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設計: 番薯丫 黃仔
-導言-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年來對上千名8~11歲兒童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尿樣中共有21種人用、獸用或人獸用抗生素檢出,79.6%的學齡兒童尿液中檢出一種或幾種抗生素,其中部分已在臨床上禁用,而這種長期的抗生素暴露會嚴重損害孩子的健康。
▲圖片來源:Unsplash
可別覺得葫蘆在危言聳聽啊,科普可不是隨意胡編亂造就能得來的。
1、抗生素從哪裡來?
看完這個調查數據,可能有人會說:「抗生素的危害這麼大,醫生還給我們亂開藥,就是因為醫生開的抗生素太多了才帶來這麼多的弊端!」
可不是這樣!細菌感染情況不用抗生素可不行,而且很多時候抗生素暴露可不僅僅是在醫院接受了治療,環境與食品也是兒童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
比如某連鎖快餐巨頭的「抗生素雞」,還有某些不正規養殖戶在動物飼料中添加的某些藥物,導致「抗生素豬」「抗生素牛奶」流入市場,進入孩子們的日常飲食中。
▲國外有機構對美國25家知名快餐企業關於肉類和家禽類的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評級。A級並不表示不使用抗生素,而是明確表示採購的限制且公布了這些政策;F級表示沒有公布相關政策或制定未實施。(上下滑動查看) 圖片來源:截自《Chain Reaction II》
雖然環境、食品中抗生素量不大,但是它的特點是持續性攝入,持續暴露間接影響健康,對兒童的影響極大,會造成個體發育不可逆的影響。
2、抗生素的危害
(1)導致兒童早期肥胖
對於嬰幼兒而言,長時間低劑量地攝入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因為寶寶們年紀小,腸道微生態處於發育期,所以這種對於正常腸道菌群的破壞可能會導致「致肥胖」微生物群的生成。
不但如此,抗生素的長期低劑量攝入也可能改變與碳水化合物和細胞運動相關的基因,具體表現在使葡萄糖代謝相關基因表達減少(升糖),但是卻使脂肪酸代謝和脂質合成基因表達增加(增脂)。
▲圖片來源:Unsplash
而這種綜合效應帶來的就是兒童正常新陳代謝的破壞,導致兒童期肥胖的發展。而接受3種以上抗生素的兒童,出現早期肥胖的風險更高,且暴露量越大,關聯比例越大。
(2)增加兒童哮喘和某些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概率
有研究表明,嬰幼兒過早地暴露於抗生素中,減少嬰幼兒對環境細菌的暴露機會,可能會「誤傷」寶寶體內的正常菌群,削弱抵抗力。
因為三歲以前是兒童腸道菌群固定穩定的重要時期,而幹擾菌群的定植與形成,會對成年以後的他們造成長遠影響,增加兒童日後哮喘和某些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概率。
早在十年前,就有數據表明,某些常見抗生素可能會導致呼吸道和腸道等菌群的紊亂,而且使用劑量與哮喘發生頻率、喘息嚴重程度正相關,所以用藥時一定要謹慎且合規,不要錯用濫用。
(3)不利於兒童的健康生長發育
有些抗生素被人體吸收後對營養素的合成、吸收、排洩及代謝具有一定影響,比如長期使用某幾種抗生素可能會造成維生素K及維生素B缺乏,有些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會造成體內金屬離子失衡,而有些抗生素會造成胃腸道黏膜的損傷。
▲圖片來源:Unsplash
由此可見,亂用濫用抗生素不但不利於兒童的健康生長發育,還可能直接導致兒童營養不良。
3、我們應該怎麼辦?
2011年的一項報導顯示,中國抗生素每年使用量預計超過25000t,位於世界第1位,雖然我們國家是一個面積廣博、人口眾多的國家,這個總用量也是夠觸目驚心的。
同年數據顯示,在中國,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70% ,是歐美國家的2倍,但真正需要使用的不到20%。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是濫用抗生素的典型。為了我們自己和後代不至於細菌感染後無藥可用,我國在2016年發布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
細菌耐藥和我們家長息息相關,若小朋友們產生耐藥,將來後果難以考量。
▲圖片來源:Unsplash
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呢?
似乎很有限,很多都是企業層面、管理層面的把控,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
購買正規渠道的米麵油肉魚蛋奶;不要盲目用藥,要規範地使用抗生素,不把抗生素作為預防用藥、普通感冒用藥;不亂放自己使用過的藥物;不把自己的「用藥經驗」套用給孩子。
在這麼多的無奈中,我們可以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但是,不要一味地抗拒抗生素!細菌感染的時候一定要用藥,當用不用也是錯。
-完-
好啦,今天就到這。還想看什麼內容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我愛這個世界。
作者:六葫蘆(藥學碩士)
責任編輯: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