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發生了獨立戰爭,為何美國發展迅速,拉丁美洲卻發展緩慢?

2020-12-12 指點江山

說到獨立戰爭,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美國獨立戰爭。其實,在北美獨立戰爭同期,拉丁美洲也爆發了一場類似的獨立戰爭。

在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西班牙人獲得了拉美地區的殖民權,自此,西班牙對該地區進行了長達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與歷史上的殖民統治過程類似,在這三百年的時間裡西班牙人對當地人進行了無休止的盤剝和奴役,原住民在外來戶的面前毫無尊嚴,備受歧視。有統計:西班牙掠去了約250萬公斤的黃金和1億公斤的白銀;葡萄牙從巴西運走至少有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金剛石。

對此,恩格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黃金』一詞是驅使拉美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為獲取黃金統治者對當地人民進行了絕滅人性的屠殺,據記載,在墨西哥和秘魯礦井的周圍終年躺滿著美洲人的屍體。大規模的屠殺很快使西印度群島上的居民幾乎絕跡,這種現象接著在其他地區也出現了。據統計在西班牙人入侵後12年,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便被屠殺了好幾百萬。西班牙殖民者為了補充勞動力,又從非洲輸入黑人供他們驅使。300多年間,被販運來的黑人奴隸,最低限度也有1000萬人。

有壓迫,自然就會有反抗。

所以,自十六世紀開始,美洲原住民便不斷反抗外來殖民者,想要推翻西班牙人的統治。然而,在武力的落差下,這些反抗均以失敗而告終。之後,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帶給了美洲人「民族」的概念,法國大革命、黑奴解放運動相繼爆發,拉丁美洲的原住民似乎看到了自由的希望。

由於,當時的西班牙境內並不安寧,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矛盾日漸凸顯。所以,一場反抗殖民統治的鬥爭正在醞釀著。遺憾的是,因為美洲各大殖民地之間並不團結,美洲原住民未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抗,以至於,這次戰爭再次以失敗落幕。

幸而在人民反抗情緒日漸高漲的情況下,拉美地區出現了一位有領導能力的革命家: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託拉斯。他帶領原住民發動了一次成功的獨立戰爭,將自己的土地從殖民者的手中奪回。趕走了西班牙人後,愛國者又組建軍隊擊敗了趁虛而入的葡萄牙人,以長期的戰爭換取了獨立的資格。

總的來說,這場獨立戰爭的參戰雙方為拉美原住民與葡巴西殖民者。原住民在聖馬丁·馬託拉斯等領袖的率領下,組建革命軍反抗西班牙、葡萄牙兩大殖民國的殖民統治,最終,收穫了勝利的果實。一些朋友喜歡將拉美獨立戰爭與美國獨立戰爭相提並論,是因為,這兩場獨立戰爭之間存在許多相同之處。

接下來,筆者便為大家闡述一下這兩場戰爭之間的異同。

首先,這兩場戰爭都是人民為了獲取獨立所發動的,所以,它們的名字均為獨立戰爭。此外,這兩場戰爭均為原住民與殖民者之間的戰爭,殖民者為了擺脫被欺壓的命運,反抗奴役美洲的外國殖民者。

其次,這兩場戰爭爆發的背景雷同。兩地人民均遭到了外來殖民者的壓迫和奴役,且殖民的時間都是以世紀為單位來計算的。兩地原住民之所以決定發動起義戰爭,均是因為受資本主義浪潮影響而獲得了民族自主意識。

再次,原住民們在美國與拉美發動的獨立戰爭,其目的是換取獨立和自由。雖然其名為「獨立戰爭」,但該戰爭的本質是革命。

最後,兩地原住民均以弱勝強,戰勝了戰鬥力比他們更強的外來殖民者。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場戰爭結束後,獲勝的原住民均未廢除奴隸制。

雖然,兩個獨立戰爭高度雷同,但是,它們之間仍存在一些不同之處。

第一,美國地區的獨立戰爭範圍相對較小,近幾局限於若干個州,相比之下拉美獨立戰爭覆蓋了整個拉美大陸。

第二,二者發動戰爭的目的雖表面上高度類似,但仍有一些細微的區別。嚴格來說,美國人發動獨立戰爭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民族獨立的國家」,而拉美人發動獨立戰爭的目的是「讓民族獨立」。

第三,兩次獨立戰爭的主體民族是不一樣的,發動美國獨立戰爭的主體民族是美利堅民族,而發動拉美獨立戰爭的主體民族是印第安人。

第四,兩次獨立戰爭中原住民的「對手」實力不等,北美原住民所面對的是如日中天的英國(當時的英國掌握著海上霸權),而拉美原住民面對的是逐日衰弱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

從美國與拉美的未來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兩場獨立戰爭結束後,兩地的發展形勢是截然不同的。在獨立戰爭爆發之前,北美就已呈現經濟發達的趨勢了,所以,這裡的資本主義發展勢頭良好。相反,拉美地區雖然藉助獨立戰爭的勝利獲得了一定的發展機遇,但其發達程度遠無法與北美相提並論。

影響兩地戰後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北美在建立了統一的聯邦國家之後,資本主義發展蒸蒸日上;拉美原住民雖然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但隨後又有殖民者再度來襲,最終,拉美原住民只能再次將力量投入到反對殖民者的革命戰爭中去了。

參考資料:

【《錢乘旦·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歷史局限及其影響》、《反抗殖民統治的拉美獨立戰爭》、《 拉丁美洲研究 》 】

相關焦點

  • 拉丁美洲獨立後反而打亂?究竟為何?與美國相比,究竟差在哪?
    但在此後的100多年裡,雖然擁有豐富資源的拉丁美洲經濟條件優越,但是實際的經濟發展卻遠遠落後於處於同一區域鄰近的美國,為何獨立後的拉美各國在經濟上沒有美國那樣大發展呢?首先在政治上考迪羅主義限制了經濟的發展,雖然獨立以後拉丁美洲,獲得了政治自由,但是在經濟上依然保留半封建的大地產制,政治上也建立了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成為軍事獨裁統治制度。
  • 拉丁美洲反美主義的發展階段和內容
    拉丁美洲反美主義的發展階段和內容* 孫若彥 ( 山東師範大學 歷史與社會發展學院,山東 濟南,250014 ) 摘要:拉美反美主義經歷了從獨立運動期間克裡奧爾精英對美國的失望和警覺,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反美主義
  • 為啥南美發展那麼慢?網友:看完南美的足球,我總算明白了
    常常前往世界各地旅遊的朋友們和經常研究各國地理的朋友們可能知道,世界之大,許多國家的發展都與地理條件有著重要的關係,比如一些內陸國家,苦於沒有海洋進行貿易,經濟也發展得不是很好,一些國家則由於戰亂而無法發展。
  • 美國獨立戰爭中,為何英國佔有絕對優勢,卻最後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中,明明英國人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假以時日完全通過加大在北美的投入,碾壓美國的獨立,將美國人獨立扼殺,為什麼最後英國卻沒有持續投入鎮壓,而是選擇了承認美國獨立呢?其次北美殖民地並直接向英國財政交稅,英國只是將北美殖民地作為原料的進口市場和工業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市場,北美殖民地的人民不需要向英國交稅,到獨立戰爭之前,因為英國要求北美殖民地支付駐北美殖民地的軍費,以及購買被納過稅的茶葉等,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對,發生反抗事件,最終引爆為獨立戰爭,而戰爭之初,北美的殖民地要求的也只是擁有更大的自治權,而不是獨立,只是由於事態的變化
  • 二戰時期發生在拉丁美洲的悲慘往事
    為了找到即時且穩定的橡膠供應地點,美國將目光投向了拉美的亞馬孫地區——由於亞馬孫的大部分地域都處於巴西境內,因此實際上只有巴西能夠滿足美國的橡膠需求,然而此時的巴西是德國重要的貿易夥伴。於是,美國與德國在此地的爭奪不可避免。為此,美國通過向巴西政府施加壓力、外交斡旋、利益交換等策略,使得巴西政府扭轉立場。
  •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近10萬人,幫助美國打英國
    時至今日,美國的發展歷程都是很多世界歷史專家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上圖_ 美國獨立戰爭 然而,當我們仔細研究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就會發現——美國獨立戰爭並非美英兩國在對抗。
  • 明明美國獨立戰爭獲得了勝利,為何美國內戰又爆發了?
    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美利堅人開始尋求民族獨立之路。1774年,來自13個殖民地(後演化為美國的13個州)的代表齊聚費城,召開了第一次大陸會議,試圖以和平的方式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日不落帝國自然不願放手。於是乎,轟轟烈烈的獨立戰爭開始了。經過數年艱苦卓絕的戰鬥,再加上法國等國家的支持,這場戰爭最終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美國順理成章地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獨立的地位。
  • 動蕩的拉丁美洲:杜桑·盧維圖爾和西蒙·玻利瓦爾實現夢想的舞臺
    沒有為拉丁美洲的發展作任何貢獻,卻理直氣壯地收取大量稅款,這讓當地居民很是不滿。克裡奧爾人認為,應該由他們管理當地的居民,並且擁有在美洲發現的所有財富;同時印第安人和麥士蒂索人則認為,他們應該擁有和克裡奧爾人、歐洲官員同等的權利,及獲得同等的財富;至於奴隸,他們希望改變命運,重獲自由。 不僅西班牙殖民地如此,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其他國家的殖民地也是同樣。
  • 拉丁美洲獨立始末,為什麼同是殖民地,拉美比北美落後這麼多?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最早發起獨立運動的是海地。1791年,法國大革命之風颳到了南美,海地的黑人奴隸發起了大規模起義,而此時的西歐各國,要麼江河日下,要麼忙於戰爭,根本無暇派兵幹預。
  • 中國「拉丁美洲研究」發展趨勢
    受中拉關係強勁發展的驅動,中國的「拉丁美洲研究」(以下簡稱「拉美研究」)也快速發展起來。根據相關統計,截至2019年7月,中國從事拉美研究的相關機構已達56家,全職和兼職研究人員超過500名。「文革」十年間,剛剛起步的拉美研究被迫中斷,直到1979年,發生了一系列堪稱中國「拉美研究」的裡程碑式事件: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學研究會和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相繼成立,以及中國第一份專門研究拉美問題的學術刊物《拉丁美洲叢刊》正式創刊。至此,中國的拉美研究開啟了科學化、學術化和制度化發展的新徵程。
  • 北美獨立戰爭——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土改」
    與此同時,還能削弱或限制農業土地上收地租的資本回報率,從而促進資本向近現代工商業方面流動,促進生產力發展。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土改有三個。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改革。二是國民黨逃到臺灣後由蔣介石和陳誠主導下的臺灣土地改革。三是二戰以後日本在美國主導下實施的土地改革。那麼,作為從農業國迅速發展成工業國的資本主義美國,其歷史上有沒有進行過土改呢?
  • 海地是拉美最早獨立的國家,為何現如今,卻是西半球的最窮國?
    自古以來,很多的國家都經歷了力求獨立的過程,就拿中國來說,就是通過多年的努力,才在1949年實現了民族獨立。國家只有開始獨立,才能更好地得到政治經濟的發展,因此很多國家都在力求獨立發展。然而有的國家在實現了民族獨立以後,卻依然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
  • 19世紀前,美洲資源豐富,為何在文明發展進程中卻非常緩慢?
    隨著世界上一個新的國家—美國誕生,這而在之後迅速崛起的美國,順便帶動了美洲文明的發展。  但在此之前,美洲雖然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相對較好的發展條件,但是在文明的發展進程當中,卻顯現出了非常緩慢的趨勢。在美國誕生之前,美洲文明進化為何那麼慢?
  • 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國的崛起之戰,美西戰爭
    西班牙曾經風雲一時,在拉丁美洲和太平洋上佔有大量殖民地和勢力範圍,但自18世紀以來,西班牙國運日衰,不久就為英法等國超越。19世紀末,在新興帝國美國、德國、日本迅速崛起之時,西班牙更顯衰敗老朽之態,在殖民地的統治也搖搖欲墜。因此,處於控制通往巴拿馬地峽咽喉要逍的古巴和位居中國東南部的非律賓,因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美國染指的目標。
  • 阿根廷骯髒戰爭中的美國身影
    本文以「禿鷹行動」為重點,旨在分析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阿根廷軍事政權的歷史背景和運作特點,從而探討美國政府參與製造和影響阿根廷「骯髒戰爭」的程度。 阿根廷國內和國際緊張局勢 要了解阿根廷骯髒戰爭的發生原因,有必要對導致軍事政府上臺的國內和國際因素進行初步探索與討論。
  • 越南戰爭:讓越南「一貧如洗」,卻讓這三國迅速發展,富了起來
    每個國家都會發展,而你也不可能總是成為強國,現在世界上的地位比較高,但也不代表一直都是你,為了穩固住自己的國際地位,利用別國內戰而去打壓社會主義國家,我想說到這裡大家都清楚我說的是哪次戰爭了吧
  • 英國為何賦予加拿大自治領地位?汲取美國獨立教訓、分攤殖民成本
    其實不僅是對待加拿大,英國當時對北美其他殖民地的政策同樣非常寬鬆,這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立了美國的「北美十三州」。相較於加拿大地區,18世紀的英國人主要移民的目的地主要就是「北美十三州」,其北部地區以工商業為主、南部則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英國人採取的政治寬鬆、稅率低下、當地人城市自治的管理模式,社會發展較為平穩。只是隨著廢奴運動在英國的高漲,情況迅速發生了變化。
  • 在美國獨立日說說獨立戰爭忽視了哪些人的「獨立」?
    今天是美國獨立日,為了紀念1776年7月4日通過的《獨立宣言》,以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帶來這次勝利的1775—1783年間的獨立戰爭在美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以「獨立」命名是因為這是一場美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但其實這並非抗爭初期的訴求。
  • 拉丁美洲可不是南美洲,來看看拉丁美洲到底包括哪些地方
    它包括19個主權國家和一個非獨立領土波多黎各,該地區大多數人講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但加勒比、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也講法語、英語、荷蘭語和克裡約爾語。總的來說,拉丁美洲國家仍然被認為是「發展中」或「新興」國家,其中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最大的經濟體。由於拉丁美洲的殖民歷史以及歐洲人、土著人和非洲人之間的接觸,拉丁美洲人口中的混血人口比例很高。
  • 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鮮為人知的一幕
    具有兩百年多年歷史的美國,其本土經歷過三場規模浩大的戰爭。美國的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並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某個段落,也不是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這是二百年前1814年美國經歷過的真實事件。那麼為何大家對此印象甚少,這段歷史又鮮為人知呢?主要這段歷史被某種原因,刻意的降低了關注度有關係,可即便是刻意的低調,不可否認的,歷史上肯定有這場戰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