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綜合《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4年11月刊《追尋野生動物的腳步》/作者:吳濤,《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全球十大瀕危動物》/作者:阿碧,以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網站、科技訊、百科知識網等內容)
上圖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叫做「蘇丹」,旁邊這些持槍的人不是捕獵者,而是它的24小時守衛。如果「蘇丹」最後無法繁衍子嗣,白犀牛這一物種,也許很快會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雖然每天地球上都會發現此前從未見過的新鮮物種,但是可悲的是,由於人類的不斷影響,也有更多的物種正在走入絕境。
白犀牛
目前,世界上生存的犀牛有5種:白犀(分為南方白犀和北方白犀)、黑犀、印度犀、爪哇犀和蘇門犀。犀牛中要算白犀的體型最大,建高可達1.8—20米,身長達4.1—4.4米,體重2—3噸之間。這種犀牛雖名為白犀,但它的體色是灰色。白犀僅分布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局部地區,在亞洲的傳統醫學裡,犀牛角可用作藥物,犀牛角在亞洲市場十分受歡迎,最高可賣到1磅3萬美元。近幾十年來很多白犀牛因此而遭到獵殺,數量急劇減少。雖然南方白犀的復育相當成功,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是卻一直無法讓北方白犀——也就是「蘇丹」的同類成功繁衍後代。這意味著以後我們很可能只能在照片裡看到這種動物了。
白鰭豚
白鰭豚是世界最瀕危的12種野生動物之一,為中國長江所獨有,有「水中熊貓」之稱。它還被國際保護人士稱為「活著的死物種」。白鰭豚已經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也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監測數據顯示,近20餘年來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白鰭豚的數量明顯下降。上世紀80年代初,長江中約有400頭白鰭豚;90年代初,數量下降到150頭以下。2006年底,中、美、日、德、英和瑞士六國25名專家組成的考察隊,在長江宜昌至上海段,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監測儀器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為期38天,行徎3400公裡的大規模野外考察,整個過程沒有發現一頭白鰭豚,因此有人認為白鰭豚已經滅絕。到現在已經很難尋覓到野生白鰭豚的身影。這就意味這種可愛的精靈已經近乎滅絕了,也許還有野生活體,但長江已不適合它們生存。
長江江豚
長江江豚現在也岌岌可危了。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在地球上生存超過2500萬年,是長江生態的「活化石」。它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幹流高密度的航運輸船隻的噪音和螺旋槳,湖區濫捕亂撈和非法漁具的大量使用、水質汙染以及一些水利設施的建設,使長江江豚野外數量急劇下降。2015年3月15日,被譽為「江豚奶爸」之一的何大明稱在鄱陽湖蓮湖發現一隻死亡江豚,尾鰭處存在明顯傷痕,初步判斷為螺旋槳打擊致死;4月3日,鄱陽湖松門山又發現一隻死亡母江豚。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估計再過5--10年,長江江豚就會滅絕。
伊比利亞猞猁
伊比利亞猞猁是一種野生的大型貓科動物,行動詭秘,一直不太為人所知。伊比利亞猞猁成為貓科動物中唯一一個極度瀕危物種。它們數量減少的原因同樣是因為人類活動。伊比利亞猞猁曾經被當作農業害獸而慘遭屠戮,加上棲息地的喪失以及非法偷獵,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似乎毫無節制,使得伊比利亞猞猁原本廣泛的分布空間被截成了兩塊相去甚遠的狹小地域,使其本來已經危如累卵的生存狀況雪上加霜,而且許多不法之徒對漂亮的貓皮情有獨鍾。目前,全世界只有不到100隻伊比利亞猞猁。生物學家說,如果伊比利亞猞猁真的在不久的將來滅絕,那麼它就是近1萬年來貓科動物中唯一一個消失了的品種。
白臀葉猴
白臀葉猴又名黃面葉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島,所以又叫做海南白臀葉猴,國外分布於寮國、越南、柬埔寨。白臀葉猴成熟年齡較晚,雄性5歲才能性成熟,雌猴為4歲,每次只產一仔,其繁殖率較低,所以白臀葉猴過去在海南島上數量一直不是很多,當進入19世紀中期後,當地居民不斷增多,為了種植莊稼,人們砍伐了大量熱帶雨林。白臀葉猴的棲息地在這裡逐年縮小,迫使它們無家可歸。還有人們為了獲得白臀葉猴的皮做禦寒的皮衣或褥子,常常獵殺它們,人們的這些行為使島上本已不多的白臀葉猴數量更加稀少。直到1893年12月20日,德國德勒斯登自然博物館第一次記述了海南島有白臀葉猴的存在。這一次的記述也成了最後的一次,因為從那以後至今已過100多年,還未見到過第二隻白臀葉猴。近幾十年,我國動物學家們也在海南島進行過多次資源普查,可惜的是,再也沒有發現過白臀葉猴的蹤影。所幸,在國外已發現一個數量超過100隻的白臀葉猴種群。
澳洲毛鼻袋熊
澳洲毛鼻袋熊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區。它看起來萌萌的,是地地道道的食草動物。雖然生性膽小、謹慎,但在走投無路時也會擺出威嚇的架勢,發出嘶嘶的威嚇聲。當地麵食物短缺時,它們也會象海狸那樣咬倒樹木吃樹葉;還能象大熊貓那樣用前爪握住樹杆、吃杆上的葉子。雖然沒有考拉那麼出名,但是這個小傢伙已經沒有多少同伴了,總共不超過100隻。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被列為極度瀕危(可能滅絕)物種,在巴西巴伊亞州(Bahia)的部分地區能發現它的蹤跡。儘管這個物種的幾個圈養種群存在於世,但最後為人所知的野生個體在2000年底消失。其他野生個體也不可能存活,主要原因是誘捕和棲息地喪失。
彎角大羚羊
彎角大羚羊曾經是北非一種很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為了取其肉食、皮革和羊角而進行的獵殺,加上棲息地的喪失,導致該物種的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彎角大羚羊列為野外滅絕物種,人們正在對該物種進行圈養繁殖,並計劃最終將其放歸野外。
野生雙峰駝
野生雙峰駝瀕臨滅絕,全球僅剩650餘峰,因此有人稱其為比大熊貓還珍貴,到了極度瀕危的狀態。野生雙峰駝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在海拔2000~2300米的戈壁荒漠、山間小盆地半荒漠地區,常與黃羊和野驢在同一地區活動,主要以紅柳、梭梭等荒漠植物為食。其種群數量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的變遷,使得野生雙峰駝生活的草地範圍不斷萎縮;另一方面則是人口不斷增加和墾植範圍擴大,搶走了野生雙峰駝的水源地。此外,人為的捕殺也是一個因素。
藏羚羊
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的動物,它的命運曾經起伏坎坷。幾十年前,藏羚羊還和它的祖先一樣,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美麗但是經常冰雪覆蓋的青藏高原上,它們的數量曾經達到過200多萬隻。但是一些貪婪的傢伙們盯上了藏羚羊身上保暖性極好的絨毛。藏羚羊絨因為輕軟、纖細、彈性好、保暖性極強,被稱為羊絨之王。在印度生產一種叫做「沙圖什」的披肩,是世界上公認最精美柔軟的披肩,每條的重量只有100克左右,可以從一枚戒指中穿過,所以價格極高。就是因為人們對「沙圖什」的貪婪欲望,給藏羚羊帶來了滅頂之災。資料顯示:一條「沙圖什」需要以3隻藏羚羊的生命為代價。
市場對昂貴的「沙圖什」的需求和高額利潤的驅使,使藏羚羊的家園變成一個可怕的屠宰場,那時候差不多每年有2萬隻藏羚羊因此被殺害!經過20世紀90年代偷獵分子的大量捕殺,藏羚羊的數量最後減少到幾萬隻,瀕滅絕的邊緣!為保護藏羚羊,一些仁人志士自發組織護衛隊對抗偷獵者,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後來這情況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措施,藏羚羊的數量才慢慢開始回升,據說現在數量已經回升到20萬隻左右。如果人類對這些瀕危動物能像保護藏羚羊一樣,也許它們不會這麼快消失。
編輯:薛燕男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並希望轉載,請在轉載時標明【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
知識就是力量「點擊標題查看精彩熱文↓」
《你身邊的輻射源會是它?!》
《周末踏青挖野菜去!8種野菜長知識!》
《明星吸毒真能減肥?科學告訴你NO!》
《柴靜沒告訴你的防霾實用手冊》
《人的一生真的要吃九噸食物嗎?》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電話:010-62103318 郵箱:zl@cas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