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冒的時候總有人說:
你發燒的時候總有人說:
你扁桃體發炎的時候總有人說:
你不禁疑惑,這難道是什麼包治百病的神藥嗎,怎麼老吃!
以上這樣的場景在中國家庭中很常見,百姓習慣性地把阿莫西林、頭孢、阿奇黴素等等的抗生素當成包治百病的消炎藥用。
這裡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大多中國家庭將消炎藥和抗生素的概念進行了混淆,從而導致:
「抗生素的濫用」
消炎藥≠抗生素
消炎藥只是一種方便的叫法,它的醫學學名叫「 解熱鎮痛藥」,對付的就是炎症。
但在中國,老百姓口裡的「消炎藥」往往指的是抗生素,身體上有個頭痛腦熱的就整點「消炎藥」!
為什麼小新說消炎藥≠抗生素?
抗生素:抗感染作用
消炎藥「 解熱鎮痛藥」:消炎作用
炎症不是特定的某種疾病的名稱,而是很多疾病都會表現出來的共同症狀:紅、腫、熱、痛。
引起炎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過敏、外傷等。
而抗生素只能對抗細菌,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炎症並不是由細菌引起的,那麼將毫無意義!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01
大量使用抗生素會帶來較強毒副作用,直接傷害身體,尤其是對兒童聽力產生傷害。
02
濫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使效果變差,必須加大劑量,甚至無效。
通俗一點講就是:不該用的時候亂用,就會導致該用的時候不起作用!
03
抗生素過敏反應發生率居各類藥物之首,直接危脅人的生命。
04
濫用抗生素會摧毀大量的益生菌,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
由於患者濫用抗生素,導致病菌對抗生素的抗性不斷增強,所以抗生素被國家藥監局定為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
常見的抗生素和消炎藥
「我們拿到藥品的第一件事是做啥?」
「倒杯熱水冷起?」
「錯!」
「是把說明書拿出來認認真真的看一遍!」
當然憑著藥品的名字我們也能做一些常規的判斷:
抗生素:
一般藥名裡含有「黴素」「菌素」「沙星」字樣的,大多是抗生素(少數是化療藥)。
藥名裡有「西林」字樣的,像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苄卡西林、羧苄西林等,都屬於經典的「青黴素類」抗生素。
消炎藥一般我們分成兩類:
一類是我們常說的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另一類是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我們需要明白抗生素不是消炎藥,別再頭痛腦熱時又把抗生素當所謂「消炎藥」吃,看過本文後各位也不要再盲目的使用「抗生素、消炎藥」。
好醫生康復新液提示:青黴素被稱為二戰期間最偉大的發明,戰爭中受傷常常需要清創和手術,尤其是開放性的損傷感染是肯定的,這時抗生素的應用可以避免引起感染和敗血症。
2020年第139期
版權聲明:文章為康復新生活原創,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侵刪。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本期編輯
1987
資深奶茶鑑定師
網際網路衝浪金牌選手
朋克養生踐行者
好醫生康復新液用法
點小花花,讓小新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