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草書《花氣薰人帖》

2021-02-08 臨帖吧

黃庭堅草書《花氣薰人帖》  局部


中國書法的兩個高峰期:晉、唐,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輝煌的典範作品和傑出的書法名家。王羲之溫文爾雅的魏晉風度,是那麼穩定地統治著書法王國並為一代代書家所頂禮膜拜、傾心嚮往。然而,當年輕而雄心勃勃的黃庭堅剛剛登上書法領地時,他看到的是宋代書法的一片混亂的節奏:以李建中、蔡襄為代表的傳統派,高喊著承唐繼晉,以恪守古風而自得;以蘇東坡為代表的創新派則舉起尚意抒情的大旗,獨闢蹊徑,力圖開創書法領域的新局面。宋代書壇上的傳統與創新兩大派別之間的對壘特別是作為宋代書法主流的尚意書風還沒有形成真正的規模,這種現象,對於創造欲極強的黃庭堅而言,無疑是個不小的誘惑——他意識到,在這片藝術土地上他可以馳騁縱橫,大有作為。



或許是由於師承關係,或許也由於他與蘇東坡之間在書法上有著一點相通的「靈犀」,他毫不猶豫地站在東坡一邊,並以尚意書風陣營的一員主將的戰鬥姿態和卓絕藝術實踐,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遺產。同時,更由於他在宗教方面的深湛修養,使他的書風即便在尚意陣營中也獨樹一幟、而與蘇東坡等人區別開來。如果說東坡書法中體現出比較明顯的無為而治、大味必淡的老、莊色彩的話;那麼黃庭堅的書法,則由於其禪宗造詣精深的先決條件,而顯示出濃烈的見性成佛、機鋒迅捷的佛家三昧。在共奉尚意抒情為準繩的前提下,兩位大師之間的差異仍然是顯而易見的。



黃庭堅書法的追求是驚世駭俗的。他的以縱代斂、以散寓整、以欹帶平、以銳兼鈍,都在很大程度上有違於晉唐楷則。結構著意於傾斜而不失平衡,用筆鋒利爽截而富於彈性,這種意氣風發的格調,是儒雅的晉人和敦厚的唐人所不屑為也不敢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背叛」比蘇東坡更甚。所謂「拆肉還母、拆骨還父,呵佛罵祖,面目非故」。


黃庭堅曾經自稱是「菩提坊裡病維摩」,對佛教禪宗的義理有很精深的造詣。在書法上,我以為也頗能見出他那面壁十年、一心修持的達摩精神。清人笪重光有云:「涪翁精於禪說,發為筆墨,如散僧入聖,無裘馬輕肥氣,視海嶽眉山別立風格。」



品評山谷書風,此可謂曲盡其妙。褚遂良的美女嬋娟是仕女氣;顏真卿的冠冕垂笏是廟堂氣;趙孟頫的豐腴豔潤則有似笪重光所云的裘馬輕肥氣。黃山谷給後人是個什麼印象?「散僧入聖」。僧者,素食故瘦羸也;僧而散,則清癯之外復有一種瀟灑氣度。我們據此便可以把握山谷書風的基本特徵:一、瘦:筆畫銳利,老僧之形;二、散:結構跌宕,灑脫自如。於此看來,笪重光此評堪稱簡明扼要。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在於,笪重光認為黃山谷的書風根源於他的「精於禪說」。褚、顏、趙等書法是沒有宗教氣氛的。即便帶有宗教氣息,倘若只指泛泛的佛教而不落實到禪宗這一點上,也還不能算是揭示出山谷書之真諦;僅僅是「僧」還失之籠統;只有僧而「散」,靜心苦修的老衲忽然頓悟而呵佛罵祖起來,這才是禪家的面目。對黃山谷的書法,不論是筆墨技巧還是基本風格,均可作如是觀。



黃庭堅的行書與草書相比,行書多用側筆,結構中宮緊縮而四維開張,人稱「輻射體」,頓挫明顯,節奏感強。草書則縱橫使轉,矯若遊龍,而結體長扁寬狹、變化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最能見出他的才氣橫溢。但不管體格如何變幻,其瘦削與欹側的特徵是一以始終的。他從不用濃墨肥筆,也不取寬厚端肅,總是在細勁強健的線條縱橫中;在空間布白的佔領中;在揮毫疾遲快慢的速度變化中;顯示出自己精美絕倫的技巧風格和豐富多彩的抒情意趣。這一點,用筆豐滿墨色濃重的蘇東坡書和筆法緊湊頓挫內斂的米元章書都是不具備的。山谷的「禪書」,不但在精神上獨步一時,即便在形貌上也迥然有異於眾家;從而以其獨特的書法觀、獨特的線條表現、獨特的空間佔領、特別是那獨到的禪味,在眾多的大師中衝開一重天地,「直達如來境」了。



在中國書法發展的漫長歷史中,不乏遁跡空門的書法大家。六朝的智永和尚號為右軍後裔,其楷書也確乎是大王衣缽;唐僧懷素為一代草書大匠,在藝術上也堪稱是出類拔萃;宋代佛印、參寥、言法華、南禪師等高僧,據記載都擅長書法,至明清則此道中人更多。但以他們的作品與黃庭堅的「禪書」相比較,則這些宗教書家是以僧人的身份作塵世書,在他們書風中是很少宗教氣息的。黃山谷參禪而終未寄跡佛檻,而他的書風卻禪氣十足,倒可稱為是以凡人而作佛相書,這種對應的現象是頗足發人深省的。可見書法之有無宗教氣息,並不在於作書人的身份;而取決於書法中顯示出的藝術精神。


禪而為書,與宋代士大夫階級參禪耽道的社會風氣有密切的關係。由於宋前禪宗並不發達,且文士也未與宗教結合得如此緊密;故宋前書家缺乏禪書一體的客觀條件。至元以後,則禪學的風行和廓大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本身的特徵淡化,缺乏宋時禪宗那種純粹的風度;也使文化藝術之與禪接近顯得特色不明。相形之下,宋代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時代。宋四家中如蘇東坡、米元章都曾經試圖在書風中滲入禪意,但又限於其本身的藝術條件而未獲大的成功。黃庭堅正是在這時脫穎而出,以其近於禪意的審美趣味、藝術體格與對禪學的深湛造詣,在書法領域裡自成一軍,構成了特徵明顯的「禪書」。這種成功,無論是晉唐、元明書家還是同時代的各位大師如蘇、米等,都是望塵莫及的。也正因如此,黃庭堅的「禪書」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特殊類型,具有特別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相關焦點

  • 黃庭堅書法大全
    1 宋 黃庭堅 自書松風閣詩2 宋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傳 草書 白紙本32.5x18222m4 草書諸上座帖卷 紙本33x727.526 黃庭堅《書杜甫寄賀蘭銛詩》 紙本 草書 34.7×69.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
  • 黃庭堅書法全集(含長卷-高清)
    黃庭堅是一位極富創造精神的書法家,無論是行書,草書,楷書,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書法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
  • 黃庭堅行書《花氣詩帖》,有水流花開之境
    來源   書法名家鑑賞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生於宋慶曆五年(1045),卒於崇寧四年(1105),享年61歲。少有才名,23歲成進士,後以詩文見知於蘇軾。《花氣詩帖》,或稱《花氣薰人帖》,紙本,縱 30.7 釐米,橫 43.2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黃庭堅書法藝術
    諸上座帖(局部)黃庭堅還有一種草書如《花氣燻人帖》,屬於小草,與狂草有別,但相對少見。因其超乎尋常的禪學修養和灑脫自由的人生觀,他的草書不同於唐代懷素「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的婉轉飛騰,更不同於明代徐渭滿紙牢騷、疾風暴雨般的瘋狂宣洩。如果說黃庭堅的行書在宋代或整個書史上尚有人可與其比肩,那麼在狂草這一領域,他是繼唐代張旭、懷素之後唯一的高峰。
  • 黃庭堅臨終前寫的草書,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堪稱「人間絕筆」!
    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他就是「宋四家」中的黃庭堅!「宋四家」是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北宋的四位頂級書法家,蘇東坡以書卷氣取勝,蔡襄以地位名世,米芾以繼承而卓然立於眾人之上,而在草書領域則無人能夠比肩於黃庭堅!公元1104年,也就是北宋的崇寧三年,距離黃庭堅暴斃僅有幾個月的時候,這一年也是他書法最具神明境界的時候。
  • 黃庭堅草書6條技法分析,變幻莫測的線條,神出鬼沒的結字
    黃庭堅的草書是繼唐朝「顛張狂素」之後,草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在了他在用筆和結字上的獨樹一幟。對於黃庭堅的草書,筆者起初最喜歡他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認為這件作品遠在其它草書作品之上,但學著學著,就發現,其他的像《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等同樣是座豐富的寶藏,在技法和章法上要比廉頗藺相如豐富。
  • 中學老師臨摹黃庭堅草書,像胡亂畫的草稿紙,結果被列入國展行列
    黃庭堅在行書、草書、楷書的領域都有著不菲的成績和卓越的貢獻,他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頗有偏愛,曾寫詩道「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可見造詣之深。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書法風格受到了蘇軾很大的影響。
  • 黃庭堅的草書神品《諸上座帖》,你知道怎麼臨摹嗎?
    黃庭堅在書法史上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大家。黃庭堅深刻而獨特的見解,指導著他的書法實踐,取法很廣卻不紛亂,用功精勤而不落刻板,能明晰古人的短長而為我所用,在張芝、張旭、懷素之外振奮狂草並發揚廣大。黃庭堅的書法理論散見於他的文集中,文字言簡意賅,明白曉暢。
  • 黃庭堅|尋常日記裡說珍重
    黃庭堅被貶到邊陲小地,也仍覺得花是生活裡的不可或缺。農曆三月初,含笑香得醉人,黨太守連續四天都來送花,可見文人相惜,有深情。謝謝你送我的花,黃庭堅好開心。連續幾十天都沒有下雨,四月二十九日,太守求雨得應,黃庭堅也和眾人一起,在西城歡慶。也是在這一年的八月初三,黨君去世。我唯有給你寫墓志銘了,情真意切,可傳千古。
  • 黃庭堅:數百年來懂草書只有張旭、懷素和我
    「宋四家」之一黃庭堅,不僅楷、行造詣頗深,而且草書獨樹一幟。山谷草書初學北宋周越,然最終爐火純青、臻於化境,主要得益有三:一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二是「於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三是「餘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 重溫經典丨黃庭堅書法高清欣賞
    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黃庭堅作品欣賞《花氣薰人帖》 紙本草書 30.7×43.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 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 書法人物黃庭堅
    成就書法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  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此帖正是一種心平氣和的境況下的經意之作,具有黃庭堅書法藝術的特點,是黃庭堅晚年的得意之作。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
  • 書法有法丨國展草書:「歷史的繁榮期」?「當代無草書」?
    對這一局面,書壇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當下草書創作處於歷史繁榮期,展覽推動了書家對草書的借鑑與吸收,「二王」、《書譜》、黃庭堅、晚明大草、北碑因子等經典草書在今人的筆下被複製、還原、喚醒、嫁接、揉合、表現,此之謂發展;另一種觀點則相對保守,比如林鵬先生認為「當代無草書」。他說,草書的精神已經失落,當下今草創作只是徒有其表,而無草書的內涵與精神。
  • 黃庭堅的字有多好?為什麼說黃庭堅是「字中有筆」
    比如,黃庭堅在行書《昨遂不奉恨深帖》中看到了「秦漢篆筆」。,並奉勸「後生若以餘說學《蘭亭》,當得之」。他還不但其煩列舉數例,證明篆書在行草書學習中的重要意義。首先,他認為漢代篆隸碑刻「頗得楷法」,認為《石鼓文》蘊含「正書、行草法」:《石鼓文》筆法如圭璋特達,非後人所能贗作。熟觀此書,可得正書、行草法。
  • 黃庭堅|苦筍賦
    黃庭堅 書法作品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不過也算是歪打正著,這倒促進了黃庭堅長槍大戟、綿勁遲澀書風的形成。從客觀上看,黃庭堅與蘇東坡是中國書法史上早於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書風的籠罩而遠溯先唐碑版或者說進行碑帖結合的書家。對於蘇軾書風形成的淵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詩帖》與洛陽《龍門二十品》做一比較,即可得出明確答案。黃庭堅則明確標榜師法《瘞鶴銘》。草書
  • 書法史上的「一代奇人」,草書冠絕天下,連蘇東坡都甘拜下風!
    黃庭堅草書長卷學過書法的朋友都知道,黃庭堅是宋朝第一草書高手,他也是書法史上的「一代奇人」,草書冠絕天下,連蘇東坡都甘拜下風!在宋朝「寫意」的書法環境當中,在行書上有米芾、蔡襄、蘇東坡等人,在草書上只有黃庭堅一人獨挑大旗,沒有人能比得上他,這除了得益於他天資的穎悟之外,還有他對於草書的高度理解,達到了後人難及企及的高度。他是宋朝草書第一高手,他的字筆走龍蛇,達到了書法的至高境界!
  • 黃庭堅:用書法講一個不一樣的《廉頗藺相如列傳》
    這件草書《廉頗藺相如列》黃庭堅的書寫於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黃庭堅活了64歲,也就是說這件作品在他人生最後的十幾年裡創造了他書法藝術的高峰。黃庭堅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草書,據說他信筆揮寫時間一長自己也不認得寫的什麼字了,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抓住學習草書的要領。隨著他的年齡的增長、學識的深入和眼界的開闊,創造了獨特的草書的風貌。
  • 張旭、黃庭堅、祝允明、張瑞圖書法的倔強
    對這類美的分類,於中國書法之美,來形容草書在最高成就,唐代的兩位大家張旭、懷素似乎恰當不過,同樣也適用於宋四家之黃庭堅的草書,還有祝允明、張瑞圖等。倔強一詞,一作屈強、崛強(或可作奇崛),本是形容人的性格特徵,在生活中性格倔強的人不在少數。在中國書法美的領域往往也擬人化,「倔強」一詞被用於書法審美風格的品鑑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