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柴燒——備前燒

2020-12-16 茗嘴
備前燒

日本柴燒 備前燒

燒產於日本六大古窯產地之一的岡田縣,是六大古窯中最古老的一個,距今已發展一千多年,先後經歷了鎌倉時代、室町時代、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大正時代,以及現代等發展時期,其中有些備前燒家族從十五世紀一直傳承至今。19世紀和20世紀,隨著人們喜歡上釉色鮮豔的陶瓷後,備前燒一度衰落。金重陶陽、藤原雄、伊勢崎淳等形成近代復興備前燒的重要力量。

備前燒採用登窯,類似於景德鎮的鎮窯,呈階梯式遞升搭建,有利於蓄溫、升溫。使用取自於稻田裡含鐵量較高的泥土,在1200度的高溫下連續燒10天到14天,消耗10噸左右的赤松木燃料,使得陶瓷表面呈現出豐富自然的顏色變化,利用紅松木燒制的灰燼粘附在陶器表面,高溫下熔融成草木灰釉產生獨特變化的紋樣。由於赤松木富含鐵質,燒陶瓷器大多有著黃、褐色的外型,不上釉、不繪彩,呈現一種優美的古樸風味。

備前燒所採用的登窯是半地下式的穴窯,是一種效率較為低下的窯。沿山的斜面挖溝,用黏土搭建頂棚和側壁,在備前燒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實現高溫燒成,不斷加大地面的傾斜度、地面面積以及更寬廣的頂棚。在燃料充足的情況下,燒制過程中產生不同斑紋,這種斑紋的生成被稱為「窯變」,是備前燒的生命之所在,也成為現代柴燒主要的藝術表現。

備前燒歷史上生產的產品種類主要有碗、碟、缽、壺、甕等實用器,早期器物製作大多較為粗糙,碗、碟的底部大多是線切、平底,甕的口部水平或外翻,底部大都是圓底風格。燻燒還原燒成的作品都是灰白色,胎土細膩,深受須惠器的影響。室町時代,在大型陶器上,已形成東日本使用常滑燒、西日本使用備前燒的大致格局,備前燒的知名度從地方擴大到全國,與當時南北朝的動亂加速了各地文化交流密不可分。至江戶時代,出現了備前燒歷史中最特殊的產品,即彩色備前、白色備前、繪備前,突破了備前燒不上釉、不彩繪的傳統。岡山縣山陽町的古剎千光寺收藏的福安元年銘四耳壺,是備前燒壺中最古老的紀念銘的壺。黑褐色的瓶口、黃褐色自然釉的壺身,說明備前燒的燒制技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

室町時代備前燒和茶道也開始有了一定的關聯,村田珠光在其弟子古市澄胤贈與他的《茶道秘傳》中提到,備前燒和信樂燒是當時茶陶的最好之物。備前燒深受當時最高統治者和茶人的喜愛,其所表現出來的質樸侘寂之美,雄渾自然之風,迎合當時的時代氣息。相國寺舊寺域等遺址出土了大量的茶葉罐、淨水罐、酒壺、八寸碟等茶道器物,都體現了備前燒與茶道的關係的密切程度。

現代備前燒從作品形式到燒制方式都越發注重個性藝術語言的表達,致力於備前燒復興的陶藝製作家如被稱為「備前燒鼻祖」的金重陶陽、賦予室町時代的雑器以近代造型感覺的藤原啟、用食鹽窯燒制典雅青備前的藤原樂山、在大型陶雕作品上發揮優秀技能的浦上善次、用傳統燒制技法燒制五角或八角器皿的金重道明等。這些製作家熱心於陶藝活動,將陶器製作的基本樣式從以茶陶和裝飾品為中心到加入了繩文、須惠、雕塑、鑲嵌等備前新技法製作各類器物,展現了備前燒更廣闊的的未來。

柴房正是在汲取了各種柴燒藝術的燒制特點,創燒出具有獨特藝術風貌的柴燒茶器,如備前燒從早期的不上釉、不彩繪到後期施釉、刻畫、尚彩,給了柴房創新時極大的啟發,但同時也摒棄了備前燒過於粗糙而不利使用的缺點。專注於茶道文化的推廣,首先應在器物的創作上和茶器愛好者的審美緊密結合,柴房以自然開採的原礦石製作成釉,通過柴燒獨特的氣氛,自然落灰產生的豐富變化,以巧奪天工的構思賦予作品獨特的藝術品位,在中國傳統陶瓷器精緻、儒雅的藝術特色中融入萬千變化,造化自然。

圖文原創來自柴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日本意向】柴燒工藝
    何為柴燒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
  • 備前燒|有一種工匠精神叫備前燒
    備前燒以其地理得名,為日本六大古瓷之首。
  • 極簡柴燒的前世今生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土 SOILl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 一文讀懂日本備前燒 前世今生 資料 加(視頻)
    備前焼是柴燒的一種 用良質的陶土一個一個做成形乾燥後、不需要繪圖和上釉,直接燒出、可以充分表現出土的味道。
  • 山本陶秀的備前燒
    - 前言 -伊部三人眾」是備前燒重新走向繁盛的關鍵人物
  • 柴窯與柴燒
    早期燒窯使用的木柴,大多數時候,是用雜木,當然就跟燒柴火灶差不多,有什麼燒什麼,也有個專門的詞,叫槎柴,燒槎柴的窯都稱為槎窯。古時有張騫乘槎浮海的傳說,也是這個字。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杜甫有詩:乘槎消息近,無處問張騫。清代官窯陶瓷中也經常描繪這個故事。大體上屬於神仙故事一類。
  •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
    柴燒的真正意義是哪些?汽窯、電窯燒制時添加木屑或松木油使得陶坯表面形成類似柴燒的基本紋理算是真正柴燒嗎?陳朝超柴燒近些年隨著傳統手工文化的興起,古老而又傳統的柴燒工藝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和青睞,柴燒陶瓷品也漸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當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柴燒陶瓷製品,伴隨而來的也是有著不同的反響和問題出現。
  • 柴燒,追求它的侘寂之美
    喜歡柴燒器物,就是因為這種古樸又安靜的器質,火與土的自然交融,變幻出獨一無二的靈性。柴燒器物推崇極致的簡單古樸,它的魅力在於質感,一種經歷了自然風化的,非常柔和的光感和手感。這種質感不是取決於人,它是一種火與土共同作用形成的美。每一件成品的顏色、形狀和肌理都千差萬別、耐人回味。柴燒源於中國,盛於日本,最後流傳到臺灣,現在倒成為時下潮流。
  • 燒柴 、柴窯、柴燒,五分鐘看完一萬多年的陶瓷美學歷程
    什麼才是真柴燒?柴燒美在哪?從歷程說起!運用自然,改變自然,欣賞自然。人類三種生活能力推進的陶瓷美學歷程。從燒柴、到柴窯、再到柴燒。再欣賞自然,沒有人能像自然一樣奢侈的決定泥和火的色彩,是柴燒美感之成。 柴燒、只取自然的木柴和泥巴為直接原材。
  • 柴燒窯變的一萬種可能
    在柴燒窯變的基礎上進行作畫,是一種頗為新穎的嘗試。傳統柴燒止步於落灰和火焰的自然審美意象,柴房所倡導的「新柴燒」摒棄了傳統柴燒的厚拙氣息,使得器物更趨向於宋瓷的審美形態,典雅精緻,極大地拓展了柴燒器的聯想和想像空間。
  • 60個色澤溫暖 層次豐富的柴燒作品
    柴燒的陶藝作品的特點在於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產生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一般華麗光亮的釉藥不同;不重複且難預期燒窯的成果。它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燒陶藝家為它著迷盡心追求的原因。-柴燒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質,只要大原則掌握住,其他的呈現就視為隨機性的效果,柴燒陶的特質本來就不那樣精準,在預期效果外,出現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這也是柴燒迷人的部分。出窯時總是有出乎意外的收穫。-柴燒,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運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結合而成美麗作品。
  • 日本信樂燒
    >信樂燒的窯址位於日本滋賀縣信樂村,信樂窯從鎌倉時代(1185-1333)延續至今。信樂燒的特徵是體表附著焦色的窯變,是桃山時代(1573-1603)享譽盛名的陶器。        最近,信樂柴燒以它古樸稚拙的特色,漸漸受到我們國人的關注,信樂柴燒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主要在於它的獨特泥料的構成,雖是處於島國,但這裡的海拔大約800米,被稱為信樂高原。
  • 識別柴燒天然灰釉技巧
    柴燒作品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上釉的作品,是事先施釉後經過柴燒而形成,這類釉面具有一定的規整性、均齊性;而不上釉(自然釉
  • 建水紫陶柴燒茶葉罐與雲南普洱茶
    建水紫陶柴燒茶葉罐好的茶葉當然需要用好的茶缸來儲存,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存、還原、激發茶性,讓茶葉得到更好的轉化,比如建水紫陶柴燒茶葉罐!建水紫陶柴燒茶葉罐同時建水紫陶柴燒罐具有一定的透氣性、且沒紫砂透透氣性強,也不像瓷罐那麼密不透風,對普洱茶而言,由於普洱茶自身儲存需要微量氧化轉化的過程。
  • 杯中自有山水,壺中自有天地 | 柴燒-自然落灰釉
    先給大家淺談一下「柴燒」 「柴燒」-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柴燒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 「上釉的柴燒作品」,是在製作好的泥坯上施上調好的釉料,放入匣缽內,再入窯內燒制。木柴僅作為燃料,提供熱量的製造還原氣氛,匣缽在燃燒過程中阻隔木柴的落灰從而不影響器皿表面的乾淨和光澤。
  • 泥巴人打造柴燒陶藝的泥巴西施
    一位普普通通的陶藝愛好者,始終保持著一顆上進的心,卻得到了世界瓷都眾人認可的柴燒陶界「泥巴西施」的稱號。生命的歷程往往難以預料,閱歷過無數次的衝動、激情、冷靜、煩躁、失望、欣慰等路程,也經常在煩躁時掙扎,失望時落寞,也有傑作出窯時的滿足,生活路上的種種坎坷塑造出今天輝煌的品格。
  • 臺灣青年放棄佳能工作,專注做柴燒陶 人物
    如果匠人總是精益求精渴望突破,那麼柴燒陶也許是最富於探索的領域。「柴燒」技藝是中國最古老的燒陶方法,它的成本極高,而且有志於這門技藝的青年寥寥無幾。但幸運的是,在臺灣還有一位臺灣西線的城市中,「三義」位於臺北和臺中之間,這裡聚集了很多做陶和做畫的藝術家。宗文就是其中土生土長、較為年輕的一位。
  • 柴燒是什麼,為什麼茶友圈那麼流行--彌善說茶器
    從字面上看,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在工業社會的浪潮席捲而至之前,這一直是人們燒制陶器的主要方式。柴燒器為造化之作,燒成效果由土、火、柴、窯共同作用而成,其技出於古法,器與火焰相融,其痕得於偶然,每一器皆為孤品。燒制難度極大,一窯中可燒成的器物不過半成左右,窯寶更是數窯不可得一。
  • 變賣家當、回鄉燒柴...別人都說他瘋了,他卻繼承千年前的「寶藏」
    聽說謝振華依照古法燒了幾天幾夜的柴燒作品當天要開窯了,鎮上許多人都來看個究竟。只見謝振華緊皺眉頭,屏住呼吸,一塊一塊依次取下柴窯上的高溫耐火磚。他取磚的手,有些顫抖,額頭上沁出些許汗珠。一件、兩件……第一窯柴燒作品陸續出窯了!謝振華小心翼翼地捧著燒製成功的作品,喜悅至極。
  • 柴窯和柴燒都以泥與窯火交融創造的器物,但各自的追求不同
    柴窯和柴燒同樣以木柴作為燃料,卻有著本質的差異,柴窯追求的是器型釉色的協調美,柴燒追求的是千器千面的個性美,這和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念密不可分。正如有位朋友對傳統柴窯器推崇備至,而我卻對現代柴燒器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