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裡安,被稱為二戰德國「閃擊戰之父」,在他的頭上擁戴著許多光環。可在莫斯科戰役中,他的第2裝甲集群居然連名不見經傳的圖拉都拿不下來,這還不算,在隨後向高爾基的進軍過程中,他不僅與德軍統帥部頂著幹,還違抗命令被解除職務。那麼,古德裡安到底在莫斯科戰役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
首先,閃擊戰使古德裡安成名,也給他戴了一個緊箍咒
論名氣,德軍的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隆美爾和蘇軍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羅科索夫斯基好有一比;論才華,古德裡安在德軍中率先將閃擊戰理論發揚光大,而且最後還稀裡糊塗當上了總參謀長。應該說,古德裡安的軍旅生涯是一帆風順的,雖然兩度被解職,但最終還受到了盟軍的禮遇,也算有個善終。
但事物要一分為二地看,雖然古德裡安對德軍閃擊戰理論有功,卻也使德軍較早落入閃擊戰失敗的結局。因為閃擊戰的兩個弱點讓德軍在東線戰場都佔盡了,一個是戰線太長補給困難,一個是裝甲快速進攻與步兵進攻脫節。因此,當古德裡安從閃擊波蘭到佔領法國,其閃擊戰因西歐國家的地理因素並沒顯露出來弱點,到了蘇德戰場以後,德軍佔有快速進攻和偷襲優勢,從而創造了西部邊境作戰和基輔包圍戰的奇蹟,但同時也逐漸暴露出許多沒有預見的困難和漏洞,客觀上講,古德裡安的焦急心態與德軍統帥部的全局觀念是相牴觸的。
其次,莫斯科戰役的反覆使古德裡安倍受焦慮
本身,作為第2裝甲集群的指揮官,古德裡安一心想把自己的理論在實踐中得到充分論證,所以,在中線進攻過程中,古德裡安一直不遺餘力做著大量工作和貢獻,他的裝甲集群也是4支裝甲打擊力量中表現得最優秀和突擊最快的。但是,正是他的理論使古德裡安不得不時刻聽命於統帥部的掣肘,當他異常期待在進攻莫斯科進攻中拔得頭籌時,德軍統帥部卻意外地要南下攻打基輔,客觀上給古德裡安興奮的臉上潑了一盆冷水。而當他回頭再迂迴莫斯科戰場時,所屬裝甲部隊也在戰場消耗和蘇軍的重點圍攻下損失得差不多了,讓他進攻圖拉,居然沒有打下來,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再次,圖拉之戰,古德裡安是被動作戰
圖拉戰役是莫斯科戰役的一個重要節點,因為蘇軍不僅在這裡重創了德軍的閃擊戰進攻,還意外地遏制住了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集群,這在蘇德戰爭爆發以來還是第一次。但對古德裡安來說,有三個客觀因素讓他難以施展拳腳。
一方面,進攻圖拉的裝甲太少。本身在基輔戰役時,第2裝甲集群因南下和北上這一來一往就被蘇軍沿線阻擊損失不少,加上姆岑斯克一戰,古德裡安損失了133輛主戰坦克,使他的作戰能力瞬間崩潰,也陷入了閃擊戰遭遇持久戰和消耗戰的困境。
另一方面,蘇聯的戰場環境和氣候對快速打擊影響太大。由於德軍統帥部推遲進攻莫斯科時間4個星期,客觀上使機動作戰因環境和氣候影響大打折扣,不得不說,造化弄人,古德裡安也是有力使不上,有勁沒地方用。
更重要的是,德軍統帥部的長臂管理,使古德裡安壯志難酬。按古德裡安的想法,他率領第2裝甲集群想怎麼打就怎麼打,第4集團軍跟上就可以,但德軍統帥部偏偏要把他的裝甲部隊置於第4集團軍的管轄之下,而4集的指揮官克魯格又與古德裡安不和,這樣的配置使古德裡安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而從戰場戰術來講,古德裡安一心想著先打下莫斯科再說,而德軍統帥部卻非要把戰線延伸到莫斯科東部的高爾基,客觀上講,古德裡安是打不動攻不下,困難太多,他才不得已找統帥部理論去,結果丟了烏紗帽。
當然,對於德軍來說,莫斯科戰役的失利,最好的藉口就是氣候因素,而對古德裡安來說,除了氣候,還有內心的苦悶無法排洩。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莫斯科保衛戰》
精彩推薦: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頓河集群為何救援不成?喀拉蚩包圍圈難突破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反攻為何先圍殲羅馬尼亞軍隊?先弱後強
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判斷失誤進攻受阻,30萬蘇軍被圍殲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冬季風暴為何半途而廢?與天王星行動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