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在閱讀之前點擊上方「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愛好者,優質歷史創作者,每天分享歷史趣知識。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英美戰爭萬般無奈之下,讓美國撿了便宜。
歷史上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評價高到什麼地步呢?是典型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役,並且此次戰役為之後包括但不限於為拉丁美洲和法國大革命開闢了新道路。
當我仔細查詢了對應數據,不難發現美軍在此次戰役中的傷亡人數達到了2萬人,英軍在此次戰役當中的傷亡人數達到了5萬人。
這個數據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可是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數據還是少的可憐。畢竟像春秋戰國時期隨隨便便的一場戰爭,就有可能有數10萬人甚至更多人員的戰損,包括但不限於坑殺趙國的40萬百姓。
為什麼此次戰役僅以幾萬人的戰損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獨立,僅以幾萬人的戰損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地位呢?其實在這種表面上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背後,有了很多股力量來回左右,這已經不單單是英國和美國的戰爭了,包括但不限於歐洲的部分列強也通通參與其中,只不過他們是冰山下面的水一樣深的很。
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呈現
這件事情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需要持續到1607年。在1607年的時候,英國人來到了北美大西洋沿岸,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時間段一般都是大航海的時間段,接連不斷發現了一系列的新大陸,而這些新大陸要麼就是無人駕馭之地,要麼就是有人控制但是當地的本土人他們根本沒有實力和列強做爭鬥。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也就自然而然的大大咧咧的佔領了這一大片土地。
英國人將此處的土地肥沃,並且地理位置佔優,於是直接佔領了當地的第1個殖民地,我們稱之為弗尼吉亞。可是沒有想到,弗尼吉亞的戰略根本沒有辦法滿足英國人的全部野心,在之後的不斷拓寬的過程當中,一直持續到了18世紀30年代,英國已經擁有了13個殖民地。
而這13個殖民地全部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當然英國並不只有這13個殖民地,這13個殖民地是有著特殊地域限制的,在此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包括但不限於英國人以及歐洲的其他國家開始了大批量的移民。
為什麼這些人願意拋棄自己的家園,前往遠離萬裡之遙的美國呢?在這裡我們可以姑且當做一種投資,在這個地方原本就是一片空白,只誰先去了時就能夠佔據獨特的優勢,而且傳說在美國的某些地方還能夠挖出金礦來,對於這一部分歐洲人來說具有著先天便利性,一時半刻就有著大批量的人移民北美。
但是這些歐洲的貴族來到了北美之後發現一個問題,自己來是來了,但是不可能讓自己下地幹活呀。像那些英國貴族,人家來了就是為了賺錢的,如果來了之後還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樣下地幹活種莊稼,對於他們來說損失是極大的。他們迫切的需要一部分勞動人口,這一部分勞動人口,就牽扯到了後面的黑奴問題。
一批又一批從非洲運過來的黑奴,慢慢的成為了當時的英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移民者的奴隸。這也為後期的民族矛盾帶來了極大的危機,當然這一點咱們不多講,單純的來講一講,本應屬北美殖民地經過一系列的資本的擴張,一系列的人員的僱傭和經濟各方面的發展,慢慢的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當中的上流。
但是儘管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展飛快,可是絕大多數情況之下,都是依照於英國政體的統治模式成立出來的模式,每一個殖民地都有自己所謂的總督和議會,當地人根本說不出話來。
不同野心的擴張
伴隨著時間線一直往前移,慢慢的來到了18世紀中期,而這個時候英國對於英屬北美殖民地越發的重視。而英屬北美殖民地也意識到自己的實力不斷的壯大,其實這就屬於一個人的通病,一旦有了錢、有了權之後就有可能飄了。
而這個時候飄的是兩個國家,一個國家是英國,一個國家是英屬北美殖民地。英屬北美殖民地會這樣想:我的實力已經這樣強了,為什麼還要被你統治?為什麼我賺的錢還要和你拿分成?為什麼你要讓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
而當時的英國會這樣想:英屬北美殖民地竟然有如此大的潛力,就要再壓榨壓榨,就要再挖掘挖掘。保不齊能挖掘出金子來呢?在兩方面的思想巨大差異之下,就自然而然的會產生矛盾,但是在產生矛盾之前英屬北美殖民地只能忍氣吞聲,畢竟以自己當時的實力來看,還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和英國對抗的。
而在18世紀中期的時候,英屬北美殖民地慢慢的有了幾個極其重要的戰略優勢,第1個戰略優勢是造船業,英屬北美殖民地能夠佔建造很多很多的大型船隻,這一系列的大型船隻,為後期的英美戰爭提供了先天便利性。
除此之外,英屬北美殖民地因為其地貌的原因,其中的一片區域是一馬平川的,一馬平川往往就更容易種莊稼,慢慢的糧食生產越來越多,包括但不限於玉米和小麥,他們甚至能夠遠銷他國,在滿足自己使用的前提之下還進行了大批量的促銷。除此之外,田園經濟也正式應運而生,當然這個田園經濟未必是好事,它為後期的南北美洲之間的戰爭也提供了伏筆。
英國為了更好地控制英屬北美殖民地和當地的法國殖民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包括但不限於1756年到1763年的7年戰爭。在這7年戰爭當中,英國和法國算是徹底結下了梁子,當然即便沒有這件事情引發兩個國家的關係,似乎也不是非常非常要好。畢竟英法兩國的矛盾如果一直往前延續,甚至都能夠延續數百年上千年。
波士頓慘案的背後
在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當中有這樣的一個案件,這個案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記錄在歷史當中,就是波士頓傾茶事件。
英屬北美殖民地通過茶稅法,緊隨其後,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波士頓頃茶事件,再一次讓北美無法忍受英國的高壓和暴行。於是在1772年到1774年各個殖民地成立了通訊委員會,而這個通訊委員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抗英。
事態的發展慢慢的不受控制,1774年的9月5日到10月,這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北美殖民地在費城召開了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我們稱之為第1屆大陸會議。
一七七五年的四月十九日,著名的列剋星敦戰役揭開序幕,而此次戰役是往返途中的英軍遭受民兵伏擊,死傷286人。
背後大魚終於浮出水面
當時在北美英軍主力退守到了約克鎮。而是當時的華盛頓請求法國海軍直接切斷了英國海軍的逃跑路線。我們不難發現:美國之所以能夠以弱勝強,以小勝多背後還有一條大魚,這條大魚就是法國。
最終我們可以定一個基調,此次戰役美國一小勝大並不是戰爭奇蹟,我們只能稱之為合理的運用戰略戰術,最終打造出來的這樣一個戰爭結果和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有著密切關係。而後期英國的一系列決策失誤以及法國的從中阻撓,也給英帝國的此次戰役失敗埋下了伏筆。
關注我,每天五個趣味小問答,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
關注我,支持原創,每天分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