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老師臨摹黃庭堅草書,像胡亂畫的草稿紙,結果被列入國展行列

2020-12-14 不見長安舊少年

「業精於勤疏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勤奮才是唯一的技巧,細小的水滴雖不起眼,長久以往也能鑿穿堅硬的石頭;正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勤奮之人定會取得高於他人的成績,一位普通的中學老師邵煒,花費數十年的時間苦練黃庭堅草書,竟然能夠一舉進入國展,成為書法界中的知名人士,他的成功,離不開勤奮。

黃庭堅之草書

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在文學造詣上,他生前與蘇軾齊名,並成為「蘇黃」;在書法藝術上,他的書法獨具一格,被稱為「宋四家」之一,後人對於他的書法評價道「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黃庭堅在行書、草書、楷書的領域都有著不菲的成績和卓越的貢獻,他對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頗有偏愛,曾寫詩道「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可見造詣之深。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書法風格受到了蘇軾很大的影響。對於黃庭堅來說,蘇軾不僅是他在文學上的老師,更是書法藝術上的榜樣,他由行書轉向草書也和蘇軾有著很大的關係。蘇軾曾評價他的字,說道「魯直近字雖清勁,而筆勢時有太瘦,幾如長蛇掛樹」,指出黃庭堅之字雖然清秀,但看上去缺了幾分蒼勁有力的感覺,好像是長蛇掛在樹上,雖然可怖但卻無力。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黃庭堅是個急性子的人,他說話向來直來直往,立刻反駁道「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他嘲諷蘇軾的字像是石頭壓蛤蟆,戲謔之言卻讓黃庭堅有心做出改變。他開始學習時人周越的草書,每日參悟其中筆法,時時刻刻提筆練習。一番勤學苦練之下,竟能自成一派,有幾分仙人道骨之味,而他的模仿者邵煒也同他一樣,沉迷草書之中不可自拔。

中學老師駱煒

駱煒於1994年考入了湖州師專,成為一名中學老師。當時的高考競爭壓力遠不如此時這樣激烈,駱煒除了每天在三尺講臺之上向學生們傳授知識以外,他本人在課餘閒暇時間養成了寫書法的興趣愛好。駱煒最開始寫書法時,完全就是一個門外漢,加上做老師的收入微薄,書法方面的金錢投入對他來說有些困難,買不起昂貴的宣紙,那就用家裡的舊報紙,駱煒的書法之路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一隻蜜蜂如果想要釀造1000克的蜜,大概要繞著地球赤道飛10圈,採集100萬朵花,蜜蜂的勤奮才能換來甜美的花蜜。這樣的道理,放在人的身上也是一樣的。俗話說勤能補拙,對於邵煒來說,他的勤奮足以彌補他作為一個門外漢的拙劣。

勤奮意味著不怕苦難,意味著持之以恆,這樣的品質在邵煒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邵煒在一開始學習書法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從門派選擇上,他並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適合行書,楷書還是更為狂野的草書。在材料的選擇上,他也吃過很多虧,被坑過買貴价的毛筆墨汁,寫在紙上,卻不盡如人意,但這些他都憑藉著自己的勤奮一一克服了。

尋書之路

首先從門派選擇上來看,楷書的字最為工整,也好辨認。正因如此,能寫明白的大有人在,但能寫得好的卻如大海撈針一般稀少。而且寫楷書的名家有很多,每一個人又有不同的書法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臨摹對象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鑽研之後,邵煒發現自己在書法筆畫的走向用力上並不適合書寫楷書。

同時行書是楷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只是下筆更為流暢,有行雲流水之勢,對於邵煒來說,這樣的字顯然也是不適合他的。就在這個時候,邵煒看到了黃庭堅的草書。草書開始於漢出,它具有縱任奔逸,赴速急就的特點,草書不拘泥於刻板的章法,筆勢流暢。

在古人的作品中,字的形態狂放不羈,瀟灑肆意已經成為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這樣瀟灑狂放的字體一下子就受到了邵煒的喜愛,他開始沉迷其中,閒暇之時全部用來精進書法水平。但想要寫好草書,卻遠遠不是那麼容易的,草書的字,如果放在不懂書法的門外漢看來就像是一張胡亂寫的草稿紙,一個字也分辨不清。

勤能補拙

草書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不再是一種具有實用性的書法作品了,它更多的體現的是藝術價值,從字的落筆、走向可以看出書法家的藝術態度和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但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可是一個大難題,如何讓自己寫的字能夠被他人辨認,同時又具有藝術價值,是邵煒在練習草書初期面臨的最大困惑。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琢磨過後,他決定臨摹宋代書法大家黃庭堅的作品,我們前面也說到黃庭堅是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他在草書方面的藝術造詣是極高的。邵煒廢寢忘食,一得空就把自己困在書房裡面,潛心研究黃庭堅的草書寫法,好不容易琢磨出一篇優秀的作品來拿給他人看,卻只能換來一句「你寫我一點也看不懂」。沒能得到誇獎,反而受到質問,但這些並沒有磨滅邵煒對於草書的熱情。

邵煒對於草書藝術的執著督促著他一直前進,就像著名典故中,王羲之為了練字把自家墨池染黑,才能得到入木三分的作品;邵煒為草書花的心血也沒有白費,在不斷的聯繫中,他的名聲越來越大,賞識他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書法家都向同行推薦他的作品。書法小白邵煒就這樣一步步地走到了國家級的藝術展廳之中,他的草書作品被列入國展行列。

真正的勤奮耐得住寂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一曝十寒的做法只會導致事倍功半,一顆真正懂得勤奮的心才能澆灌出成功之花。

相關焦點

  • 黃庭堅的草書神品《諸上座帖》,你知道怎麼臨摹嗎?
    黃庭堅在書法史上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大家。黃庭堅深刻而獨特的見解,指導著他的書法實踐,取法很廣卻不紛亂,用功精勤而不落刻板,能明晰古人的短長而為我所用,在張芝、張旭、懷素之外振奮狂草並發揚廣大。黃庭堅的書法理論散見於他的文集中,文字言簡意賅,明白曉暢。
  • 書法有法丨國展草書:「歷史的繁榮期」?「當代無草書」?
    在當今書法家群體中,習草書者最多;在蘭亭獎、國展中,草書來稿與人展數量最盛:這是當下草書書法的基本現狀。
  • 「第一書記」兩件作品入書法國展,行書厚重,草書瀟灑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湖南青年書法家劉宗迪有兩件作品(行書、草書)入展,成為為數不多的能在一屆國展有多件作品上展的作者之一。這說明他的創作實力還是很強的。所以他在投稿前的臨摹,多是以大字為主。他12屆國展入展的行書作品的創作,來自於夜間讀書時的偶然所感:當時正是酷暑,晚上讀到元結的《右溪記》,文中所記的景象與風物,讓劉宗迪想到家鄉的情境——他的老家正在山間,面臨小溪。正是有了文字上的「偶然欲書」,劉宗迪決定以《右溪記》為內容,來創作國展投稿作品。
  • 「國展」反思:當下書壇是「歷史繁榮期」?還是「當代無草書」?
    在當今書法家群體中,習草書者最多;在蘭亭獎、國展中,草書來稿與人展數量最盛:這是當下草書書法的基本現狀。王厚祥草書取法十分正統,對張旭草書頗有造詣,是當下學張旭的代表。相對於前些年,他如今的作品較之原來更多了幾分清淨之感,原先的躁氣已經褪去不少。從王厚祥的草書實踐可知,首先在取法上一定要高古、正統,「取法乎上」永遠是學書人顛撲不破的真理。如今的王厚祥不需要參加國展來證明自己,故而其草書更加自由奔放,自信、自然的成分多了,而做作的成分少了,這說明展覽對草書的創作既有促進作用,亦有阻礙作用。
  • 12屆書法國展,大字草書有四個亮點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選的220件草書作品中,大字草書約佔半壁江山,其中八尺整紙大小的大字作品就有80餘件,如此數量的大字草書入展,成為有別於歷屆國展草書創作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12屆國展草書作品我想,這充分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作者群體近年來較為重視大字草書創作;二是該類作品與其他小字草書作品相比,水平較高。
  • 學霸的「數學草稿紙」火了,老師:自律的孩子,看草稿紙就知道了
    孩子從進入小學之後,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就會要求他們打草稿,就是在一張紙上寫下計算的過程,然後把最後的答案寫在作業或者試卷上。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過打草稿的經歷,大部分人的草稿真的就僅僅是草稿,不僅在上面寫的字非常潦草,而且寫完就隨手亂丟,就像是一個被拋棄的無用之物。
  • 黃庭堅草書6條技法分析,變幻莫測的線條,神出鬼沒的結字
    黃庭堅的草書是繼唐朝「顛張狂素」之後,草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在了他在用筆和結字上的獨樹一幟。對於黃庭堅的草書,筆者起初最喜歡他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認為這件作品遠在其它草書作品之上,但學著學著,就發現,其他的像《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等同樣是座豐富的寶藏,在技法和章法上要比廉頗藺相如豐富。
  • 12屆書法國展上,這件草書行墨如飛,很有視覺衝擊力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上,河南書法家付加紹的草書作品入展。付加紹是很有創作實力的書法家,早在幾年前就入展過全國第八屆書壇新人新作展。而且,他的書法老師張旭光、陳海良等,都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在行草書的創作上,有著很深的造詣。
  • 不滿20歲的學生,憑啥書法能入國展?評委:有清晰的傳統功夫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吉林建築大學書法學院18級學生李金昊的草書作品入展。草書歷來被認為最有藝術表現力的書體,但因為其既要注意法度,又要注意精神表達,所以具有很大的難度。李金昊能以草書入國展,已屬不易;但知道了他僅僅是個00後、20歲小夥子,則更加難得。
  • 黃庭堅書法全集(含長卷-高清)
    黃庭堅是一位極富創造精神的書法家,無論是行書,草書,楷書,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書法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傑出的代表。
  • 3個方向教你畫出快準狠的視覺筆記草稿
    你的視覺筆記會畫草稿嗎?有人說我是邊聽邊出圖,一步到位;有人說我會用鉛筆畫出精細的草稿,再用黑筆描一遍; 但也有人說邊聽邊看邊出圖,太難了,大腦一片空白,畫出的圖很潦草;也有人說精細草稿太費時間,橡皮擦都損耗不少,尤其是擦除的橡皮屑很難清理。
  • 黃庭堅:數百年來懂草書只有張旭、懷素和我
    「宋四家」之一黃庭堅,不僅楷、行造詣頗深,而且草書獨樹一幟。山谷草書初學北宋周越,然最終爐火純青、臻於化境,主要得益有三:一是「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二是「於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三是「餘寓居開元寺夕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
  • 他3件作品入國展,楷書像「憨憨」的顏體,卻受到評委的青睞
    要說在2019年舉辦全國第十二屆書法國展上,最牛的人是誰?肯定是那些一下多件作品同時入展的。雖然國展允許多多種書體投稿,並分出篆、隸、楷、行、草、篆刻、刻字7項,但據後來統計,在12屆國展上,入展最多的作者所入展作品是3件,能夠一下入展3件作品的也僅僅只有8人。
  • 這草書大字對聯用筆細膩,變化豐富,不愧是國展水平
    李鵬入展十二屆國展草書對聯《文章談笑聯》編輯釋文: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編輯大字書法以雄渾為尚編輯河南李鵬入展十二屆國展草書對聯《文章談笑聯》創作手記:此幅作品乃是晚間偶得白色長卷,又有近來偶讀翁同龢一聯「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忽然興至,遂即提筆蘸墨一揮而就。自然書寫加上平時多以碑法寫行草。掛起觀之草書靈動、碑法厚重搭配此聯意境尚為欣喜。
  • 黃庭堅草書《花氣薰人帖》
    黃庭堅草書《花氣薰人帖》  局部中國書法的兩個高峰期:晉、唐,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輝煌的典範作品和傑出的書法名家
  • 山東郝守波談書法入國展心得:努力做到書寫狀態與文章意境相契
    郝守波入展十二屆國展書法編輯作品釋文:道州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郝守波入展十二屆國展書法草書作品《元結<右溪記>》創作手記:本次入展作品書寫內容為唐元結小品文《右溪記》,以懷素、張旭為主要取法對象,兼及黃庭堅、徐渭。通過對筆法、結字、章法、墨法的重構,達到創作主題本身的審美理想追求。在關注點畫、結字的同時注重「氣」對草書創作的影響,注重節奏的表現,努力達到書寫狀態與文章意境相結合,力求通篇氣韻生動。
  • 300初中生臨摹20米《清明上河圖》巨幅畫卷!中華中學美術實踐課太...
    300多人,8個班級,為期3個月,繪成一幅精美的新版《清明上河圖》……這是南京市中華中學初中部初二年級的一次美術實踐。11月30的晨會上,學校美術老師馬敏向全校師生展示了這一凝聚了全年級心血的畫作。記者了解到,後期這幅20米長,0.84米寬的畫作將被裝裱並在校園內展示。
  • 學霸草稿本在老師朋友圈火了,乾淨整潔有多理,自律的孩子有多棒?
    打個比方,只要是學過數學的應該都用過草稿紙或者草稿本,有些人的草稿紙比作業還要整潔規範,而有些人的作業像草稿紙一樣鬼畫符,這就是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案例陳老師是一位小學數學老師,班上學生的數學成績有高有低,但是陳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的出來的結論就是,通常學習成績越好的學生,他們的草稿紙越是有條理,很規範,而那些墊底的學生,草稿紙不是題目算得亂七八糟,就是畫滿了各種塗鴉和二次元漫畫。
  • 書法人物黃庭堅
    此後,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幹虯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嘆不已,誇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並且畫梅數枝及煙外遠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
  • 黃庭堅書法大全
    1 宋 黃庭堅 自書松風閣詩2 宋 黃庭堅 廉頗藺相如傳 草書 白紙本32.5x18222m4 草書諸上座帖卷 紙本33x727.510 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牘》紙本行書(局部)26 黃庭堅《書杜甫寄賀蘭銛詩》 紙本 草書 34.7×69.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