉娭毑發揮了最大價值,「每次煮飯的淘米水我都留著,用於洗當次的碗筷,最後才用自來水將碗衝乾淨,這樣洗碗連洗潔精都不用。」如此下來,每天,劉娭毑家的5個節水桶都能盛滿,每月至少可省2噸水。因此,劉娭毑家每月水費都只有二三十元。
「小時候家裡窮,每天從資江裡挑水用,所以從小就知道水來之不易,養成了節約用水的習慣。」劉娭毑的老家在益陽市桃江縣,1968年來到長沙,成家立業之後家庭條件變好了,但一直保留著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即使現在老兩口每月有一萬元左右的退休工資,家裡常備的5個節水桶依舊沒「退休」。
節電
精打細算,不用的電器及時拔插頭
除了節水,劉娭毑在用電方面也是精打細算,不用的電器及時拔插頭,晚上通常開小燈照明,空調也很少打開,今年目前用電量最多的一次是2月,電費也僅為151元。前段時間,劉娭毑得知一個鄰居家開了兩天空調,電費就高達上百元,笑稱「你不如和我一起去鄉下旅遊避暑去」。
雖然劉娭毑在使用水電方面十分「摳門」,看到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會覺得心疼,走在外面如果看到水龍頭沒擰緊也會立馬動手關好,但這並不影響她享受生活的樂趣。
劉娭毑的兒子擔心老兩口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也曾勸她不必要太節省,但在劉娭毑看來,雖然自己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但浪費卻是不應該的事,「趁自己還能做到,能節約的堅持不浪費,不能因為日子幸福了就浪費資源。」
廢物利用
看視頻學習節約資源小竅門
「節約本就是一種習慣,而不是刻意的行為,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要注意引導孩子的節約意識。」家住長沙市開福區的楊女士是一名退休中學教師,任教時她就注意引導學生們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做到人走關燈。楊女士發現,現在不少家長習慣性的慣著孩子,孩子在無自主意識地情況下就養成了浪費糧食或是浪費資源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們大多都成長在一個不愁吃穿的環境下,因此家長更需要引導孩子形成節約資源、尊重自然的意識。」楊女士家中有許多利用礦泉水、廢紙箱做成的收納盒或儲物瓶,「這些都是我在網上看視頻學到的,家裡剛上小學的孫女看到之後感慨奶奶有雙巧手,也嘗試用『廢品』做一些手工活。」
退休後,楊女士通過手機學習了很多生活中節約資源的小竅門,「比如夏季出門前十幾分鐘就提前關閉空調,煮飯前先將米浸泡半小時等,其實有很多生活中很容易就做到的小妙招,節約資源也不是那麼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