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隱居山中,這首五律情趣盎然,最後10字不遜於王勃的名句

2020-12-09 品詩賞詞

盛唐詩人王維喜歡抒寫山水田園詩篇,他的思想有積極上進的一面,所以其山水田園詩注重描寫景物之美,在淡泊自然中寓有活力。但詩人又感覺仕途受阻、才不經用,也在詩行中流露出厭倦紅塵、淡泊名利的思想。下面介紹的是王維隱居山中,這首五律情趣盎然,最後10字不遜於王勃的名句。

山居即事

唐代: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詩的大意是:暮色蒼茫,詩人寂寞地掩上籬門,默默地望著斜暉。松樹周圍,遍布著仙鶴棲息的巢宿;來柴門拜訪的客人,卻冷落疏稀。嫩竹的節上,添上了一層新粉;即將枯萎的荷花,落下片片紅衣。渡口邊亮起了星星點點的漁火,那是採菱人從各處蕩舟歸來。

王維的寫景詩大多篇幅短小,音節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這首詩就反映了這種心情,既有閒情逸緻,也有一定的消極思想。

王維獨自隱居山中,當然會感到有些寂寞。一方面,為了打發時間,他每天讀書寫作、繪畫彈琴,生活過得還算比較充實;但另一方面,王維喜歡靜謐的環境,不願被塵俗幹擾,總覺得心靈沒有歸宿。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首聯就是詩人心態的真實寫照。作者呆在屋裡時間久了,便出門環視外景,面對落日餘暉,詩人心境悠然。

接下來詩人介紹周圍的生活環境,「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鶴的形貌出眾,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又因鶴舞姿態美妙,所以文人雅士很愛養鶴以供玩賞。

這裡的鶴巢,只是一種虛擬描寫,展現出詩人對高士們恬淡胸襟的嚮往,同時又構成禪趣頗深的整體暗示,時光飛逝,歸人卻在恍有恍無之間徘徊。

頸聯最能體現王維詩畫結合的創作風格,「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這一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色彩鮮明,想像豐富。這些都得益於詩人平時熱愛大自然,喜歡在山林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一個「含」字,寫出了靜態的和諧;一個「落」字,又體現出動態的感覺。

最後又在幽靜的氛圍中添加了人的元素,「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夕陽西下、炊煙漸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採菱而歸、悠然閒適。一個「歸」字,又顯出禪意的啟示,也有陶淵明歸去來兮的深意。王維的田園詩中描寫的環境熱鬧活潑,生生不息,充滿了活力,卻更襯託出詩人內心的孤寂。作品越是展現出愜意的生活,卻越是透露出詩人的落寞之情。

這首詩寫的是初秋晚景,首先反映出與松鶴為朋的樂趣,隨後作者又在這幅夕景上點染了鮮明的色調:嫩竹成叢,節上初生一層新粉,荷花結子落下舊的紅妝。自然生態,到處可愛。結句從近眺寫到遠望,遙見渡頭漁舟上點點燈火,知道是採菱人從各處歸來,情趣盎然,不減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歌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相關焦點

  • 王維隱居山林寫的這首詩,通篇無一名句,卻被譽為七律壓卷之作!
    究其原因無外乎這首詩的對仗極其工整,每聯皆成對,而且最重要的是這首《登高》通篇全部是千古名句,就憑藉這一點,其他七言律詩便以甘拜下風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遠離故鄉的王勃獨自隱居山中,寫一首傷春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
    初唐著名詩人王勃的這首《春莊》,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傷春之作,整首詩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寫得很是悽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王勃寫這首詩時正好遠離故鄉,一個人獨自隱居在山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對於詩人來說,他依舊傷感,畢竟像他那種充滿理想的青年,那是希望可以去建功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碰壁。王勃是絕對的天才詩人,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中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每一首詩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
  • 王維最經典的七律,第二聯是千古名句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描寫自己隱居生活的名篇,也是他七言律詩的代表之作,清人趙殿成在箋注《王右丞集》中稱讚此詩說:「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可見古人對這首詩的喜愛。
  • 「詩佛」王維10首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4、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別之情,所以,它適合大多數別筵離席頌唱,後來納入樂府,成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 王維這首詩正如蘇軾評價的那樣,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古人創作詩歌喜歡引經據典,這也使得很多的作品,它難以解讀,後人會誤會其中的意思,不過王維的詩沒有這方面的障礙,他用詞很講究,不過很少使用生僻的字,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不過寫得卻又是很唯美。特別是這首《山中》,可以說是他眾多作品中最為獨特的一首,通篇寥寥數語,但是充滿了情趣,寫得生動有趣,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
  • 王維仕途失意隱居終南山,寫下一首著名五律,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詩代表作之一,這一首詩向來被稱為「以畫入詩」,照見王維之「空觀」的傑作。不過這首詩其實寫得很怪,詩名裡帶有一個「暝」字,寫的是黃昏。可詩中的景象都是「明淨」的;詩的第一句說「空」,頸聯裡卻是「喧鬧」的;說好了是寫「秋暝」,結果最後又提到了「春芳」。王維的這首詩裡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下面就聽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是山水詩人,為何被稱為「詩佛」?
    這首《相思》,是千古傳頌的名詩,是唐朝詩人王維所作,這首詩是詩人以詠物而寄託相思,寫的是相思之情。意思就是:紅豆生長在南國,每到春天不知又長了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多採集它們,因為它能寄託出相思之情。《相思》的作者王維,他是唐朝詩人,因做過尚書右丞,所以,世稱「王右丞」。王維的詩多是詠山水田園之詩,是田園派詩人,其和孟浩然合稱為「王孟」。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在寫自然美景的時候,又流露除了閒居生活中閒逸自在的生活情趣。
  • 王勃的一首送別詩,僅有40字,卻有兩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今天一別,不知道何年何月,你才能回來呀?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然而感情真摯,情誼深厚,不失為送別詩中的精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唐代詩人王勃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僅有40個字,卻有兩句成為送別詩中的千古傳誦的名句。這首詩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山中古詩拼音版 王勃山中古詩注音版
    王勃作為「初唐四傑」之一,自然是有許多名作的。《山中》這首詩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山間小路的優美,仿佛可以聽見山中小溪的流水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吧。
  • 王維最治癒的一首詩,讀懂了最後10個字,再也不怕孤獨
    」王維的詩句,如圖畫一般,每每讀完,眼前就出現了美麗的畫面。有人說,王維的詩,很治癒,每每讀完,就感覺自然很美,生活很美,隱娘很同意這個觀點。王維有一首詩,短短20個字,非常治癒,讀懂最後10個字,就再也不怕孤獨。
  • 王維登高遠眺,這首五律格調清新,僅是頷聯就驚豔了世人千年
    盛唐大詩人王維就非常善於描繪各種場景,有時在月下竹林,有時於河畔柳蔭,他不喜歡用典,但詩行中清新明朗的意境,卻更適於描繪迷人的景色。在王維的筆下,既有空山新雨後的清秀,也有大漠孤煙的雄渾;既有朝雨浥輕塵給人的依戀,也有人閒桂花落帶來的恬淡。正所謂,摩詰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王維送友入蜀,這首五律渾然神秀,充滿詩情畫意
    下面介紹的是王維送友入蜀,這首五律渾然神秀,充滿詩情畫意。送楊長史赴果州唐代:王維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鳥道一千裡,猿聲十二時。這首詩就是王維送別友人楊濟入蜀而作,當時詩人已經花甲之年,身體瘦弱,記憶力減退,但依然能寫詩作畫,令人敬佩。楊長史,即楊濟,後來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果州,在今四川南充。朋友要入蜀,經此一別不知何時再會,而且路途遙遠,又崎嶇不平。王維心中充滿了擔憂,「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
  • 王維的《山中》賞析
    而王國維先生將其概括為境界二字。這句詩有一種蕭瑟質感,一個"稀"字將詩人此刻的心境刻畫得惟妙惟肖。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詩云:"草盛豆苗稀"不也取一個"稀"字,以表達作者歸于田園之樂的心境。讀者在這裡所領悟的不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情趣、一種胸襟、一種具體的人格。"我認為以此來說、來解王維本句再恰當不過了。2. 王維此詩此句也含著一絲的骨氣,但與杜牧詩不同,杜牧詩為顯性的骨氣,而王維詩為一種隱性的骨氣蘊含其中。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其實王維的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那著實是很普通,但是我們只要深入了解,細細品來則又會發現,他的作品其實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晚年的王維選擇在終南山隱居,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城裡,可能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那麼除了前面所提到那幾首詩之外,還有這首一首《辛夷塢》,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寫得也是很唯美,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通篇淡淡著筆,寫得很是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怎是一個美字了得。
  • 王維隱居山中寫下一首詩,短短40字,驚豔了整個秋天
    這山中的歲月啊真是讓人喜歡至極四季都是那麼美,讓人流連忘返但與其他季節相比這裡的秋天,才是不可錯過的啊王維,一個出生在書香門第的詩人仕途並不順暢,但他又和大多數詩人不一樣他沒有選擇掙扎一生,而是選擇了轉身王維買下了終南山下輞川冊谷中曾經屬於宋之問的別墅在此基礎上進行修繕最後成了一處湖光山色
  • 王維《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背景】這首詩優美的五言律詩,是王維在隱居輞川別墅時寫的。詩人在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期間,深感政治險惡,厭倦仕途,於是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用他畫家的敏銳直覺,加上隱士的高潔志向,寫了大量清新脫俗的山水詩,使得唐朝的山水田園詩得到了很大發展。
  • 王維的一首五律,描寫春日裡欣欣向榮的景物,驚豔了整個鄉村
    摩詰獨特的成就,不僅在於描寫了安適的隱居環境和生活,還在於表現了田家風景與農民生活的可愛。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關于田園景物的描寫,既真切生動,又充滿了強烈的生活氣息,更傳達出對鄉土、田園生活的愛戀。下面介紹王維的一首五律,描寫春日裡欣欣向榮的景物,驚豔了整個鄉村。
  • 王維最經典的十首五言律詩,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王維是五言律詩寫得最好的唐代詩人之一,《唐詩三百首》中選了他9首五言律詩,數量上僅次於詩聖杜甫的10首,可見蘅塘退士也是很認可王維的五言律詩的。 今天小樓就輯錄10首王維的五言律詩,跟大家一同欣賞。
  • 王維這首詩只有20個字,被譽為千古名句,無人能出其右
    出身於書香門第的王維有著良好的成長環境。自從開始識字後,他就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詩詞歌賦。但好景不長,王偉的父親在他九歲時就去世了。此後,在母親的努力和親戚的幫助下,王偉一家艱難度日。王維是悲哀的,以文人的身份,以胸懷大義的氣節,在戰爭的環境中長大。現實的殘酷讓他暫時放下了筆墨,微博的力量讓他屈服於安祿山的威脅,接受了違背民族大義的偽帖。
  • 詩人王維曾隱居4次,有「詩佛」之稱,晚年1首五言絕句,頗具禪意
    常建有五律和七律,所以叫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唐代的律詩廣受詩人青睞,比如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王之渙的「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等,都是千古流傳的五言絕句。詩詞的句子越少,字數越少,就越難寫。每個字都要用到恰到好處,字少句少,包含的內容不能少,要以小見大,還要意境深遠。所以寫一首好的五言絕句,也是檢驗詩人功夫深淺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