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近10萬人,幫助美國打英國

2021-01-09 騰訊網

美國獨立戰爭是1775年到1783年爆發的局部國際性戰爭。經過8年奮戰,美國擺脫英國統治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並利用200多年的時間,快速成為全球實力第一的超級大國。時至今日,美國的發展歷程都是很多世界歷史專家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上圖_ 美國獨立戰爭

然而,當我們仔細研究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就會發現——美國獨立戰爭並非美英兩國在對抗。到了獨立戰爭的後期,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與美軍並肩作戰。在支援美軍作戰的歐洲強國中,法國出兵最多。法國先後投入36000名陸軍,63000多海軍,146艘風帆戰艦,近10萬兵力與英軍浴血奮戰。法軍先後有29500名官兵在獨立戰爭中陣亡。那麼,作為西歐國家的法國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美洲大陸,幫助美國打敗英國呢?

俗話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我們仔細研究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法國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法國和英國之間有著「血仇」。

上圖_ (諾曼人的對外徵服)諾曼徵服是發生於1066年的一場外族入侵英國的事件

由來已久的英法矛盾

自1066年諾曼徵服開始,英國和法國的矛盾就從來沒有消停過。1337年,英法兩國更是爆發了長達百年的持久戰爭。經過法國軍民的浴血奮戰,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地盤逐漸喪失,英國被迫退守英倫三島。在此後的歐洲局部戰爭中,英法兩國互相站到對立陣營,連續對抗幾個世紀。

到了近代,隨著英國開闢海外殖民地,法國漸漸感受到了英國對其歐洲霸權地位的威脅。在北美大陸,英國的擴張更是對法國殖民地加拿大構成了直接威脅。為了遏制英國的擴張,英法兩國各自聯合其盟友,在歐洲大陸展開了長達7年的戰爭。

上圖_ 七年戰爭,是英國-普魯士聯盟與法國-奧地利聯盟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

這7年戰爭對於法國來說是一種苦熬!

法國陸軍在戰爭中接連遭到英普(普魯士)聯軍打擊,損失慘重。在1756年11月5日的一場戰鬥中,英國的盟友普魯士就以損失550人的微小代價,殲滅法軍數千人。

在海上戰鬥中,儘管法國在地中海擊敗英國海軍,但英國卻依靠其軍力的整體優勢佔領了法國殖民地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區和佛羅裡達。到了1763年6月,英國和法國在一起籤訂了《巴黎和約》,這對於法國而言是喪權辱國的合約,法國被迫承認英國對西印度群島、加拿大、非洲和印度部分地區的佔領。法國在歐洲的地位遭遇沉重打擊。

七年戰爭的失敗對於法國而言是奇恥大辱!這場戰爭結束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被迫下臺,法國上至政府,下至民眾,無不希望法國能尋找機會,重新迎回法蘭西民族的尊嚴。

上圖_ 「七年戰爭」時的歐洲地圖

美國的孤軍奮戰

七年戰爭的勝利讓英國得意洋洋!為了填平七年戰爭中龐大的軍事開銷,英國加強了對北美殖民地的剝削和壓迫。1765年,英國通過了所謂的《印花稅法》,要求北美地區的商品必須貼上印花稅才能流通。由於北美地區軍民的反抗,《印花稅法》沒有通過。隨後,英國政府又通過新的《唐森德稅法》這一新的法律,對北美殖民地經濟收取重稅。

北美殖民地和英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終於,1775年,列剋星敦一聲槍響,北美民兵打響了武裝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第一槍。此後,北美民兵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統一整合為美國大陸軍。

然而,美軍和英軍的兵力卻相差非常懸殊。當時,經過整合的美軍總兵力才1萬人,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加起來才300萬人。而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有3萬兵力,其本土還有大量的兵力可隨時投入戰場。面對武器和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英軍,華盛頓一邊指揮美軍和敵人浴血奮戰,另一方面派出富蘭克林等官員到歐洲尋求國際幫助。

上圖_ 班傑明·富蘭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

法國參戰的戰略考量

美國代表的到來讓法國眼前一亮。在富蘭克林的不斷遊說下,法國給美軍3萬多支步槍和200多門火炮。然而,這些援助並沒對美軍扭轉戰局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到了1777年,法國貴族拉法耶特帶領法軍以「志願兵」的名義奔赴美國參戰。法軍「志願兵」的正規戰術給北美民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著戰局的繼續發展,法國終於承認美國的獨立,並站在美國這一邊向英國宣戰。對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而言,法國幫美國打英國有以下兩重考量:

第一,轉移國內矛盾。

路易十六執政時期的法國已經坐在了「革命的火山口上」。由於法國國內的貴族和僧侶階層瘋狂剝削民眾,法國國內的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資產階級要求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面對法國國內民眾的改革呼聲,身為封建帝王的路易十六隻能採取出兵北美參戰的方式,將國內民眾的視線暫時轉移到國外。

事實證明,路易十六出兵美國確實起到了延長波旁王朝「壽命」的作用。在法軍參加美國獨立戰爭的1778年到1783年間,法國國內沒有爆發革命。路易十六的統治穩如泰山。直至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的1789年,波旁王朝才被法國民眾推翻。

上圖_ 路易十六 (法蘭西波旁王朝復闢前的最後一位國王)

第二,尋找機會打敗英國,想辦法奪回對殖民地的控制權。

北美大陸的加拿大原先是法國的殖民地,在七年戰爭結束後割讓給了英國。對於加拿大割讓英國這件事,法國從上到下始終是耿耿於懷。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法國軍政各界都希望能通過參加美國獨立戰爭的方式擊敗英國,重新奪回本屬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並重新掌握法國在歐洲大陸的絕對話語權。

上圖_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

在以上兩重考量的推動下,路易十六積極支持法軍奔赴北美參戰。1780年,法國將領羅尚博將軍率領6000法軍登陸北美大陸。隨後,越來越多的法國陸軍登陸北美大陸,法國海軍和大西洋和英國海軍展開激戰。在1781年8月的約克敦戰役中,美法聯軍重創英軍,奪取了獨立戰爭的主動權。

此後又經過2年的浴血奮戰,美國終於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作者: 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美國獨立戰爭簡史》 英國 史蒂芬•康威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為什麼英國不繼續打了?
    因為沒必要繼續打。 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英國能堅持8年已經是難能可貴。 要知道,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英國剛剛結束7年戰爭。 七年戰爭戰場包括歐洲印度,北美,非洲,南美,菲律賓群島等,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世界。
  • 你知道真實的美國獨立戰爭,是靠法國打敗的英國
    英國當時全國人口為750萬人,連同殖民地人口高達3000萬人,並且擁有一支裝備先進、戰無不勝的陸軍和一支擁有300多艘戰艦、所向披靡的海軍艦隊。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英國人剛剛在歐洲打了一場戰爭。在獨立戰爭剛打響,法國人就坐不住,跟華盛頓聯繫,雙方眉來眼去,法國開始暗中對其提供支持,從槍枝彈藥到糧食藥品應有盡有、不一而足。儘管英國政府對法國的做法表示憤怒,又是抗議又是表示強烈不滿,但法國政府毫不理睬,我行我素。1778年2月法美籤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
  • 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綜合國力比美國強得多,為何不增兵繼續打下去
    今天的世界霸主美國,是從一場殘酷的戰爭中生生打出來的一個國家,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獨立戰爭」。巧的是,獨立戰爭時美國的敵人,正是前一任世界霸主英國,也是美國獨立之前的宗主國。
  • 韓戰中美國拼湊的16國聯合國軍,各國出兵多少人
    15—18世紀經歷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的統治,1815年成為大公國。1867年成為中立國,1948年起放棄中立。 然後就參與了韓戰。由於盧森堡全國只有一個營(300到500)的軍隊,所以出兵44人,並且傷亡十五人,可謂傷亡慘重。是十六國聯軍中傷亡比例最高的國家。
  • 美國獨立戰爭時,英軍有絕對優勢,為何打了8年還落敗了?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英美力量懸殊。當然,當時投入戰鬥的還只是北美十三州,美國雖然建立,但一直未被承認。 那時候英國已經先後戰勝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等勁敵,成為世界的頭號強國。從理論上,英國絕對不會,也不可能讓美國從英國獨立出去的。但最後,英國還是放棄了。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何不調集更多的軍隊繼續和美國打下去?
    這場戰爭本不該打,因為英國和美國的價值觀,制度等都一樣,沒必要獨立。何況死了那麼多人更不值。美國和英國成為一個國家會更強大。兩國人深知誰也離不開誰,所以現在關係依然是最牢固的,恰似一個國家。兩軍對陣才叫補給,比如上甘嶺。在己佔領的土地上那有什麼補給壓力,關鍵因素是人。
  • 美國獨立戰爭中,為何英國佔有絕對優勢,卻最後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中,明明英國人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假以時日完全通過加大在北美的投入,碾壓美國的獨立,將美國人獨立扼殺,為什麼最後英國卻沒有持續投入鎮壓,而是選擇了承認美國獨立呢?其次北美殖民地並直接向英國財政交稅,英國只是將北美殖民地作為原料的進口市場和工業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市場,北美殖民地的人民不需要向英國交稅,到獨立戰爭之前,因為英國要求北美殖民地支付駐北美殖民地的軍費,以及購買被納過稅的茶葉等,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對,發生反抗事件,最終引爆為獨立戰爭,而戰爭之初,北美的殖民地要求的也只是擁有更大的自治權,而不是獨立,只是由於事態的變化
  • 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進攻埃及,為何英國和法國也參與戰爭呢?
    中東戰爭是以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但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與法國也參戰了,給中東地區的衝突帶來複雜性。那麼為何英法兩國參加中東戰爭呢?1882年,英國派兵佔領埃及後,在運河區建立最大的軍事海外基地。1936年,英國又與埃及籤訂條約,確定了英國在運河區擁有駐軍權。二戰結束後,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由於英國已經沒有實力阻止這些殖民地區的獨立。埃及也出現了獨立運動,埃及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後,1951年10月,埃及廢除了英埃條約。
  • 美國獨立時英國正值巔峰時代,為啥英軍沒能打敗美軍呢?
    如果只是美英之間的單挑,美國肯定不可能獨立,因為雙方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當時僅英國本土就有750萬人口,總兵力在20萬人左右,而當時的北美13州殖民地總共只有300多萬人,起兵之初時連2萬正規軍都沒有湊出來,英國打美國完全是爸爸打兒子。
  • 英國跟美國和談,美國的獨立戰爭基本結束,之後籤署《巴黎和約》
    說起美國想必在現在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國家吧,大家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也都知道美國曾經有多一段獨立戰爭的歷史,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故事。在1781年,一直苦苦尋找美軍決戰的康華裡,終於在北卡羅來納跟美軍一仗,雙方的損失大致相當。此役之後,康華裡率領剩下的部隊向維吉尼亞進軍。為了支援南方,華盛頓派遣拉法耶特侯爵帶領援軍到維吉尼亞作戰。
  • 美國是怎麼從英國獨立的
    和英國的大部分殖民地不同,其移民大部分來自英國本土,在美國建國前當地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英國人後裔。既然是英國人後裔,為何要堅決脫離英國獨立?內部原因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北美十三州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和較強的民族意識。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親兄弟拔刀想見的也多了。
  • 英國有支軍隊,專打叢林戰爭,為何不願意借給美國打越戰
    二戰之後,美國一躍成為世界霸主,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張。為了遏制「另一陣營」蔓延,美國不僅主導了韓戰,還於上世紀60年代起,投入重兵,發動越南戰爭。試圖幫助親美的南越,消滅北越紅色政權,實現資本主義的擴張戰略。
  • 由於過度支持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丟了自己的腦袋
    美國當初打獨立戰爭,如果沒有法國的幫助,就華盛頓帶領的那幫民兵根本沒有打贏英國的可能性。 美國獨立是18世紀英法全球爭霸的一個副產品,英國和法國在全世界互相爭鬥,當時的世界局勢就是英國人想幹的事,法國人一定會跳出來破壞,所以英國的北美殖民地想獨立,然後英國派兵鎮壓,法國就肯定幫助那些殖民地的反抗者,也就是喬治·華盛頓一夥。
  • 美國獨立戰爭:歐洲列強削弱英國的權力遊戲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從表面上看,是美國本土軍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鬥爭。隨著獨立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美國在歐洲盟友越來越多。最終在歐洲英國徹底被孤立,加上軍事的失誤,無奈在北美撤軍,北美殖民地走向了獨立。其實這場爆發於北美的戰爭,歸根到底就是歐洲群雄的權力遊戲,一場歐洲列強削弱和牽制英國的戰爭。為什麼這樣說?
  • 英國為何選在敏感時期發動對美戰爭?防止落入法國,遏制北美崛起
    引言:英國在1812-1814年選擇對美國進行第二次介入戰爭,美國也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雖然在戰爭開始前對美國的局勢並不樂觀,可是美國卻利用拉鋸戰徹底粉碎了英國企圖再次佔領北美殖民地的意圖。一、法國和美國走近讓英國感到擔憂法國與美國走近源于波旁王朝滅亡後對美國商品關稅制度的改革,在波旁王朝時期,法國對美國運輸的棉花等農產品關稅一直居高不下,同時美國也在英國主導的打壓下難以喘過氣來,只能勉強度日。
  • 北美獨立牽動歐洲各國神經!法國全力幫助卻不願北美獨立的因由
    北美獨立並非單純的獨立運動,其中也夾雜著歐洲列強對英國的海洋擴張的限制!英國即便認識到了如此,但受制於前期爭霸戰爭的財政危機,和對殖民地的管理依然選擇加稅。北美獨立由此爆發,而歐洲各國也適時加入對英作戰,英國霸權遭到遏制。本文重點在於介紹獨立戰爭背後歐洲列強的聯合行動,心照不宣的提供幫助削弱英國。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啥不調集部隊繼續打?它在怕什麼?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英美戰爭萬般無奈之下,讓美國撿了便宜。歷史上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評價高到什麼地步呢?是典型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役,並且此次戰役為之後包括但不限於為拉丁美洲和法國大革命開闢了新道路。
  • 中共黨史研究︱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何不同意臺灣出兵?
    中共黨史研究︱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何不同意臺灣出兵?
  • 美國建國244年,只有18年沒打仗,細說美國的134場戰爭
    而在此期間,總共只有18年(根據統計標準不同,另外有17年和16年等等說法)美國沒有打仗,那麼美國這200多年究竟都在打些什麼仗?那10幾年沒打仗的時候又都在幹什麼呢?其實美國獨立戰爭在美國國內一直被稱為「革命戰爭」或者「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這場戰爭從公元1775年一直打到了公元1783年,戰爭爆發時間比美國正式宣布獨立的時間還早了一年。
  • 英國為何賦予加拿大自治領地位?汲取美國獨立教訓、分攤殖民成本
    加拿大位於美國北部,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大英國協國家。和其他大英國協成員一樣,它也是大英帝國如日中天時期的一塊前殖民地,只是其獨立的經過卻少了一些血腥、多了幾份政治博弈的味道。事實上,作為大英國協重要的組成部分,加拿大獲取獨立地位的過程能夠很好的反映出19、20世紀大英帝國海外殖民擴張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