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7期文化產業評論
12月13日,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主辦,以「文化引領,科技創新」為主題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隆重開幕,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出席並作講話,圍繞新發展階段旅遊業面臨的形勢任務、旅遊業發展的思路舉措、旅遊企業的使命擔當三方面,指出在我國發展的新時代,旅遊業發展既有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
12月13日,以「文化引領,科技創新」為主題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央和地方旅遊集團、旅遊企業、研發機構的領導人、文化和旅遊系統的代表參加本屆論壇,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與旅遊集團新發展等課題。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在致辭中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旅遊戰線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穩妥推進復工復產復業,逐步恢復國內旅遊市場,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做出了積極貢獻。
胡和平指出,當前,我們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即將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我國發展面臨著國際國內環境更加複雜多變,旅遊業發展既有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為此,旅遊業要做好三方面準備:
把握新發展階段旅遊業面臨的形勢、任務
一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旅遊業發展拓展了空間,也對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之後,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期待,進入了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過渡的新階段,消費需求呈現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旅遊業隨之進入大眾旅遊時代,人們的旅遊需求逐步由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休閒體驗轉變,對旅遊產品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旅遊企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旅遊產品和服務,進一步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的整體素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二是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旅遊業有獨特優勢,也肩負著神聖的使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推動生活型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文化旅遊等服務業。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旅遊業是典型的綜合性產業,涉及面廣、帶動性強、開放度高,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應該也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必須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培育繁榮國內旅遊市場,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促進國內大循環,要大力發展入境遊,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
三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為旅遊業提供了新動能,也提出了創新發展的新要求
以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不斷突破,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生產、生活及思維方式,也深刻地改變了旅遊業的發展格局。旅遊業要積極順應趨勢,用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科技創新成果,為旅遊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優化傳統業態,創新產品和服務方式,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
四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建設文化強國,需要旅遊業發揮優勢,積極作為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任務,這就要求更加注重發揮旅遊在促進文化傳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獨特優勢,不斷培育文明風尚,培育文化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
五是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係,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全球疫情擴散蔓延態勢仍在持續,我國的疫情反彈風險依然存在,旅遊業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旅遊發展,避免疫情通過旅遊活動傳播擴散,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落實旅遊經營場所、設施、產品、服務等安全標準,加強安全旅遊提示警示,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守住生態安全底線、文物安全底線,堅持正確的方向,牢牢守住意識形態安全的底線。
明確新階段旅遊發展的思路舉措
「十四五」時期,旅遊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現代旅遊業體系。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豐富產品供給
把提供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要搞好需求側改革,推動傳統業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培育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提高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優化旅遊發展布局結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整合跨區域資源要素,加快旅遊產業集聚發展,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要堅持精益求精,著力打造旅遊精品,提升中國旅遊平臺形象,要做強市場主體,尊重企業主體地位,營造寬鬆的經營投資環境。
大力發展大眾旅遊
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堅持標準化與個性化相統一,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創新旅遊產品供給,推出更多定製化旅遊產品、旅遊線路,適應人們旅遊方式的變化,優化旅遊公共設施布局,增加旅遊惠民措施,推進旅遊景區服務中心等標誌體系建設,加大面向散客的旅遊公共服務能力。
發展智慧旅遊
把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機遇,完善旅遊信息基礎設施,提升產品服務、企業治理等智慧化水平。要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應用,推動旅遊領域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培育雲旅遊等新業態新模式,要加快建設智慧景區,支持旅遊景區、度假區等開發建設智能化旅遊服務系統,推進預約、限流、錯峰常態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紮實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大力推動旅遊與農業、工業、教育、體育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催生新業態,衍生產業鏈,創造新價值,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
強化市場管理
把提升質量作為重中之重,構建服務質量標準體系、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改善遊客體驗,提高滿意度。要加快旅遊行業信任體系建設,健全旅遊投訴處理和服務質量監督機制,針對突出問題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侵害遊客利益的違法行為,讓群眾在高品質的旅遊活動中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持續加大執法力度,開展不合理低價遊等專項整治,營造規範有序、安全文明的旅遊市場環境,要健全旅遊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加強重點時段、重要設施設備、重大節慶活動及高風險項目等的安全監管。
強化新發展階段旅遊企業的使命擔當
旅遊企業是現代旅遊業的核心,在推動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發揮了生力軍的作用,進入新階段,要一如既往,積極作為,努力擔當新使命,做出新貢獻。
一是要堅持文化引領,做文化自信的培育者和踐行者。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為重大任務,提升旅遊的思想內涵、文化品質,讓旅遊成為難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成為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要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拓展交流渠道,創新交流方式,讓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同時,也讓中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
二是要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做大眾旅遊的促進者。
要適應大眾旅遊發展的需要,適應人民旅遊消費常態化、需求多樣化等特點,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豐富產品供給,提高服務水平,努力改變當前旅遊產品供給不充分不平衡的局面,既更好滿足人民旅遊需求,又從中獲取發展動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相統一。
三是推動科技賦能,做智慧旅遊的示範者。
要抓住科技發展的契機,加快新科技應用,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積聚各類創新要素,推動數位化、智能化為支撐的產品創新,實現科技強企、科技強旅,使「旅遊+」「科技+」相互賦能和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胡和平表示,文化和旅遊部將繼續推進現代旅遊業體系建設,支持旅遊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共同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旅界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
唱響交響絲路
暢遊如意甘肅
原標題:《文旅部部長胡和平:當前旅遊業形勢任務、思路舉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