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英國放棄了大量殖民地,為什麼法國卻不太願意呢?

2021-01-08 深更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全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尤其還處於被殖民的亞非地區,這些地區也是近代以來,西方殖民的重災區。

英國在戰後,面對如此形勢,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選擇。英屬印度這顆曾經的珍珠放棄了,還有很多殖民地,英國也放棄了。

然而在近代與英國相愛相殺,也是號稱走在文明前列的法國,卻始終不鬆手,這是為什麼呢?

法國也屬於殖民帝國,雖然不如英國,但殖民地也是遍布世界各地,總面積遠超法國本土。

法國在近代和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政策上是大為不同的。法國一向推行同化政策,手段相對粗暴,這是法國傳統的殖民策略,也是法國人過於自信。希望殖民地接受法蘭西文化,自然同化為法國公民。

我們會發現,其實法國和俄國有點類似,不過俄國是基於地緣的擴張,使得俄國可以很好的控制。但法國又不太一樣,法國的殖民地都遠離法國本土,就算想讓其成為國家的一部分,可能性也不大,除非是一些島嶼或人口非常少的地區。

這只是法國人的一廂情願。

法國在二戰時遭到了德國的悍然入侵,可是法國不再像一戰時那樣堅持戰鬥,頂住了德軍的進攻。而是在開戰後沒多久就投降了。

法國的殖民地也紛紛被其他國家所佔領。日本佔領了中南半島的印度支那,德國搶下了突尼西亞。這還不算,英美這些盟友也沒有落下,搶奪了不少地盤。不過大部分都被戴高樂又重新收復了。

即便這樣,但法國在二戰中遭到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急需恢復國內的經濟。更何況,法國在戰後麻煩不斷,黨派林立,政府軟弱無力。很多政策根本持續不下去,隨時都有可能下臺。

所以法國在殖民地的增兵,幾乎得不到國內的支持,在面對各殖民地的獨立運動時,也是力不從心。

這讓法國憂心忡忡,不過法國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學著英國那樣,組成了法蘭西聯邦,取代法蘭西殖民帝國。

但我們細看之下,就可以發現,法國只不過是學了個皮毛。在大英國協的框架內,各成員國只是把英國女王視為形式上的領導,其內政外交還是獨立的。

而法蘭西聯邦以及之後的法蘭西共同體並不同,表面上是各個成員國,但外交軍事等還是法國在控制,根本不是獨立國家。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法國根本就沒有打算要讓殖民地獨立建國。

雖然加入法蘭西聯邦的地區有很多,但自然也有反對的。亞洲的越南以及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對法國就非常不滿,尤其是越南,趁著日本投降的工夫,北越就建立了。雙方為此打了九年,法國還是狼狽地撤出了。

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也打了八年,法國無奈之下,放棄了這個曾一直想控制在手裡的地方。

當然了,我們也沒有必要把英國人吹上天。雖然英國放棄了大量的殖民地,這一點值得肯定,但也並非完全放棄。

英國在五十年嗲,也曾聯合以色列等國奪取了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直到第二次中東戰爭後才撤出。

像南亞的錫蘭以及東南亞的殖民地,其實也是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才紛紛走向了自治和獨立,從時間上看,和法國也是半斤八兩。

相關焦點

  • 同樣是戰勝國,為何二戰後,日本本土沒有法國英國的駐軍?
    首先說說法國為什麼不佔領日本,應該說法國連資格都沒有,二戰時期法國也是被德國給佔領了,放棄抵抗投降了,只不過是法國的戴高樂將軍等人組建「自由法國」,號召法國人民和納粹德國繼續進行戰鬥
  • 為什麼英國堅決不放棄馬島,卻肯願意歸還香港呢?原因很簡單
    引言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通過海外擴張佔領了不少的地區,但是在二戰之後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原來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開始脫離英國的掌控。而當時的香港和馬島,則依然留在香港的手中。其中馬島的問題更為複雜,英國堅決不願意放棄馬島,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1982年,阿根廷佔領馬島,而英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收回馬島。為什麼阿根廷和英國會出現這樣的爭端呢?馬島的位置距離阿根廷比較近,獨立之後的阿根廷想要直接佔領馬島。但是這下英國人卻不幹了,他們認為是他們發現了馬島。為了這件事,雙方爭議了很長的時間。
  • 為什麼英國殖民地大多成為發達國家,法國西班牙的則比較落後?
    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都曾經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殖民大國。隨著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絕大多數殖民地都實現了獨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英國殖民地再獨立後都成了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新加坡等。
  • 二戰有依舊不願獨立的殖民地,並非不願意,而是另有苦衷
    但同時他們的殖民地開始在全球蔓延,直到二戰之後曾經的那些殖民地的人們才明白自由的重要,並且在二戰結束的時候他們紛紛宣布自己國家獨立,就在那時世界上瞬間多出200多個國家。這足以見得人們對自由的嚮往和對殖民統治者的厭惡。不過令人驚奇的是還有兩個殖民地不願意獨立,只願意依附,而且還表現得很是積極。第一個國家則是法屬蓋亞那,位於南美洲和巴西附近,三面環海地理環境優越。
  • 為什麼二戰後英國一成不變地追隨美國而法國、德國卻若即若離?
    但是,在英法德三國中,英國一直死心塌地、一成不變地跟著美國,而法國、德國卻不那麼情願,有些若即若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二戰以後的70多年間,美國無論在世界上有什麼大事小情,緊緊跟在美國後面的就是英國。而法國和德國的表現卻與英國截然不同,有自己的主張,而且時常跟美國唱反調,甚至很多問題上站在美國對立面。像在伊朗核問題上,德國和法國都反對美國,而在敘利亞問題上和克裡米亞問題上,法國甚至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事實上,二戰結束以後,德國和法國表面上尊敬美國,而實際上是自有主張,屢有爭鬥,跟英國一直追隨美國完全不同。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英國國內到處鬧獨立,可為何法國國內卻趕都趕不走呢?
    二戰後開始,整個西方列強那是集體的衰弱了,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國和法國,這兩個近代歐洲最大列強,二戰後衰弱的也最迅速。而且現在兩國無論經濟,軍事,還有綜合國力都差不多。都屬於常任理事國中最弱的兩個,而且其地位和實力,還在不斷的被後續國家超越,可以說非常悲催了。
  • 為何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堅決不放棄馬島呢?
    因為他面對的對手不一樣,不放棄馬島,是因為英國不害怕阿根廷,但是對於香港,英國非常忌憚崛起後的中國。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為了紀念海軍司庫福克蘭將軍,將群島稱作福克蘭群島,位於大西洋南部,距離阿根廷510公裡。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大部分大英國協成員國與英國維持著一種特殊關係: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哈馬、牙買加、巴布亞紐幾內亞等16個大英國協國家共同遵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在英國的前殖民地中最早獨立的美國沒加入大英國協,但美國和英國的外交關係之密切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為什麼英國的殖民地在獨立之後普遍仍與英國維持著特殊關係呢?這些殖民地為什麼不恨英國呢?
  • 世界上現在僅存在的兩個殖民地,竟然不願意獨立,這是為何?
    而到了二戰之後,一些殖民地終於明白了這一點,於是就紛紛宣布了獨立,所以一下子就多出了200多個國家!這樣的壓迫,殖民地人民根本就受不了,所以在當時就算是太平洋、大西洋島嶼上的一些幾千人的殖民地也宣布了建國獨立,足以見到殖民統治者實在是太殘暴了,根本就不得人心。不過這樣的事情也有特例,因為直到現在仍然有兩大殖民地存在,這兩個殖民地明明就有機會獨立,但是卻不願意接受獨立,這又是為什麼呢?
  • 英國才是二戰最大的輸家?丟掉殖民地,失去了翻盤的最後機會
    至於同為二戰戰勝國的英國,由於二戰掏空了英國,它的國際地位不斷下降,從領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跌落為一個龜縮在島嶼上的國家,反觀德國、日本這兩個戰敗國,在經過了多年發展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德國與法國組成了歐盟的核心,具備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與此同時,德國還擁有十分強大的工業能力。日本在戰後的發展同樣有目共睹,時至今日,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GDP總量幾乎是英國的兩倍。
  • 德國為何敢掀起二戰?綏靖只是誘導因素,想不到英國、法國也犯錯
    可以說,二戰顛覆了我們認知中的想像,沒有人知道,當時的德國按實力來講,屬於中等國家,為什麼有擎天的勇氣的挑戰英國、法國、蘇聯呢?同樣也沒有人知道,英法聯軍在德軍面前那麼不堪一擊。,也厭惡英國、法國的殖民發展(一戰後,德國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因此,德國和英法之間的矛盾也是越來越深。
  • 英國放棄了絕大多數殖民地,為何堅決不歸還馬島,這點是最關鍵的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受到嚴重損傷,世界霸主的地位徹底失去。此時,英國各個殖民地也都迅速獨立。由於世界獨立運動的興起,英國實力減弱的原因,最後不得不讓這些殖民地獨立。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覺得英國的殖民地獨立的都很順利,沒有什麼太大的戰爭。不過有一個地方卻非常特殊。
  • 二戰印度幫英國打德國,獲得自治權,法國殖民地就沒那麼幸運了!
    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不過很多人都對法國能夠成為五常之一很有意見,要知道在二戰初期,德國閃電戰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就瞬間拿下了法國,而這樣的法國又有什麼樣資格能夠在二戰之後成為五常之一呢?
  • 為什麼前英國殖民地的表現比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殖民地好?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或多或少被他們的殖民國家所拋棄,這些國家的財富和組織不斷減少,不再有能力維持這些行動的正常運行。管理一個群體是複雜和極其昂貴的,而大多數殖民他國的國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能不得不大量舉債,或許還會看到回報。它更像是字面上的「打了就跑」。
  • 二戰時投降迅速,戰後卻保留大量海外領土,法國:奴化教育真管用
    可諷刺的是,曾經如此強大的法蘭西,在二戰時卻不堪一擊,僅僅一個多月就被德國打出了翔,成為二戰開始後第一個投降的大國,儘管幾年後,它又搖身一變,成為了戰勝國。
  • 二戰後非洲殖民體系土崩瓦解,為何葡萄牙仍然保留著大片殖民地
    受二戰的影響,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土崩瓦解,殖民地獨立運動高漲,尤其是在非洲,獨立運動如火如荼。五六十年代,非洲迎來獨立運動高潮,大部分非洲國家都獲得了獨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傳統的歐洲殖民國家紛紛放棄了在非洲的殖民地。不過有個國家例外,那就是葡萄牙。當非洲大部分地區都獨立時,葡萄牙仍然保留著塞席爾、安哥拉、葛摩、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聖多美普林西比、維德角等一大堆殖民地。
  • 英國把香港還給中國,卻不願意放棄馬島,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眾所周知中國在過去曾有過一段積貧積弱的歷史,並且西方列強通過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強行割佔了中國大部分領土,隨著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逐漸的強大,這些地方也逐漸的被收回來,比如香港,香港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英國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強行割佔的,此後又通過各種條約加固,使得香港脫離中國達99年。
  • 淪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是如何在二戰後一步步走向獨立?
    可是大家知道嗎,越南當年為了獨立,甚至還投靠過法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咱們知道,最早越南算是中國的附屬國之一。中法戰爭之後呢,法國成了越南的宗主國,二戰開打之後,法國迅速投降了,所以法國等於二戰之後,站在德意日這個聯盟中。
  • 法國等國與其殖民地分家血雨腥風,為何英國卻能撤得「非常體面」?
    摘要:二戰後,法國、葡萄牙等宗主國與殖民地經歷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國家為此耗盡國力,政權也隨之倒臺,而英帝國的解體整體上卻非常體面。此種不同,顯然與英國統治精英的明智態度有關。
  • 二戰中一向引領軍事科技的英國,為什麼不研製裝備半自動步槍?
    李三萬摘要:英國一向是引領軍事科技發展的領頭羊,例如坦克、雷達等裝備都是英國發明的。但是二戰時英國為什麼沒有研製和裝備當時最先進的步兵槍械半自動步槍?英國一向是引領軍事科技發展的領頭羊,例如坦克、雷達等裝備都是英國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