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海戰:被口嗨至「亞洲第一名將」的李舜臣,實為大明海軍下屬

2021-01-13 桌面戰爭兵棋

壬辰倭亂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於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文:桌面戰爭兵棋 | GEN

壬辰倭亂又稱萬曆朝鮮戰爭,是明朝的萬曆三大徵之一,也是中國與日本的第一次正面軍事交鋒,今天我們來談一談這次戰爭中明朝、日本、朝鮮三國的海軍力量對比。

日本海軍

先說日軍,這時的日本剛剛在豐臣秀吉的手中得到了統一,為了轉嫁國內矛盾也為了實現自己徵服中國的野心,他幾乎傾盡了全日本之力,組建海陸軍共十餘萬人侵略朝鮮。

老年的豐臣秀吉

此時的日本剛剛從軍閥林立的時代結束,軍隊以陸軍為主,海軍的發展較為落後,而對日本海軍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正是此時的海軍主帥——九鬼嘉隆。

九鬼嘉隆本是戰國時期的小豪族,依附於伊勢北畠家,之後又效力於織田信長,屢立戰功,被稱為「水賊大名」。然而正是這個海盜,極大的推動了日本海軍的建設,在織田信長的海軍被毛利的海軍用火攻擊敗之後,這位靠海吃飯的大名創造性的設計出了船身覆蓋鐵板的鐵甲艦,因此大敗敵軍,九鬼嘉隆也憑藉此船聲名鵲起。

到了豐臣秀吉時代,為了侵略朝鮮,組建一支強大的海軍迫在眉睫,早在戰爭開始的前一年就令各地大名開始了瘋狂造船,到戰爭開始時已經擁有海軍8750人,各種船隻共700多艘,並任命九鬼嘉隆做主帥。

鐵甲艦模型

九鬼嘉隆為了這次出徵也是盡心盡力,他打造了當時日本最大的戰船「日本丸」,這艘船的造型目前已不可考,據推測此船應當是其鐵甲艦的升級版,然而這時日本的造船能力實在有限,像「日本丸」這種巨艦隻能有個位數,而鐵甲艦又沒有遠洋作戰的能力,因此這700艘船雖然多,但戰鬥力非常有限。

朝鮮海軍

相比於朝鮮陸軍的一敗塗地,朝鮮海軍確實算是不可多得的閃光點,然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朝鮮名將——李舜臣。

韓國人力捧的「亞洲第一戰神(自稱)」李舜臣

李舜臣雖然很有才華,但由於朝鮮黑暗的政治鬥爭,直到戰爭爆發的前一年,47歲的他才被破格提拔為全羅左道水師節度使,而這時日本集結軍隊,修建戰船的消息也傳到了朝鮮,李舜臣也著手建設海軍,建造「龜船」禦敵。

龜船模型

龜船因為其造型類似烏龜而得名,其長35米,寬11.8米,高5.2米,船身覆蓋鐵錐,只開有70多個空洞進行戰鬥,船頭是烏龜狀,從龜嘴上釋放毒氣煙霧來進行殺傷。這種船結構堅固,速度快,在與日軍交鋒時起到了重要作用。

板屋船

然而這種高科技武器同樣也是數量稀少,僅有3到6艘參與了此次戰爭,朝鮮海軍大多數戰船還是由中看不中用的板屋船來充當。

明朝海軍

與之後的清朝不同,明朝一直都很重視海軍的發展,無論是擊退西班牙、荷蘭殖民者,還是剿滅倭寇都離不開強大的海軍。

福船

此時明朝最先進的戰船名曰福船,據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描述福船「高大如城,吃水一丈一二尺」、「惟利大洋,不然多膠於淺」、「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是一種典型的風帆戰列艦,其中配備千斤弗朗機炮等各種火器。

福船雖然在大小、火力上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風帆戰艦有所差距,但相比於日本、朝鮮的海軍還是要先進許多,這種福船在萬曆年間有三四十艘服役,之後由於財政吃緊,不得不減少了這種船隻的數量。

海軍主帥陳璘居功至偉

在戰爭的第一階段,明朝軍隊以陸戰為主,在和談失敗後,豐臣秀吉再度增兵朝鮮,明朝也調集陸軍七萬餘人,海軍一萬三千人,並命陳璘作為海軍統帥,一同指揮朝鮮海軍,並在鳴梁、露梁兩次海戰中大敗日本海軍。

結語

總的來說,明朝海軍雖然人數與敵人差的不多,但戰船、火器都要比日本海軍先進,因此在數次海戰中都能大敗敵人,相比之下朝鮮海軍在戰爭開始之際就丟失了制海權,之後雖然之後在李舜臣的指揮下有所起色,但終究還是敗多勝少,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相關焦點

  • 《鳴梁海戰》:電影終究不是歷史,李舜臣也不是亞洲戰神
    「今臣戰船,尚存十二」這是懸掛在韓國海軍軍官學校宿舍牆壁上的一句標語,注意,是漢字。其出自公元16世紀李氏朝鮮名將李舜臣之手。李舜臣何許人也?或許大家早有耳聞。在韓國人心中,他就是「亞洲第一戰神」。而這一切,源自一場戰役,即發生於公元1597年10月26日的鳴梁海戰。李舜臣此戰以12艘「龜船」,在鳴梁海峽,擊潰倭寇130餘艘軍艦(也有說法是300多艘),擊沉敵船三十餘艘,斃敵4000餘人,重創了日本艦隊。如此戰績,堪稱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蹟。
  • 韓國選出的亞洲第一戰神:陳麟將軍副將,一打仗就找大明打回去
    當時李舜臣帶領的龜甲船數量極少,而且都是大明海軍的淘汰貨,海戰甚至在大明的官方戰爭記錄裡都查不到,因為規模極其的小。韓國小國寡民,從古至今都是附屬國,所以能打勝仗的就是神,別管規模多大。亞洲第一名將,別說陸戰,就算只評海戰,第一也輪不到李舜臣,他是大明水師陳璘的副將。
  • 名列東亞十大名將之首,比成吉思汗都還猛,李舜臣到底憑什麼?
    中國春秋時期名將,傳下了《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蒙古排在第三位,而開創了蒙古帝國,被譽為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則是排在第三位。這些人都是亞洲軍事史上的名人,隨便一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自然是有資格上榜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叫李舜臣的韓國人居然力壓力壓孫武、成吉思汗這些兵聖戰神,排在了東亞十大名將之首。
  • 他們認為「東方第一戰神」居然是他!
    譬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韓國歷史上的名將李舜臣,他在韓國人心目中竟然有著「東方第一戰神」這樣的稱號。提到李舜臣這個名字,相信凡是稍微熟悉一點明代歷史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這位朝鮮半島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在廣大的韓國人民心中,那可一直都是民族英雄一般的存在。
  • 韓國選出「亞洲第一戰神」,日本連連抗議,中國網友卻難掩笑意
    2017年6月,某網站發起了一則投票——「亞洲歷史上的第一戰神」,結果一眾韓國網友將「李舜臣」這三個字頂到了第一,且在韓國相關媒體中大肆報導,一時間引起輿論上的一片譁然之聲。
  • 1597年:在萬曆朝鮮之役中,朝鮮名將李舜臣以12艘板屋船擊退日艦130餘艘,是為鳴梁海戰.
    德水,朝鮮京畿開豐(今開城)人,朝鮮王朝時期名將,諡號忠武。1589年,金海都護府使李慶祿向時任左議政李山海推薦李舜臣,後者調任井邑縣監。1591年升任珍島郡守,未赴任就升任加裡浦僉節制使。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前夕,時任右議政柳成龍舉薦李舜臣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加封折衝將軍。他改制的龜甲船能攻能防,在近海抵禦日本海軍的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592年,時任日本關白的豐臣秀吉徵伐朝鮮,李舜臣帶領朝鮮龜船艦隊在玉浦、唐項浦、泗川、閒山島、釜山等地抵抗日軍。
  • 露梁海戰:日本戰國時代的積累灰飛煙滅,此後近300年不敢造次
    於是乎,大明王朝以名將李如松為主帥,率兵4萬出兵朝鮮,抗擊日軍。雖然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但是經過張居正和戚繼光多年的苦心經營,此時大明王朝的軍隊戰鬥力還是十分強悍的,畢竟那時候的日本是蠻夷小國,國內礦產資源匱乏,面對裝備精良的大明軍隊,他們在裝備上面就吃了大虧。
  • 韓國人選出來的古代亞洲十大名將,第一名亮了!
    拿神話傳說當歷史,他們評選出來的古代亞洲十大名將,一定很有趣了! 10.織田信長 把他排在亞洲第二小編是沒意見的。雖說這位蒙古大牛是個血腥屠夫,但是他開創的蒙古帝國也是歷史上最大版圖的帝國,強大的讓歐洲人以為上帝派魔鬼來懲罰他們了。
  • 亞洲歷史上誰最能打?韓國人評選的「亞洲第一戰神」,遭人恥笑!
    亞洲歷史上誰最能打?韓國人評選的「亞洲第一戰神」,遭人恥笑! 亞洲歷史上誰最能打?韓國人評選的「亞洲第一戰神」,遭人恥笑! 在人類有記載的五千多年歷史上,從古至今一共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爭高達14531次,這個數字算來幾乎每年兩次以上的戰爭。
  • 韓國人眼中的亞洲十大名將排名
    織田信長被日本民眾評選為「2014年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第一名」;但在韓國,僅為第十。 9、黎利(越南) 日本海軍元帥、大將,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
  • 韓國專家評選的亞洲八大名將,首位的將領在思密達心裡是宇宙第一
    第七名:東鄉平八郎東鄉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侯爵,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之譽。第六名:權慄權慄是朝鮮人。
  • 鳴梁海戰:一場日本悲催的戰役
    朝鮮名將李舜臣就是憑著十二艘艦船,擊敗了日本一百多艘艦船,這場戰役在世界海戰史上,絕對是無人企及的神話傳奇。就連日本的海軍元帥「軍神」東鄉平八郎也曾說:「雖然我也認同世人將我和霍雷肖.納爾遜相提並論,但我們都不可能及得上李舜臣。他是無人能比的!」
  • 韓國影視中,李舜臣的龜船能戰勝強大的日本海軍,真實情況怎樣
    在這場戰爭中,朝鮮出現了一位非常著名的軍事家李舜臣。李舜臣運用朝鮮的龜船多次打敗日本海軍,至今仍被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之一。在影視業較為發達的韓國,李舜臣擊敗日軍的故事,也被翻拍成了諸多影視作品,其中李舜臣用兵如神的英雄形象也深入人心。
  • 此人被朝韓吹為「亞洲第一戰神」,不吹不黑,他的確是個水戰高手
    幾年前,一部韓國人拍的戰爭電影《鳴梁海戰》被引進中國,使得許多人看完這場電影之後,在感慨戰爭場面的血腥殘酷之餘,不免對電影所描述的那一段歷史,產生了一些興趣。鳴梁海戰是16世紀,發生在朝、日之間的一場戰役。而當時,作為朝鮮宗主國的大明王朝,也深度參與了此戰。
  • 挑釁大明,萬曆揮兵7萬擊敗14萬日軍,50年後大明轟然倒塌
    日軍進攻朝鮮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19天攻下朝鮮王都,43年攻下平壤,朝鮮國王也被逼得出逃至大明於朝鮮的邊境。 朝鮮國王在打不過日本之後,他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求助宗主國大明。而大明也老早知道了這件事,可是讓整個大明朝堂都沒有想到的是,日軍的攻佔速度會這麼快。
  • 韓國選出「亞洲第一戰神」,遭日本學者抗議,中國網友也坐不住了
    如同某導演所言,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他們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這樣的事在稍微懂點中國歷史的人看來,都有些好笑,不過韓國人搶文化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他們很自信的認為許多東西都是他們的,還自封了一個亞洲第一戰神,只是這戰神委實有些水。嘲諷的不止中國網友,還有日本網友,之所以惹嘲諷。
  • 細解萬曆朝鮮戰爭:大明出兵,局勢逆轉,光復北部朝鮮
    李舜臣得到日軍主力戰艦達到的消息,率領艦隊北上。在安骨浦與日軍相遇。安骨浦水深不足,不利於朝鮮海軍的大型戰船機動,李舜臣故伎重施,派遣少數艦船誘敵,而此時脅坂安治已經進入日軍軍中,因為吃過虧,很快看破李舜臣的計謀,日軍遂堅守不出。
  • 李舜臣力挽狂瀾,並非依靠龜船戰艦,而是另有取勝法門
    李舜臣為什麼最後不止成為了朝鮮王朝的英雄,更影響了整個世界海戰歷史的原因絕不是幾艘龜船,而是他的遠距離進攻的作戰方法,這種遠程攻擊的作戰方法和後來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帝國與西班牙王國的戰爭方式可以說是異曲同工。
  • 朝鮮半島民族英雄李舜臣,靠什麼戰勝日本人?最終結局怎麼樣?
    由於它在當時的海戰中顯示出無比強大的威力,多次重創日本海軍,因而被稱為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的「王牌」戰艦。日本侵朝十六世紀末期,日本大封建主豐臣秀吉在統一全日本後,即謀求向外擴張,於1592年悍然發動了侵略朝鮮、進而侵略中國的戰爭,朝鮮軍民奮起抗擊,由於這一年是壬辰年,所以,朝鮮史書稱這次長達七年的戰爭為壬辰衛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