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機構17個新冠疫苗項目正在研發,誰將是疫情解藥?

2020-12-14 健康界

人類與病毒抗爭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古希臘的記載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疫情席捲一個又一個城市,然而當時的醫生卻束手無策。

疫苗的出現使人類第一次從預防的角度戰勝了病毒。WHO宣布天花被消滅的那天,全人類都為這個消息感到興奮。隨著不斷推出的疫苗產品,那些曾讓人們聞風喪膽的傳染病,最終停留在了歷史書上。

從SARS、MERS到新冠病毒,這次的疫情已經是我們新世紀第三次面對冠狀病毒的突然來襲。面對氣勢洶洶的對手,疫苗能否在本次疫情中大顯神威?又是哪種疫苗或將率先完成研發上市?

十幾款產品圍剿新冠病毒,先頭部隊已經開展動物實驗

自疫情迅速擴散以來,已經有十幾家企業和機構開始進行新冠病毒相關的疫苗研發。其中進展較快的部分企業已經完成了早期研究,進入到了動物實驗階段。

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部分企業和機構,動脈網整理

目前進展較快的部分疫苗產品,已經進入到了動物實驗階段。從統計中可以看出,進入動物試驗階段的疫苗產品主要包括了重組蛋白疫苗、DNA疫苗和mRNA疫苗三大類。

在重組蛋白疫苗方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團隊在本次疫苗研發過程中承擔了重組蛋白疫苗的研發任務。目前他們已經設計完成了疫苗產品,正在動物體內進行測試,同時正在進行工藝研發的相關工作。

三葉草製藥公司基於新冠病毒的S蛋白,研發了「S蛋白-三聚體」抗原疫苗。雖然該公司還未表示產品已經進入體內試驗階段,但是該抗原已經在多例病毒感染患者康復後血清中檢測到了病毒特異性抗體。

在DNA疫苗方面,由Inovio pharmaceutical、艾棣維欣、康泰生物等公司合作研發的DNA疫苗目前也已經進入了動物實驗階段。據稱Inovio的技術平臺只需要三小時就可以完成DNA疫苗的序列研發,並且此前已經進行過寨卡病毒、伊波拉病毒、MERS等流行性病毒的疫苗研發工作。這些疫苗在小鼠實驗中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mRNA疫苗方面,國內的斯微生物和美國的Moderna幾乎同時宣布開展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研究工作,隨後又分別在2月7日和2月10日先後宣布候選疫苗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其他一些仍未披露更多信息的疫苗研發工作,大多也都聚焦在這三種疫苗類型,尤其是重組蛋白疫苗和mRNA疫苗,更是已經成為了本次疫情中的研究重心。

以往冠狀病毒疫苗研發中積累的經驗,已經被應用到本次疫情中

在曾經的SARS疫情中,疫苗研發也曾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是由於技術的限制,當時的疫苗類型選擇非常有限,研發進展也比較緩慢。我國的SARS滅活疫苗Ⅰ期臨床試驗直到2004年12月才宣布完成並披露結果。儘管臨床試驗該疫苗有很好的安全性,同時已經初步證明了有效性,但是距離SARS疫情結束已經過去了一年半。

在MERS病毒流行期間,人們同樣對疫苗產業寄予厚望。MERS病毒自2012年被首次發現以來,連續7年持續導致散發性的傳染病。然而直到2015年,美國的研究人員才公布了MERS疫苗的研發成果,在動物實驗中收效良好。臨床試驗的進度更是受到了患者分布分散的影響,直到2019年《柳葉刀傳染病》上才首次報導了有關MERS病毒疫苗Ⅰ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經歷了兩次冠狀病毒的襲擊之後,如今的我們更加了解對手。以往在SARS和MERS疫苗上的研究經驗已經被應用到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中,加快疫苗的研發速度。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嚴景華研究員在相關採訪中就提到,他們的團隊近兩年研究MERS疫苗,在設計過程中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結果。當新冠病毒來襲之後,他們很快就把相關的策略和方法用在新冠病毒疫苗的設計中。

斯微生物CEO李航文博士在接受動脈網採訪時也提到:「我們從17年開始就開始從事MERS病毒、流感病毒、結核病毒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MERS病毒,與本次的新冠病毒同屬於冠狀病毒家族。我們在MERS上得研究經驗對於本次的疫苗研發有很大的幫助。舉例來說,在抗原及劑型的設計上,我們在進行MERS蛋白的疫苗研發時,選擇了S蛋白作為主要抗原並優化了相關劑型的設計。在本次的疫情中,S蛋白立刻就被我們標記為需要重點關注的抗原蛋白,並且我們也可以直接應用我們做MERS疫苗的劑型。」

S蛋白全稱為spike protein,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就在於S蛋白與ACE2蛋白的結合。在SARS病毒和MERS病毒中,S蛋白也行使著同樣的作用。

對於SAR病毒和MERS病毒的S蛋白,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很多的相關研究。因此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很快就有科研機構作出反應,開始解析新冠病毒中的S蛋白。2月15日,來自美國德州大學的團隊在Bio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已經使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結構,並分析了其與ACE2的親和力。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研究,除了新技術的輔助之外,以往對於S蛋白的研究積累也同樣至關重要。

除了此前提到的斯微生物和三葉草生物以外,Moderna的候選疫苗mRNA-1273也編碼了S蛋白。這三家公司都曾經進行過MERS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對S蛋白了如指掌。

在新技術與以往經驗的雙重助力下,研發人員們才能在獲取病毒序列之後的兩到三周內就完成疫苗的早期研發,並迅速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目前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的幾款產品,最早都將可能在4月中旬左右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那麼這些不同種類的疫苗產品究竟有著哪些區別?誰又最有可能拔得頭籌?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們已經見證了各種各樣新的疫苗技術的發展。從經特定處理後毒性減弱的減毒活疫苗,到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多肽抗原疫苗,再到基於核酸遞送技術的核酸疫苗,新生物技術正在越來越多的用到疫苗研發過程中。這些不同種類的疫苗都各自有著自己的優缺點,並不存在普遍意義上的最優解。

1、滅活病毒疫苗

滅活病毒疫苗使用加熱或化學方法將培養獲得的病毒滅活。滅活後的病毒失去了致病的毒性,同時保留了病毒殼體的主要抗原特徵,能夠激發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滅活病毒疫苗的研發流程非常簡單明確,無需概念設計和驗證環節,只需要找到合適的病毒滅活方法,就可以快速完成疫苗產品的製備。但是從以往的經驗上看,滅活疫苗可能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其滅活疫苗在60年代中期曾進行過相關的臨床試驗,但是該疫苗反而加重了受試者的病情。超過半數接種了疫苗的兒童回到醫院尋求治療,甚至出現了受試者死亡的情況。因此儘管滅活病毒疫苗在SARS病毒的相關臨床試驗中取得了一定搞得成績,在新冠病毒疫情中使用滅活病毒疫苗仍然要慎之又慎。

2、減毒活疫苗

減毒活疫苗通過特定手段對病原體進行處理,使其發生變異,然後將病毒傳代,從後代中挑選出毒性較弱的毒株繼續重複上述過程,直到獲得不會引起疾病發生的毒株。

減毒活疫苗較滅活病毒疫苗免疫力強,作用時間長。但是其缺點也和明顯。前期的病原體傳代和篩選的過程非常長,很難在短期內完成早期產品的開發。基於這樣的特點,減毒活疫苗可能並不能解決當下控制疫情的需求。

3、重組蛋白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是將能表達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序列,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轉入原核生物中,使其能大批量表達抗原蛋白。再將表達的抗原蛋白提取純化,用於接種。

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已經有比較廣泛的臨床應用,比如常用的B肝疫苗就使用了B肝表面抗原HBsAg用作重組蛋白疫苗。其最大的優點在於,經富集甚至改造過的重組抗原蛋白具有極強的免疫原性,並且生產工藝目前也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另一方面,重組蛋白疫苗目前只能使用一種蛋白抗原,並且會引發機體的部分非特異性免疫反應,這些都是限制重組蛋白疫苗發展的因素。

基於成熟的測序分析技術,以中科院為首的各大科研機構在疫情發展之初,就已經從患者體內分離出了新冠病毒毒株並進行了相關的測序分析工作。從測序結果中篩選出的抗原序列可以直接用於重組抗原蛋白的生產。因此目前重組抗原蛋白疫苗的研發進展比較順利,嚴景華研究員團隊的相關成果已經進入了動物實驗階段。

4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

這三種不同的疫苗在生物學機理上很相似,都是將編碼抗原蛋白的基因序列遞送至人體內,利用人體細胞生產病毒抗原,並引起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DNA疫苗和mRNA疫苗從遞送方式上,都是以非生物的遞送方式為主,比如使用納米材料包裝;而病毒載體疫苗則是將核酸包裝在已經去除毒性的病毒殼體中,通過生物學方法將核酸遞送到細胞內部,常用的病毒載體包括腺病毒、麻疹病毒等。

病毒載體疫苗的研發在這三種新生物疫苗中是最為複雜的。不僅需要篩選出合適的抗原,而且需要選擇合適的載體病毒。並且病毒載體本身也會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因此其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影響也複雜得多。

DNA疫苗和mRNA疫苗使用通用的包裝外殼明顯的縮短了劑型研發時間;同時利用人體自身的細胞生產病毒抗原也可保證人體發生更多的特異性免疫反應,而不是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產生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但是DNA疫苗和mRNA疫苗目前都還沒有任何同類疫苗獲批上市用於人體(有獸用疫苗獲批),人們對於核酸疫苗潛在問題的認知還不夠充分。

具體到兩類核酸疫苗上,DNA疫苗導入的DNA片段具有長期持久性,有些研究表明,這些DNA可以存在長達2年。外來遺傳信息在細胞核內的存在會帶來整合入宿主基因組的風險,並可能因此引發突變,甚至導致癌症。而mRNA本身容易被降解,所以並不存在影響基因重組的問題。但是在mRNA疫苗的相關臨床試驗中,有部分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這也使得大面積使用mRNA疫苗可能存在一定隱患。

不同種類疫苗的優缺點對比

綜上,我們對多種不同的疫苗進行了總結。應對本次疫情,研發速度最慢的減毒活疫苗和病毒載體疫苗基本可以被排除在外。滅活病毒疫苗目前還沒有進展披露,但是在科技部的相關報導中,滅活病毒疫苗在其安排的技術路線之列。剩下的三種,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都已經有相關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在迅速跟進,並且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在早期研發完成之後,後續的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部分,這三種疫苗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但是重組蛋白疫苗還需要進行生產工藝的研發,可能會拖慢其臨床試驗的進度。因此我們認為mRNA疫苗和DNA疫苗更可能成為本次疫情中最先完成臨床驗證的疫苗產品。

在興奮之餘,我們還是要多問幾個問題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快速進展,確實非常鼓舞人心。但是在興奮之餘,疫苗研發本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相比於完整的疫苗研發流程,在早期研究中研製出疫苗樣品其實才剛剛完成了疫苗研發的第一步。

在一款疫苗完成了實驗室中的早期概念驗證之後,後需還要進行複雜的工藝研發、動物實驗、臨床試驗、申報審批等多個步驟,才能最終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批准用於具體的預防或治療環節。

舉例來說,2月7日斯微生物宣布候選疫苗小樣已經送往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進行進一步的動物實驗,如果順利,最快能在4月中旬進入臨床試驗。假設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Ⅰ期臨床試驗的時長被控制在三個月,我們最早也要到今年7月才能獲得這款疫苗的初步臨床結果。但是按照以往的疫情發展,新冠病毒疫情有可能將在今年夏季結束,這款疫苗也可能最終無法被用於疫情防控。

對於這一點,李航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想要在疫情結束之前做出一款疫苗確實是比較大的挑戰。我們當然也非常希望本次疫情能儘早結束。但是本次疫情目前為止表現出的幾種不同於以往的情況,比如目前還沒有確定中間宿主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都可能對本次疫情的大規模傳播造成一定的隱患。所以我們的疫苗研發工作,其實是在為疫情的發展做好最壞的打算。」

實際上,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除了用於控制本次疫情之外,還將可以作為疫苗儲備,防止未來再次發生新冠病毒的大規模疫情。因此無論如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都是有其實際價值的。而之所以要儘快完成疫苗研發,除了儘可能在疫情接觸前投入使用外,還要考慮到疫苗的臨床試驗問題。如果疫苗研發時間太長,超出了疫情的持續時間,很可能會因為沒有患者導致臨床試驗停滯,研發中止。

另一方面,假如疫苗產品能夠在本次疫情的持續時間之內完成驗證,能否在短期內完成大批量的疫苗生產也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重組蛋白疫苗已經在臨床上有著廣泛的應用,相關的生產技術也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對於病毒載體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等新技術產品來說,相關產能可能很難滿足臨床上的需求。

對於這一問題,李航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mRNA疫苗雖然是新興的領域, 但由於採用新型製劑技術及合成技術,近年來在量產上也已經取得很大進展;比如說mRNA合成,我們目前也能初步滿足臨床實驗較大規模使用量的需求, 而且產能也能迅速擴大。所以對於未來的疫苗供應,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相關焦點

  • 韓國15家藥企著手研製新冠疫苗和藥物;日本藥企AnGes開始研發新冠...
    韓國製藥生物協會3月9日表示,國內有15家生物製藥企業已開始或正準備研製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和藥物製劑,但預計完成研發和臨床試驗至少需要數月甚至數年。韓國GC綠十字和SK生物科技等5家藥企宣布開始研發新冠疫苗,賽爾群等10家藥企也已著手或準備研發相關藥物。賽爾群通過分析治癒者血液研發藥物,醫企Immunemed則正在研究使用抗流感藥物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國立保健研究院、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韓國化學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4家機構也為研發新冠疫苗和藥物正在積極推進民官合作。
  • 新冠疫苗進展神速,12家上市公司已擠進研發賽道
    來源:金色光新冠肺炎肆虐,在國內疫情逐步控制趨勢之下,近日涉及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及疫苗研發進度方面均傳來好消息。疫苗作為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進展程度更是備受關注,目前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新冠疫苗的緊急研製,而首款重組新冠疫苗也於近日宣布研製成功,並已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 馬雲公益基金會資助澳洲研究機構加速推進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在此次疫情中,該研究所為中國之外全球首家在實驗室環境中培養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的科研機構。馬雲公益基金會的該筆捐贈將全部用於Doherty研究所目前針對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計劃,旨在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帶來積極影響
  • 6穗企攻堅新冠疫苗研發
    而廣州生物產業聯盟方面介紹,「十四五」期間,廣州將緊跟國家生物醫藥產業一系列重大政策變化,給予核酸快速檢測產品和疫苗研發領域的項目經費支持。  「在這次疫情面前,廣州一大優勢就是檢測機構力量比較強大,擁有多家集團化、連鎖化的第三方醫檢機構,大家在各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解局「一針難求」:誰在領跑新冠疫苗研發?免疫保護期有多久?產能...
    疫苗研發如火如荼,距離大眾接種還需多少時日?新冠疫苗產能目前又準備如何,會否一劑難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話多家疫苗研發領軍團隊及相關頂尖專家,一窺其貌。疫苗研發有望年底前完成 後續審批將爭分奪秒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昊毅 攝回首3個月前,以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Ad5-nCoV和Moderna的mRNA-1273排頭陣,新冠疫苗研發開始邁入臨床試驗階段,而時至7月初,全球已有17款疫苗相繼進入臨床階段,新冠疫苗的研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進展
  • 病毒全球爆發,美國卻想壟斷「解藥」?疫情背後的大國較量
    這時,病毒的「解藥」——疫苗,就有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誰先開發出疫苗,擁有疫苗,就將擁有巨大的主動權,甚至是控制權。美國和德國之間就正在爆發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爭奪戰。1/ 這家德國小公司,還有幾個月也許就能拿到「解藥」3月2日,國外疫情徹底爆發前期。那天,川普和副總統彭斯、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部長Alex Azar召集10家頂級醫藥公司高管開會,主題就是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 美國疫情新「震中」情況緊急?多國積極摸索研發疫苗
    中新網7月15日電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7月15日20時17分許,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1334萬例,累計死亡近58萬例。目前,全球疫情持續惡化,多國開始收緊防疫措施;受疫情影響,法國總統馬克龍警告該國或將有百萬人失業;對於遏制疫情具有關鍵作用的疫苗,其研發工作正在多個國家順利開展。
  • 醫藥健聞周刊|全球將對新冠疫苗研發投資20億美元;渤健高管會新冠...
    新冠病毒相關資訊全球未來將對新冠疫苗研發投資20億美元。目前全球逾20家公司及公共部門在爭分奪秒地研發新冠疫苗。專業人士稱,未來1至1.5年的投資將高達20億美元。三年前,為了抗擊威脅全球健康的新疾病,多地政府、業界和多個慈善機構聯合成立了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該聯盟已贊助了四個新冠肺炎疫苗項目,Moderna的也在其中。
  • 新冠疫苗還要等多久?中美賽跑競速,中國疫苗已注射進人體
    WHO此前曾預測疫苗有望在18個月內準備就緒。鍾南山在3月18日的發布會上也表示:「美國據說九月份能用在人身上,中國也在賽跑,估計前後不會差太多。」目前,國內外已有數家公司開始投入新冠疫苗的研製,激烈賽跑下,進展還在加速。誰在研究新冠疫苗?據國金證券3月6日發布的研報數據,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已經有超過20個新冠肺炎疫苗處於研發階段。
  • 全球新冠疫苗開打:數十億劑的訂單,誰將獲利最多?
    當地時間11日晚,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緊急批准了由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和德國BioNTech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簡稱「輝瑞疫苗」)。而在此之前,輝瑞疫苗已在英國、加拿大、巴林、沙烏地阿拉伯和墨西哥獲批,本周二英國成為全球首個開啟大規模輝瑞疫苗注射的國家。
  • 四川省正在開展6種新冠疫苗研發 川大研發的疫苗完成動物實驗
    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5月13日,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田雲輝作客省政府網站,就「培育創新主體 推動雙創再上新臺階」主題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其中就全省在推動防疫科研攻關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了介紹。據悉,在精準檢測方面,四川研發的3種檢測試劑盒通過國家應急審批,4種檢測試劑盒獲歐盟CE認證,1種檢測試劑盒獲新加坡HAS認證。相關產品已銷往義大利、西班牙、波蘭、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臨床救治方面,四川制定了4個新冠肺炎呼吸治療專家共識,14項全病程管控關鍵技術方案。建立「新冠肺炎遠程會診系統」。
  • 全球新冠疫苗研發「加速跑」 誰能最先成功
    臨床數據是判斷疫苗效果及安全的唯一標準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有競爭。  如今,這種「競爭」在新冠疫苗的研發上正在凸顯。與傳統疫苗研發相比,新冠疫苗研發的速度可謂驚人。
  • 新冠疫苗出來了,你會去打嗎?|新冠疫苗|試驗|臨床|研發|基因|-健康界
    這支疫苗是港股上市公司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CanSino Biologics, China)和中國軍科院軍事醫學研究所的合作項目。它屬於腺病毒載體疫苗,採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原理是讓腺病毒攜帶新冠病毒的致病抗原進入人體細胞,從而合成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這種技術相對成熟,曾被用來研發出伊波拉病毒疫苗。
  • 國際疫苗監督機構:富裕國家買走全球逾5成最被看好的新冠疫苗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國際疫苗監督機構:富裕國家買走全球逾5成最被看好的新冠疫苗,數十億人無望接種(觀察者網訊)新冠疫苗接種讓人們看到生活回歸常態的曙光,但這片曙光卻可能無法灑遍全球每一個角落。該機構分析發現,如果富裕國家囤積的疫苗都被批准使用,那麼這些疫苗可供其國家公民進行3次免疫接種。該機構舉例稱,加拿大的訂購劑量已經足夠對該國公民進行5次接種。與之相對的是,在67個較貧窮的國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望在2021年年底之前接種疫苗。
  • 中美英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國5款疫苗領跑全球 誰是疫苗之王?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截至6月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達625萬,死亡人數37萬。而只有有效的疫苗被研發出來,人類才算終於戰勝了新冠病毒。目前,有能力的國家都在加緊進行新冠疫苗的研發。
  • 強生CISO:新冠疫苗研發機構每時每刻都在遭受著黑客的網絡攻擊
    E安全12月8日 據外媒報導,在疫情期間,強生(Johnson & Johnson)等醫療保健組織發現,由國家資助的黑客發起的網絡攻擊激增。據了解,目前黑客正在加強對強生等參與新冠疫苗研發的醫療行業組織的攻擊。據知情人士透露,朝鮮黑客已經將美國、英國和韓國從事新冠疫苗研發工作的六家製藥公司列為攻擊目標,朝鮮政府正在尋求可以出售或武器化的敏感信息。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疫苗研發|新冠肺
    新冠肺炎幾乎一定會改寫疫苗科學的未來,哈佛醫學院病毒與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Barouch說。「我們看到,當面對真正的全球性危機且擁有充足資源時,疫苗研發的速度可以有多快。」他說。製備疫苗的新方式,如使用信使RNA(mRNA),已經在疫情應對中得到了驗證。「它讓我們看到,研發過程可以在不犧牲安全性的情況下大幅提速。」
  • 疫情「寒冬」之下,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進展如何?
    儘管結束疫情「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誠如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所言,新冠疫苗研發進展使人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光芒」。為應對疫情,俄羅斯、英國已率先開始為民眾接種疫苗,部分國家公布了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還有一些國家正在積極進行疫苗訂購。
  • 僅靠疫苗或無法終結新冠疫情
    此外,美國也在加快部署,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當地時間10日將決定是否批准輝瑞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一旦獲批,美國最早11日對普通民眾放開新冠疫苗接種。  一切看似都在朝好的方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就意味著人類能很快終結新冠疫情嗎?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和很多專家提醒道,單獨使用疫苗不會結束疫情大流行,研發疫苗和批准接種只是第一步,將疫苗安全分發到全球仍面臨不少挑戰。
  • 各國激烈競逐新冠疫苗,誰能率先勝出?
    通常情況下,疫苗的臨床試驗分為三期,一期主要評價安全性,規模較小,二期評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時探索接種免疫程序和接種劑量,三期是評估疫苗有效性的關鍵,需要進行大規模試驗。 新冠疫情下,疫苗研發的時間將會大大縮減,預計最早的試驗疫苗將於今年秋冬季節可用於預防性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