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打力,善借力者必有力:美國人民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外交策略

2020-12-17 不易君子

題/借力打力,善借力者必有力:美國人民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外交策略

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文章摘要:外交也是鬥爭的有力武器。美國人民利用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列強與英國的矛盾,建立並擴大反英統一戰線,把美國獨立戰爭發展為歐洲列強爭奪殖民地和海外利益的「大混戰」,將英國陷於四面楚歌的泥潭之中,最終獲得了軍事上、外交上的雙重勝利。

(獨立戰爭)

對於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學界大多從政治、軍事、經濟等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忽略了美國人民在外交領域的鬥爭。

其實,獨立戰爭時期,美國人民在外交領域也作了一番努力,我將以時間為軸線,分《獨立宣言》發布前、《獨立宣言》發表後、獨立戰爭結束後三大模塊對美國人民的外交鬥爭策略進行分析,以求能夠史師、史鑑。

(美國建國初期的13個州)

01《獨立宣言》發布前,以爭取外援為目的進行秘密而又廣泛的外交努力

在第一屆大陸會議上,北美各殖民地代表一致同意設立國際事務委員會,專門負責處理對外關係和開展外交領域的反英鬥爭。

1775年11月,大陸會議決定在外交上「更進一步」,成立一個獨立的外交機構——秘密通訊委員會,由班傑明·富蘭克林等五人組成。

隨後,秘密通訊委員會派人前往西屬西印度群島和加勒比地區活動,爭取同情和援助。為了防止英軍控制哈德遜河流域,打亂英國在北美的殖民計劃,富蘭克林還親自前往加拿大遊說,要求他們「與各殖民地一起反抗英國」。

1776年3月,賽拉斯·迪安率隊以「商團」的名義赴法國活動,探詢法國可否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給予支持。在歐洲活動期間,賽拉斯·迪安率領的「商團」從西班牙國王查理三世手中取得了大筆款項支持,這對於美國人民的獨立鬥爭可謂是雪中送炭。

(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班傑明·富蘭克林)

獨立戰爭前期,北美人民的外交努力基本上都是以爭取外援為目的進行秘密而又廣泛的外交鬥爭,希望能夠爭取到外界的物資援助和政治、軍事上的支持。

「貴有自知之明」的他們為了降低英國的「警惕性」,沒有公開要求與外國結盟或者求援,這正是高明之舉。

他們在強大的英軍面前是那麼的勢單力薄,如果沒有定一個小目標,而是一味地要求外界給予各種援助,勢必會引起英國的強烈反彈。

不過,這一時期的歐洲列強也不願意公開支持北美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運動,即便他們對英國廣袤的海外殖民地心生妒忌,但是也不願為了「前途未明」的北美殖民地的反英鬥爭運動而與英國交惡。

例如法國從1775年起就援助北美,但是一直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1776年夏季,英軍在紐約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後,法國為了避免英軍的報復開始變得小心謹慎,不願過多地與北美殖民地反英分子的聯繫。

但即便如此,經過美國人民的努力,他們與法國在外交上依舊是「紅旗飄飄」,如派代表參加北美人民的大陸會議;1776年5月,法國將價值20多萬美元的軍火通過秘密途徑運抵美洲支援北美人民。

(美國獨立戰爭形勢圖)

02《獨立宣言》發表後,公開爭取戰爭盟友

《獨立宣言》發表後,美國人民審時度勢,及時改變外交鬥爭策略,變秘密外交求援為公開尋求盟友,爭取歐洲列強對於合眾國的承認。

班傑明·富蘭克林、賽拉斯·迪安等人紛紛前往歐洲,與各國進行接觸,爭取歐洲列強的支持。經過努力,美國人民在外交戰線上捷報頻傳。

(法國與北美殖民地地區有著密切的商貿聯繫)

法國在1778年2月與美國籤訂《法美友好商業條約》、《法美同盟條約》,法國不僅公開承認美國獨立,而且承諾給予軍事援助。條約籤訂後不久,法國軍艦就在大西洋上對英國船隻進行攻擊,有力地打擊了英軍,加快了北美獨立戰爭的進程。

西班牙和荷蘭雖然沒有公開承認美國獨立,但是都先後對英國宣戰,這兩個航海強國的介入在客觀上加強了反英鬥爭的力量。

瑞典、丹麥、俄國在1780年發起「武裝中立」,要求各交戰國承認戰時保護中立國商業的原則,美國趁機利用中立國船隻來運輸外援物資,打破了英國的海上封鎖,保證了北美和歐洲的商貿外來和外援的海上運輸線。

(約克鎮大捷)

03獨立戰爭結束後,堅決維護國家獨立與主權

約克鎮大捷使得美國人民在戰略上佔據了主動地位,英國因戰敗而日益「厭戰」,要求「和平」的呼聲越呼越高。1782年2月,主張與北美殖民地和談的輝格黨上臺,英美停戰和談隨即展開。

美國選派了富蘭克林、亞當斯、傑伊等人組成談判委員會前往巴黎,英國和談代表奧斯沃德抵達巴黎時,攜帶的證書上只是授權他與殖民地代表談判,這在無形中就是否定了美國的獨立地位和國家主權,美國代表不顧法國的勸阻和談判可能出現破裂的危險,堅決予以抵制,最終迫使英國代表更換了證書。

11月30日,美英雙方籤訂了預備性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3年9月3日,美英雙方代表在凡爾賽籤訂《巴黎條約》,除規定佛羅裡達州歸屬西班牙外,其餘條款與美英籤訂的預備性條約全部相同,《巴黎條約》的籤訂使美國獲得了完全獨立。經過努力,美國人民贏得了外交上「最偉大的勝利」。

(「自由女神像」又稱「自由照耀世界」,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周年禮物。)

04善借力者必有力

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外交戰場和軍事戰場的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兩者共同推進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進程。

美國人民的外交策略始終根據客觀形勢和現實需要不斷作出調整,貫穿其中的就是「借力打力」,善於利用法國、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列強與英國的矛盾,建立並擴大反英統一戰線,把美國獨立戰爭發展為歐洲列強爭奪殖民地和海外利益的「大混戰」,將英國陷於四面楚歌的泥潭之中。

外交是國與國之間鬥爭的最有利武器,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不想在弱肉強食的國際舞臺上成為他國的犧牲品就要好好學習「外交」這一門課程。

(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

外交鬥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命運,新加坡在連淡水都無法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憑藉著「平衡外交」一躍而成亞太地區響噹噹的「外交大國」;

泰國在二戰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玩轉」同盟國和軸心國,成為了二戰中東南亞地區唯一一個免遭日軍鐵蹄踐踏的國家;

波蘭在二戰爆發前,在外交上敵友不分結果慘遭蘇德瓜分。

因外交而「成」和因外交而「敗」的例子都實在太多了,這也啟示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敢於創新,更要懂得藉助外力,學會規避風險,明白「善借力者必有力」的真正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大勢皆為我所用」。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東南亞宗教觀:佛教為什麼在中南半島佔據優勢?

八面玲瓏,因勢趨利:二戰期間泰國打的一手好「泰」極|百家故事

俄羅斯反恐歷史:光輝與爭議並存

俄國最神秘的女人——布拉瓦茨卡婭

相關焦點

  • 北美獨立戰爭——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土改」
    三是二戰以後日本在美國主導下實施的土地改革。那麼,作為從農業國迅速發展成工業國的資本主義美國,其歷史上有沒有進行過土改呢?嚴格來說,其實是有的。美國歷史上出現過兩次在事實上起到土改效果的「準土改」事件。而其中第一次,就發生在北美獨立戰爭期間。為什麼北美獨立戰爭期間會發生「土改」呢?這就得從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說起了。
  • 核威懾外交 VS 田單火牛陣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外交,是陰柔之力,輔助陽剛的軍事,降低博弈(包含軍事)成本 ——目的是少戰,或不戰而屈人之兵。田單深諳陰陽之道。如果沒有成功的外交輔助,很難想像在將被滅國之際,單憑火牛陣反敗為勝。
  • 美國獨立戰爭中,為何英國佔有絕對優勢,卻最後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中,明明英國人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假以時日完全通過加大在北美的投入,碾壓美國的獨立,將美國人獨立扼殺,為什麼最後英國卻沒有持續投入鎮壓,而是選擇了承認美國獨立呢?其次北美殖民地並直接向英國財政交稅,英國只是將北美殖民地作為原料的進口市場和工業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市場,北美殖民地的人民不需要向英國交稅,到獨立戰爭之前,因為英國要求北美殖民地支付駐北美殖民地的軍費,以及購買被納過稅的茶葉等,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對,發生反抗事件,最終引爆為獨立戰爭,而戰爭之初,北美的殖民地要求的也只是擁有更大的自治權,而不是獨立,只是由於事態的變化
  • 從吹響戰爭號角到籤訂《巴黎和約》,美國如何由殖民地走向獨立?
    1775年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戴著枷鎖」的北美人民發出了他們的第一聲怒吼,萊剋星頓的起義聲響徹雲霄。它標誌著北美人民反對殖民統治,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開始。這場與殖民者的鬥爭延續了八年,隨著法國、荷蘭以及西班牙的加入,北美人民的勝算越來越大,英國卻因為自身霸主地位的衰落和在北美戰爭中投入財力物力過多而變得有些力不從心,最終在1783年與北美籤訂了《巴黎和約》,正式承認了美國的獨立地位。
  • 北美殖民地的奴隸主階層為什麼要積極參加美國獨立戰爭?
    這些日子,美國的抗議活動與騷亂愈演愈烈,抗議對象也從現實中的種族主義蔓延到了美國歷史上的著名奴隸主。前幾天,美國第三任總統、開國元勳傑弗遜的雕像因為其奴隸主身份而被抗議者毀壞。實際上奴隸主在美國「國父」中數量很多,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也是奴隸主。可以說美國就是依靠奴隸主和法國人才擊敗英國而獲得獨立的。那麼北美的奴隸主階層為什麼要積極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呢?
  • 北美獨立牽動歐洲各國神經!法國全力幫助卻不願北美獨立的因由
    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也都在加強軍隊的建設,並且改善供應。在歐洲方面,美國也積極運作開展外交工作,利用歐洲各國與英國的矛盾爭取國際援助。其中,法國便是美國的重點拉攏對象。 美國的歐洲外交,反英聯盟初步成形 在之前的七年戰爭當中,法國西班牙被英國擊敗,此後一直尋求報復,尤其是在北美戰場。
  • 美國獨立戰爭,戰爭中被抹去的鬥爭,保皇派與革命派的對立
    而美國當地居民對於英軍的不滿早在數十年之前就已經埋下。那麼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之前又發生過什麼事情呢?美國獨立戰爭1756年至1763年爆發了七年戰爭,戰爭範圍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賓群島。
  • 美國歷史上有幾次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只有一次。而南北戰爭卻與這一次的革命戰爭有著質的區別,儘管某種革命性意義有所雷同,但獨立戰爭是建國;南北戰爭卻是統一的內戰。眾所周知:17世紀,英國清教徒為了逃避宗教的迫害乘船來到了美洲的新英格蘭。
  • 獨立戰爭中,美洲大陸侵略者們竟然成為了美國救助者
    不斷攀升且不見盡頭的加稅額早已經壓迫北美殖民地喘不過氣來,只需一顆小火星就可以點燃一場大規模的反抗。 獨立,開始成為每一個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內心訴求,並且成為接下來獨立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 你知道真實的美國獨立戰爭,是靠法國打敗的英國
    1778年2月法美籤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而法國民眾早就摩拳擦掌開始行動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法國年輕人更是組成志願軍,漂洋過海來到大洋彼岸跟北美人民並肩戰鬥。其中的拉法耶特侯爵最為典型,他是一個法國貴族,擁有法國最大地產。
  • 你不知道的北美獨立戰爭:不法者和宗主國之間的利益爭奪
    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起一個新的政府」---《獨立宣言》這句話是來自1776年7月4日託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這份宣言是美國重要的建國文書,也定義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正義性。
  • 北美殖民地居民大都是英國人,為何還會爆發獨立戰爭
    但即便如此,1775年4月依然爆發了北美獨立戰爭;次年7月4日,北美十三州聯合召開會議,通過了由託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正式建立了新的國家。對法戰爭結束後,貿易限制更加嚴格英法戰爭時期,為了爭取殖民地人民的支持,英國方面放寬了對北美十三州的種種限制,使其對自身的內外經濟事務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形成了英國之外的經濟體系。
  • 美國獨立戰爭:歐洲列強削弱英國的權力遊戲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從表面上看,是美國本土軍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鬥爭。隨著獨立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美國在歐洲盟友越來越多。最終在歐洲英國徹底被孤立,加上軍事的失誤,無奈在北美撤軍,北美殖民地走向了獨立。其實這場爆發於北美的戰爭,歸根到底就是歐洲群雄的權力遊戲,一場歐洲列強削弱和牽制英國的戰爭。為什麼這樣說?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為什麼英國不繼續打了?
    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英國能堅持8年已經是難能可貴。 要知道,美國獨立戰爭之前,英國剛剛結束7年戰爭。 七年戰爭戰場包括歐洲印度,北美,非洲,南美,菲律賓群島等,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世界。
  • 北美獨立戰爭初期,大陸軍兵源緊缺,為何不願徵召黑人入伍
    1765年,英國人在殖民地徵收印花稅,一切公文合同、報刊雜誌甚至個人遺囑都必須貼上印花稅票,才能生效流通,導致殖民地爆發大規模抵制英貨的活動;1773年,英國政府為傾銷東印度公司的積存茶葉,通過了《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還允許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這種明顯的傾銷行為立即激起了殖民地廣大人民的憤慨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大英帝國與北美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爆發。大英帝國的第14團和第29團駐守在北美,經常刁難勒索當地人民,從而造成軍民關係惡化,十三個殖民地與英軍積怨已深。公元1770年3月5日,英軍在波士頓與繩索製造工人爆發衝突,士兵開火打死3人,打傷6人,血腥鎮壓北美人抗議,導致大英帝國與殖民地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了。
  • 同樣都發生了獨立戰爭,為何美國發展迅速,拉丁美洲卻發展緩慢?
    說到獨立戰爭,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美國獨立戰爭。其實,在北美獨立戰爭同期,拉丁美洲也爆發了一場類似的獨立戰爭。在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西班牙人獲得了拉美地區的殖民權,自此,西班牙對該地區進行了長達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
  • 美國獨立後由邦聯制到聯邦制,加州州長鬧「獨立」,別當真
    這次戰爭持續了8年之久,最終以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終。美國建國後,國家實行邦聯制,但隨著邦聯制體制問題的出現,1787年,各州代表在費城協商討論制定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依據憲法,美國的國家結構形式由邦聯制轉變為聯邦制,一個新生的美國就此誕生。
  • 在美國獨立日說說獨立戰爭忽視了哪些人的「獨立」?
    今天是美國獨立日,為了紀念1776年7月4日通過的《獨立宣言》,以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帶來這次勝利的1775—1783年間的獨立戰爭在美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以「獨立」命名是因為這是一場美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但其實這並非抗爭初期的訴求。
  • 北美獨立戰爭的淵源與思想啟蒙,講述新舊大陸的覺醒運動
    其實理性就是人類認識真理的能力,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大腦,對自然思考的結果,主要是人們通過自己的感官觀察判斷和腦中的推理而獲得的對外界的認知,理性主義者並不僅僅是思想家,哲學家,他更是數學家和科學家。也正是理性主義思潮的泛濫,使得歐洲啟蒙運動隨之興起,進而也助推了北美獨立。我們都在講啟蒙運動,但是啟蒙運動究竟指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