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古德裡安跟著閃擊戰大起大落,屋漏偏逢連陰雨

2020-12-11 島主說事

古德裡安作為二戰德軍閃擊戰的靈魂人物,更準確地說,他應該是在裝甲進攻領域研究得更多一些,可隨著閃擊戰在蘇德戰爭中的有勝有敗,他的軍旅生涯也出現大起大落,從1939年9月二戰爆發到1945年5月二戰結束,他經歷了從裝甲兵總監到陸軍總參謀長的輝煌,同時也難逃兩次被貶預備役和最終投降美軍的命運。是什麼原因讓古德裡安兩起兩落?又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人跟閃擊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呢?

01閃擊戰,裝甲進攻最有效的進攻方式

在二戰德軍戰鬥系列裡,論資歷和指揮才能,絕對輪不到古德裡安說話,可論對裝甲進攻理論的認識,整個德軍陣營中,又沒人能與古德裡安一比高低。正是他對裝甲進攻理論的研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使古德裡安成為了一個專家型的人才,這一點也是他沒有當上元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閃擊戰就是快速打擊,古德裡安將它上升到了戰略進攻層面。由於古德裡安經歷過一戰,親眼目睹了坦克在一戰戰場中無可替代的作用。在英國進行的一次軍事演習中,他對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又有了質的認識。他提倡,當其它兵種只有與坦克保持相同速度和進攻能力時,坦克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威力。而在諸兵種作戰中,坦克應該起主導作用,其它兵種要根據坦克的需要行動。基於這一認識,德軍將坦克從配屬位置上升到主導位置,組建多兵種合成的裝甲師時,坦克被推到了前臺。

另一方面,古德裡安的閃擊理論符合了第三帝國的擴張需要。古德裡安提出閃擊戰,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即突然性、機動性和集中使用火力打擊。而當時德國的綜合國力並不具備對外擴張的條件,但閃擊戰卻可以借其突然性和機動性降低戰爭成本,所以,古德裡安迅速從眾多軍事將領中脫穎而出,閃擊理論也成為了德軍發動二戰的首選。

從這個層面講,古德裡安對裝甲進攻理論的研究,正是利用了一戰後世界軍事變革的變動時期,英美為首的老牌軍事強國把目光放在建設一流的空中和海上打擊力量,而蘇聯又把主要進攻裝備放在提升炮兵和空中打擊方面,德軍以裝甲進攻為重點,就起到了異軍突起的效果。

02第2裝甲集群的進攻,為閃擊戰交了答卷

翻開二戰歐洲戰場的歷史,不難發現,雖然古德裡安創建了裝甲進攻理論,但他親自在戰場指揮的作戰卻並沒給他帶來莫大的榮光,倒是隆美爾、曼施坦因、莫德爾等一線將領,反而借閃擊戰贏得無數喝彩。究其原因,閃擊戰在戰場上仍有缺陷。

首先,閃擊波蘭佔領法國,古德裡安初嘗閃擊戰勝利果實。1939年9月1日,時任德軍第19裝甲軍軍長的古德裡安,下轄有第3裝甲師、第2和第20摩託化師,這在當時是屬於頂尖配置的快速機動打擊力量。雖然裝甲進攻確實出現了一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打擊效果,但也出現了戰場環境對閃擊戰影響較大的不利因素。如沼澤森林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等,這在古德裡安回憶錄中有詳細的記述。雖然兩戰下來,英軍被從敦刻爾克攆走,但古德裡安仍然對裝甲進攻有些許擔心。

其次,閃擊蘇聯,第2裝甲集群打得並不輕鬆。古德裡安對裝甲進攻的認識,也是隨著對裝甲集團的運用不斷在完善和鞏固。波蘭戰役以後,在進攻色當戰役時,他的第3裝甲師首當其衝,其時他就使用了集中裝甲優勢火力猛攻的方式,這為他的裝甲部隊獲得了「鐵甲尖刃」的稱號,同時也為其進攻蘇聯奠定了基礎。

但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展開後,身為第2裝甲集群的古德裡安並不輕鬆,因為隨著戰場向東延伸,其裝甲進攻的優勢也逐步分散,當曼施坦因第56裝甲軍在北線遭遇森林沼澤阻撓影響進度時,他的裝甲部隊也在斯摩稜斯克一線遭到蘇軍頑強抵抗,閃擊戰初步顯露出補給不足和受環境影響較多的問題。

再次,莫斯科戰役,古德裡安被迫下課。古德裡安在二戰中的精彩時刻實際上就兩個方面,一是創建了閃擊戰理論,一是在蘇德戰爭打響後,他的第2裝甲集群在中路打了幾場漂亮的戰鬥。由於古德裡安遵循裝甲打擊就要不停地進攻再進攻,客觀上,他與第3裝甲集群的鉗形夾擊,在戰爭初期確實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蘇軍在戰爭初期輸掉的幾場戰役,基本上都是輸在古德裡安的裝甲進攻上,如西方面軍的幾乎覆沒,基輔戰役的失利。但莫斯科一戰,古德裡安是第一次遭遇閃擊戰難題,氣候和補給難題給他下課做了註腳。

從這個層面講,坦克、火力、機動構成了閃擊戰的基本特徵,但歸結到一塊還是速度。而速度一旦遇到戰場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減緩,持久戰和消耗戰就成了閃擊戰過不去的坎。莫斯科戰役後,古德裡安貶到預備役賦閒的那一年,滿腦子思考的也是這個問題。

03古德裡安兩起兩落,成也裝甲進攻敗也裝甲進攻

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剛收尾,德軍統帥部又換掉了一批將領,古德裡安重新被啟用,還被委以裝甲兵總監的重任,而此時,在東線戰場擔當頂梁柱的曼施坦因正在醞釀發動一起用裝甲打擊改變戰場被動局面的戰鬥。

一方面,古德裡安接手時,德軍的裝甲力量已經青黃不接。與1941年進攻莫斯科不同,經過1942年一年的作戰,德軍在戰場上的裝甲力量基本損失大半,加上西線德軍又不斷地從東線彌補不足,客觀上使古德裡安著手對裝甲編制進行了改革。雖然1943年德國的裝甲生產能力也只有每年1955輛,但他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整編出了10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基本也滿足了東西兩個戰場的需要。

這一時期,由於古德裡安擴大了裝甲部隊的編制,將團擴編成旅,每個旅下轄4個營,又加大了虎式和豹式坦克的生產力度,如果沒有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和庫爾斯克兩戰拼光了家底,德軍在東線稍事休整,古德裡安的日子也能好過一點。這也是他強烈反對不能發動庫爾斯克戰役的目的,因為德軍的生產能力根本滿足不了前線的需要。

另一方面,讓古德裡安當總參謀長,是趕鴨子上架。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7月22日,古德裡安被任命為陸軍總參謀長,此時他手底下可謂要兵無兵要坦克沒坦克,對於他這樣一個對裝甲傾注一生心血的人,讓他當總參謀長真是難為他了。

古德裡安還是想起了老本行,仍然想利用僅有的幾個裝甲師做最後的努力,起碼在德國本土要保住。但他的想法全部被統帥部否決,不僅如此,他想保留的幾個裝甲師也被派到西線用於發動最後一戰,結果,莫德爾拼光了家底,1945年3月,古德裡安再一次被貶到預備隊,5月投降美軍。

總結:古德裡安與其它德軍將領有很大不同,他是個專業人才卻又願意出謀劃策,但僅僅是對裝甲進攻情有獨鍾。他所提出的閃擊戰理論在蘇德戰爭初期是有重大作用的,但為什麼在莫斯科戰役以後就喪失進攻力度了呢?戰爭是個綜合系統,想單方面依靠裝甲打擊來達到戰爭目的,其制約因素一直就存在。當巴巴羅薩計劃進行圖上作業時,保盧斯就提出補給困難、蘇聯戰場環境不利和交通運輸困難三大要素會影響閃擊戰效果,只是沒人理會他這個建議,古德裡安當時應該也和德軍統帥部一樣,對閃擊蘇聯的前景一直抱有必勝心理。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古德裡安回憶錄》

精彩推薦:二戰蘇德戰爭,人和武器以及戰場環境3方面的較量,打贏是硬道理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開闢第二戰場一拖再拖?3大因素影響進度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烏曼戰役中錯失戰機,第5集團軍有勁使不上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為何建議放棄基輔?南線兩個包圍圈正在形成

相關焦點

  • 二戰莫斯科戰役,古德裡安兵敗圖拉,閃擊戰遭遇惡劣天氣
    古德裡安,被稱為二戰德國「閃擊戰之父」,在他的頭上擁戴著許多光環。可在莫斯科戰役中,他的第2裝甲集群居然連名不見經傳的圖拉都拿不下來,這還不算,在隨後向高爾基的進軍過程中,他不僅與德軍統帥部頂著幹,還違抗命令被解除職務。那麼,古德裡安到底在莫斯科戰役中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呢?
  • 軍迷:閃擊戰無敵!古德裡安:什麼是閃擊戰?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到了德國閃擊波蘭,順著上一章說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所謂的「閃擊戰」,大家通過網絡隨意的搜索都可以看到大量鼓吹:閃擊戰、閃電戰的文章和視頻,無一例外都是說二戰德國創立的戰爭模式。而翁哥想說,如果你回到過去和古德裡安講:我懂閃擊戰!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蘇軍的大炮打得遠,德軍的裝甲跑得快
    二戰蘇德戰爭,圍繞閃擊戰和大縱深理論誰能技高一籌的爭論一直經久不斷。有人形容蘇軍的勝利是依靠大炮打得遠和拼兵力消耗來抵消德軍的閃擊戰,而德軍的上半場頻繁得手也是依靠閃擊戰的速度和快速機動佔了先機。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蘇軍的消耗戰到底是不是戰勝閃擊戰的根本原因呢?
  • 古德裡安為何難被封帥
    古德裡安被譽為「閃擊戰」的創始人、德軍裝甲兵之父,他與曼施坦因、隆美爾並稱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雖然蘇德戰爭已經過去了那麼長時間,但閃擊戰的話題一直經久不衰,原因就是德國進攻蘇聯時,前期打得順風順水,卻在莫斯科戰役中遭遇瓶頸。是閃擊戰不適合攻城作戰,還是蘇軍找到了戰勝閃擊戰的辦法?實際上,這裡面存在一個閃擊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的問題。01閃擊戰適合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下作戰?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說閃擊戰輸給了持久戰消耗戰?缺乏必要條件
    發生在上世紀40年代的蘇德戰爭,雖然德軍最終以失敗告終,但許多人仍然對閃擊戰非常感興趣。這不僅在於閃擊戰給二戰帶來了新的戰場視角,也給世界軍事理論帶來了新的挑戰,那麼,德軍的閃擊戰為何輸給了蘇軍的持久戰消耗戰呢?巴巴羅薩計劃難道沒有充分考慮到閃擊蘇聯的後果嗎?
  • 屋漏偏逢連陰雨,國安這是運氣不好嗎?
    今天這場又在上半場領先的情況下被扳平比分,還被罰下一個,10打11進行下半場比賽,真可以說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啊,國安並不是運氣不好,感覺最近幾輪比賽,國安全隊踢的都很浮躁,有些輕敵,所以才會形成這樣的局面,看看這場比賽的結果吧,也許熱內西奧該走人了!
  • 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
    1913年10月,古德裡安和Margarete Goerne(瑪加麗特·哥爾尼)終於結婚,並生有兩個兒子,二戰期間都跟隨裝甲兵部隊作戰,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將軍。一戰期間,他在騎兵部隊擔任指揮官和參謀長。1922年,古德裡安調任到陸軍運輸處,開始確立機械化觀念。
  • 閃擊之父——古德裡安
    雖然德軍將帥中優秀人物不少,但如果要優中選優的話,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裡安這三位將領是世所公認的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他們都是軍事天才,各有特點,其成就也難分高下。當第一次參觀古德裡安組織的坦克進攻演習時,面對排山倒海的鋼鐵洪流,希特勒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正是我想要的東西!」因此希特勒指示在物資和財力上要優待保證裝甲部隊。1930年,德國的摩託化部隊只有幾輛陳舊的裝甲偵察車和幾個摩託車連。到1932年,摩託化部隊還在使用模型坦克。而在古德裡安擔任裝甲兵部隊參謀長後,德國裝甲兵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35年,德國建立起3個裝甲師,古德裡安任第二裝甲師的師長。
  • 深度分析,二戰初期德國「閃擊戰」何以所向披靡?
    不,在二戰初期,法西斯德國的確如此,攻勢之凌厲,速度之迅猛,幾乎所向披靡,無人敢望其項背。戰爭過後,軍事家們一致認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希特勒的「閃擊戰」戰術。「閃擊戰」提出的背景要是在一戰期間提出閃擊戰,那幾乎還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要是和那個年代的軍事家們聊閃擊戰,那幾乎是等價於說「我今天的朋友圈又有很多人點讚」一樣天方夜譚。
  •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為何建議放棄基輔?南線兩個包圍圈正在形成
    二戰蘇德戰爭打響後,關於朱可夫建議放棄基輔的建議是否合適,一直成為爭議的焦點。有人認為史達林否決這個建議並沒有錯,放棄基輔等於正中德軍下懷,因為德軍南線進攻的目的就是佔領基輔;也有人認為,如果西南方面軍撤出基輔,在古德裡安第2裝甲集群和魏克斯第2集團軍南下之前截住他們,不僅可以避免烏曼和基輔兩個包圍圈形成,還可以依靠基輔以北的普裡皮亞特沼澤地建立穩固防線。
  • 古德裡安的閃擊戰術,從大獲全勝到黯然收場,結局可謂不勝唏噓
    這個德國將領就是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他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人,英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的評論他時說到:"如果沒有他,也許希特勒在剛剛發動戰爭的時候,就已經遭遇了失敗。" 德國裝甲兵的軍營中至今仍然懸掛著古德裡安的畫像,古德利安也被稱為"閃擊英雄"、"裝甲兵之父"。
  • 蘇德戰爭如果採用古德裡安的計劃,結局是否會不同?
    蘇德戰爭是二戰歐洲戰場的轉折點,納粹德國從最初勢如破竹,到中期艱難苦戰,再到後期全面潰敗,並最終導致了覆亡的結局。關於納粹德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原因的分析有很多,比如蘇聯的極寒天氣、德軍深陷兩面作戰的困境、蘇聯軍隊頑強的戰鬥精神等等。
  • 二戰蘇德戰爭,刻赤半島和哈爾科夫之戰,為史達林格勒戰役打基礎
    發生於1942年6月28日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的重要轉折點。但是,德軍為什麼要打這樣一場戰役,戰場重心又為何從中線重新轉移到南線?本來,蘇德雙方都在為1942年春季第二次莫斯科會戰做充分準備,為什麼戰鬥最終卻在史達林格勒發生了呢?
  • 獨家 解碼二戰戰術(4):閃擊戰的門道
    如果說閃擊波蘭是牛刀初試,那麼閃擊蘇聯就堪稱德軍閃擊戰的登峰造極之作。首戰德軍一口氣投入了190個師、3700多輛坦克、近5000架飛機、47200多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計500多萬人馬,這麼多士兵手拉手連起來,能從柏林一直連到東京。
  • 曼聯7號涉嫌種族歧視遭英足總正式指控,紅魔屋漏偏逢連陰雨
    如果卡瓦尼不幸並非英足總禁賽,那麼紅魔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
  • 屋漏偏逢連陰雨,行船又遭打頭風:擊垮你的不是這些,是遠慮不足
    正如俗語所說「屋漏偏逢連陰雨,行船又遭打頭風」。看看,房屋漏雨就算了,偏偏下起連陰雨,連陰雨是天天不斷的下雨,沒有晴天,修補的機會都沒有。行船在江面,掛起船帆,一帆風順多好,偏偏遇到逆風這個打頭風,若要繼續行船,得付出更大的力氣搖擼划槳才會前進,否則只有靠岸等待順風的到來,再揚風起航。
  • 打破「閃擊戰」無敵神話!帶你了解真實的二戰德軍閃擊戰思想
    但是,「閃擊戰」戰術並沒有把納粹德國帶向最後的勝利,這種戰爭初期「天下無敵」的戰法為何會折戟沉沙,深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其自身不可避免的根本弱點是導致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縱觀納粹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徵程,不論是在戰略上,還是在戰役上,納粹德軍都遵循著「閃擊戰」思想,它既是第三帝國發動戰爭的戰略思想,也是實施進攻戰役的指導思想。
  • 當西方的心理效應撞見東方的古老智慧:墨菲定律與屋漏偏逢連陰雨
    當然這是極端的情況,而通常情況下,所謂的墨菲定律,在我們國內也有類似的說法,叫做: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遭打頭風!
  • 古德裡安,閃擊戰創始人,為何能無罪釋放
    二戰中德國能夠迅速佔領大半個歐洲,閃擊戰戰術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作為閃擊戰創始人的古德裡安,在戰後應該受到嚴重審判才對,然而他卻做到了無罪釋放,只因他做到堅守底線,沒有虐待戰俘和屠殺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