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有依舊不願獨立的殖民地,並非不願意,而是另有苦衷

2021-01-19 包子君盤點

西方的國家起源是海洋文明,他們天生有一種探索和冒險的性格,而到後來的資本主義時期,他們的這種性格開始轉變為壓榨和侵略,去侵佔他人的土地壓榨他人的資源,而他們的這種侵佔土地的行為是遭人唾罵的。

但同時他們的殖民地開始在全球蔓延,直到二戰之後曾經的那些殖民地的人們才明白自由的重要,並且在二戰結束的時候他們紛紛宣布自己國家獨立,就在那時世界上瞬間多出200多個國家。這足以見得人們對自由的嚮往和對殖民統治者的厭惡。不過令人驚奇的是還有兩個殖民地不願意獨立,只願意依附,而且還表現得很是積極。

第一個國家則是法屬蓋亞那,位於南美洲和巴西附近,三面環海地理環境優越。其實很早以前是蓋亞那屬於一個國家,但後來分別被荷蘭、英國、法國給控制,一分為三,一個國家一個殖民地。

而在1966年和1975年時,兩個蓋亞那殖民地宣布了獨立,一個是被英國控制的另一個則是被荷蘭控制的。其他兩個殖民地都獨立了可是法屬蓋亞那卻一直不願意宣布自己獨立。法屬蓋亞那殖民地的面積不到9萬平方公裡,可以說是很小,而且人口也不多,但是想要自己獨立並且組建成一個國家還是很輕鬆的但是到現在還沒有獨立。

緊接著的第二個殖民地是波多黎各,而波多黎各的國土面積高達13790平方公裡,擁有350萬左右人口,也不算是一個小地方。但是波多黎各一開始不是美國的殖民地而是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但因為戰爭的原因西班牙輸給了美國,因此波多黎各被西班牙交易,從那時開始波多黎各便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

而在被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時期中,波多黎各是處於反抗的狀態,反抗西班牙對他們的殖民統治,從此反抗一直就持續到二戰結束,從他們當時的反抗可以看出他們對自由的嚮往,但問題出來了,當他們成為美國的殖民地後竟然放棄了反抗選擇了沉默,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當時美國多次給了波多黎各獨立的機會,但都被波多黎各給拒絕了,而且他們去爭取讓自己屬於美國一部分的自治區,美國也沒辦法,只好默認他們屬於美國,但是卻沒有給他們選舉投票的權利。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現在僅存在的兩個殖民地,竟然不願意獨立,這是為何?
    而到了二戰之後,一些殖民地終於明白了這一點,於是就紛紛宣布了獨立,所以一下子就多出了200多個國家!這樣的壓迫,殖民地人民根本就受不了,所以在當時就算是太平洋、大西洋島嶼上的一些幾千人的殖民地也宣布了建國獨立,足以見到殖民統治者實在是太殘暴了,根本就不得人心。不過這樣的事情也有特例,因為直到現在仍然有兩大殖民地存在,這兩個殖民地明明就有機會獨立,但是卻不願意接受獨立,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二戰後,英國放棄了大量殖民地,為什麼法國卻不太願意呢?
    希望殖民地接受法蘭西文化,自然同化為法國公民。我們會發現,其實法國和俄國有點類似,不過俄國是基於地緣的擴張,使得俄國可以很好的控制。但法國又不太一樣,法國的殖民地都遠離法國本土,就算想讓其成為國家的一部分,可能性也不大,除非是一些島嶼或人口非常少的地區。這只是法國人的一廂情願。
  • 這個殖民地為何到今天還沒有獨立?當地人:獨立是不可能獨立的啦
    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因此淪為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因此殖民地跟宗主國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看乎君覺得不會有誰會喜歡侵略你奴役你的人的吧?等到二戰之後,歐洲國家都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元氣大傷。因此許多殖民地趁這個機會,紛紛鬧起了獨立。那是一個獨立的浪潮席捲世界的時代。二戰之後的十年裡,一百多個殖民地成功獨立了。到了今天,可以說基本沒有殖民地了。但是凡事總有例外。
  • 殖民地都希望獨立,為何法屬蓋亞那,卻堅決不同意獨立出去
    二戰之後,世界範圍內的民族獨立意識風起雲湧,歐洲列強數百年建立的殖民體系分崩離析,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當年,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蓋亞那,被英國、荷蘭、法國一分為三,獨立運動興起後,英屬蓋亞那和荷屬蓋亞那率先獨立,分別成為今天的獨立國家蓋亞那和蘇利南。
  • 法屬蓋亞那,南美洲唯一塊不願獨立的「殖民地」
    開闢新航路的過程自二戰結束後,亞非拉地區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獨立浪潮,到目前為止一共197個國家、36個地區,2個準主權國家,傳統意義上的殖民地僅剩1個,按理說殖民地要是爭取到獨立,不僅可以擺脫宗主國的資源剝削和控制,還能獨立自主,使人民當家做主,位於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偏偏不不願獨立,同屬其他殖民的已經紛紛獨立,唯獨該地區不把獨立建國當一回事,老一輩的人甚至反對獨立
  • 二戰後紛紛獨立的殖民地,現在只有它不僅不獨立,還要求被吞併
    殖民地,是帝國主義時代的產物,15世紀以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西方帝國主義以武力掠奪世界各地的資源和販賣奴隸,在全世界佔領殖民地,屠殺當地反抗民眾,迫使當局籤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獲取巨額利益。15世紀至19世紀,殖民地遍布亞洲、南美洲、非洲等各大洲,遍布全世界。
  • 被迫獨立,含淚獨立,新加坡為啥不願離開馬來西亞?
    與近代其他謀求獨立的國家不同,新加坡的獨立之路沒有戰爭,只有眼淚,被迫獨立的眼淚新加坡古稱淡馬錫,是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小島,面積不大,但緊挨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優越,且水深港闊,是一個難得的貿易中轉站。
  • 法國天天求這個殖民地獨立,居民卻說:不了,這樣就不錯
    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和有一些地區,認為被殖民的自豪。殖民在我們的想像中,是一個罪惡的代名詞,近代時,西方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不少殖民地,他們對當地的土著居民進行了壓迫和剝削。飽受殖民侵害的人民很似乎無時不刻都在反抗著殖民者的統治,為自己謀求獨立而自由的生活。這種情形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有所改變,西方的殖民國家被戰爭摧毀的一個比一個慘,他們沒有管轄海外的殖民地。
  • 殖民地獨立大潮下,為何蓋亞那死死咬住法國,說啥也不獨立?
    這兩次世界大戰不但是人類史上最可怕的兩次戰爭,它們還改變了世界的格局。美國前期瘋狂賣軍火,賺的盆滿缽滿,彎道超車成為了世界老大,歐洲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卻因為常年戰火退居二線,他們的殖民地在戰爭期間也紛紛獨立。今天咱們要聊的話題就和法國的殖民地有關。
  • 大洋洲最不願獨立的殖民地,靠法國的救濟為生,人均GDP超中國3倍
    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慣常思維來分析,砸碎殖民統治的「枷鎖」,爭取本地的民族解放、獨立建國,理應是各殖民地國家民眾共同的呼聲,為了實現這個終極目標,即使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凡事都有例外,在大洋洲便有一塊殖民地,雖然有機會擺脫殖民統治,但卻死活不肯獨立。
  • 殖民地註定不發達?為何英國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
    一戰結束後,元氣大傷的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越來越力不從心,殖民地的獨立運動也是風起雲湧,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於1931年出臺了《威斯敏斯特法案》,允許白人自治領獨立,但必須遙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至此日不落帝國開始土崩瓦解。二戰結束後,英國更加元氣大傷,連管理印度這樣的殖民地也有心無力,加上美國為壓制英國等殖民帝國,高唱民族獨立,第三世界獨立浪潮更加高漲。
  • 一直不明白,為何當年甘地絕食了一下,英國就同意印度獨立了?
    在英國的眾多海外殖民地中,印度是最大的殖民地之一。英國女王曾經讚美印度,是鑲嵌在大英帝國這頂皇冠上最珍貴和閃耀的鑽石。可見印度在英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傳言當年甘地絕食一下,英國就同意印度獨立了,真的是這樣的嗎?
  • 二戰結束後!日不落帝國旗幟徹底粉碎,殖民地都開始獨立
    眾所周知,英國一度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比如今的美國還要高,只有22個國家沒有被英國入侵過,到了20世紀,英國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耗盡了英國國力,二戰之後,英國眾多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然而有幾個小殖民地,英國是死也不肯放手,其中就包括查爾斯群島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為代表的白人前殖民地儘管也曾被英國所殖民,但當地的主要人口並非本土原住民,而是由宗主國遷移來的白人移民。這些白人移民佔據了土著居民的土地,他們和宗主國之間的矛盾只是在宗主國的殖民政策在妨礙到他們的利益時才存在,而在更多的時候他們其實和宗主國的利益是一致的。
  • 二戰後非洲殖民體系土崩瓦解,為何葡萄牙仍然保留著大片殖民地
    受二戰的影響,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土崩瓦解,殖民地獨立運動高漲,尤其是在非洲,獨立運動如火如荼。五六十年代,非洲迎來獨立運動高潮,大部分非洲國家都獲得了獨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傳統的歐洲殖民國家紛紛放棄了在非洲的殖民地。不過有個國家例外,那就是葡萄牙。當非洲大部分地區都獨立時,葡萄牙仍然保留著塞席爾、安哥拉、葛摩、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聖多美普林西比、維德角等一大堆殖民地。
  • 歐洲還有哪些國家擁有殖民地,英法兩國最多,不過都不想獨立
    不過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各殖民地人民開始了獨立。尤其是二戰以後,歐洲殖民體系徹底瓦解。可以說,現在的歐洲各國幾乎沒有殖民地了。但還是有一些國家有殖民地。我們看一下歐洲還有哪些國家擁有殖民地。英國英國的殖民地可以說非常多。
  • 淪為法國殖民地的越南,是如何在二戰後一步步走向獨立?
    中法戰爭之後呢,法國成了越南的宗主國,二戰開打之後,法國迅速投降了,所以法國等於二戰之後,站在德意日這個聯盟中。因此日本一開始跟這個維希政府,還是有勾結的,所以越南在二戰中,基本上是處於日本法國共同治理之下。
  • 英國「埋雷」簡史:殖民地的「恩賜獨立」,一場精心的算計
    但是勝利日後,殖民事務官拿著一紙和平協議回到殖民地時,他們期望著鮮花、海洋、笑臉。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遇到的,不再有恭恭敬敬的笑臉,和「Yes,sir」在二戰的血與火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獨立的想法高漲,而二戰中,英軍在多個戰場望風披靡,此刻,英國正面臨一場「信任危機」。1939年9月3日,對德宣戰幾小時後,英國就命令印度總督宣布印度為交戰國,並徵調250萬印度人入伍參戰。
  • 本是法國的殖民地,如今法國請求他們獨立,他們卻根本不同意!
    我們先來說說外國的近代歷史,我們都知道,近代的西方國家在進入工業革命並且強大起來就開始大肆的對其他的國家進行掠奪,這其中當然包括中國,這我想也不用多說,不過不同於一些國家的城市殖民地,一些土著的殖民地其實是相對來說比較慘的,因為他們要承受著殖民者近乎瘋狂的剝削和打壓,讓很多的當地居民怨聲載道,在二戰結束後,西方國家的實力集體的陷入了倒退的地步,對殖民地的掌控力幾乎已經不存在了
  • 北美獨立牽動歐洲各國神經!法國全力幫助卻不願北美獨立的因由
    北美獨立並非單純的獨立運動,其中也夾雜著歐洲列強對英國的海洋擴張的限制!英國即便認識到了如此,但受制於前期爭霸戰爭的財政危機,和對殖民地的管理依然選擇加稅。北美獨立由此爆發,而歐洲各國也適時加入對英作戰,英國霸權遭到遏制。本文重點在於介紹獨立戰爭背後歐洲列強的聯合行動,心照不宣的提供幫助削弱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