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當代史的科幻書寫,你是否相信平行世界,相信外星人?

2020-12-16 我是燕子呀燕子

評論劉慈欣的《三體》是件困難的事情,因為可以選擇的角度太多。反覆思量過後挑了這個角度,在我看來,寫一部好的科幻小說,或者一部適合評論家們的科幻小說都不是難事,但是當作家的心思並不是用在這些上面,而是捎帶著完成了這兩件事的時候,就並不是那麼容易了。很容易看出,劉慈欣在《三體》中表現出來的野心很大,不僅是試圖將自己的作品序列進行系統化整理和某種程度上的超越,更重要的是試圖給出一些達到「科幻」這個語詞內涵之中的嘗試。這些嘗試的可貴之處勇氣可嘉,以至於《三體》作為一部小說這樣那樣的問題都不足以稍稍削弱這種嘗試中閃耀著的光芒。

作為一部小說的《三體》,並不是一部足夠好的作品。這種鏡框式的敘事結構在這部小說中,鏡框反而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對於葉文潔經歷的插敘事實上並不適合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表達。這便是其結構上最大的敗筆。此外,劉慈欣作品一貫疲弱無力的人物塑造,在這部小說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

與《球狀閃電》類似,劉慈欣在《三體》中選擇的敘事人是汪淼,而這個敘事人僅僅提供了一雙眼睛——一個視點,在敘事中的作用並不比一個RPG遊戲的主角更重要,這個視角無疑是精心選擇的,因為劉慈欣的本意,從來都不是要塑造人物,因為他的科幻構思太過宏大,留給人物的地方本來就不多。然而這個視角事實上也存在問題,部分章節,尤其是插敘章節,明顯可以看出視角轉換的不流暢。在另一方面,小說中採用的文本拼貼的寫作方式,運用的還不夠純熟,無疑「三體」遊戲的有關章節和紅岸基地解密文件的章節中,這種拼貼的方式是十分有趣和有效的,然而其他章節並未能很好地將這種手法統一。

然而這些都不是大的問題。或許這是一種症候,劉慈欣作為經歷文革的一代知識分子的成員,勢必會陷入某些知識界共同的書寫-表達的困境之中。在關於自我認知和知識分子社會角色選擇的表達中,劉慈欣選擇的是一種比較真誠的態度,某種意義上的「有機知識分子」,科學界的知識分子——至少葉文潔和汪淼的身上都體現出這種傾向,雖然他們的思考都十分之樸素。然而同時伴有的認同和書寫的困境,或許會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寫作中視角-身份的迷失。這便涉及到《三體》作為一個大眾文化文本傳達出來的某些微妙的東西。

2006年,文革40周年,中國科幻界三巨頭「何慈康」中的兩人都發表了涉及文革的重要作品(另一部是王晉康的《蟻生》),這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事實上,在中國科幻新生代十幾年的寫作過程中,中國科幻小說已然逐漸轉向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文化文本——科幻小說本來的面貌。而《三體》和《蟻生》作為在操作上比較成功的案例,其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我們終於看到了科幻小說對於「當代史書寫」這一充滿陷阱和荊棘的領域的回應。

還是說《三體》之中的文革敘述。正如戴錦華所言,文革之後,合法的文革敘述只有兩種途徑,一是「挺身抗暴」的英雄,二是「苦難深重」的民眾。《三體》也未能另闢蹊徑。文革敘述不僅僅是一個頗具噱頭的時代圖景,也是情節的結構性動力——葉文潔做出回應外星文明決定的核心心理動因。文革中的遭遇使她徹底地對人類文明失望,從而以這種超乎尋常的背叛——事實上也是被指認為「他者」之後試圖尋找認同——來完成她的反抗和復仇。文革被描述為一場災難,並且,在伊文思的經歷中,劉慈欣將這種災難擴展為人類工業文明帶來的災難。在劉慈欣看來,文革的災難尚且容易理解,而工業文明的災難是隱秘的,是只有精英知識分子——葉文潔和伊文思等人才能意識到的源於人性的災難。

於是這些精英知識分子選擇拋棄「愚昧無知」的大眾,仰仗於一個外星文明可能,僅僅是可能,帶來的毀滅或救贖。這似乎是「他們」眼中對重重危機之中人類文明唯一有效的解決方式。然而劉慈欣並未對這一點的合法性做過多的道德評判(而事實上這裡確實是一個展開和深入主題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所謂「宇宙道德」的探討),並且在此後的行文中,似乎也並不認同這種「精英知識分子」的決定。在結尾處,劉慈欣給出的「拯救者」是史強這個粗俗的警官,給出的「想像性的解決」卻是「殺不盡的蟲子」,是那些精英知識分子之外的力量。這一點非常有趣,劉慈欣在知識分子認同上的搖擺不定彰顯無疑。

然而這畢竟是一部科幻小說。劉慈欣雖然試圖給出一個關於中國當代史的描述——從文革到新時期,然而他有意或無意地從中國社會的現實滑脫開去,將故事發生的時代設為當下正在行進的時代,從而繞開了當代史中許多不僅僅是科幻小說無法處理的問題。在另一個方面,三體文明所遭遇的危機,與地球文明事實並沒有什麼兩樣。同樣是毀滅性的——比如文革之於中國或工業文明之於地球。

三體文明的精英知識分子們做出的回應則是拋棄這個世界。然而他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是,三體文明的危機,看似是源於外部,實則也是如地球文明的危機一樣,包含在其內部。雖然有人試圖指出這一點,但是巨大的「壓力」使得他們終歸選擇了侵略(嗯,怎麼有點像日本?)。

於是地球文明有了明確的一個「他者」,於是在小說中,一種超越後冷戰時期意識形態的局面開始出現,「人類」這個詞開始在恆星文明的尺度上開始成立。與插敘部分明確的冷戰格局相對照便十分有趣。劉慈欣並未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表述,在《三體》中,這些問題都是天然存在的,文革的原因被歸於人性之惡,工業文明之危機被歸於人性之貪婪,與之對照的三體文明之危機被歸於無法抵禦的惡劣環境,然而至少在文革的書寫之中,中國社會如何進入後文革時代的過程不見蹤跡,文革「自然」地發生而「自然」地結束,甚至不構成一種能夠解決自身文明危機的能力——當然也不能給予葉文潔任何信心,而事實上能令葉文潔更加絕望的中國後文革時期的更大更嚴峻的問題也只是在她與伊文思的談話中露出了冰山一角,而且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一角。後冷戰的世界,也僅僅是因為外星文明的入侵而實現了「和解」。

這種書寫方式未免太過簡單和片面,或者太過理想主義。畢竟當代史書寫上有許多禁區,並且,對於一部科幻小說,我們似乎不能要求太多。

然而這種嘗試仍然是十分勇敢的,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一種文革和當下世界面臨的問題的描述,雖然仍然是精英知識分子立場上的極為樸素或者幼稚的描述,然而至少他的思考是在人類文明的層面上進行的。文化研究的學者們或許也會給出這樣那樣的精妙理論,然而科幻小說家所要做的,只是稍稍前進一步,當這種文明的危機遭遇到一種僅僅是在虛構中出現的解決方式的時候,當抱有樸素理想的幾個人,或者一些人,有權選擇人類命運的時候,這種對可能性的探討,本身就具有某些思想方法上的意義。

至於《三體》之中所謂宗教,在我看來仍然脫不開基督教的影子。三體組織融合了紅衛兵、納粹軍國主義和恐怖組織的特徵,而無論是降臨派和拯救派,事實上都是基督教之末日審判的一個科幻版的表達。在科幻小說家那裡,超越這個世界的維度之外的,都是神/上帝。於是神的存在是某種程度上可以被人類理解的狀態。這便回歸到所謂「科幻的本源」或者「科幻的語境」的問題。在夏笳關於中國科幻的論述中,由於中國人對於世界的獨特認知方式和哲學觀念,事實上造成了一種關於末日/救贖這一科幻母題/本源的「語境缺失」。在《三體》中,這一概念以一種與中國當代史結合/纏繞的方式出現,將這一母題嵌入中國「現實」當中,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失。

應該看到,《三體》事實上仍然是一篇關於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故事新編」,仍然如好萊塢科幻片一般,展示了極富視覺衝擊力的技術細節,設置了較為有效的懸念,並給出了一個充滿光明的結局。畢竟科幻小說終歸是大眾文化產品,它必須給受眾帶來視覺快感和精神撫慰。當然好萊塢科幻片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太過追求視覺衝擊力而忽視其他,劉慈欣小說中的宏大想像力具有同樣的問題。所幸劉慈欣仍然是唯美的,或者如吳巖所言「新古典主義」的,《三體》乾淨利落地逃脫了災難片常見的愛情故事的俗套,卻在當代史書寫的嘗試中陷落。然而科幻文本又始終是一面鏡子,如愛麗絲之鏡,在「另一個世界」中尋找自我的歷史和生存狀態,也如風月寶鑑一般,照出一個可能性的未來和一個想像性的解決。「科幻」之內涵不過如此。

相關焦點

  • 《三體》經典語錄:劉慈欣的科幻世界
    《三體》是科幻系列小說,由《三體》、《漆黑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的《三體》三部曲,以我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布景,敘述了地球文明在世界中的未來發展過程。小說中觸及了許多範疇,包括人類史、物理學、天文學、哲學等,還對人道進行了深層刻畫,被譽為至今我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我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並且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接下來請看經典語錄:1、給韶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
  • 霍金為何警告「別回復外星人」?劉慈欣早已在《三體》中說明原因
    人類對於宇宙和外星人的好奇與探索似乎從未停下腳步,對我們來說,尋找與研究外星文明已經成為了一項嚴肅的科研課題,而大多數科學家都是相信宇宙中存在著外星文明的。1977年9月5日,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旅行者1號,上面放著一個銅質鍍金磁碟唱片,還有一個金剛石留聲機針,據說即使過了10億年也可以正常使用。
  • 《三體》電影屢屢跳票,但也許外星人正在虎視眈眈地看著我們
    從古至今,關於外星人的爭論從未停止,UFO的出現也是眾說紛紜,到底外星人是否存在,我們仍是無從而知。無數的小說與影視作品都探討過外星人的習性與樣貌,相信每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雖說主流看法下,外星人的樣貌大多醜陋,但誰又能保證外星人不是個個貌比潘安,美過熱巴?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2019中國科幻大會上,小朋友在觀看外星人模型。楊益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上海,市民在靜安大悅城內觀看《三體》舞臺劇探秘展。從國內發表到暢銷海外,這部科幻文學作品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2006年5月,《三體》第一部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連載;2010年11月《三體》三部曲全部出版;2014年11月11日《三體》英文版出版。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何明星統計,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球共有1149家圖書館收藏《三體》,創造了中國圖書譯著的高館藏紀錄。
  • 用一本書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最高榮譽獎《三體》到底有多大魅力?
    2015年8月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中國科幻小說界的最高榮譽獎項——「銀河獎」,更是摘得了「雨果獎」,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雨果獎的地位,相當於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而劉慈欣不僅是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中國人,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被盛讚:「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2015年10月18日憑藉《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
  • 現實三體世界橫空出世!科學家推斷:或許外星文明將高出地球人類
    現實三體世界橫空出世!科學家推斷:或許外星文明將高出地球人類一提到劉慈欣科幻小說代表作《三體》,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大劉將《三體》中世界觀寫得恢弘壯闊。書所呈現的"黑暗森林法則"、"水滴"等內容,也徹底地顛覆了人類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最為緊要的是,其中出現了一個高等的外星文明——三體文明。
  • 又一國產「巨作」將襲:《三體》影視化殺青,科幻領域又增新星
    《流量地球》作為國產首部硬核科幻巨作,開播時依舊褒貶不一,大家似乎就自帶有色眼鏡觀看一般,不過好在結局還是完美的,其《流浪地球》後,又一國產「科幻巨作」將襲,兩者師出同門。 《流浪地球》是一部讓人感到到驚詫的作品,在特效品方面有著完全不亞於好萊塢電影的級別,而在劇情方面更多地融入了中國情懷,在這樣一個宏偉的科幻世界當中,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
  • 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三體》科幻電視劇殺青特輯公布
    《三體》劇集殺青特輯:導演楊磊在殺青特輯中表示,一個好的科幻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總製片人白一驄則表示,科幻一定要用更加現實主義的手法、更加真實的細節去表達,才能把科幻呈現得更真實。
  • 如果外星人入侵,你會選擇獨活還是同死?《三體》的解答令人深思
    如果外星人入侵,你會選擇獨活還是同死?《三體》的解答令人深思世界末日對於我們來說似乎遙不可及,可是伴隨著疫情的來臨,有的人想到了生化危機,那麼假如事情發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一個尖銳的問題就會考驗我們每一個人。這一次考驗我們的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疫情,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的話,考驗我們的會是什麼呢?
  • 《三體》日文版風靡日本 日媒: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日媒稱,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中國暢銷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發售。日文版《三體》在日本出售一個月銷量就突破了10萬冊,在近年的海外科幻小說中創下了不俗的成績。據日本《朝日新聞》8月2日報導,《三體》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向宇宙發射信號,結果信號被「三體」外星人接收,給人類帶來了危機的故事。這是規模宏大的三部曲作品的第一部,在日本由早川書房發行。《三體》作者劉慈欣產生靈感的契機是,閱讀關於物理學「三體問題」的文章。「三體問題」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
  • 《三體》三部曲
    劉慈欣(Cixin Liu),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山西人 ,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 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
  • 劉慈欣在世界科幻小說界地位有多高?《三體》成就遠超你的想像
    大劉有一個雨果長篇獎,這現已是能進入世界科幻小說史的成果了,我覺得這點就夠了(並且說實話,黑暗森林也肯定配得上雙獎至少一個)。再去細究是排前10仍是前20名仍是前30名除了挑口水外沒有意義。並且三體系列在 Goodreads 和 Amazon 上都有基數很大的高評分,這點也很闡明問題。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三體》連續劇要開拍!Netflix權遊主創操刀,大劉:相信團隊!
    【新智元導讀】Netflix官宣將拍攝美劇版《三體》,大名鼎鼎的《權遊》主創操刀,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製作顧問。大劉表示,「非常尊重和信任《三體》英文系列劇集的創作團隊。」考慮到去年權遊的爛尾大結局,網友紛紛質疑倆DB會上演一番魔改。你讀過《三體》嗎?
  • 從《瘋味英雄》到《三體》,這家公司再度點燃中國科幻的火石!
    而這,也引發費米謬論以及霍金的警告——「人類應避免與外星人接觸」相對於歷經138.2億年的宇宙來講,人類文明的五千餘年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轉瞬即逝。未來,那些因人類的好奇心招致的外星人,也許有著遠比我們更先進的文明,這將為人類文明招致災難。這句話,也正是劉慈欣筆下的「黑暗森林法則」,因此構建起《三體》最核心的生存價值。《三體》
  • 電視劇《三體》殺青 秉持科幻初心構建真實科幻世界
    近日,由企鵝影視、三體宇宙、靈河文化出品,楊磊執導,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殺青並發布「殺青特輯」。該劇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三體》,講述了納米物理學家汪淼(張魯一 飾)與刑警史強(于和偉 飾)聯手破解三體文明在地球製造恐慌的真相,並由此展開一系列調查與對抗的故事。
  • 《三體》最經典的十句話,讓你讀懂它有多偉大,第一句就讓人難忘
    ——科幻作家何夕劉慈欣出生於北京,是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他的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2015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得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成為整個亞洲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人。在《三體》裡,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
  • 從日本學者的「三體式驚訝」 看《三體》的異域傳播與接受_文化...
    史強既非程心那樣「最後的人」,距離羅輯那樣的英雄也似乎有點距離,立原透耶也十分訝異於日本讀者為何將所有的愛傾注給了他,只要大史出場,立即小鹿亂撞,日本讀者甚至直呼他為全書「心靈支柱」。其實,一個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問題是:對一部科幻小說的接受中,「常人」的魅力同樣重要。劉慈欣曾經多次提醒讀者,其科幻小說擁有兩個世界,灰暗的現實世界和空靈的幻想世界。
  • 《三體》讓美國科幻界都驚訝的中國第一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
    劉慈欣:引領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三體》劉慈欣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人。生於北京,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他寫的科幻書籍數不勝數,可能我們不認知這位偉大的作者。
  • 從伊春林區走出來的「科幻迷」把《三體》推向世界
    不久前,《三體》入選教育部中小學閱讀書單。很多人看過《三體》,但翻開前言,非科幻迷也許會漏掉一個重要的名字——姚海軍。今年54歲的姚海軍是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副總編,除了《科幻世界》雜誌,還編輯出版了中國科幻基石叢書、世界科幻大師叢書。去年12月,姚海軍榮獲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