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莫斯科戰役,古德裡安兵敗圖拉,閃擊戰遭遇惡劣天氣

2020-12-14 島主說事

古德裡安,被稱為二戰德國「閃擊戰之父」,在他的頭上擁戴著許多光環。可在莫斯科戰役中,他的第2裝甲集群居然連名不見經傳的圖拉都拿不下來,這還不算,在隨後向高爾基的進軍過程中,他不僅與德軍統帥部頂著幹,還違抗命令被解除職務。那麼,古德裡安到底在莫斯科戰役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

首先,閃擊戰使古德裡安成名,也給他戴了一個緊箍咒

論名氣,德軍的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隆美爾和蘇軍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羅科索夫斯基好有一比;論才華,古德裡安在德軍中率先將閃擊戰理論發揚光大,而且最後還稀裡糊塗當上了總參謀長。應該說,古德裡安的軍旅生涯是一帆風順的,雖然兩度被解職,但最終還受到了盟軍的禮遇,也算有個善終。

但事物要一分為二地看,雖然古德裡安對德軍閃擊戰理論有功,卻也使德軍較早落入閃擊戰失敗的結局。因為閃擊戰的兩個弱點讓德軍在東線戰場都佔盡了,一個是戰線太長補給困難,一個是裝甲快速進攻與步兵進攻脫節。因此,當古德裡安從閃擊波蘭到佔領法國,其閃擊戰因西歐國家的地理因素並沒顯露出來弱點,到了蘇德戰場以後,德軍佔有快速進攻和偷襲優勢,從而創造了西部邊境作戰和基輔包圍戰的奇蹟,但同時也逐漸暴露出許多沒有預見的困難和漏洞,客觀上講,古德裡安的焦急心態與德軍統帥部的全局觀念是相牴觸的。

其次,莫斯科戰役的反覆使古德裡安倍受焦慮

本身,作為第2裝甲集群的指揮官,古德裡安一心想把自己的理論在實踐中得到充分論證,所以,在中線進攻過程中,古德裡安一直不遺餘力做著大量工作和貢獻,他的裝甲集群也是4支裝甲打擊力量中表現得最優秀和突擊最快的。但是,正是他的理論使古德裡安不得不時刻聽命於統帥部的掣肘,當他異常期待在進攻莫斯科進攻中拔得頭籌時,德軍統帥部卻意外地要南下攻打基輔,客觀上給古德裡安興奮的臉上潑了一盆冷水。而當他回頭再迂迴莫斯科戰場時,所屬裝甲部隊也在戰場消耗和蘇軍的重點圍攻下損失得差不多了,讓他進攻圖拉,居然沒有打下來,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再次,圖拉之戰,古德裡安是被動作戰

圖拉戰役是莫斯科戰役的一個重要節點,因為蘇軍不僅在這裡重創了德軍的閃擊戰進攻,還意外地遏制住了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這在蘇德戰爭爆發以來還是第一次。但對古德裡安來說,有三個客觀因素讓他難以施展拳腳。

一方面,進攻圖拉的裝甲太少。本身在基輔戰役時,第2裝甲集群因南下和北上這一來一往就被蘇軍沿線阻擊損失不少,加上姆岑斯克一戰,古德裡安損失了133輛主戰坦克,使他的作戰能力瞬間崩潰,也陷入了閃擊戰遭遇持久戰和消耗戰的困境。

另一方面,蘇聯的戰場環境和氣候對快速打擊影響太大。由於德軍統帥部推遲進攻莫斯科時間4個星期,客觀上使機動作戰因環境和氣候影響大打折扣,不得不說,造化弄人,古德裡安也是有力使不上,有勁沒地方用。

重要的是,德軍統帥部的長臂管理,使古德裡安壯志難酬。按古德裡安的想法,他率領第2裝甲集群想怎麼打就怎麼打,第4集團軍跟上就可以,但德軍統帥部偏偏要把他的裝甲部隊置於第4集團軍的管轄之下,而4集的指揮官克魯格又與古德裡安不和,這樣的配置使古德裡安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從戰場戰術來講,古德裡安一心想著先打下莫斯科再說,而德軍統帥部卻非要把戰線延伸到莫斯科東部的高爾基,客觀上講,古德裡安是打不動攻不下,困難太多,他才不得已找統帥部理論去,結果丟了烏紗帽。

當然,對於德軍來說,莫斯科戰役的失利,最好的藉口就是氣候因素,而對古德裡安來說,除了氣候,還有內心的苦悶無法排洩。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莫斯科保衛戰》

精彩推薦: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頓河集群為何救援不成?喀拉蚩包圍圈難突破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反攻為何先圍殲羅馬尼亞軍隊?先弱後強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判斷失誤進攻受阻,30萬蘇軍被圍殲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冬季風暴為何半途而廢?與天王星行動撞車

相關焦點

  • 二戰蘇德戰爭,古德裡安跟著閃擊戰大起大落,屋漏偏逢連陰雨
    古德裡安作為二戰德軍閃擊戰的靈魂人物,更準確地說,他應該是在裝甲進攻領域研究得更多一些,可隨著閃擊戰在蘇德戰爭中的有勝有敗,他的軍旅生涯也出現大起大落,從1939年9月二戰爆發到1945年5月二戰結束,他經歷了從裝甲兵總監到陸軍總參謀長的輝煌,同時也難逃兩次被貶預備役和最終投降美軍的命運。是什麼原因讓古德裡安兩起兩落?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雖然蘇德戰爭已經過去了那麼長時間,但閃擊戰的話題一直經久不衰,原因就是德國進攻蘇聯時,前期打得順風順水,卻在莫斯科戰役中遭遇瓶頸。是閃擊戰不適合攻城作戰,還是蘇軍找到了戰勝閃擊戰的辦法?實際上,這裡面存在一個閃擊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的問題。01閃擊戰適合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下作戰?
  • 軍迷:閃擊戰無敵!古德裡安:什麼是閃擊戰?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了德國閃擊波蘭,順著上一章說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所謂的「閃擊戰」,大家通過網絡隨意的搜索都可以看到大量鼓吹:閃擊戰、閃電戰的文章和視頻,無一例外都是說二戰德國創立的戰爭模式。而翁哥想說,如果你回到過去和古德裡安講:我懂閃擊戰!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頑強抵抗,是推遲莫斯科戰役的重要因素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莫斯科戰役進攻受阻,一些人認為這是德軍統帥部沒有按巴巴羅薩計劃走,推遲進攻時間造成的。實際上,當時蘇軍在斯摩稜斯克也只有70萬剛組建的部隊,德軍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先打基輔呢?消滅了這70萬人,不就可以佔領莫斯科了嗎?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
    二戰蘇德戰爭,圍繞德軍推遲進攻莫斯科時間,轉而進攻基輔,是導致莫斯科戰役失利的重要原因問題,一直飽受人們質疑,認為這是德軍統帥部錯誤的決定。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發生於1941年7月到9月間的斯摩稜斯克戰役就會發現,德軍這個決定不僅上無奈之舉,而且也符合當時戰場需要。
  • 古德裡安的閃擊戰術,從大獲全勝到黯然收場,結局可謂不勝唏噓
    這個德國將領就是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他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的評論他時說到:"如果沒有他,也許希特勒在剛剛發動戰爭的時候,就已經遭遇了失敗。" 德國裝甲兵的軍營中至今仍然懸掛著古德裡安的畫像,古德利安也被稱為"閃擊英雄"、"裝甲兵之父"。
  • 打破「閃擊戰」無敵神話!帶你了解真實的二戰德軍閃擊戰思想
    但是,「閃擊戰」戰術並沒有把納粹德國帶向最後的勝利,這種戰爭初期「天下無敵」的戰法為何會折戟沉沙,深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其自身不可避免的根本弱點是導致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縱觀納粹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徵程,不論是在戰略上,還是在戰役上,納粹德軍都遵循著「閃擊戰」思想,它既是第三帝國發動戰爭的戰略思想,也是實施進攻戰役的指導思想。
  • 獨家 解碼二戰戰術(4):閃擊戰的門道
    圖為圖為日軍空襲珍珠港,可以從照片中看到日軍艦載機(畫圈處)俯衝轟炸美軍戰艦後正在拉起。12月7日清晨6時,日軍先後派出2批次、354架各型艦載機撲向珍珠港。前文提及,德軍的技術裝備很多時候都趕不上對手,其之所以能在入侵波蘭和西線戰役中大獲全勝,關鍵在於戰術指揮巧妙。在閃擊西歐作戰中,由於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長驅直入,德軍最高統帥部多次命令其原地待命。但古德裡安認為,己方的最大優勢就是進攻速度快,所以他全然不顧上級警告,寧可冒進也要全速突擊,直至打得法軍陣腳大亂,信心全喪。
  • 古德裡安為何難被封帥
    古德裡安被譽為「閃擊戰」的創始人、德軍裝甲兵之父,他與曼施坦因、隆美爾並稱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 二戰蘇德戰爭,刻赤半島和哈爾科夫之戰,為史達林格勒戰役打基礎
    發生於1942年6月28日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但是,德軍為什麼要打這樣一場戰役,戰場重心又為何從中線重新轉移到南線?本來,蘇德雙方都在為1942年春季第二次莫斯科會戰做充分準備,為什麼戰鬥最終卻在史達林格勒發生了呢?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蘇軍的大炮打得遠,德軍的裝甲跑得快
    一方面,古德裡安的閃擊戰理論是建立在快速機動和突然襲擊上面。這主要是德軍的閃擊戰理論是德軍賴以發動二戰的基石,雖然有它產生和推廣的基礎,卻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比方說德軍異國作戰補給困難和戰線過長的的問題,自然就成了閃擊戰的短板。
  • 二戰時,莫斯科面臨德軍重兵壓境,希特勒的德軍為何慘敗?
    前言二戰時,德軍的「閃擊戰戰術」打遍天下無敵手!希特勒幹掉西歐諸國之後,他立刻將德軍兵鋒指向了蘇聯。希特勒一直將蘇聯作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希特勒做夢都想佔領蘇聯,在東方為德意志帝國的人民爭取生存空間。1941年6月,希特勒突然派出大軍閃擊蘇聯。10月,180萬德軍精銳部隊殺至莫斯科城下。
  • 二戰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把握戰場特點,最終反敗為勝
    二戰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被稱為蘇德戰爭三大轉折點。莫斯科會戰使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史達林格勒戰役使戰場形勢發生逆轉,而庫爾斯克戰役更是蘇軍全面轉向大反攻的序幕。那麼,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德軍都是先贏後輸,而且都離目標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 為何是戰略轉移最佳選擇? 彌補資源補給缺陷
    從軍事指揮角度講,德軍在莫斯科戰役前,已經在南線重創蘇軍主力,雖然在莫斯科遭遇失利,但蘇軍同樣損失巨大,在兵力方面甚至比德軍傷亡得更多,而選擇在1942年在南線展開資源爭奪戰,既可利用德軍快速機動的優勢,又可切斷蘇軍南線補給的後路,這本身是一步好棋,從戰略戰術上考慮是沒有什麼不妥的。
  • 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篇講的是1939年二戰爆發之前古德裡安的事跡,至於後來他在西歐,東歐殺超神的事跡這裡就暫不敘述了。1913年10月,古德裡安和Margarete Goerne(瑪加麗特·哥爾尼)終於結婚,並生有兩個兒子,二戰期間都跟隨裝甲兵部隊作戰,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將軍。一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長。1922年,古德裡安調任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
  • 二戰莫斯科戰役,蘇軍為何反攻200公裡就停止追擊,有後顧之憂
    另一方面,莫斯科戰役失利後,德軍主力撤退到勒熱夫一線陣地作堅固防守,蘇軍繼續反攻力不從心首先,莫斯科戰役對於德軍統帥部來說,他們一直認為戰役失利與作戰指揮無關,統帥部除把責任推到氣候因素影響之外,還解除了一大批前線將領的指揮權,包括古德裡安。
  • 古德裡安,閃擊戰創始人,為何能無罪釋放
    二戰中德國能夠迅速佔領大半個歐洲,閃擊戰戰術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作為閃擊戰創始人的古德裡安,在戰後應該受到嚴重審判才對,然而他卻做到了無罪釋放,只因他做到堅守底線,沒有虐待戰俘和屠殺平民。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閃擊戰輸給了持久戰消耗戰?缺乏必要條件
    發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蘇德戰爭,雖然德軍最終以失敗告終,但許多人仍然對閃擊戰非常感興趣。這不僅在於閃擊戰給二戰帶來了新的戰場視角,也給世界軍事理論帶來了新的挑戰,那麼,德軍的閃擊戰為何輸給了蘇軍的持久戰消耗戰呢?巴巴羅薩計劃難道沒有充分考慮到閃擊蘇聯的後果嗎?
  • 深度分析,二戰初期德國「閃擊戰」何以所向披靡?
    不,在二戰初期,法西斯德國的確如此,攻勢之凌厲,速度之迅猛,幾乎所向披靡,無人敢望其項背。戰爭過後,軍事家們一致認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希特勒的「閃擊戰」戰術。「閃擊戰」提出的背景要是在一戰期間提出閃擊戰,那幾乎還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要是和那個年代的軍事家們聊閃擊戰,那幾乎是等價於說「我今天的朋友圈又有很多人點讚」一樣天方夜譚。
  • 閃擊之父——古德裡安
    雖然德軍將帥中優秀人物不少,但如果要優中選優的話,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裡安這三位將領是世所公認的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他們都是軍事天才,各有特點,其成就也難分高下。這個軍包括第3裝甲師、第2和第20摩託化師,在閃擊波蘭的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出色地執行了希特勒速戰速決的戰術原則,也使自己提倡的「閃擊戰」理論達到了驚人的成功,不到2個星期的時間裡,古德裡安和保羅·路德維希·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的裝甲軍的高速前進就使戰術落後的波蘭軍隊陷入重圍,德國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俘虜包圍圈裡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