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新冠!高福、嚴景華等學者開發防SARS、MERS通用疫苗設計

2020-12-18 中國生物技術網

眼下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以及此前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均由β屬冠狀病毒(CoV)引發。不過,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或疫苗仍未上市。

當地時間6月2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等人完成的一項研究,題為「A universal design of betacoronavirus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MERS and SARS」,提供了一種針對COVID-19、MERS和SARS的β冠狀病毒疫苗的通用設計。

研究團隊認為,目前迫切需要疫苗來控制疫情。冠狀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疫苗靶點,但由於免疫原性有限而被削弱。這項最新的研究則描述了一種克服這一限制的MERS-CoV RBD二聚體。

RBD-二聚體與傳統單聚體相比顯著提高了中和抗體(Nab)的滴度,並保護小鼠免受MERS-CoV感染。晶體結構顯示,RBD-二聚體完全暴露雙受體結合基序,這是中和抗體的主要目標。研究團隊基於結構設計進一步產生了穩定的串聯重複單鏈(RBD-sc-二聚體),成功保留了疫苗的效力。

研究團隊還將這一策略推廣到針對COVID-19和SARS的疫苗設計中,使NAb滴度提高了10-100倍。RBD-sc-二聚體在中試規模生產中獲得了較高產量,為進一步的臨床開發提供了支持。

高福等人在論文中指出,該免疫原設計框架可普遍應用於其他β冠狀病毒疫苗,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的威脅。

該研究由中科院北京生科院免疫與健康聯合研究中心(RNIH)、中國科學院大學存濟醫學院、海南醫學院熱帶轉化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比較醫學中心、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微生物生理與代謝工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疾控中心、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加拿大拉瓦爾大學、中國疾控中心團隊聯合完成。

研究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北京生科院戴連攀副研究員(同時為共同第一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教授、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新型疫苗及抗體工程研究組組長嚴景華研究員、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高福、嚴景華等在β冠狀病毒疫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包括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以及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在內的β冠狀病毒感染性疾病開發出了通用的疫苗策略。S蛋白上有一段受體結合區(RBD)直接負責與宿主受體的對接,是冠狀病毒一個十分有吸引力的疫苗靶點。它激發中和抗體的產生,阻斷病毒與受體的結合,實現免疫聚焦,且有望避免冠狀病毒免疫潛在的抗體依賴增強風險。然而,由於RBD分子量小,免疫原性有限,以之設計的疫苗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抗體的能力較弱。高福團隊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MERS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
  • 高福、嚴景華團隊和智飛龍科馬研發的新冠重組疫苗入臨床試驗
    6月23日午間,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宣布: 6月1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飛龍科馬共同研發的新冠重組蛋白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這是繼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類型的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之後,又一種新的技術路線研製的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我國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開啟國內三期臨床,國際臨床陸續啟動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這是我國第五款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新冠候選疫苗。這款疫苗的技術路線為「重組亞單位疫苗」,為科技部部署的的新冠疫苗「5 條路線」中的一種。此前四款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的疫苗採用了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兩種技術路線。
  • 中國新冠疫苗已開始了緊急接種,國藥集團這事兒給力!
    該疫苗於6月19日完成一期臨床試驗的志願者接種,預計8月份得到初步結果。中國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正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該疫苗由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研發,於6月19日正式進入臨床試驗。
  • 我國第五款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試驗將在烏茲別克斯坦開展
    原標題:我國第五款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烏國將納入五千志願者 摘要 【我國第五款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試驗將在烏茲別克斯坦開展】據新華網英文版11月14
  • 高福:國內暫時沒必要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建議分層進行
    高福在會後接受中新網等媒體專訪時,對當前新冠疫苗研發、中國疫情防控的成功經驗、疫苗接種應分層進行等進行了闡述。應對疫情中國從「閉卷考試」變「開卷考試」「事實證明,我們應對疫情有幾大法寶。」審慎樂觀看待新冠疫苗ADE反應全球新冠疫情之下,能否儘快研發出新冠疫苗成為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新冠疫苗研發會不會出現ADE更是備受矚目。抗體依賴增強(ADE)主要是指機體中存在的一種效應,該效應由病原體感染引起。
  • 趙振東:新冠疫苗守護者
    不管在家裡,還是在課題組,這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常說的一句話。他說,在保證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新冠疫苗的研發應該更快。只是,這個焦灼的聲音不會再響起了。
  • 英國發現新冠病毒變異,對疫苗保護能力和開發有何影響?
    新冠病毒突變株是否會讓新冠疫苗失效? 在輝瑞/BioNTech聯合開發的BNT162b2和Moderna的mRNA-1273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在世界各地啟動疫苗接種的關口,新病毒突變株的出現讓人擔憂的問題是,它們是否會讓新冠疫苗失效?
  • 全球新冠疫苗迎來上市潮!多國搶跑,能否改變疫情格局?
    預計在明年年初左右,全球將迎來新冠疫苗的密集上市潮。美國:12月11日,美國FDA批准了輝瑞公司新冠疫苗的緊急授權使用申請,疫苗最早於下周初就可展開接種,預計到年底將會覆蓋2000萬美國人。澳大利亞:因部分受試者接種後出現愛滋病病毒檢測假陽性結果,澳大利亞近日叫停一款本土新冠疫苗的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人體臨床試驗。阿聯:12月9日,阿聯成為首個正式批准一款中國新冠疫苗的國家。
  • 高福談新冠疫苗研發:滅活疫苗中國走得很快,反饋的效果也很好
    新華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近日,多款新冠疫苗陸續獲批並開始在多國大規模接種。中國攻堅克難,以嚴謹規範態度進行疫苗研發……目前全球疫苗有哪些不同類型?中國的疫苗研發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科學家對新冠肺炎病毒有了哪些新的認識?人們應如何看待疫苗的效果?圍繞網友關心的熱點問題,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
  • 新冠疫情來自哪裡?從時間軸上梳理一下,我們有權質疑,請解釋!
    英武整理的時間軸文字具體為下:5月2日,美國國防化學和生物防禦單位宣布投標國防部第一階段項目,包括開發sars和mers病毒抑制劑>On may 2, the U.S. defense chemical andbiological defense unit announced its bid for the defense department's firstphase of project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ars and mers virus inhibitors
  • 全球新冠疫苗知多少?
    熱度:一百多個疫苗在研  近期,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宣布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發起「全球合作加速開發、生產、公平獲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的倡議。在歐盟主辦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認捐大會上,這一倡議得到廣泛支持,各國承諾提供74億歐元資金,用於推動新冠疫苗研發、生產以及公平分配等。
  • Science:新研究表明通用流感疫苗的設計可能比預期的更具挑戰性
    2020年6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華盛頓大學和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常見的流感病毒毒株有可能發生突變來逃避由通用流感疫苗引起的廣效抗體。這些研究結果突顯了設計這類疫苗面臨的挑戰,應當有助於指導疫苗開發。
  • 22家機構17個新冠疫苗項目正在研發,誰將是疫情解藥?
    在重組蛋白疫苗方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團隊在本次疫苗研發過程中承擔了重組蛋白疫苗的研發任務。目前他們已經設計完成了疫苗產品,正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同時正在進行工藝研發的相關工作。三葉草製藥公司基於新冠病毒的S蛋白,研發了「S蛋白-三聚體」抗原疫苗。雖然該公司還未表示產品已經進入體內試驗階段,但是該抗原已經在多例病毒感染患者康復後血清中檢測到了病毒特異性抗體。
  • 中科院微生物所一新冠疫苗完成二期臨床試驗
    記者10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新冠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日前出爐:揭盲結果符合預期,新冠病毒重組亞單位疫苗在符合該臨床試驗方案的人群中具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繼續開展下一步臨床試驗。
  •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科學》:高福團隊發現2種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Emma Chou • 2020-05-18 11:24:
  • 中山大學張輝團隊開發新冠病毒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 Nanoparticle Vaccines Based on the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 and Heptad Repeat (HR) of SARS-CoV-2 Elicit Robust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來自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的張輝教授團隊基於自組裝的幽門螺旋桿菌鐵蛋白(Ferritin)二十四聚體,開發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 又一新冠疫苗在國外啟動Ⅲ期臨床試驗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2日,記者從中科院微生物所獲悉,由該所和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在烏茲別克斯坦正式啟動。這是國內首個在國外啟動Ⅲ期臨床試驗的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作為我國重點布局的五條疫苗路線之一,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由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和嚴景華研究員團隊研發,戴連攀研究員是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
  • 新冠疫苗研發,爭分奪秒的科技之戰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了離漢通道管制,我國的新冠肺炎防控也進入了常態化的趨勢。為最終戰勝新冠肺炎,我國疫苗的研發爭分奪秒。截至目前,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具體取得了哪些進展?不同技術路線的作用原理分別具有哪些特點?本次科普將為大家全面解答。
  • 中國再添新冠滅活疫苗 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巨大潛力
    (原標題:中國再添新冠滅活疫苗:由高福等學者領銜,高效、安全) 新冠大流行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