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傳統歷史文化溯源:聞喜縣八大景觀

2020-12-23 三晉融媒體中心

聞喜八景

聞喜八景首先見於清順治版《聞喜縣誌》,所選八景不為人稱道。清乾隆二十年(1765)知縣李遵唐重修縣誌時,確立了新的八景,即:黌(hong,佔代稱學校)宮古柏、葷澤荷香、涑水環清、鶴樓晚照、香山遠眺、楊園隱秀、白土桃煙、北原秋柿。這八景選取了當時聞喜自然與人文環境中的亮點,得到了普遍認可和傳承。李遵唐又為這八景各賦七律一首,使這些景致生色。這八首詩是:

黌宮古柏

鐵桿銅柯抱質堅,森森交蔭兩階前

常陪禮樂三千士,欲接風雲五尺天

共識心全松並老,如看手植會忘年。

宮牆遺澤沾濡久,杜老應添古柏篇。

董澤荷香

董澤香浮十裡荷,人來曲岸賞心多。

碧筒暗汲沽村酒,畫槳平飛渡豔歌。

月泛倍憐花衰露,風回最愛影凌波。

豢龍客去餘馨在,憑弔年年策騎過。

涑水環清

曲曲河渠似鏡明,好憑襟帶東西牆。

魚梭織浪翻春雨,鳥篆摹沙浴晚晴。

放眼欲收千頃碧,撫心常抱一腔清。

行來涼心沁入骨,喜聽歌聲喚濯纓。

鶴樓晚照

效行清曠望無窮,百尺樓高面面通。

到檻幽溪波屈曲,穿窗遠山石玲瓏。

詩情人寫春煙碧,畫意天成夕照紅。

一去仙禽消息斷,暮鴉歸宿樹西東。

香山遠眺

立馬危峰入望遙,撲人清翠絕塵囂。

雲屯村社煙千點,帶束寒流玉一條。

呼吸可能通碧落,推敲因欲出詩瓢。

閒時肯厭頻登臨,為語山靈不待招。

楊園隱香

園林幽秀到方知,入畫亭臺妙手施。

花鳥未嫌人吏俗,賓朋來趁樂遊時。

風清銅缽蔽詩速,月掛金鞍歸騎遲。

醉學山公同一笑,接籬倒著習家池。

白土桃煙

遠近仙桃似錦鋪,圍風步障學齊奴。

誰言閬(lang)苑三千歲,絕勝芳林七百株。

馬踏香泥穿逕出,鳥沾紅雨隔枝呼。

青溪一望才如線,不放漁入更問途。

北塬秋柿

彌望平原樹入秋,烏捭妙種出梁侯。

顆勻絳蠟沿林綴,光散紅珠徹夜浮。

駐馬錯疑楓繞嶺,課奴應笑桔成洲。

憑分靈液清辰吻,索取行廚白玉甌。

李遵良,這八首詩寫得沉鬱古樸,以藝術的誇張記錄了八個美景。他所描繪當年的景觀,與現在的情況相比較,有很大的差異。八景詩因而具有了現實的意義。排除誇張乃至誇大的成份,我們仍可以看到二百年來聞喜縣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巨大變化。聞喜八景中,除「北塬秋柿」可謂依然如故外,其餘要麼蕩然無存,要麼面目全非。溫習一下八景詩中所記當年的情景,可以警醒我們的環境意識

黌宮古柏:黌宮即學宮,亦稱孔廟。聞喜學宮位於縣城東北角,園內有古柏21株,相傳為周柏,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些古柏高大茂密,經歷千餘年風雨,杆如鐵,枝如銅,綠陰森森,直入雲天。這些古柏經常陪伴著莘莘學子讀書,和他們一樣壯志凌雲。站在古柏下,仿佛可以聽到他們的心聲。千餘年來,他沾染了多少先師的遺澤呀,杜甫也該寫一篇《古柏》詩來讚頌。

董澤荷香:董澤素以「十裡荷花香」著稱,湖岸彎曲綿延湖面闊大,碧波萬傾。荷葉的綠杆不聲不響吮吸著清洌的湖水,喝酒一樣有滋味。蕩舟湖面,畫漿飛舞,在譜寫一曲動人的歌。月光下荷花上滾動的露水更是可愛:清風颳過,花影在微波中顫動,更是一香美景了。這裡原是董父豢龍之地,董父走了,這陣陣荷香是他留下的體香。每年都該到這裡看著,緬懷先賢,欣賞美景。

涑水環清:縣城南門外的涑水彎彎曲曲,水清似鏡,明亮照人。河壩如衣帶飄然河邊。魚在河中穿稜,掀起陣陣波浪,鳥兒在沙灘上沐浴著夕陽,留下的爪印如篆書一樣美妙。放眼望去,欲將千傾碧波盡收眼底:這碧波蕩人心胸,使人心胸如水一樣清澈,塵俗之念頓消,想棄官歸隱。

鶴樓晚照:在縣城南門外平坦空曠的原野上,一座百尺高樓突兀而立,這就是紅鶴樓。相傳曾有紅鶴棲此,故名。登上高樓,看腳下清流屈曲,潺潺有聲,窗外遠山起伏,夕陽照紅天宇山野,真是一幅天然的圖畫。紅鶴一去無消息了,烏鴉一群群歸宿在樹上。

香山遠眺:騎馬立於香山頂上,漫野清翠撲面而來。座座村莊裡無數煙囪冒著點點炊煙,炊煙如雲飄浮在村莊上。涑水河如條玉帶飄然而過,閃著寒光。香山,即東官莊村后土嶺,為聞喜文峰,明萬曆年間由僧人普雨、滿堂在嶺上建文昌閣、裴晉公祠,寶塔三座,舊時為登高勝地。

楊園隱秀:楊園是楊永寧私家園林,位於縣城中部,今工商銀行處及後邊。楊永寧,縣城人,人稱楊天宮,明末進士,清初歷官兵部待部、吏部侍郎。走進楊園,才知道這座園林的幽靜秀麗,亭臺樓閣處處為畫。花否鳥語,遊人往來,風吹鈴鐸,聲聲悅目,如在吟詩。真想在此痛飲一醉,倒披頭巾,痛快淋漓。

白土桃煙:白土溝是聞喜最大最深的溝,溝長15公裡,最深處150米,寬30米,溝中多桃樹,春天花開,滿溝鋪上了鮮紅的棉繡。漫步溝中,身邊桃花如豪華的圍障為人遮風。誰說天上的花園美不勝收?這裡的景色勝過天堂,馬蹄下的泥也是香的,鳥兒在花雨中啼鳴,一道清溪如線,叫人留連忘返。

北塬秋柿:柿子是中國最古老的果木之一,《漢書·地理志》就記載,梁侯家中有柿樹八株,是優良品種,叫烏椑(bei)。北原柿樹的遍布,望不到邊,秋天柿子紅了,都和塗了紅蠟一樣綴滿樹枝,光豔奪日,晚上也看得見。站在高處望去,漫野紅染,使人誤以為是楓樹林,又像桔子林。

細數這八景,紅鶴樓已不存在,文廟的古柏早在20世紀50年代相繼被砍伐,涑水河已不見清流:董澤湖雖有荷香,但規模大不如昔:楊園早已沒了蹤跡:白土溝的桃樹也不成林了;登上香山,依然可以遠眺,但煙霧蒙蒙的縣城與田野已非昔日面貌。這些變化當然是令人惋惜的。儘管如今聞喜的美景仍然不少。城市建設也遠非昔日可比,但黌宮的古柏、清徹的涑水河、高聳的紅鶴樓、秀美的楊園,水遠是值得我們懷念的。

相關焦點

  • 晉南傳統歷史文化溯源:山西聞喜縣禮元曇泉村三仙姑傳說
    曇泉村地處聞喜縣東北六十華裡的紫金山腳下,經東鎮、禮元往東即到。地形地貌村的坐落,東是紫金山腳下,西望峨嵋嶺,南鄰鳳凰垣,北繞紫金山,東和絳縣交界,北與曲沃接壤。村的坐落,東至紫金山腳下,西、南北三面環溝,到下雨季節四面山洪暴發,被譽為水圍城。
  • 山西聞喜縣鄉村 寒食清明保持吃涼饃饃傳統
    清明節前,北京老字號餐廳、食品店開始售賣螺絲轉、硬面餑餑、糖卷果等「寒食十三絕」,而遠在寒食節的發源地山西,特別是在聞喜花饃流行的晉南一帶,上了歲數的人仍保持著寒食節當天不動煙火,只吃涼饃饃的傳統。寒食節當天講究吃涼饃饃。
  • 厚重聞喜,我的家鄉——聞喜縣
    聞喜縣位於運城市東部,國土面積1171平方公裡,人口42萬分別佔運城全市的約十分之一。聞喜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喜」命名,漢武帝賜名的縣。這就是中華民族龍的故鄉——聞喜縣。后稷廟位於聞喜縣陽隅鄉吳呂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記》記載,后稷在堯舜時期,為農師教民耕種,天下得其利,受到舜帝稱讚。賜予汾河流域的古邰地為其封地,后稷被後世尊為「穀神」「農神」。聞喜所在的山西運城地區是后稷傳說流傳的主要區域,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為搶救古厝,自2018年以來,石獅市成立華山古民居項目建設指揮部,靈秀鎮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規劃方針,委託專業機構編制了華山村風貌景觀保護規劃,分期分批對村裡的紅磚民居進行修復和保護。繼華山村2019年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泉州市級重點扶持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以來,華山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今年又被列為省重點改善提升「十鎮百村」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 聞喜縣東鎮保寧寺塔
    聞喜縣東鎮保寧寺塔晉南聞喜縣東鎮保寧寺塔,坐落在東鎮西街小學後面。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宰相故裡聞喜「千載古龍鄉,魅力聞喜城」聞喜縣中藥材滿山遍野
    聞喜縣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北端,南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大運二級公路、大西高鐵縱貫其境,聞(喜)垣(曲)高速、聞(喜)合(陽)高速橫穿而過,距離運城機場僅20分鐘左右路程,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文化底蘊深厚。聞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南巡,途徑此地欣聞平南越大捷,遂賜名「聞喜」,至今已有2129年的歷史。聞喜人傑地靈,文化燦爛。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前言我們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大國。各種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使我們文化自信的出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
    《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摘錄作者的話:許多人認為歷史發展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法國式的革命,跳躍、流血的道路。但英國的歷史證明社會變革的道路不止一條。我們的觀點:「英國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衝突中的融合。
  • 活動: 「 溯源徽味之真,盡享山河好味 」!
    活動: 「 溯源徽味之真,盡享山河好味 」!Delicious daily food美食小夥車中國飲食生長於傳統文化的沃土,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形、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了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最終就有了為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八大菜系。
  • 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安寧市,打造獨具特色的歷史人文景觀
    平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打造一個美麗縣城的過程中,我們發掘了歷史文化的細節,創造了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最近,除了永安橋、遙岑樓,我們在喀瑪河兩岸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景觀。藉此機會,在「美麗縣城」建設工程中,將楊升庵原有的佛像,恢復了這裡的原貌,首先,在二樓重現了他講堂的場所和書桌案例,通過琴棋書畫等道具,體現了這裡的文化氣息,文化場景,在三樓重現了這個升庵,有以下計劃,參與楊升庵生涯,還有幾件作品。
  • 復興傳統糕餅.溯源文化
    復興傳統糕餅.溯源文化: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溯漢糕唐餅之源:
  • 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廣東國香文化研究中心展開國香文化人才培訓
    (原標題:傳統文化綻放新活力,廣東國香文化研究中心展開國香文化人才培訓)
  • [分享]歷史名人景觀資料下載
    文件 55MB 格式 rar 關鍵詞 城市快速的擴張和發展,造就了公園、廣場和小區景觀的建設,在進行景觀建設的同時,難免會需要些文化元素進行裝飾
  • 聞喜縣郭家莊鎮第二屆山楂花節在七裡坡村隆重開幕
    ↑點擊上方「聞喜網信辦」關注我們↑點擊上方「聞喜網信辦」關注我們      4月25日上午,圍繞「花海聞喜、美麗桐鄉」這一文化主題,聞喜縣郭家莊鎮第二屆山楂花節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楂花開迎客來」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在七裡坡村盛大起航。
  • 第七屆「美美與共: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保護與發展方案大賽」圓滿落幕
    獲獎名單一等獎李一涵團隊 社會與人類學院《地方能動性下美食景觀的雙重建構——以澳頭村海鮮餐館為例》 二等獎張晟煒團隊 公共事務學院《網際網路+背景下縣域實體經濟的發展路徑研究——基於新疆烏蘇市「超賣送」模式的田野調查》 藺雨欣 社會與人類學院《傳統村落中的「孝」文化——甘肅臨坪村的祝壽習俗》三等獎周欣曼團隊 社會與人類學院《人才振興助推傳統村落保護:困境與破解——以棪樹村為例》 唐曉宇團隊 社會與人類學院
  • 北京規劃建設050 | 日本別府市傳統溫泉文化景觀的形成與發展
    文化的景観別府の湯けむり景観保存計畫[R].2012.1.2 飯沼賢司.湯けむり景観から見た別府溫泉の歴史[R].文化的景観 別府の湯けむり景観保存計畫.2010.1.3 浦達雄.別府溫泉郷の観光地形成に関する研究[D].千葉大學.2006.
  • 中建土木西北公司晉南地區項目黨支部開展學「四史」主題黨日活動
    中建土木西北公司晉南地區項目黨支部開展學「四史」主題黨日活動 發布時間:2020-12-14 13:00:00 來源: 中國網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為了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加強支部全員的愛國主義精神,時刻銘記抗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