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聯盟自主招生同天開考 統一"瘦身"棄考英語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儘管走出考場已經20多個小時,很多高三學生可能還沒有從那場頭腦風暴中完全恢復過來。就在昨天(16日),2013年高校自主招生迎來了考試最密集的一天,集合了全國27所頂尖高校的"北約"、"華約"、"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聯盟的筆試同時開考。
在去年的自主招生考試中,很多考生感受了一把"拼腦力更拼體力"的鏖戰,考試內容又全又難,絕不比高考輕鬆。但是,今年的考試變化很大。一向被稱作拉開分數差距的英語科目,在今年的三大聯盟中居然難覓蹤影。
除此之外,今年諸如歷史、地理這樣依仗記憶的的科目也被排除在外,僅剩下語文、數學和物理等傳統科目。那麼,這樣的考試安排和科目調整是否合理?新版的自主招生到底是考生的福音還是負擔呢?
今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有兩個不一樣。第一,三大聯盟第一次大規模"撞車"。上午九點,在安徽合肥的大雨中,4000多名考生走進考場,他們必須提前做出"三選一"的取捨。
家長:你不太可能在某一個聯盟當中選擇你最滿意的,有的是學校好,有的是專業滿意。我不知道這三個聯盟為什麼非要把時間選在同一天。
考生:今年三個學校考試放在同一天,三選一的話,我覺得可以增加我的入選機會,因為報名人數被均攤了。
家長:孩子們就不用連續幾天備考了,一天考完全部,然後該做什麼做什麼,減輕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第二,根據教育部要求,今年三大聯盟的考試科目都有所減少。"華約"筆試科目由5變2,必考《數學與邏輯》,選考《物理探究》或《閱讀與表達》;"北約"理工科考數學、物理,文史科考語文、數學;"卓越"也分兩類,一是數學、物理,二是數學、語文。雖然各有側重,但是不約而同的,三個陣營都不再考核英語和其它幾個傳統的識記類科目。
考生:這個自主招生考英語肯定很難,所以不考還是好事,輕鬆一點。
記者:從五門變兩門,高興嗎?
考生:高興!輕鬆很多,而且現在考只要考半天,如果是五門的話,可能還會考一天,這樣時間也有點緊。
考生:因為我們是學理的,這樣比較專業一點。應該也減輕了一點負擔。這樣的話還是比較偏向於能看出來你的能力,不是那些死記硬背方面的東西,而是自己靈活應對的。
考生們還說,在剩下的科目裡,題目的形式也非常靈活。
參加"北約"考試的王同學:語文的話,它出的題比較活,裡頭還有一題是叫你用「清華」、「北大」、「高考」、「狀元」四個詞寫一個笑話。
然而,英語並沒有在自主招生考試這個巨大的戰場上完全絕跡。原"北約"成員,如今自立門戶、推出"千分考"自主招生考試的復旦大學,以及"華約"中的上海交通大學仍然不同程度的保留了英語和化學。眼下,在三大聯盟筆試之前,復旦的面試結果已經出爐。其新聞發言人方明解釋了他們保留英語的原因。
方明:我們之所以保留英語,是因為我們保留了中學所有的課程,我們復旦的水平測試不是想要超綱或者加重學生負擔。我們每年只設一門科目,就叫做綜合,它涵蓋了整個高中的十門課,它的目標是為了檢測出這個學生是否具備高中三年教學要求擁有的知識基礎。
無論是三大聯盟還是自立門戶,現有的高校本科自主招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高校拿出招生計劃總數的5%進行自主招生,考生入選後還要參加全國統考,錄取時可享受一定優惠;二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江蘇、浙江實行的自主選拔錄取,考生的高考成績只作為錄取的參考。
但不管怎麼說,自主招生的初衷,無疑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死記硬背的項目不考了,這人才質量會不會就下降了?英語考試取消了,跟呼聲日漸高漲的"取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有沒有關係?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考試、什麼樣的高等教育?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英語教育的反思和爭議非常多,因此,在此次調整中,英語的消失也最受關注。不過,在合肥某學校英語老師周虹看來,要說影響,也是讓大家更加重視英語聽說方面的能力。
周虹:因為它畢竟不是高考,高考並沒有取消英語。真的要對教學有什麼影響的話,這種聯盟考試,面試還是有英語面試的,可能對聽說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我覺得可能要求高中階段加強聽說的練習,稍微減輕一些對讀寫方面的訓練。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外國語學校教科室主任朱善萍非常贊成科目的縮減,她認為這是均衡教育的體現。
朱善萍:作為一個英語老師我也覺得學英語很重要,但是如果大家都在花很長的時間學外語,可能會影響其他的學習。考試識記類的太多,孩子們就鑽在題海裡。我覺得這是個導向,希望孩子們去注重自己思維能力的發展,能夠用大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幾天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還曾在面對"四六級會否取消"的疑問時,表達了對於英語教育的態度。
記者:英語四、六級會取消嗎?
袁貴仁:還沒有確定。英語考試有一定級別也有其科學性,中國怎麼考核學生英語,我們會有更具體更科學的、符合中國國情的考試辦法。我們會充分考慮、解決好母語和外語的關係,在重視學習外語的前提下更加重視母語教育。
在昨天接受本臺記者的獨家採訪時,袁貴仁還針對本次自主招生考試的變化作出了表態。
袁貴仁:那是各個學校的自主權。現在更好地考察學生潛在的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和個性特長,一般知識高考已經考過了。
記者:就是說這是一個好的方向是嗎?
袁貴仁:對。
全國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校長王錚對於大學的自主選擇表示認同,不過他同時表示,自主招生考試的形式仍需進一步改革。
王錚:高考的改革都是慢慢在發展。以前重知識,現在主要考察能力,後面呢,光靠紙筆測驗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更多的應該增加面試、申請、材料,在中學的學習過程也應該更多的加進去。 (記者莊勝春 劉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