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聯社 林漢垚
瀾起科技上市估值大漲引矛盾 投資人指責中融信託過早清算有貓膩
四川信託新增2起股權凍結 總數額約6.04億元
國際醫學跌停 粵財信託旗下信託計劃為第5大流通股東
西藏信託接連「踩雷」退市公司 相關信託貸款逾期額超3億元
信託提前「入冬」!三季度發行不足6600億
首份信託三季報數據來了!陝國投淨利增17%,計提減值準備增23%
300億信託賠償準備金躺在帳上睡大覺!業界稱,不知如何動用
皖維高新以自有資金參與國元證券配股及向國元信託同比例增資
兌付難題未解 華信信託3000萬股權又遭7.5折拍賣
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規模持續縮水
假黃金大案關鍵證據曝光!陝西高院駁回人保管轄權異議,長安信託8億索賠將進入審理階段
1.瀾起科技上市估值大漲引矛盾 投資人指責中融信託過早清算有貓膩
瀾起科技自科創板上市後,估值大漲近8倍,由此也引發早年投資於與其相關的中融信託的產品投資人不滿,認為其過早清算的背後存在貓膩,有損投資人利益。
近幾年,除了信託爆雷頻發外,也有權益型信託產品平安清算後因標的快速IPO而引發矛盾的,如今年圍繞螞蟻金服股權,投資人、春華資本、平安信託之間的博弈就引發市場圍觀。近期《紅周刊》記者又獲悉,投向瀾起科技股權並錨定其上市的中融信託·榮碩6號在瀾起科技股IPO前突然結束,隨著瀾起科技在A股的成功上市並股價大漲,投資人對中融信託當初過早退出決定表達不滿。
投資人提供的材料顯示,榮碩6號持有的瀾起科技股權後被馬雲所創辦的明星PE雲鋒基金接盤,一年半後瀾起科技即IPO,當初持有至今的收益超7倍。因退出時的突然,投資人質疑這次操作的背後存在一定貓膩。
2.四川信託新增2起股權凍結 總數額約6.04億元
10月15日,樂居財經獲悉,四川信託有限公司新增2起股權凍結,凍結股權標的企業均為宏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凍結權益數額6.03761億元,凍結期限自2020年10月10日至2023年10月9日;凍結權益數額125.3萬元,凍結期限自2020年9月25日至2023年9月24日。
據悉,宏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1年8月8日,註冊資本10億元,法定代表人吳玉明,四川信託有限公司持股60.3761%,實際控制人劉滄龍,受益股份16.743%。
宏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和興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於2001年8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由四川省的6家信託投資機構剝離證券資產合併成立。公司所屬證券營業部大部分系西南地區證券業先驅,從1988年起作為信託機構的證券營業部就為四川省股份制改造和證券市場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公司現已成為西南地區歷史悠久、發展穩定、佔重要地位的綜合類券商。
3.國際醫學跌停 粵財信託旗下信託計劃為第5大流通股東
10月15日訊 國際醫學(000516.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盤報6.77元,跌幅9.97%,總市值為133.44億元。
昨日晚間,國際醫學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5.06億元–4.86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028.08萬元。
國際醫學預計第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62億元–1.4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530.58萬元。
國際醫學表示,公司2020年1-9月份業績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子公司西安高新醫院有限公司及商洛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有限公司上半年醫療收入同比下降,實現利潤相應減少;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增長,但因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全面投入運營,及西安高新醫院二期項目投用籌備,致公司運營成本、費用較上年同期相應增加。
截至二季度末,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粵財信託·粵中3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持有國際醫學2500.00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296%,是國際醫學第五大流通股股東。
4.西藏信託接連「踩雷」退市公司 相關信託貸款逾期額超3億元
近年來,隨著監管政策趨嚴,由「非標轉標」漸漸成為信託公司主要轉型方式之一,這也促使以投資股市為代表金融類信託產品異軍突起。然而,不斷爆出信託公司「踩雷」退市公司事件,也給信託公司開展此類業務敲響警鐘。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上月中旬,今年從A股退市公司總數上升到16家,因「面值退市」有11家,因「財務退市」有5家。其中,不乏千山藥機(現更名:千山退,股票代碼:300216.SZ)、康得新(股票代碼:002450.SZ)這種明星公司被勒令退市,多家信託公司被捲入其中,西藏信託也赫然在列。
5.信託提前「入冬」!三季度發行不足6600億
伴隨監管政策收緊和行業轉型,信託發行漸感「寒意」。用益信託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9月份全市場共發行1813隻2034.1億元的集合信託產品,較8月份的2309隻2204.5億元大規模,在發行只數上,環比降了21.5%,在融資規模上也下降了7.7%。至此,信託產品的發行已連續3個月下滑。
從三季度來看,由於7至9月份連續下滑,導致整個三季度數據「大滑坡」。具體來看,68家信託公司在三季度共發行了6738隻6520.9億元的集合信託產品,相較於二季度的8856隻8899.6億元的規模,發行只數下降23.9%,融資規模銳減26.7%。
6.首份信託三季報數據來了!陝國投淨利增17%,計提減值準備增23%
作為A股最早上市信託公司,陝國投(000563,SZ)率先披露了2020三季度業績快報。
10月14日,陝國投披露,2020年1~9月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5.56億元,同比增長20.11%;實現淨利潤5.38億元,同比增長17.1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行業面臨的風險有所增加,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幾乎成為行業共同做法。陝國投前三季度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準備3.26億元,較2019年同期數據2.64億元同比增加23%。
7.300億信託賠償準備金躺在帳上睡大覺!業界稱,不知如何動用
行業景氣度明顯下滑,風險項目此起彼伏,近300億信託賠償準備金依然分文未動。
截至2020年2季度末,信託賠償準備金高達296.01億元,同比增長11.12%,環比增長0.21%。
然而,如此規模的資金目前只能存放於銀行或者購買國債,愈發成為一種資源浪費。
多位業內人士向信託百佬匯記者表示,信託賠償準備金一直躺在帳上睡大覺與動用流程不明有關。此外,一旦信託公司動用賠償準備金,便意味著承認自己違反信託目的、違背管理職責或管理信託事務不當,這使得他們尋找變通途徑處理兌付危機。
8.皖維高新以自有資金參與國元證券配股及向國元信託同比例增資
皖維高新10月12日晚間披露,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49億元(最終配股價格及配售數量以實際發行價格及實際配售數量為準)參與國元證券配股事項;擬以自有資金500萬元向國元信託同比例增資,認購國元信託192萬元新增註冊資本。
公司參股的國元證券擬實施配股方案,即以現有總股本33.65億股為基數,按照10股配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公開配售,配售股份數量為10.1億股(配股新增股份為無限售流通股);配股價格5.44元/股,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55億元(最終配股價格以實際發行價格為準)。皖維高新現持有國元證券流通股9121萬股,按上述方案應配售2736萬股。
公司參股的國元信託擬在現有30億元註冊資本基礎上,增加不超過12億元的註冊資本。其中以滾存利潤和資本公積轉增9億元註冊資本,向原有股東同比例增資3億元註冊資本,增資價格以2019年度分紅派息後的評估價格為依據。目前,公司持有國元信託1875萬股,持股比例為0.625%,按增資方案計算,公司通過滾存利潤和資本公積轉增558.42萬元註冊資本,需以現金認購192萬元註冊資本,認購資金500萬元。
9.兌付難題未解 華信信託3000萬股權又遭7.5折拍賣
「華冠」「華悅」系列多隻產品兌付問題尚未解除,華信信託又遭遇股權被拍賣的尷尬局面。10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大連坤達鑄鐵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坤達鑄鐵管」)持有的華信信託3000萬股股權即將進行拍賣,起拍價較評估價打了7.5折。在分析人士看來,本次拍賣是法院執行公司資產償付對外債務的過程,和華信信託本身經營狀況無關,但此時拍賣會受華信信託兌付事件的影響,股權價值價格自然會出現折價。
拍賣信息顯示,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於10月29日10時至10月30日10時止(延時的除外)對大連坤達鑄鐵管持有的華信信託3000萬股股權進行首次拍賣。這筆股權的評估價為5550萬元,起拍價為4162.5萬元,較評估價打了7.5折,保證金為416萬元,增價幅度:2萬元(或其整數倍)。截至發稿,已經引起1191次圍觀,10人設置提醒,暫時無人報名。
10.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規模持續縮水
記者12日從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獲悉,從2020年前三季度信託登記系統新增數據來看,工商企業成為信託資金最主要投向,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規模持續縮水。投向工商企業的新增信託資金在三季度末超2000億元,佔新增信託總規模比超過四成,比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分別上升了10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投向工商企業的信託資金穩步增加。
昔日起到支撐作用的房地產信託持續降溫,三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規模不足500億元,佔新增信託總規模比年內再次低於一成;投向證券投資的募集金額穩定保持在一成左右,涉及項目筆數環比顯著上升。
11.假黃金大案關鍵證據曝光!陝西高院駁回人保管轄權異議,長安信託8億索賠將進入審理階段
人保與長安信託的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迎來新進展。
10月10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引發業界高度關注,陝西高院二審駁回人保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上訴,裁定西安中院對該案有管轄權。
業內人士認為,陝西高院裁定人保武漢分公司提供的不是擔保,而是一種保險責任,後續保險合同糾紛將進入正式審理階段,對於整體糾紛解決尚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