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縣縣府後院,一個50多歲的中年人踱著步,望著院子裡的那片竹林,聽著風聲呼嘯。
這個人就是剛剛從400多公裡外的範縣縣令任上調任濰縣縣令的鄭燮,老家是江蘇泰州興化,從範縣調任濰縣,級別職務未變仍是七品縣令,但屬於重用,當時範縣人丁不過18000,濰縣則是人丁16萬的大縣。
這一年,鄭燮虛歲55,早過了知天命之年,暮年獲重用,主要是因為在範縣任上頗有政聲、清廉自守。這一年,是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春天。
這一天,來了一位客人,這人名叫包括,時任山東巡撫,浙江杭州人,其子侄輩與鄭燮是同年考中的進士。這樣說來,鄭縣令和包巡撫既是江浙老鄉遠離故土在山東做官,又是上下級,還能論上侄叔輩分。
鄭燮揮毫潑墨,就為包括畫了一幅墨竹圖,鄭燮擅長畫竹子,也是詩人。這竹子畫的是縣衙的竹子,也是故鄉的竹子。
畫畢,鄭縣令在畫上題寫了一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首詩的題目比較長,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濰縣就是現在的濰坊,署中就是在縣衙裡辦公的地方,畫竹就是畫了副竹子,呈就是呈送,年伯就是長輩,包就是這個人姓包,大是敬稱,中丞是官職就是清代的巡撫,括是這個人的名字。
這幅畫,這首題畫詩,是風聲、竹聲,也是鄭燮的心聲,鄭縣令一舒胸臆。
第一句「衙齋臥聽蕭蕭竹」,寫的是在衙署書房裡躺臥,聽到窗外陣陣清風吹動著竹子,蕭蕭叢竹,聲音嗚咽,有悲涼悽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間疾苦聲」,由風竹之聲而想到了底層的疾苦,這個疑是用的好,好像是聽到了底層的疾苦的呻吟聲。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縣吏」,我們這些小的州縣官吏。
第四句「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外面的竹子啊,一枝一葉都牽著我的情懷。
鄭燮,這個名字很陌生,第二個字的讀音也很陌生,讀音是【zhèng xiè】。
鄭燮,清代書畫家、詩人。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曾任職範縣、濰縣知縣,為「揚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橋全集》。
板橋,是不是就很熟悉了。
是的,鄭燮就是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