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時,英軍有絕對優勢,為何打了8年還落敗了?

2020-12-11 騰訊網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英美力量懸殊。當然,當時投入戰鬥的還只是北美十三州,美國雖然建立,但一直未被承認。

早在戰爭爆發前,英國在北美駐軍約8000人,戰爭爆發後陸續增兵,後來達到了9萬人,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德意志的僱傭軍。

而北美那邊呢?只有分散各地的民兵,沒有統一動作,裝備還奇差,即便是後來建立了大陸軍,人數2萬餘人。這也只是整合編制,裝備、補給並沒有實質改觀。

實力如此懸殊的一場戰爭,卻持續了8年之久,最後以英國落敗、美國獨立而結束。

從實力對比來看,問題就出來了。那時候英國已經先後戰勝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等勁敵,成為世界的頭號強國。從理論上,英國絕對不會,也不可能讓美國從英國獨立出去的。但最後,英國還是放棄了。

當時,英軍面對的主要有三難:

--補給難。英國出兵北美當口,同時也在同歐洲傳統陸權國家法蘭西作戰,而且就在英吉利海峽燃燒。同時,與對海洋強國西班牙、荷蘭作戰,多方戰事齊發,英國自顧不暇,而且直布羅陀海峽、亞述爾群島等海上要道被幹擾。在這種背景下,英國戰備持續補給北美的確是一個難題。一定程度上來看,美國獨立戰爭,並不是北美局部戰爭,而是一場波及範圍更廣的列強戰爭。

--運兵難。要知道,當時是18世紀,大洲之間的交流還停留在帆船時代。有人說,蒸汽船呢?其實還早著呢。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機輪船是恰恰是美國發明家富爾頓在1802年春天製造的,到1807年才試航成功。此時,美國獨立戰爭早已結束。在風的驅使下,英國的船隻到達北美需要2個月,最快也要一月有餘。這意味著什麼呢?你派兵過來,仗早就打完了。

--打仗難。英國是異地作戰,要面對的未知的東西有很多,如道路、地形、氣候、疾病等等這些都要適應。當然,最難應對的還是疾病。如1781年春末,有決定意義的南卡羅來納州的羅鎮戰役打響後。英國士兵儘管節節勝利,但還是遭到了一種叫做「伊蚊」的蚊子的攻擊。很快,瘧疾在英軍軍營裡傳播開來,半數的英軍士兵出現頭痛、發燒、抽搐等症狀,哪還有什麼戰鬥力。英國人堅守了兩個月,在援軍不至的情況下,統帥康華利勳爵只好舉白旗投降。

其實,除了以上三點,還有其他主要因素,給英國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如從戰爭的第二階段起,法國人就摻和進來,與美國組成英法聯軍,並且進行了薩凡納、約克敦城等戰役,擊敗了英軍的一次次攻擊。

總體來看,民族獨立戰爭本來就勢不可擋,英國又遇到了一系列不利因素,這些都註定了英國不會調集更多的軍隊繼續和美國打下去。

相關焦點

  • 美國獨立戰爭中,為何英國佔有絕對優勢,卻最後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中,明明英國人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假以時日完全通過加大在北美的投入,碾壓美國的獨立,將美國人獨立扼殺,為什麼最後英國卻沒有持續投入鎮壓,而是選擇了承認美國獨立呢?02美國的獨立戰爭不僅僅是在英美之間,而是發展到整個歐洲1775年美國的獨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人立馬開闢國內國外兩個戰場
  •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近10萬人,幫助美國打英國
    美國獨立戰爭是1775年到1783年爆發的局部國際性戰爭。經過8年奮戰,美國擺脫英國統治取得了獨立的地位,並利用200多年的時間,快速成為全球實力第一的超級大國。
  • 美國獨立時英國正值巔峰時代,為啥英軍沒能打敗美軍呢?
    如果只是美英之間的單挑,美國肯定不可能獨立,因為雙方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當時僅英國本土就有750萬人口,總兵力在20萬人左右,而當時的北美13州殖民地總共只有300多萬人,起兵之初時連2萬正規軍都沒有湊出來,英國打美國完全是爸爸打兒子。
  • 英國跟美國和談,美國的獨立戰爭基本結束,之後籤署《巴黎和約》
    說起美國想必在現在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國家吧,大家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也都知道美國曾經有多一段獨立戰爭的歷史,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故事。在1781年,一直苦苦尋找美軍決戰的康華裡,終於在北卡羅來納跟美軍一仗,雙方的損失大致相當。此役之後,康華裡率領剩下的部隊向維吉尼亞進軍。為了支援南方,華盛頓派遣拉法耶特侯爵帶領援軍到維吉尼亞作戰。
  • 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鮮為人知的一幕
    具有兩百年多年歷史的美國,其本土經歷過三場規模浩大的戰爭。美國的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並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某個段落,也不是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這是二百年前1814年美國經歷過的真實事件。那麼為何大家對此印象甚少,這段歷史又鮮為人知呢?主要這段歷史被某種原因,刻意的降低了關注度有關係,可即便是刻意的低調,不可否認的,歷史上肯定有這場戰爭的意義。
  • 美國介入的戰爭中有哪些是沒打贏的
    由此可見美國所參與的歷次戰爭都是勝多敗少,儘管如此歷史上也曾有過幾場美國沒能打贏的戰爭。2012年6月加拿大耗資2800萬加元舉辦了一次「1812年戰爭」200周年紀念活動。所謂「1812年戰爭」指的就是爆發於1812年的美加戰爭。
  • 1814年英軍攻陷華盛頓,火燒國會大廈!如今美國自己重演歷史
    為何BBC記者說,「(美國國會)上一次被這樣佔領還是在1814年?」英國攻佔國會大廈美國獨立之前,北美大陸上被英國、法國、西班牙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分割佔據著,其中英國地盤主要集中在美國東海岸,也就是靠近大西洋一側。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頓上空響起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經過幾年戰爭,英國難以承受戰爭消耗,最終承認了美國獨立。
  •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有很多我們想像不到的細節
    歷史書上說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是「薩拉託加大捷」,這場戰役的勝利讓華盛頓的大陸軍從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一、捉襟見肘1777年,英軍攻佔了標誌性的地點——費城。華盛頓成為首都之前,費城是美國的首都,這裡召開過兩次大陸會議,制定並通過了《獨立宣言》;1787年在此舉行的制憲會議,並誕生了美國第一部憲法。
  • 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把視線投向美洲,這裡正發生著毫不遜色於前述事件的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而本文要討論的其中一場規模較小卻又至關重要的戰役,特倫頓戰役,正是發生在1776年12月25日,那一年的聖誕節當天。在大陸軍即將面臨解散的前一刻,華盛頓率部渡過德拉瓦河,奇襲了英軍黑森傭兵的營地,挽救了即將熄滅的美國獨立戰爭。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公元1775年4月18日,北美民兵在重鎮列剋星敦附近與英軍交火,爆發激烈港戰,打響獨立戰爭的第一槍。次日,駐守波士頓地區的英軍奉命前往支援,在重鎮列剋星敦附近遭北美民兵的伏擊,殺傷英軍286人。北美各殖民地建立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擔任三軍總司令,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 你知道真實的美國獨立戰爭,是靠法國打敗的英國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英國人剛剛在歐洲打了一場戰爭。即在1756年-1763年,英國和普魯士為一方,跟法國、奧地利、俄國為一方歐洲列強剛剛爆發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殖民地和地區霸權。史稱「七年戰爭」。法國大敗,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
  • 獨立戰爭——漂亮國的誕生始末
    自1492年這片大陸被發現後,陸續有著不少人遷移過來,他們大部分是「舊世界」的底層人員,比如罪犯、工匠、平民、新教徒以及渴望發財的商人。經過近三百年的生息繁衍,截止1765年,美洲大陸上的英屬殖民地已經有了300萬人(包括黑奴)。在七年戰爭前,各國對這裡的重視程度一直不高,比如英國既沒有將這裡當作領地好好治理的意願,也不肯給予殖民地人民一般的國民待遇,讓他們在倫敦擁有自己的議員。
  • 美國獨立戰爭,戰爭中被抹去的鬥爭,保皇派與革命派的對立
    而美國當地居民對於英軍的不滿早在數十年之前就已經埋下。那麼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之前又發生過什麼事情呢?美國獨立戰爭1756年至1763年爆發了七年戰爭,戰爭範圍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賓群島。
  • 弱小無知冒犯人,結果被火燒白宮,這場戰爭打得美國老實了上百年
    在第二次英美戰爭裡,美國曾被英國壓著打,連首都華盛頓都被英軍洗劫,但是這場戰爭最後雙方居然打成了平手。那麼,第二次英美戰爭到底為什麼而爆發呢?英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又收穫了什麼呢?一、美國的野心爆發於1812年的英美第二次戰爭,在美國也被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人心目中反抗英國暴政的正義之戰。但奇怪的是,這場戰並不是英國人侵略美國,而是美國率先宣戰,並且攻擊英國人的。
  • 論國民士氣12章3節:美國獨立戰爭結束,領土擴大近兩倍
    在《論國民士氣11章91節:美國獨立戰爭引發法國、俄國等與英國對抗》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從1777年到1780年,新生的美國和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英國之間的系列戰爭。1781年3月,英軍首領查爾斯·康沃利斯在吉爾福德戰役中戰敗,他帶著9千名士兵退守維吉尼亞半島的約克敦城,等待來自紐約的救援。同年8月,就在美法聯軍商討應該先進攻紐約還是約克敦的時候,法軍艦隊在海面上截獲英軍戰略補給,同時也封鎖了約克敦與外界的唯一海上航線,為陸上進攻增加了獲勝把握。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何不調集更多的軍隊繼續和美國打下去?
    不然光靠北美殖民地的力量,沒個十幾二十年很難獨立!談不上什麼獨立,只能說是要想分家,不想交錢給你了,其它國家也談不上是什么正義的行為 ,只是為了削弱對手而已,壯大自己,只是沒想到他們還是親如一家人,自己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這場戰爭本不該打,因為英國和美國的價值觀,制度等都一樣,沒必要獨立。何況死了那麼多人更不值。美國和英國成為一個國家會更強大。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為什麼英國不繼續打了?
    因為沒必要繼續打。 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英國能堅持8年已經是難能可貴。 要知道,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英國剛剛結束7年戰爭。 七年戰爭戰場包括歐洲印度,北美,非洲,南美,菲律賓群島等,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世界。
  • 由於過度支持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丟了自己的腦袋
    美國當初打獨立戰爭,如果沒有法國的幫助,就華盛頓帶領的那幫民兵根本沒有打贏英國的可能性。 1755年英法開始打七年戰爭,雙方耗了幾年,英國人憑藉國力戰勝了法國,但英法也結下了死仇,報仇雪恨的念頭時刻縈繞在戰敗方法國君臣的心頭。
  • 開戰:攻打波士頓,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華盛頓閃亮登場
    於是華盛頓——這位曾經的英軍上校,便一躍成為即將組建的「大陸軍」的最高指揮官!他將負責指揮大陸軍(暫時還是一群鬧哄哄的民兵武裝)與強悍的英軍對決!(獨立後的美軍與英軍的激戰)不過在民兵們兵臨波士頓城下時,華盛頓還沒有來得及抵達民兵陣營。
  • 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實施頓涅茨克行動,蘇軍8比1優勢為何落敗?
    那麼,這場蘇軍本該十拿九穩的戰鬥,又佔有8比1的兵力優勢,為何最終讓曼施坦因突出重圍了呢?首先,蘇軍全力包圍保盧斯第6集團軍,忽視了德軍側翼打擊漏洞,曼施坦因亡羊補牢曼施坦因的優秀指揮才能並不是天生俱來的,他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利用戰場條件使戰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