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獨立並非單純的獨立運動,其中也夾雜著歐洲列強對英國的海洋擴張的限制!英國即便認識到了如此,但受制於前期爭霸戰爭的財政危機,和對殖民地的管理依然選擇加稅。北美獨立由此爆發,而歐洲各國也適時加入對英作戰,英國霸權遭到遏制。本文重點在於介紹獨立戰爭背後歐洲列強的聯合行動,心照不宣的提供幫助削弱英國。同時揭示美國人民為了保證革命成果不被第三方篡奪而與英國和解的過程,再現革命背後的故事!
開篇 北美獨立是歐洲國家爭奪世界霸權的一部分
英國作為七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遭致了很多歐洲國家的記恨。其中表現最突出的便是法國,寧願自己財政崩潰,也要支持北美獨立,達到削弱英國的目的。但是法國並非一廂情願,實際上有著自己的北美利益考量,只是最終被英國與美國識破而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已。
西班牙在當時已經衰落,更多的只能跟隨法國參與支援北美獨立的反應鬥爭,而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更是拋出了武裝中立同盟。表面上表達自己的中立態度,但實際上也給反英國家開便車。可以說,一場獨立的美國運動牽動了整個歐洲的神經,將七年戰爭後的國際格局迅速打破,歐洲各國都認為自己會是這場戰爭的贏家,卻殊不知淪為了陪練的角色。
歷史大背景回顧
英國在北美最早的殖民可以追溯到1607年,當時一群殖民者帶著英王詹姆斯一世的特許狀,在北美洲的維吉尼亞登入,並開闢第一塊殖民地。這塊殖民地的名字被命名為詹姆斯敦,為了紀念當時在位的英王詹姆士。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快速發展,到1733年時,英國在北美已經大致開闢出了13塊殖民地。
到18世紀中期,隨著歐洲大量移民的遷入和從非洲販運過來的黑奴北美殖民地已經獲得較為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在七年戰爭之後,英國在北美完全擊敗了法國,成為北美殖民霸主。然而,此時的美洲殖民者已經與當初的英國人差異巨大,當1764年英國政府頒布北美殖民地的稅收法案時,北美殖民地開啟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在早前的1765年,英國政府頒布印花稅法案,規定殖民地的債務票,報紙公文書看必須繳納印花稅。不僅如此,還對過往北美殖民地一的貨物徵收入口說,這直接激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並出現大規模的抵制英國物的情況,英國為了保證自己的殖民利益,派駐軍隊鎮壓群眾釀成波士頓慘案。
為了平衡國內經濟,又頒布茶葉稅法案壟斷,當時的茶葉貿易以保護瀕臨破產的東印度公司,而這直接激起了北美民眾的反抗,一些激進的示威者穿著印第安人的衣服將三艘英國船上的茶葉全部倒入海中。英國政府隨即強硬表態,頒布不可容忍法令,關閉波士頓港口,清查損失為止,取消麻薩諸塞州殖民地的自治權,英國軍隊可以在北美殖民地任意駐紮,禁止民眾向西探索開發北美殖民地的犯罪,一律到英國和其他殖民地受審。
北美殖民地隨即團結起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發表《權利宣言》要求英國政府廢除十多年以來所頒布的各項限制殖民地的法令,否則斷絕同英國的貿易往來,但此時並非革命時期,所以大陸會議還是希望向英國發出請願書,希望北美殖民地同英國之間可以和諧相處,但遭到拒絕。隨後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華盛頓成為大陸軍總司令,並在1776年由託馬斯傑斐遜起草獨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殖民地與英國斷絕一切政治上的附屬關係,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一場沒有準備好的戰爭,與戰爭的業餘表現!表現常敗將軍華盛頓的魅力
獨立戰爭,不論是英國還是美國,其實對於這場戰爭,都沒有做好準備。在戰爭開始之初,英軍只有4.2萬人,對於在整個北美大陸鎮壓殖民者的革命,確實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同時在歐洲,英國雖然贏得一系列的霸權戰爭,但也導致債臺高築,否則也不可能頒布各項法案強徵殖民地的稅收。
但不論如何英國軍隊依然是那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皇家軍隊,並且相比於大陸軍佔據了諸多優勢,而反觀當時還沒有成型的美國,大陸軍都是以民兵組成,民兵們有時振臂一呼,跟著自己的軍事統帥便前往敵軍陣營,但是往往邊走邊調隊,等到了預定的目的地,不論是埋伏還是進攻,人數比出發之前都要少的多的多。
最誇張時甚至有七成的民兵在行軍途中自動掉隊,這樣一支軍隊原本不可能贏得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英國皇家軍隊的作戰勝利的,但就是那個常敗將軍華盛頓改變了這一切。華盛頓的存在並不在於他能夠打多少勝仗,而是在於他依然能夠領著自動掉隊現象十分頻繁的大陸軍走到最後。
不論何種戰敗,華盛頓的旗幟都會出現在下一個戰場上,這種標誌性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也是常敗將軍華盛頓在北美享有崇高聲譽的原因。當然,美國能夠獲得殖民地的解放,並不僅僅在於此。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也都在加強軍隊的建設,並且改善供應。在歐洲方面,美國也積極運作開展外交工作,利用歐洲各國與英國的矛盾爭取國際援助。其中,法國便是美國的重點拉攏對象。
美國的歐洲外交,反英聯盟初步成形
在之前的七年戰爭當中,法國西班牙被英國擊敗,此後一直尋求報復,尤其是在北美戰場。法國人曾經因美國和英國人的聯合,包括印第安人的軍隊而落敗,雖然曾經的北美殖民地是英國的幫兇,但是讓北美獨立,確實能使自己的老對手出醜,所以法國也欣然樂意幫助北美殖民地的民眾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
但這並非法國由始自終所堅持的,這依然要憑藉美國的傑出外交官富蘭克林,在北美戰場的薩拉託加大捷,使富蘭克林本陷入僵局的工作瞬間豁然開朗,富蘭克林成功說動了法國援助北美的革命運動,並且獲取了大量的貸款和價值600萬英鎊以上的武器,但此時的法國依然不願意與北美殖民地直接接觸,美國作戰只是儘可能的削弱英國。在法國看來,它並不看好美國可以贏得對宗主國的英國的戰爭,畢竟自己這個最有能力在歐洲挑戰英國的強國,法國在七年戰爭中已然落敗。
它不相信一個北美的殖民地,可以讓英國深入泥沼。而且在局勢明朗之前,法國不願意得罪雙方任何一邊,更不會貿然與其中一個結成同盟,當薩拉託加圍殲自加拿大南下的英軍以後,英國和美國都想坐下來和談,英國人在這場戰爭當中受到實力上的折損是一定的,而北美大陸會議也知道北美大陸軍的這一場軍事行動的勝利,更多的是源於英國軍隊的疏忽,而非自身實力的強大。
但是法國顯然不願意看到雙方和談,因為這並不符合,法國希望通過此項戰爭削弱英國的目的。於是法國在1778年同美國在巴黎籤訂了通商條約,雙方相互承認對方國家以及相互給予貿易最惠國待遇
其中有著這樣幾個規定
本同盟最基本和直接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維護美國在政府事務和商業事務上的不受限制,自由主權和獨立。
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目的,應各自以最恰當的方式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去幫助盟友共同反對敵人。
如果美國認為試圖減少英國在北美大陸等群島繼續保存的實力,是適宜的。並獲得成功時,上述的領土和島嶼應併入美國聯邦或成為它的屬地。
如果法國認為進攻在墨西哥灣內或者附近的,目前在英國統治之下的島嶼是適宜的,在獲得成功時,這些島嶼全部歸屬於法蘭西王國。
雙方一旦約定,未經對方同意,不準與不列顛休戰,籤訂和平條約,更不準放下武器,並保證鬥爭到底。
此後,法國才正式參戰維護美國獨立,而法國也因此付出了更為殘酷的經濟代價,從而導致法國革命的爆發。
西班牙在此時也與法國一同參加了對英作戰,這給英國帶來極大的威脅。英國隨即實施海上封鎖政策,盡一切可能在公海上攔截中立國對於與英交戰國家的物資運輸,同時大搞歐洲平衡,希望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可以援助英國參加北美戰爭,但當時的俄國為了忙於鎮壓內部農民起義和對波蘭的瓜分。所以對於英國,不僅無能為力,而且更不願意英國持續做大,斷然拒絕去要求。同時,葉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在戰時保護中立國貿易的原則,被稱為武裝中立原則,其主要的內容是
中立國的船隻可以自由航行與交戰國的各港口之間以及沿海。
除了戰時違禁物品中立國的船隻可以自由地裝載,屬於各交戰國臣民的個人財產。
至於上述違禁物品的確定,女皇信守俄國與英國的貿易條約。
關於什麼是對一個港口的封鎖,甚至進攻的國家,指在該港口足夠近的水域駐紮,它的船隻並沒對港口造成十分明顯的危險。
以上所有原則將作為一種準則,以判定貨品的合法性。
這些條款表面上是中立的,但實際上處處針對英國,而且當時很多在之前的戰爭當中沒有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以及被英國壓制的國家都認可其內容,並締結了以武力保護上述原則不受侵犯的協議,組成了武裝中立同盟。成員有俄國,法國,丹麥,瑞典,荷蘭,普魯士,奧地利,葡萄牙和那不勒斯王國,這一點成功擊破了英國的海上封鎖,對於援助美國獨立戰爭產生了積極意義。
歐洲各國想在北美獨立中得到什麼?法國並不想美國獨立?美國卻與英國冰釋前嫌!
同時,自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薩拉託加戰役打贏以後,大陸軍就轉入了進攻階段。英國被迫撤出費城。與此同時,法國艦隊也已經到達北美,英國還企圖利用南方挽回在北部的敗局,但是戰場的優勢已經轉移到了美國方面。即便之後的美國也存在失敗,英國也有幾次獲勝,但是總體的戰爭態勢不可改變,再加上法國的協同作戰,英軍被包圍在了約克,最終投降。
在1782年英國議會通過禁止對美國作戰的議案,也獲得了議會通過。而且,法國,美國,英國,西班牙在巴黎召開和平談判,英國完全喪失了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權,美國也將由此誕生,但是說法國對於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居功志偉,並且心性純正,恐怕也是虛言。
實際上,法國既想要通過此項戰爭削弱英國,同時也不希望北美獨立,所以在巴黎和約籤訂的過程當中,法國極力促成法國,西班牙和英國三國瓜分北美13州殖民地,甚至為了阻礙美13州的獨立而希望將一部分13州的地區歸還英國。
然而,英國不願意法國在北美殖民地發展所以英國設法誘導美國與自己單獨談,此時的美國代表察覺到了幕後的大國爭端,因此同英國進行了獨立的和平談判,以圖繞開法國,西班牙,最終雙方籤訂條約。英國承認北美13州自由,享有自主權的獨立的州,英王放棄對北美的管轄權和所有權,同時也約定了美國的西部邊界和北部邊界。
結篇 美國獨立並不徹底,卻真正維護獨立
可以說,當時的美國做出了很大讓步,畢竟誰都知道此時美國已經退無可退,也進無可進。退,北美13州的獨立運動和戰爭將付諸東流。但是近的話,英國的實力依然強大,而自己所謂的盟友西班牙和法國又想要瓜分殖民地,最優解就是承認既成事實,承認英國在北美其他地區的權益,防止西班牙和法國重新登入北美,擴張自己的勢力,以保證美利堅合眾國的平穩建立,和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適當讓步。
而作為交換條件,英國在巴黎和會上,同法國和西班牙籤訂的條約,美國不予幹涉。同時,確保法國和西班牙不會在北美侵犯英國的利益,除美國,單就英法兩國而言,英國可以繼續佔有直布羅陀海峽,只是將佛羅裡達歸還西班牙,這並不意味著西班牙的軍事力量可以進入北美,只是移交管轄權,並且無法駐軍。
巴黎和約是美國外交史上的勝利,對於獨立戰爭也有很多益處,一方面依靠自身的作戰,同時善於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採取靈活外交,為自己爭得了廣泛的國際支持。但同時又迫使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又阻止法國和西班牙在北美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