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只有一次。而南北戰爭卻與這一次的革命戰爭有著質的區別,儘管某種革命性意義有所雷同,但獨立戰爭是建國;南北戰爭卻是統一的內戰。
眾所周知:17世紀,英國清教徒為了逃避宗教的迫害乘船來到了美洲的新英格蘭。此後,18世紀由喬治亞又將一批英國的債務人監獄裡的囚犯安置到了這裡。後來還有荷蘭人將大批孤兒帶到了好望角。由於在美洲發現了金礦,許多歐洲國家都鼓勵國民前往美洲移民。
按此情況,移民人員頗為複雜;移民大都來自英國、瑞典、法國、荷蘭。其中就有英國的天主教徒住在馬裡蘭。新英格蘭人反對奴隸制,主張自力更生。但還是有許多殖民地在僱傭黑奴,如種植園的弗查尼亞與南部的英國人。
英國政府為了英國的利益,實施了一項經濟政策,那就是讓移民納稅。奴隸開始稀裡糊塗地納稅,時間一長,奴隸們覺得在商品交易中做出了犧牲,最為得出反省的卻是維吉尼亞人,他們反對使用奴隸,奴隸們有著潛在的反抗力量。可是這些力量還不足以推翻奴隸主繼續剝削奴隸;英國人還在繼續販賣奴隸,英國的君主政體是赤裸裸殘暴的專政。1760年英國喬治三世的介入,加速了英國政府與殖民地政府的矛盾,衝突終於發生了。這就是美國最原始的獨立戰爭的發源地。
北美洲這地土地,混雜著歐洲多個國家的移民,例如:法國、葡屬巴西、英國、丹麥、荷蘭、西班牙等多個國家。1775年前後,英國王權控制了北美洲北部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而法國只佔有若干個小島,實際上法國已作放棄佔有北美的權利。上述多個國家也都是佔有若干個小島,只有
西班牙掌控了加利福尼亞、路易斯安那、佛羅裡達等廣大地區
緬因州和安達略湖南北美獨立戰爭,即1775~1783年,英國殖民者以波士頓傾茶事件為藉口,武力鎮壓,而北美的一幫商人,莊園主,流民,聚而反之,最終,華盛頓帶人把惠靈頓勳爵包圍繳械了,英國人承認北美獨立。部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而這裡移民蜂湧,致使航船滿足不了移民的登陸。
當時的參戰國家有美利堅合眾國(尚未被公認),法蘭西王國,西班牙王國,荷蘭王國VS大英帝國。戰爭的原始意識是反對英國的經濟政策,後來卻因法國加入了對抗英國的戰爭,使得力量和規模遠遠超過了英屬勢力。北美人民為了奮起抗爭英國人的剝削,終於在1775年4月發起了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由託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一次獨立戰爭,在法國的幫助下,北美十三州獨立組成地區聯盟美利堅合眾國,各州擁有獨立行政、司法、外交和軍事權,聯邦機構類似聯合國機構,所謂美國總統,主要代表聯邦,處理聯邦的整體對外事務,類似於外交部長、對外貿易部部長、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參議院就是聯邦各州代表機構,參議員就是各州駐合眾國代表,只不過各州地位相等,聯邦軍隊編組、裝備統一、固定。
一次內戰。北方為了給工業提供足夠勞動力,要求廢奴,南方為了保證自己有足夠的廉價勞動力,拒絕廢奴,因而挑起南方多州重組新聯邦的戰爭,被北方鎮壓。
在美國獨立前夕,英國是個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實行的是議會選舉制。但凡是英國合法公民,只要符合行使公民權的條件,都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當時的英屬北美殖民地的民眾,不管您是什麼族裔,都無權參與英國議會選舉的投票,更談上有當選的可能性。北美殖民地高官都由英國政府直接任命,而非選舉產生。因此北美民眾不能被視為英國公民,而應該視為英國奴民綜上所述,一塊非法侵佔的土地,一群不具備公民資格的奴民。發動起義,爭取獨立,當然是一場正義的反殖民地的獨立戰爭,而絕非大英帝國的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