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旭生物IPO:研發投入低於同行,多項合同糾紛,誠信存疑

2021-01-07 壹晨財訊官方帳號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定於2020年11月3日上午9時召開2020年第94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屆時將審核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旭生物」)的首發申請。公司實際控制人系凌世生、姜學英夫婦,凌世生直接持有公司33.50%股份,姜學英直接持有公司 2.67%股份;兩人通過艾旭控股持有公司35.83%股份,通過創聖投資持有公司7.52%股份,合計持有公司79.52%的股份。

安旭生物成立於 2008 年,專注於POCT(現場即時檢測)試劑及儀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已成為國內少數幾家在 POCT 國際市場能夠與跨國體外診斷行業巨頭競爭的中國體外診斷產品供應商之一。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年產3億件第二、三類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儀器和配套產品建設項目、體外診斷試劑及POCT儀器生產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營銷與服務網絡體系建設項目與補充營運資金五大塊。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公司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分別為59.22%、48.71%、39.36%及 68.87%,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2.49%、50.59%、51.24%及78.03%。雖然安旭生物在報告期內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但是有些問題也不能忽視,如,在不斷強調自己技術主導的情況下對研發的投入低於同行,同時,安旭生物與多家公司存在合同糾紛,不論是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的與浙江浙江時進包裝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還是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的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亦或是未公示的與嘉興智盛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的合同糾紛,通過內容可以看出安旭生物在合同誠信方面有待加強,商業誠信存疑。

研發投入大幅低於同行

體外診斷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多學科高度綜合滲透的產業,涉及臨床檢驗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生物醫學工程、基因工程、微電子以及機電一體化等眾多學科,新進入者很難在短期內掌握各種技術並形成競爭力。同時,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並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各企業積極向上遊核心原料領域發展並尋求各領域創新技術的使用,具有技術含量高、開發周期長,生產工藝流程複雜、技術難度和革新難度大的特徵,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技術壁壘。

在安旭生物的招股說明書中,也多次提到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對企業的重要性,並將技術創新列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在報告期內,公司核心技術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為 99.94%、100.00%、99.93%和99.99%,整體保持在較高水平,也側面說明了安旭生物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核心技術產品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

在這樣的背景下,安旭生物本應加大研發投入,保證技術創新,但是對比安旭生物與其同行業的研發比例後發現,安旭生物的研發投入遠低於同行水平。

在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6月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依次為7.09%、7.42%、7.72%、5.4%,在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中,可以發現安旭生物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東方生物、萬孚生物、基蛋生物、明德生物。

以明德生物為例,在2020年8月明德生物公布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中,上年同期營業收入和本報告期營業收入依次約為1.02億元、3.61億元,其中研發投入依次約為0.16億元、0.19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15.69%,5.26%,考慮到2020年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到253.98%,不具有可參考性,所以將參考數據移動至2019年年度報告,2018年、2019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依次為15.37%,20.4%。而東方生物2017年、2018年、2019年研發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依次為5.49%、6.52%、8.62;萬孚生物2017年、2018年、2019年研發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依次為9.24%,9.15%、9.17%;基蛋生物2017年、2018年、2019年研發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依次為11.06%,11.74%、10.92%。

綜上,通過對比競爭對手的歷年研發投入可以發現,安旭生物的研發投入低於同行水平,如果想要按照招股說明書中說的將科技創新做為核心競爭力,安旭生物的研發投入有待加強。

多項合同糾紛,誠信存疑

除招股說明書中公示的安旭生物與浙江時進包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進包裝」)的買賣合同糾紛外,筆者通過第三方網站查詢還發現了其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發生了財產保險合同糾紛,與一個自然人有人事糾紛,與嘉興智盛服務外包有限公司有合同糾紛,安旭生物作為多項合同糾紛的被告,不禁讓人對其誠信產生懷疑。

在與時進包裝的案件中,核心是因為安旭生物未按照約定支付貨款,而時進包裝拒絕返還版輥模具,在一審判決中,法院認為在時進包裝已經按照採購合同要求履行完應盡義務後安旭生物並未按時支付貨物,而時進包裝拒絕返還版輥模具屬於留置債務人安旭生物的動產,所以依法判決安旭生物賠償,安旭生物不服,提起上訴。雖然不了解更多的詳細信息,但是單通過安旭生物在時進包裝完成採購合同不支付貨款的行為就讓筆者嗤之以鼻,這不就相當於買了東西不付款麼?

再看其與中國人保杭州分公司的訴訟,核心問題其實是安旭生物是否在明知客戶有可能違約的情況下投保及賠償數額的界定,中國人保給出的理由是在籤訂合同前,安旭公司業務員就在與客戶的郵件中提及「客戶逾期付款已超過12個月」,而安旭生物的理由是在籤訂合同前就已告知該風險,雖然筆者不清楚真實經過,但是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保險公司,會在明知客戶已經12個月未付款的情況下繼續給與該客戶相關的新訂單擔保麼?

其次,在案件中安旭生物提供的證據和法院的說明足以顯示,其提交的報關單及出口查驗/放行通知書、提單、發票顯示的貨物價值不一致,存在規避海關監管、偷稅漏稅、規避外匯監管等違法情形。

此外,安旭生物還與嘉興智盛服務外包有限公司還有一例合同糾紛,這些合同糾紛的背後,不論是對供應商的貨款不及時支付,還是在保險業務中的明知風險還投保,亦或是在訴訟舉證中發票金額與報關金額的不一致,都讓筆者對安旭生物的商業誠信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希望安旭生物能夠及時說明,也好解決投資者、相關合作夥伴心中的疑惑。

不論怎樣,希望安旭生物早日過審,也希望像安旭生物這樣能夠和國際知名醫療器械企業抗衡的企業多多益善,當然,筆者嘔心瀝血找到的這些問題也能夠對安旭生物的發展起到一些幫助。

相關焦點

  • 安旭生物IPO:研發費率低於同行,近半員工未繳納住房公積金存疑
    近日,安旭生物在科創板成功上會,然而研發能力不足,近半員工未繳納住房公積金等問題,安旭生物仍然問題重重。近日,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旭生物」)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了招股書,擬在科創板上市,並於11月3日成功上會。
  • 安旭生物:重大關聯交易未披露
    1533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募資約45,898萬元,用於建設試劑、儀器生產線、研發中心、營銷網絡等。根據招股書披露,安旭生物的主營業務是試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營業收入以毒品檢測和傳染病試劑為主,合計佔營收比超過86%,主要的大客戶為境外企業。
  • 安必平IPO尷尬:分紅不到位被前股東起訴 低研發投入難服眾
    作為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安必平的研發投入佔比明顯低於同行上市公司,儘管該公司解釋研發投入差異是因已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然而,據我們了解,與同行上市公司IPO前的研發投入佔比相比,安必平的研發投入佔比也不佔優。未來,該公司的研發投入佔比小會不會阻礙公司的發展?
  •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IPO上市輔導已完成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股IPO上市輔導已完成 2020-05-22 14:52:04 來源:資本邦
  • 安旭生物、艾隆科技、智明達、和林科技科創板IPO獲上交...
    7月2日,資本邦獲悉,上交所信息顯示,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旭生物)、蘇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隆科技)、成都智明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明達)、蘇州和林微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林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近日獲上交所問詢。
  • 安旭生物等4家公司科創板IPO獲受理 擬募資近17億元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6月2日,上交所受理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旭生物」)、成都智明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智明達」)、蘇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艾隆科技」)、蘇州和林微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和林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
  • 「IPO價值觀」研發投入及產品良率低於同行 和輝光電借力IPO能否助...
    此外,和輝光電產品主要以單純的面板而不是以附加值更高的模組形式出貨,因此導致公司產品售價明顯低於同業平均水平。由此可見,和輝光電售價遠低於行業平均單價,產品附加值及競爭力遠不及同行公司。持續大額研發投入,但產品良率仍低於同業公司眾所周知,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系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所需固定資產投入較大,而且對研發技術和生產工藝等要求較高。
  • 翔宇醫療難跳出舒適圈:研發投入與毛利率低於同行,依賴政府補助
    但縱觀招股書不難發現翔宇醫療目前還存在著研發投入落後同行、毛利率低、過度依賴政府補助的問題。此外,其銷售模式遭到不少質疑。銷售研發高開低走 核心數據低於行業公開資料顯示,翔宇醫療是一家主營業務為康復醫療器械研發、生產、銷售的公司。
  • 華納藥廠IPO:涉專利糾紛 存貨大增周轉率低於同行
    來源:新浪財經近期,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納藥廠」)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公司曾於2016年計劃創業板IPO未果,此次轉戰科創板,擬發行不超過2350萬股,募資13.82億元,用於藥物研發項目、年產1000噸高端原料藥物生產基地建設一二期續建項目等。
  • 呈和科技曾涉出資瑕疵,研發實力不及同行,新增產能消化存疑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孫沐霖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研發投入力度不增反減,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呈和科技」)的長期發展恐遭不利影響。 11月4日,呈和科技回復了上交所問詢函。
  • 風口上的安旭生物科創板過會 上半年賺1.72億元不敵同類公司
    11月3日,上交所發布信息顯示,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旭生物」)科創板過會。  據悉,安旭生物本次擬募集資金4.59億元,將用於儀器和配套產品建設等五大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安旭生物成是一家專注於POCT試劑及儀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醫藥公司,2008年7月成立,註冊資本為4600萬元。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安旭生物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11億元、1.64億元、2.10億元、3.08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0.06億元、0.33億元、0.54億元、1.72億元,業績保持較快增長。
  • 安旭生物科創板IPO過會,需說明海外醫藥監管對公司ODM和OBM外銷...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3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94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旭生物」)首發獲通過。民生證券為其保薦機構。在上市委會議提出問詢的主要問題中,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要求安旭生物說明:(1)發行人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以及發行人的市場開拓對品牌商的依賴是否導致持續經營風險;(2)如果海外相關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醫藥監管法律出現變化,是否對發行人ODM和OBM的外銷模式甚至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3)發行人未來是否有加大自有品牌收入增長的規劃,是否會出現與下遊ODM客戶相競爭的情形。
  • 海德曼業績遠不及同行,研發投入捉襟見肘
    時代商學院實習研究員 李勳浙江海德曼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德曼」)是一家專門從事數控車床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所屬行業為工具機工具行業。6月29日,海德曼發行上市獲科創板上市委審核通過。
  • 艾融軟體轉戰精選層:上次被否問題沒改,多項數據存疑
    ;公司研發資源人員級別的劃分標準,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是否一致,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資源人員級別變動情況。艾融軟體2019年度扣非後淨利潤為3803.71萬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22.11%,根據公司過往的財務狀況及目前在全國股轉系統的交易情況,公司預計市值不低於2 億元,綜合各項數據符合精選層準入標準一,即市值不低於2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不低於1500萬元且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或者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2500萬元且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
  • 成大生物IPO:「不差錢」三年分紅7.87億,曾行賄三百萬
    擬籌集資金25.28億元,其中8.37億元用於人用疫苗研發項目,7.07億元用於本溪分公司人用疫苗一期工程建設項目,5.30億元用於人用疫苗智能化車間建設項目,以及4.53億元作為補充流動資金。但成大生物報告期內突擊分紅近7.87億、涉及多起醫療糾紛等問題仍需關注。針對上述問題,發現網已向成大生物公開郵箱發送採訪函請求解釋,然而截至發稿,成大生物並未給出合理解釋。
  • 研發與營銷投入相差10倍!創爾生物卻想上科創板
    12月17日,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爾生物」)將科創板上會,公開發行不超過2833.36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IPO日報發現,創爾生物不愛研發愛營銷,毛利率卻異常高,還存在估值暴增嫌疑。
  • IPO日報:苑東生物保薦機構是間接股東,嘉曼服飾業績增長真實性存疑
    【A股IPO】半年前「碰壁」的苑東生物二次備戰IPO 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是間接股東3月16日,四川證監局官網公示了成都苑東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基本情況表,輔導備案日期是2020年3月10日,也就是說,自從2019年苑東生物被科創板終止上市之後,今年公司又重新備戰IPO。
  • 芯願景IPO:現金流頹勢難擋,研發投入捉襟見肘
    最近三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整體毛利率較高且呈增長趨勢,但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逐年變差,最新報告期未能完全覆蓋歸母淨利潤,且存貨周轉率大幅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此外,公司研發費率嚴重低於同行可比公司,現有技術儲備不足以應對行業技術更新節奏,在以摩爾定律進行技術迭代的IC行業存在技術落後風險。
  • 中捷精工IPO:研發投入背離同行,數人供應商貢獻超億元
    中捷精工的生產經營與下遊汽車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密切相關,此次衝刺創業板面臨的問題並不少,父子控股超9成,收購虧損狀態的實控人控股公司,毛利率低於同行平均值,核心產品競爭力弱,數人供應商貢獻超億元,新晉供應商處罰不斷。這些是否對其上市進程構成了障礙,還要看證監會如何看待。
  • 「IPO價值觀」奧雷德研發費用率/毛利率遠低於同行:核心供應鏈嚴重...
    2017年-2019年,奧雷德的研發投入略微波動,總體處較低水平,分別為1,724.64萬元、1,559.86萬元和2,508.21萬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16.74%、13.32%、18.55%。奧雷德表示,波動原因主要受驅動電路設計費影響,因需根據市場預測、良品率等多個因素確認其是否計入研發費用或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