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不只是「鬼節」

2021-02-27 博物館丨看展覽

天地有中氣,第一是中元。

新秋七七,月出河漢鬥牛間。

農曆七月十五日,

道教稱為中元節,

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中元節主要包含三個主要元素:

祭祀祖先的孝道、救贖遊魂的宗教慈善

以及歲時行樂的表演和觀賞。

儘管這個節日

有著濃厚的道、佛兩教色彩,

但中元節的最初來源,

卻帶有深刻的儒家印跡。

盂蘭盆節 

關於中元節的起源傳說,

很可能是源於一個祭祖的節日,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

隨著佛道二教的滲入,

最終形成中元、盂蘭盆的節日形式。

而祭祖,又和「秋嘗」密不可分。

孟秋時祭在先秦時期便已施行。

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古者歲四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

古人在農曆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時,

奉上新收穫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穀物糧食,

謂之「秋嘗」,又稱「薦新」「嘗新」,

即秋天讓祖先嘗新之意。

「秋嘗」

還是親朋友鄰相聚品嘗收穫的日子,

這一帶有喜慶色彩的節日氣氛

在一些地方的習俗中依然存在。

原先「秋嘗」祭祖的時間

並不一定是在七月十五,

後來由於佛教和道教的介入,

才固定在此日。

明 陳洪綬 童子禮佛圖軸(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盂蘭盆」一詞

來源於漢傳佛教經典《盂蘭盆經》,

為「解倒懸」之意,

即將人的靈魂從困厄中解救出來。

《盂蘭盆經》講的是

佛祖弟子目連想救母親出惡鬼道苦海,

他根據佛祖的指示,

在七月十五敬設盂蘭盆,

用百果飲食供養十方僧眾,

依靠他們的合力成功救出母親。

由此形成七月十五盂蘭盆節。

榆林窟第19窟 目連守孝(局部)

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記載:

「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非,

有時齋供,及七月半盂蘭盆,望於汝也」,

告誡子孫可以藉助盂蘭盆節

報答父母恩情,表達孝心。

當時過節是

「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院。

按《盂蘭盆經》雲,有七葉功德,

並幡花 (供佛的幢幡彩花) 、

歌鼓、果食送之。」

佛教這個節日

大多是在寺廟集體做盆供祭祀。

魏晉南北朝之後,

這個節日就隨著佛教的普及開始廣泛流行。

明 戴進 鍾馗夜遊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幾乎在同一時期,

道教也將七月十五

作為節日命名為「中元」。

在道教世界裡,

構成世界萬物的基本元素是

天、地、水「三元」。

清 紅色緞繡折枝牡丹紋金團壽天官賜福字對聯 故宮博物院藏

形成道教信仰的神即

天官、地官、水官「三官」

分別主管賜福、赦罪、解厄事宜,

其誕辰分別為正月十五上元、

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是為「三元日」。

上元天官賜福、

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

唐 周昉 地官出遊圖殘卷 故宮博物院藏

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日夜誦經,餓鬼囚徒亦得解脫。」

已經故去的祖先會在中元日回人間,

看望子孫後代,

其他孤魂野鬼也會出來搗亂。

中元節被稱為「鬼節」,正是由此而來。

人們為免遭不測,

要在中元節祭祀祖先,燃燒紙錢,

既表達孝心,也給孤魂野鬼些許安慰,

換取人間生活安寧。

道教地官赦罪信仰,

遂演變為中元節祭祖孝親的節俗。

 

清 朱浣嶽 鍾馗圖立軸,四川博物院藏

中元節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縮影,

這個過程以魏晉為起點, 

隋唐時達到鼎盛,

出現了儒家秋嘗、佛教盂蘭、

道教中元並行的奇異景象。

南北朝時期,佛教影響力更大,

盂蘭盆節比中元節更受認可。

到了唐代,

盂蘭盆節和中元節則不相上下,

唐朝官員可以在中元節休假一到三天,

玄宗曾下令官員在中元節赴道觀誦經修齋。

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

「七月望日,於內道場造盂蘭盆,

飾以金翠,所費百萬

……幡花鼓舞,迎呼道路,歲以為常」。

唐詩 

「看著中元齋日到,自盤金線繡真容」,

 「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正是當時中元熱烈節慶氣氛的真實寫照。

 

從北宋開始,

中元節取代盂蘭盆節成為主流,

「六宮最重中元節,院院燒香讀道經」。

這個節日的宗教色彩也逐漸淡化,

從宗教走向民俗,

節日色彩趨近清明節。

從史料來看,中元節前幾天,

人們準備紙糊的祭品,

前一天準備秋嘗的果品,

當天早上就把素食放在供桌上。

各家如果城外有新墳的,即去祭祀掃墓;

朝廷舉行公祭大會,

祭奠前線陣亡的將士。

晚上祭祀儀式結束之後,

人們去勾欄瓦肆逛夜市,

看《目連救母》雜劇,夜市熱鬧非凡,

官府還在河邊放蓮花河燈,

以享江海鬼神。

 

明清時期中元節習俗更為世俗化。

據成書於清乾隆年間的《帝京歲時紀勝》:「中元祭掃,尤勝清明。綠樹陰濃,青禾暢茂,蟬鳴鳥語,興助人遊。」

放河燈更是盛況空前。

「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千計。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千盞,隨波上下……都中小兒亦於是夕執長柄葉,燃燭於內,青光熒熒,如磷火燃。又以青蒿縛香燼數百,燃為星星燈。鏤瓜皮,掏蓮蓬,俱可為燈,各具一質。結伴呼群,遨遊於天街經壇燈月之下,名門燈會,更盡乃歸。」

清人甚至有

「繞城秋水河燈滿,今夜中元似上元」之說。

 

總的來說,

中元節起源於佛教的盂蘭盆會,

後經道教加入,

在七月望日「秋嘗祭祖」的古代民俗基礎上,

不斷演變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民俗節日。

中元節在南北朝到隋唐時期逐步形成,

在唐宋之際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它逐漸褪去了外來的、宗教的色彩,

向民族化、世俗化方向發展,

成為佛、道、儒、民俗

相互借鑑、相互融合的產物。

  

吳鵬:《中元節,不只是「鬼節」》

陳雄 陳戍國:《從孟秋時祭、中元節、盂蘭盆節看儒釋道三教交流》

張艦戈:《南北朝至唐代中元節內涵演變考》

圖片來自網絡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相關焦點

  • 中國鬼節?——你所不知道的中元節!
    中元節、孟蘭節到底是什麼?中國鬼節盂蘭節與中元節(兩者在同一天但本來是不同的節日,後合為一)。中  文  名:中元節別  稱:鬼節、七月半、盂蘭盆節節日時間:農曆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五日節日起源:祭祀節日意義:敬祖節日習俗:放河燈、祭祖、祀亡魂、焚紙錠等
  •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秒懂五千年】中元節原來不只是「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七月望)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而這個節日在當今中國,許多人都把它當鬼節來過
  • 2020鬼節快樂,今天中元節精美圖片,中元節的問候祝福語彙總
    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燒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隨風傳,拽一絲哀傷,順水淌,中元節到,願逝去親人安息,願你中元節吉祥相伴,幸福圍繞。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燒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隨風傳,拽一絲哀傷,順水淌,中元節到,願逝去親人安息,願你中元節吉祥相伴,幸福圍繞。
  • 鬼節(中元節)禁忌,你知道多少?
    中元節的禁忌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鬼月護身秘訣大公開,讓你了解各類鬼月禁忌,學會正確拜拜方式,趨吉避兇,永保安康! 由於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別入求它們屋侵擾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 1.供拜五味碗、糕、粿。 2.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並祝禱好兄弟們享用後繼續上路。 3.焚燒若干銀紙及經衣。
  • 中國鬼節與陰陽五行:從清明節和中元節說起
    至於作為鬼節的中元節(註:中元節應有兩個含義,一指道教的中元節;一指民間七月鬼節,包括為民間接受的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會的活動和發生在這一節期的其他民間俗信及其有關活動。),通常認為它的起源與佛教、道教有關,對此需作一些說明。  中元節的名稱確實來自道教。道教有「三官」之說。「三官」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又名三元大帝。
  • 中元節是鬼節二十個禁忌要知道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2015年鬼節時間是8月28日,農曆七月十五,星期五。  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 盂蘭盆節(中元節、鬼節)傳統的禁忌事項
    盂蘭盆節又稱為鬼節和中元節,中元節的鬼神文化有很多,大多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然而中元節,也就是鬼節的禁忌有很多,那麼盂蘭盆節(中元節、鬼節)傳統的禁忌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 七月十五不止是鬼節,它還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
    #中元節#七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它變化無窮神秘莫測,被稱為復生之數,在陰陽之中反覆輪迴重生。農曆七月原本是一個酬神祭祖的吉月,到了東漢,道教興起,中元節一說也因此而來,從此七月十五變成了「鬼節」。七月十五又被叫為七月半,原先是酬神祭祖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秋嘗」來祭祀先祖,並非現在所說的「鬼節」。東漢時期,七月十五開鬼門的說法開始出現,每逢七月十五,道觀都會舉行祈福來為亡魂超度。
  • 中元節,最神秘鬼節,英文可不是「Soul Festival」! 說錯嚇壞老外!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也叫中元節或盂盆蘭節,人們要掃墓,燒香,以緬懷祖先。相信大家從學習英語以來就有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經歷,可介紹了那麼多次,你有介紹過中元節嗎?你知道「中元節」用英文怎麼說嗎?還不知道如何說的童靴趕緊看過來!
  • 鬼節你了解多少?用英文談中元節的五大禁忌!膽小勿入~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也叫中元節或盂盆蘭節,人們要掃墓,燒香,以緬懷祖先。相信大家從學習英語以來就有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經歷,可介紹了那麼多次,你有介紹過中元節嗎?你知道「中元節」用英文怎麼說嗎?還不知道如何說的童靴趕緊看過來!
  • 為何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都在這一天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民間傳統鬼節、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節這麼多節日都是在同一個日子——每年的七月十五。這不免讓人產生好奇,這麼多節日都在同一天,它們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嗎?中國傳統祭祀節日不論是民間傳統的鬼節、道教的中元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這三個節日都有一個傳統就是祭祀亡魂。
  • 今天是2018中元節(鬼節)!這些禁忌你知道嗎?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傳統節日中元節 。在古代,中元節本是祭祀地官的節日,古人以七月十五為地官生日,故定為中元節 。在農家人農家事(江西)家鄉,中元節又叫「七月半」,農村人對這一天是比較重視的,除了除夕,清明節以外,這個日子也是非常特殊的。大家會提前買好「紙錢」,由家裡的男子拿上真正的百元大鈔,壓印之後,分放在紙籃裡。
  • 「鬼節」中元節來了,這些禁忌不可不知!
    那麼,中元節期間什麼事不能做呢?中元節禁忌之燒紙要合適中元節雖是祭祖,有些東西也不得不講究;若有心祭奠祖先,應去相應的祭拜場地;冥紙是祭祖的,金紙是燒給神的,在鬼節這一天大多數人們都會提前燒些紙錢,然後等到隔天再來收拾殘局。
  • 過不一樣的鬼節!
    中國的鬼節不同於西方國家的萬聖節,不是那種身著奇裝怪服扮鬼的狂歡,也不是不給糖吃就搗亂的怪誕。中國的鬼節是為人所熟知,但又富有神秘感的中元節。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盂蘭盆節,是每年的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
  • 農曆7月15中元節,為什麼有「鬼節」之稱?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說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關於節日基本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兩個人真的細聊起來,「中元」究竟是什麼,「中元」和鬼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節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現在咱就來聊聊 「中元節」的這些事。
  •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果隴人說的鬼節
    七月,在潮汕有著一個重要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時間在農曆七月半,道教以元宵為上元,七月半為中元,十月半為下元。中元節是祭祀地官、赦免陰間餓鬼的日子。傳說「自七月初鬼門開後,地府的孤魂野鬼紛紛跑到人間遊蕩」,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有諺云:「七月半,鬼亂竄。」於是,人們在中元節這一天除祭祀祖先外,還要大規模賑濟孤魂野鬼。
  • 【民俗文化】農曆七月的「鬼節」——中元節即將到來,這些風俗禁忌...
    此刻,我們進入農曆七月——也是我國傳統民俗中「鬼月」已接近半月,農曆七月七月中,最引人注意被稱為的「七月半」/「鬼節」的中元節 重慶市渝中區關嶽廟道觀舉行開光祈福法會 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
  • 鬼節不能做的21件事及禁忌 中元節七月半是什麼意思要注意什麼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節,中元節也稱鬼節,我國民間對於鬼節是非常重視的,而且還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和禁忌事項,大家應該都聽家裡的老人說過關於鬼節的故事,除了要注意的一些禁忌事項之外,還有關於鬼節的鬼故事,那麼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鬼節當天要注意什麼,鬼節當天真的有鬼嗎。
  • 中國「鬼節」中元節英文介紹~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在日本的「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人們要掃墓,燒香,以緬懷祖先。This month-long festival is known as the Hungry Ghost Festival.這個長達一個月的節日就叫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