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案確實撞了老太太,大家卻只記得「不是你撞的為什麼去扶?」

2020-12-10 五正律師

或許連原南京法官王浩也沒有想到,自己所寫的一份判決書會帶來這麼深遠且惡劣的影響。彭宇案對我們社會的倫理道德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本來樂於助人的老百姓變得不敢隨便扶人了。直至如今,公眾提及本案依然能異口同聲的說出同一句話:「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去扶?」彭宇案一定程度上成了社會道德滑坡的標誌性案件。

明明這份判決書的判決結果是客觀、公正的,判決鵬宇承擔40%的補充責任也沒有任何問題。那麼究竟是什麼才導致這個案件淪為一個「反面教材」呢?

判決書中並沒有「不是你撞的為什麼去扶?」這句話,但是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卻又貫穿了判決書全文的裁判理由。讓我們看看這份判決書到底是怎麼寫的。

法院認定的事情經過:

2006年11月20日上午,原告徐某在公交車站等候83路車,大約9 時30分左右有2 輛83路公交車同時進站。徐某準備乘坐後面的83路公交車,在行至前一輛公交車後門時,被告彭宇第一個從公交車後門下車,徐某摔倒致傷,彭宇發現後將其扶至旁邊,在徐某的親屬到來後,彭宇便與徐某親屬等人將其送往醫院治療。

(寫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經過,並無不當之處)

法院歸納的爭議焦點:

一、原、被告是否相撞;二、原告損失的具體數額;三、被告應否承擔原告的損失。(焦點二、三本文不敘述)

法院裁判理由:(略有刪減)

對於原、被告是否相撞?

本院認定原告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理由如下:

1、本案事發地點在人員較多的公交車站,是公共場所,事發時間在視線較好的上午,事故發生的過程非常短促,故撞倒原告的人不可能輕易逃逸。根據被告自認,其是第一個下車之人,從常理分析,其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

(這部分說理沒什麼問題,從生活經驗分析推斷出彭宇撞到老太太的可能性較大。)

2、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好心扶人還不夠,還要抓住「兇手」才能讓法官不懷疑做事動力,這明顯是加設了見義勇為所需承擔的超出民眾認知的義務,違背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對道德提出苛刻要求,引發輿論譁然)

3、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好心扶人送醫院也不行,你送她去醫院代表你有責任所以心虛。不抓「兇手」是錯,送醫院也是錯,這個理由同樣違背了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不做是錯,做了也是錯,你讓公眾怎麼選?現在發生事故,肇事方司機也普遍實行不墊付、不看望、不調解的「三不」原則,就是怕因此要承擔額外的責任。)

4、根據城中派出所對原告的詢問筆錄、對被告訊問筆錄的電子文檔及其謄寫材料等相關證據,被告當時並不否認與原告發生相撞,只不過被告認為是原告撞了被告。綜合該證據內容並結合前述分析,可以認定原告是被撞倒後受傷,且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

(城中派出所曾給彭宇和徐某做過筆錄,因此被呈上法庭作為本案的證據,但是派出所的筆錄原件丟失,只提供了電子文檔。因此,當天旁聽的媒體普遍對這份筆錄充滿質疑,也讓公眾心底對筆錄的真實性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認為法院採納這份證據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由於前兩個判決理由太過荒唐,而派出所又犯了丟失原件的錯誤,不得不大家對這份證據的真實性也充滿了懷疑。)

5、從現有證據看,被告在本院庭審前及第一次庭審中均未提及其是見義勇為的情節,而是在二次庭審時方才陳述。如果真是見義勇為,在爭議期間不可能不首先作為抗辯理由,陳述的時機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對其自稱是見義勇為的主張不予採信。

(這個理由我認為應當才是本案應當著重說理的部分,再結合派出所筆錄、證人證言等證據從而推斷出彭宇的責任。正常人見義勇為後不會不說的,彭宇在庭審前和第一次庭審上都沒有說自己是見義勇為,直到第二次庭審叫來媒體後,他才說自己是見義勇為,叫我我也不信。)

6、被告在事發當天給付原告二百多元錢款且一直未要求原告返還。原、被告一致認可上述給付錢款的事實,但關於給付原因陳述不一:原告認為是先行墊付的賠償款,被告認為是借款。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原、被告素不認識,一般不會貿然借款,即便如被告所稱為借款,在有承擔事故責任之虞時,也應請公交站臺上無利害關係的其他人證明,或者向原告親屬說明情況後索取借條(或說明)等書面材料。但是被告在本案中並未存在上述情況,而且在原告家屬陪同前往醫院的情況下,由其借款給原告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撞傷他人,則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墊付款項。

(這段裁判理由乍一看沒什麼問題,但是細細一推還是老問題,否認做好人好事的價值和可能性,全盤從人性本惡來分析人的心理,以此作為裁判理由,傳遞出一種扭曲的價值觀,無疑是在叫大家不要做好人好事。)

本案的證據結合生活經驗推理足以證明彭宇和徐某兩人發生碰撞。事後,彭宇本人也承認他與徐某確實發生了碰撞。

但本案審理過程中,警方丟失詢問筆錄,就已經讓公眾對公權力充滿不信任感了,而後的判決理由又違背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在運用生活經驗說理的部分荒誕不羈,否認好人好事的價值,增設了見義勇為的更多義務,與傳承5000年的中華傳統美德相違背,無疑是民眾對該判決不信任、不認同的主要原因。

裁判文書不但要有解決糾紛的作用,更要有引導、教育公眾的作用。彭宇案的判決雖然解決了糾紛,但是卻告訴大家,做好人好事如果沒有證據自證清白,就可能要承擔責任;見義勇為如果做得不夠到位,會讓法院合理懷疑你的動機。在教育、引導公眾方面,這份判決書無疑是起了一個極大的負面作用。

至今仍有人在辯解說彭宇案法院並沒有判錯,只是被媒體帶節奏了云云,不應該成為社會道德滑坡的標誌性事件。他卻不明白,老百姓並不關心本案的真實情況到底怎麼樣,老百姓在意的是這份判決書傳遞出來否認好人好事、否定見義勇為的扭曲的價值觀至今,仍有大部分老百姓不知道本案的真實情況,但是「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這句話已經牢牢印在他們心中。

「前面有個老人摔倒了,去扶嗎?」 「不,我家裡沒礦。」

「大爺,你摔倒了我扶你起來。」 「小夥子,你月工資3000 ,扶不起我的。」

......

曾看著這些笑話哈哈大笑,但是,笑著笑著就哭了。我們社會道德何時才能恢復到那「敢扶老人」的年代?

本文由浙江杜律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彭宇案法官並沒有說過,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大家都冤枉他了?
    本案,徐老太太、彭宇和彭宇的律師高律師和王法官四個人沒有一個是勝利者這個案件過後,只留下了一地雞毛。案件被媒體披露後,徐老太太家裡天天有人在樓下按門鈴,她為了躲避騷擾,不得不搬家;彭宇早已辭職並換了手機號碼;彭宇的律師高律師因為本案的巨大壓力更換工作單位,很少露面;王法官則被調離法院,去到了離法院十公裡外的街道辦坐冷板凳。
  • 那句「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在今日最終釀成了惡果
    14年前有一位名叫彭宇的男子,在馬路上扶起了一位摔倒的老人。但是老人的子女卻都認為是彭宇撞傷了老人,於是老人的子女決定報警處理。最後的結果也並不理想,法官判定彭宇需要賠償老人45876元的醫藥費。我相信大家對來這個事情還是有一定印象的吧。
  • 「彭宇案」已經過去,法律明確老人摔倒可以大膽去扶,你敢扶了嗎
    在這場官司中的主要人物彭宇成為了大家熱議的對象,彭宇原本是好心的去扶了一位摔倒的老人,可誰曾想到這名老人後來竟然認定彭宇是撞到她的人,因為這名老人根本不知道到底是誰撞了她,所以就認定了是彭宇,並且將他告上了法庭。在這次案件中,最經典的就是法官那句:「你沒撞她為什麼要去扶她」成為了大眾心理的陰影。從此以後,大家在路上看到摔倒的老人都不敢去扶了,因為害怕被訛上。
  • 清華學姐事件持續發酵,堪比當年的彭宇案,後果嚴重影響深遠
    清華學姐事件持續發酵,這件事情不是簡單的兩位學生之間的事情,它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倘若這次清華大學繼續和稀泥,一直強調雙方和解了,大家不要被自媒體帶偏啦之類的措辭,倘若唐靖同學一直不肯當面道歉,此次事件的後果極可能堪比當年轟動一時的彭宇案。
  • 抗癌鬥士虎子最新回復半真半假,處理不善影響力將堪比「彭宇案」
    但是這與官方公布的數據卻是不符合的,也就是說這個帳號很可能就不是他本人的。至於他曾經頻繁去菸酒店打卡,去足療店消費,他都以「做任務」為理由搪塞過去了。那麼問題又來了,你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每天痛不欲生怎麼還有心情去做什麼任務呢?
  • 別再瞎傳「南京彭宇案」了,真相是:彭宇承認撞人了![@裸嘢李 轉]
    很遺憾,我無力通過本公眾號將其「孜孜論證」展現給大家,今天見他朋友圈轉發了這個與「主流觀點」相悖的帖子,我轉發出來,目的只有一個:請允許我保留我與你不一樣觀點的權利。肇始於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至今仍在深刻影響著這個國家。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公布的四起典型案例中,就有兩起被指為翻版「彭宇案」。而這,只是近年來全國各地不同版本「彭宇案」的縮影。
  • 河源男子扶老人被訛20萬後自殺,老人家屬:他沒撞為啥要送醫院?
    自從南京彭宇案之後,關於這個老人摔倒該不該去扶這個事,估計很多人都是不太敢去扶,因為害怕會惹事上身。可是今天要講的這個事,卻是比被訛了還更讓人心疼。廣東河源東源縣有一個吳先生,他在騎摩託車回家的時候,發現前面有個老人倒在了路上。吳先生是個熱心腸,看到老人摔倒了,就趕緊停車把這個老人給扶了起來,然後送到了醫院。
  • 深度/2006年彭宇案,2020年永州猥褻案!見義勇為代價為何這麼高?
    法律要求在你受到襲擊,權利受到損傷時,你得仔細衡量,計算是否違法,出手要不輕不重,剛剛好!妥妥的一武學大師的水準要求!而違法者卻沒那多顧慮,該打打,該跑跑!還記得2006年的彭宇案嗎?見義勇為扶摔倒的老人反被訛13萬。但法官的經典提問:「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這一年!這一案!這一問!從此再也不敢見義勇為!
  • 「彭宇案」之後,你還敢扶老人家嗎?
    這個時候,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來了,子貢是個有錢的大商人,就對孔子說,老師,你這樣表揚子路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做好事不留名,怎麼還要拿別人家的東西呢?子路這個道德境界太低了。 孔子就說,你懂什麼懂?如果子路拒絕別人的牛,那麼以後誰還願意見義勇為,救人於危難?
  • 湖南一保潔員,撿到鑽戒上交被公司罰款,不能成為第二個彭宇案
    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曾經這一句冷了多少人的心。湖南長沙,發生一件奇葩的類「彭宇案」事情。上次看報導,深圳寶安步行街有一個老人摔倒了,周圍圍觀的人一堆,但沒人敢直接扶,只能打120急救電話。曾經的雷鋒精神去哪裡了?不是我們不想做雷鋒,我們是不敢啊。
  • 十四年後,那句「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終於釀成了惡果
    十四年前,有一個法官曾經說過:「不是你撞的,為什麼還要扶「?這句話一出,在當時可是說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不少人都將這句話當成梗來轉發傳播。那時候,很多人都對這句話無言以對,自己好心好意做個好人,為什麼還被這樣的靈魂拷問,而且還要受到懲罰,真是令人痛心。然而到了現在,當初這句被人視為玩笑的話,卻在14年後,釀成了惡果。
  • 「捐與不捐個人自由」,會成為「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扶」翻版嗎
    筆者認為,「捐與不捐是個人自由」,是一種醜陋的言論,放任自流會讓人慢慢失去社會責任感,會成為「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扶」的翻版,甚至會再次引發社會道德滑坡。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又會成為第二個「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扶」,社會風氣歷經十年二十年,都不會走出這個道德陰影。不論什麼人,都不能用任何理由,為不義之舉、不善之舉開脫,一朝道德淪喪,用幾十年去彌補,這個代價太大了,我們承受不起。
  • 廣東:男子扶老人被訛後自殺,老人最後承認自己說謊,引網友熱議
    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自從南京彭宇案之後,做好事的好心人開始害怕,老人摔倒到底該扶不該扶也成了考驗靈魂的難題。相信遇到了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是想扶卻不太敢扶。在廣東河源就發生了一件事情,年輕男子扶老人後被訛詐20萬,最後在有理說不清的情況下,男子選擇了用自殺來以證清白。
  • 南京扶老太被索賠案件回顧:究竟二人是否相撞,摔倒老人扶不扶!
    案件背景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陪同一名老太太徐壽蘭前往醫院檢查,結果表明徐老太太股骨頸骨折,需要人造骨頭置換手術。徐老太太隨即向彭宇進行索賠,遭到拒絕,又調解失敗。2007年1月4日,徐老太太向鼓樓區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徐老太太表示,不是承擔不起醫藥費,只想討回一個公道。
  • 老人摔倒在天寒地凍的長春街頭,引圍觀無人扶,該拷問誰的靈魂
    當然,南京彭宇案作為扶不扶問題裡程碑事件的起點,更是眾人皆知。法官王浩問彭宇,「不是你撞的,你為啥要扶」有知名人士評論,這一句經典語錄,成功地把國人道德底線拉低二十年。央視主持人在評論安徽望江縣,花季少女在兩名警察面前走向深水溺亡事件時,說,救人必須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施救,救人不能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也引發熱議。
  • 老人摔倒路過卻不扶,最終老人死亡,路人要承擔責任嗎
    只要不是你碰她摔倒的,你只不過是路過而已,即使不扶,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雖然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有可能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因為網絡上噴子很多。以前大家無論是開車還是走在路上,如果看見有老人摔倒了,想都不會想第一時間衝上去把人扶起來,但是自從14年前一個案件,改變了一部分人這種積極的想法,也讓有一部分人看見老人摔倒在路邊,都會遲疑一下,考慮要不要去扶起來。
  • 好心扶老人反被訛20萬,男子含冤跳河自殺,訛人應當入刑嗎?
    2006年南京彭宇案開啟了老百姓不敢扶人的先河。彭宇案的判決理由是以「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送醫之後,老太太家人來了,彭宇可以自行離開但是並未自行離開」,「沒有責任為什麼要墊付200塊錢」等理由認定彭宇的責任。
  • 為什麼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會再上演?
    事後,被訛當事人大度表示不追究了,只還了清白就行。我以為,此言大謬。自2006年彭宇案進入公眾視野開始,扶起老人反被訛的情形屢見不鮮,上演了無數起東郭先生和中山狼的故事。究其原因,還是訛詐者的違法成本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