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治理|姚期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

2020-12-23 澎湃新聞

12月18日,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表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

姚期智稱,在AI和大數據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有高質量和可信的數據。不可信數據的問題經常從媒體報導當中可見到。它也會在AI經濟當中造成威脅,比如說現在已發生很多數據欺詐、數據濫用、數據洩露的問題。

「我相信可以使用密碼學來設計可信的算法,並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不僅如此,如果我們將可信算法與相關的機構做系統性的結合,就可以形成一個基礎來實現可信的數據治理。」

「先給大家第一個例子,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網頁的認證」,姚期智舉例說,「比如Alice是個成功的實體經濟商人,她決定要建立一個網頁,來銷售她的產品。現在一個顧客或者瀏覽者如何確認這個網頁就是Alice的網頁呢?Alice在虛擬世界中有一個身份,我們必須把真正和虛擬的Alice連接起來。首先看一下算法部分,稱做算法權威機構,它讓Alice在網頁上附加一個數字指紋。數字指紋好像一個真的指紋一樣,是一串數字組成的,由現代的加密數來設計出來,很難被偽造、更改。一旦有了數字指紋,顧客就可以去檢查這個指紋數是否匹配虛擬世界的Alice。」

「問題是可能會有壞人,把自己的指紋附在一個假的網頁上,他就說自己是Alice,對於顧客來說怎麼分辨這兩個網站呢?解決方案是需要有一個機構,我們叫它認證機構,它調查Alice在真實世界的身份,滿意後就會頒發一個數字證書給Alice,證實她的數字指紋。這個機構更利用加密技術來確保這個證書的真實,是獨一無二而不可更改的。數字證書是在網絡上已被成千上萬個企業使用的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多方安全計算(MPC),由姚期智於1982年首先提出。使用該技術讓我們能夠在加密數據上進行計算,也就是說數據可以用而不能看。

「通過使用多方計算(MPC),我們可以把許多資料庫匯集在一起,同時又保護隱私,從而實現高質量的AI學習。MPC平臺的發展,是當今大數據中的熱門課題,它可以進一步支持可信的數據治理。」

最後,姚期智建議要把一系列可信算法和相關的真實機構結合起來,通過合作建立可信數據治理的基礎。

現年74歲的姚期智1946年12月出生於中國上海,國際著名計算機學家,2000年獲得圖靈獎,也是唯一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學者。2011年,姚期智擔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機構提供支持。論壇採用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探討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的機遇與挑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AI治理國際論壇召開 後疫情時代的數據治理受重視
    各國嘉賓就AI治理、AI可持續發展、國際協作、數據安全與數據治理等多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以期在達成更多國際共識的前提下,共同探索AI向善之路。 大數據等技術在疫情期間發揮的巨大作用,這些技術不僅幫助我們在特殊時期建立安全防線,更是在危機中催生了新的經濟模式,如線上、無人化場景的催生。
  • 後疫情時代,AI如何趨利避害?清華大學首屆AI國際合作與治理高峰...
    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NUDP)共同舉辦的首屆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高峰論壇如期舉行。此次論壇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聚焦「後疫情時代」的AI治理與發展,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的機遇與挑戰。
  • 全球AI大咖齊聚清華暢談AI治理 曠視:多元共治與企業自律缺一不可
    聚焦AI治理,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I-AIIG)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作為國際支持機構的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拉開帷幕。論壇匯聚了AI領域近70位領軍人物和60多家機構,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交流國際治理智慧。
  • 企業難突破數據治理的四大障礙
    企業數據治理進程整體上的滯後,是因為在數據治理中,企業往往需要面對數據孤島、數據質量差、數據不透明、數據不安全等障礙,這些障礙不僅阻撓了數據治理的推進,還會導致許多次生問題,讓企業難以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和價值。
  • 發揮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主心骨」作用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大部署,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科學指引和基本遵循。農村基層黨組織處於黨的整個執政體系末端,也是最基礎性的一環,提升鄉村治理水平,要緊緊抓住黨建引領這個根本,在強化政治領導、夯實基層基礎、團結凝聚群眾上持續用力、重點發力。
  • 數位技術重塑政府高效能治理優勢
    例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上線試運行剛滿一周年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作為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載體,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如何充分釋放新技術的活力為數字政府建設加速,正成為熱點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李建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數字政府建設是政府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實施公共治理的過程,其核心在於運用科學技術更好地「寓治理於服務」。所以,要釋放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活力為政府賦能,關鍵在於「能用技術」「用好技術」,讓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治理中真正發揮作用。
  • 汪洋:中國式民主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汪洋:中國式民主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05-27 20:04:51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兩會速遞)汪洋:中國式民主特色和優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龔明華:保險業在災害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圖為 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龔明華劉嘉麒表示,災害治理是一項龐大的國家層面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從1347年10月份,世界上第一張保險單誕生之日起,保險行業作為管理風險的特殊行業,保險機製作為有效管控風險的商業機制,在災害治理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發揮民主協商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十九大以來我國社會發展新形勢、新變化的基礎上,從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出發,對社會治理體系做出重要創新,將「民主協商」納入社會治理體系中。這表明民主協商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在破解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尋求廣泛共識、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具有重要價值。與此同時,將民主協商納入社會治理體系也意味著理性協商、對話溝通將成為當代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方法。
  • 【文匯網】知名科學家姚期智受聘任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分享AI研究...
    姚期智認為,AI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從數學、物理等經典科學,到計算機、通訊、控制、統計等近代科學,再到如今人工智慧賦能百業,與計算機科學、資訊理論、博弈論等學科交叉融合,可以說,當前AI發展取得成果的一些前沿領域往往是與一些與AI看似完全不搭界的學科。人工智慧研究的特色,就在於它能夠巧妙結合若干元素,通過學科交叉產生擁有「大能量」的新核心技術。
  • 法制網評:弘揚憲法精神 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連日來,全國各地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主題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這對於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年,是依法防控疫情的一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先後多次召開重要會議,部署疫情防控要求。
  • 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開幕
    12月18日,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成功舉行。本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見解,交流國際治理智慧,提出未來人工智慧治理研究議題。論壇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是論壇的國際支持機構。
  • 【聚焦】王昌林:紮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紮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王昌林世界現代化進程的歷史表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全面完整的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國能否順利實現現代化的關鍵因素和必要條件。
  • 聚焦AI治理|產學界呼籲構建統一的AI模型安全評估準則
    近日,騰訊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曹建峰在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分享對算法偏差和深度合成的看法。他建議業界探索開發隱私保護型的AI技術方法,在隱私保護與數據利用之間實現更好平衡。在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 「人工智慧與數據安全」分論壇上,相關學者與產業屆人士聚焦討論數據與人工智慧的近期與遠期風險、安全挑戰及對策。分論壇由中科院自動化所中英人工智慧倫理與治理中心主任曾毅主持。
  • 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開幕——聚焦後疫情時代...
    2020年12月18日,首屆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成功舉行。本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見解,交流國際治理智慧,提出未來人工智慧治理研究議題。
  • 卓澤淵: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卓澤淵: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卓澤淵表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戰略工程,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新技術創新國家治理的文化建設
    在這次變革中,信息、生物、物理和數位技術將深入融合,新技術的觸角幾乎延伸到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所能企及的所有空間和維度,必將在深度、速度和廣度上深刻改變我們今天所認知的世界,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國家和社會的治理模式以及全球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可以說,科學技術已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  國家治理的本質是生產關係不斷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 走向數據驅動的現代教育治理
    「中國基礎教育大數據發展藍皮書」是國內較早啟動的教育領域大數據研究報告項目,對於促進國內教育大數據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發布的首份藍皮書,對國內基礎教育教育領域大數據的整體發展與走向,做了較為系統的調研分析,2018年發布的第二份藍皮書主要研究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成為推動國內精準教學改革的重要支撐和引領力量。
  • 全球AI專家齊聚清華 暢談後疫情時代的AI國際合作與治理
    此次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的人工智慧國際合作與治理」為主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分享國際智慧,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的研究議題與可持續發展之道。大咖集聚 分享AI治理的思與得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然而伴隨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引發了對於經濟社會發展中利益與潛在風險平衡問題的擔憂。在新形勢下,如何保障人工智慧良性發展,有效解決技術引發的新型歧視、偏見、社會分割等諸多問題,成為關鍵所在。
  • ...省政協發揮協商民主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月度專題協商會建言錄
    省政協「發揮協商民主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月度專題協商會現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通訊員 鄭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首次將民主協商納入社會治理體系之中,為協商民主發揮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開闢了廣闊空間。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圍繞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制定出臺「1+1+11」制度體系,奮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湖北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