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者究竟愚昧到什麼程度?看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就懂了

2020-12-14 讀文匯

清王朝,是我們國家封建史上的最後一個朝代,它是封建統治的巔峰時代,也是封建統治的末路時代,充斥著時代思想的碰撞,也引出了後來的時代更迭。從公元1636年,一直到公元1912年,整整276年,皇位更換12帝,直至最後的沒落。

從某個角度來說,清朝是一個思想大衝擊的時代,也是一個思想大啟蒙的時代,人們從封建的思想中逐漸將自己抽身出來,開始向新的時代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有過「戊戌變法」,也有過「洋務運動」,國人在逐漸覺醒的路上越走遠遠。但是,可惜的是,在最後,依舊是淪為魚肉,任他人像刀俎一般任意切割。

我們如此廣袤的土地,那麼多的人,最後怎會淪為敵寇的盤中餐,任意瓜分?尤其是面對日本,在當初慘敗究竟是為何?通過明朝的繪製的地圖便可知其中緣由,也可見,這大清的失敗和最後的滅亡,不過就是事情發展的必然罷了。

在明朝的統治過程中,一直都積極的對外,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鄭和下西洋」了,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前後7次,拜訪的國家有30多個,最遠的地方,到達了東非、紅海處。可見,明朝的統治者在眼界上是十分高明的,不是將自己封閉在王朝的疆域之內,而是去感知外界的變化,並將自己的影響力帶出去。

在明朝的對外交流中,是受到了很多外國人的追捧的,在當時,很多外國的人想要來到中國,一睹這明朝皇帝的真顏。有一個叫利瑪竇的人便給當時的明神宗帶來了一個意義極為重大的禮物——一幅自製的《萬國圖志》。後來,明神宗便讓馬哥太僕寺少卿李之藻根據這個《萬國圖志》,在萬曆30年,繪製出了明朝獨有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整幅圖長380.2釐米,寬168.7釐米,在圖上,不僅有陸地的輪廓,還有各種帆船和海生動物和陸生動物等。

在當時,這幅圖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了,雖說沒有先進的設備,但是,最後繪製得出的地圖卻是比較全面的,和現在的世界地圖可以說是相差無幾。由此可見,明朝之所以強大,和明朝統治者的眼界也是有著密切的聯繫的,從歷史上的「羅灣戰爭」便可以知曉,在這一場戰爭中,明朝將當時的「海上馬車夫」荷蘭打敗。

但是,反觀清朝的統治者,在眼界上便是過於窄小了。其中,最令人詬病的,便是閉關鎖國。

在當時,雖說清王朝確實是強大的,在領土上也是比較的遼闊,但是,最後,卻依舊是被列強欺壓。清朝的統治者稱自己的國家為「天朝上國」,在強大的同時過於傲氣,直至自大,沉醉字自己過往 的成就中沾沾自喜。另外,在清末,慈禧還將甲午海戰的軍資拿來修繕頤和園,說來實在是令人汗顏。

最後,「驕傲使人落後」,在自己的自大之下,看不起任何其他人,最後被被人甩出一大截。當整個世界都開始「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我們國家還在用著刀劍,又怎能敵得過列強的槍枝彈藥。說到底,到底是當時的統治者太盲目自大罷了。

明朝一直是我喜歡的朝代,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朝代的強大,更是因為明朝的統治者,他們給我的感覺便都是明君。

在中國史上,這個王朝,天子守國土,不割地,不賠款,是漢人的驕傲。

歲月沉浮,朝代更迭,但是漢室子孫,要好好了解自己的歷史。

原價168,現價128,全9冊,一起看看《明朝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看過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才發現,清朝的統治者究竟有多愚昧
    有學者認為,明朝的國號正是出自這句話。「大明」象徵著元、明之間的交替。明朝由朱元璋平定天下,而建立起來的,也是我國第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朝代。據悉,當年明太祖曾定都於南京,之後,明成祖又將國都遷到北京。 明朝的國力鼎盛,並且曾和外界交流,在當時創造了一系列地輝煌。當時,明朝工業和商品經濟十分繁榮,並且開始有了資本主義萌芽。
  • 看了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才發現,清朝統治者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中國的近代史,讓人感到刻骨銘心,無論是制度還是科技,奉行閉關鎖國的清朝,都已經和歐洲拉開了很大的差距,實際上,早在明朝中後期,學者就發現,歐洲已經逐漸追上了中國的腳步,甚至在一些技術上進行超越,比如明萬曆年間進行的抗日援朝戰爭,日軍購買的葡萄牙火神槍就讓明軍陷入了火力上的被動,靠著優勢的重炮才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 清朝皇帝到底有多愚昧?看了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你就全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清朝統治者愚昧無知,但不曾想他們竟然愚昧無知到這種地步!乾隆尚且如此,更別說後面的那些清朝統治者了,要是道光帝認真看看英國送來的禮物,裡面就有他們繪製的世界地圖!
  • 【地理探究】從明朝皇帝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的反應看明朝和清朝對...
    只做最有用的地理 可能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我國整個的封建王朝應該是從清朝開始大幅度的落後於世界的,這主要是因為清朝尤其是到了末期的時候,頻繁的割地賠款造成的一種主觀性的印象,但其實如果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上來說,我們相比於世界進步來說,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落後
  • 清朝燒掉的明朝世界地圖 中國放在了世界正中央 原版全部流落海外
    說起最早的世界地圖,那就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坤輿萬國全圖》,這幅圖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已經很接近了,而且首創性地將中國放在了世界地圖的正中央。《坤輿萬國全圖》,由明朝太僕寺少卿李之藻負責繪製而成。
  • 在中國早期,人們繪製出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
    在沒有衛星環繞,無法以上帝視角洞察萬物的時代,繪製世界地圖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長期引領世界,並建立了中華朝貢體系的古中國,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世界地圖的繪製。如果說《海內華夷圖》對域外諸國粗略的描繪源於對世界認知的缺乏,那麼這幅在對西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繪製而成的世界地圖,則完全體現了"中國居於大地中央,為天下,天下之外四海島嶼所居之人為夷狄"的古代世界觀,是一副非常傳統的中國式世界地圖。
  • 一張德國繪製的清朝地圖很有說服力
    到了漢武帝時期,滅衛滿朝鮮,設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元朝版圖14世紀後期,蒙古人在亞歐大陸的統治紛紛走向瓦解。明朝時期的朝鮮地圖1636年,皇太極率領10萬軍隊徵服了朝鮮,朝鮮被迫納貢稱臣。清朝基本繼承了明朝對朝鮮的宗藩關係。康熙發動雅克薩戰爭時期,朝鮮還派遣軍隊參加,並立下了大功。
  • 一張德國繪製的清朝地圖非常有說服力
    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公元前37年,扶餘(今吉林地區)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麗縣自立為王,建立了高句麗政權,簡稱為「高麗」。清朝基本繼承了明朝對朝鮮的宗藩關係。康熙發動雅克薩戰爭時期,朝鮮還派遣軍隊參加,並立下了大功。朝鮮派遣軍隊也是符合宗主國和分封國的義務的。清朝中期的許多國家地圖也把朝鮮劃入了清朝的版圖。1882年6月,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而後袁世凱率領軍隊鎮壓了叛亂,並上書李鴻章,提出將朝鮮設為行省,加強控制,可惜沒有被採納。
  • 真的是清朝讓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的嗎?你且看明朝時西方人的發展
    我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近代中國的發展落後,任人宰割的局面,讓我們一提到這些落後的原因,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清朝的閉關鎖國等封閉政策,才導致我國國力的衰微。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我國歷史上最封閉的時期並不是清朝而是明朝,我國的落後也是從明朝初現端倪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那我們就用事實和數據來說話!
  • 當清朝地圖壓在明朝地圖上 差不多多了三倍領土
    明朝初年,朝廷派一位女真人到黑龍江流域宣誓了一下主權,隨後,也沒有對黑龍江流域採取有效治理,東北的大多數領土不在明朝版圖。明朝最多算短暫的治理了一下東北北部,而實實在在的管轄,明朝最遠到撫順。 當清朝地圖覆蓋在明朝地圖上,領土大了三倍,主要多了西藏、新疆、東北等地。有人說明朝擁有西藏、新疆主權,可眼睜睜西藏、新疆的名字都是清朝給起的,這是真實的。
  • 從五張地圖看清朝的擴張歷史:從彈丸之地到統一全國
    1616年後金剛建立時的地圖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張地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之初的形勢圖。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宣告建立「後金」政權,自稱「覆育列國英明汗」。我們很容易就看出,那時候,後金政權的地盤,以建州女真為主,不僅遠小於明朝和蒙古,甚至還不及野人女真、海西女真。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
  • 古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3 隋唐至宋時期隋唐時期出現了以文字為主、地圖為輔的地理書——圖經;對各級行政區的圖經編纂和地圖的繪製唐朝政府已有明確的規定。以州府為單位繪製的地圖每三年要上報一次,兵部設有專門管理全國地圖的官員——職方郎,在州府地圖基礎上,朝廷定期繪製全國性地圖。這一時期的地圖學家和他的《海內華夷圖》也可參見到宋朝已經開始普遍使用「水平」、「望尺」「幹尺」來測量高差。
  • 地圖作為世界的圖像——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的千年之旅
    地圖作為世界的圖像——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的千年之旅作為16世紀地球儀和世界地圖補充讀物的相關指南中,經常包含這種類型的介紹。在此類介紹中,作者會強調,一個人坐在椅子裡,在一本地圖書陪伴下所完成的對遙遠異域的旅行,要比被難以預料的海洋所支配、在一條船搖晃的甲板上完成的旅行,更愉快也更安全。
  • 江蘇發現明代「世界地圖」,描繪了七大洲,古人早就到過南極洲?
    可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有西方先進的知識傳進中國,甚至已經有了較為完整的世界地圖。後人根據史料上記載的,明朝時期的世界地圖傳播範圍還是挺廣泛的,影響也很大,在明末的不少著作中,作者都展現出自己看過世界地圖,且還知道葡萄牙、荷蘭等地。然時間不過過去了幾百年的時間,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反而倒退了,若是有哪怕一點的了解,我國也不會陷入差點亡國的境地。
  • 為何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是什麼身份?
    在清朝電視劇當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句話:把某個欽差大臣或者把某個官員發配到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恐怕我們很多小夥伴對此特別模糊。 第1個:什麼是寧古塔?寧古塔究竟在哪兒?它僅僅是一座塔嗎? 第2個:披甲人是什麼人?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本來主戰的道光皇帝這才感到害怕,並且略帶驚訝地問了周圍人一句話:「英國在哪?有多大?和俄羅斯是否接壤?中國新疆是否有旱路可通?」  堂堂一國之主,地理知識的匱乏竟然到達了如此程度,可想而知普通老百姓對世界地理的認知水平。話不多說,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討分析下,清朝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在清朝鼎盛時期,日本的佔地面積僅僅只是中國國土的三分之一,那個時候的滿族人是看不起日本的,在他們眼中,日本只不過是一個彈丸小國。 但是最後就是這麼一個彈丸小國,戰勝了大清,甚至差點佔領了整個中國。既然日本知道中國實力強大,佔地面積廣,他們為何還敢打中國?其實原因很簡單,你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 鼎盛時期的清朝和明朝相比 誰更厲害一些
    明朝剛剛建立時,只是一個南方政權。朱元璋經過連年徵戰,消滅了各地割據政權,將元朝統治者趕回蒙古。朱棣即位後,繼續徵伐北元。此外,還在東北方向不斷擴充明朝的疆域。因此,永樂時期,明朝的國土面積達到最高峰值——據《中國歷代疆域面積考》記載,當時明朝的國土面積為997萬平方公裡,已經超過了漢朝和宋朝。
  • 為什麼說清朝取代明朝充滿了「天意」的成分?
    其實,世界歷史角度來說,清朝也是不折不扣的中國歷史組成部分。1、清朝的國際地位在清朝的時候,世界歷史也進入了近代部分,近代的國際秩序也在這個時候形成了。並且,國際法也隨之產生,按照國際法的概念:清朝屬於中華帝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