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春林區走出來的「科幻迷」把《三體》推向世界

2020-12-12 生活報

不久前,《三體》入選教育部中小學閱讀書單。很多人看過《三體》,但翻開前言,非科幻迷也許會漏掉一個重要的名字——姚海軍。

今年54歲的姚海軍是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副總編,除了《科幻世界》雜誌,還編輯出版了中國科幻基石叢書、世界科幻大師叢書。去年12月,姚海軍榮獲第30屆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貢獻獎。姚海軍是《三體》走向世界的幕後推手,被業內大咖稱為「科幻掘金人」和「中國的坎貝爾」(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的開山鼻祖)。

而在更早之前,姚海軍生活在黑龍江,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都在家鄉伊春度過的。從林場工人到「中國的坎貝爾」,這位科幻迷的人生亦如科幻般精彩……

姚海軍

被「機器狗」帶入新世界

「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跟劉慈欣在《三體2》裡所描述的「黑暗森林」的緊張氛圍不同,成長於伊春林區的姚海軍,在真實的山林裡度過了被他稱為「近乎置身於童話世界」的前20年。

他出生在一個叫「七公裡半」的小村莊,四面環山,滿目蒼翠,經常有野兔、野豬、小鹿出沒,呆萌的狍子偶爾會跑到後窗舔窗紙。冬天,他和小夥伴踏著厚厚的積雪上學,四周寂靜到只有踩雪的聲響,夜晚,抬起頭便能看到漫天繁星,純淨而富有詩意。用他的話說,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整個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中」。

然而,美好的「桃源」往往也伴隨著閉塞。上初中後,姚海軍的課餘生活很單調,沒有課外書可讀,他的數學老師很有經濟頭腦,批發了一些課外讀物,用書包裝回來,放學後賣給學生們。這個現在看來可能略有爭議的做法,無意中改變了姚海軍的命運。他花三毛二挑了本《奇異的機器狗》,這個「狗頭移植」的科幻故事,把他帶入了一個奇異的新世界。

「越匱乏,就會越嚮往。」姚海軍說,第一次接觸科幻文學,覺得太新奇了。此後,他閱讀了很多科幻書,比如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以及凡爾納、別裡亞耶夫等人的作品。

中國第一個科幻迷雜誌《星雲》誕生在伊春的林場

深山裡出「星雲」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科幻曾迎來一個「短暫的春天」。姚海軍通過科幻期刊邊欄上的作者信息,與國內一群科幻迷建立了書信聯繫。1988年春天,他從省內一所技校畢業前夕,創辦了《星雲》雜誌。這是中國第一個科幻迷雜誌,每年出三期,主要介紹國內外科幻消息、書訊,發表科幻短評等。

「那時候沒有網際網路,我家裡甚至連電話都沒有,只能靠書信與科幻雜誌的編輯和全國各地科幻迷們交流。」姚海軍回憶說,《星雲》的籌款方式,現在看來也有一點超前,辦刊經費由科幻迷們「眾籌」,他會在每期雜誌上公布收支情況。

姚海軍畢業後,被分配到林場的儲木廠當工人,主要工作是跟在電瓶車後面選材,每天將不同等級、不同直徑的木材分類,這跟他後來的職業——為中國科幻選拔人才,似乎有某種共通之處。

下班後,他經常一個人興致勃勃地躲進小屋裡整理素材,獨自完成編輯、校對、排版、印刷工作。最初是手刻蠟紙,後來是油印、鉛印,姚海軍把小冊子郵寄給全國各地的科幻迷,最多一期印過一千多冊。《星雲》創刊後迅速在科幻界形成了影響,曾被北師大教授吳巖帶到美國,作為中國科幻迷的代表雜誌展出。

一個人在偏遠的山區林場裡印科幻雜誌,這事兒本身聽起來也挺「科幻」。然而,姚海軍覺得這並非偶然,「伊春雖然是個小地方,但上世紀80年代黑龍江省的科幻出版很厲害,中國第一份準科幻報紙就誕生在黑龍江,當時還有比《科學文藝》(《科幻世界》前身)刊發更多科幻內容的科普雜誌《科學時代》。」

儘管姚海軍在工人和編輯之間「切換自如」,但周圍人卻理解不了他,覺得他不務實,甚至「精神有問題」。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不務正業」的年輕人正一步步走出山林,一點點地靠近他的正業。

從伊春林場到「科幻重地」

1997年,國際科幻大會在北京舉行,邀請到了俄羅斯和美國的太空人為科幻「正名」,這對當時的中國科幻而言至關重要。這次會議也徹底改變了姚海軍的人生軌跡,彼時他已經當了近十年的選材工人。

在各地科幻迷的幫助下,他前往北京,在會議中心附近旅館的地下室裡,終於見到了那些神交多年的同好。大家徹夜長談,紛紛勸他「出山」。很快,姚海軍被《科幻大王》副主編邀請去太原工作,一年後他又在科幻界大咖王晉康、韓松等人的力薦下,前往「科幻重地」成都,進入《科幻世界》雜誌社。最初,他被分到讀者俱樂部,主要工作是組織科幻迷活動和編輯會刊。

1999年,姚海軍開始擔任編輯工作,他至今仍記得和同事們一起讀完劉慈欣來稿時的激動,「作品雖然篇幅短小,但想像力驚人,劉慈欣這種作家,一出手就與眾不同。」姚海軍感慨地說。在2000年的筆會上,他第一次見到劉慈欣,第一印象是「穿著普通,人很平和,內秀」。在聽劉慈欣聊完那些驚人的科幻構想後,姚海軍震撼極了,「特別渴望他能把這些構想都變成科幻小說」。

姚海軍和劉慈欣

2002年編輯部實行責任編輯制,姚海軍成為了劉慈欣的責編,他對後來被拍成科幻大片的《流浪地球》的評價是:「想像奇崛,格局宏闊。」

姚海軍坦言,中國的科幻小說往往是在傳統題材的基礎上加入新東西,而劉慈欣則是成功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尤其是後來的《三體》。2005年,看到《三體1》的手稿時,姚海軍很激動卻不震驚,因為之前他聽劉慈欣講過很多這樣的故事。然而,後來讀到《三體3》時,姚海軍的興奮勁兒又來了,「『三部曲』通常會一部不如一部,但《三體3》超乎想像的好!」

2015年8月,《三體》加冕「雨果獎」之前,姚海軍並非沒抱期待,但他覺得「無論獲獎與否,都無損這部作品的偉大」。獲獎消息傳來後,姚海軍第一個打電話通知劉慈欣,劉慈欣的反應相當淡定,姚海軍回憶說「電話那頭兒很平靜」。

2019年,姚海軍獲中國科幻「銀河獎」特別貢獻獎

「骨子裡仍是個科幻迷」

在2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值得姚海軍驕傲的不只有《三體》,他還策劃出版了中國科幻基石叢書和世界科幻大師叢書。其中,中國科幻基石叢書囊括了近二十年中國最優秀的原創科幻小說,而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也已出到第176號,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科幻類叢書。這些世界一流的科幻作品像源源不斷的養料,滋養著一批批讀者和年輕作者。

很多人都在關心,中國是否還會出現下一個「劉慈欣」?「會有的。」姚海軍篤定地說,他對中國科幻的未來感到樂觀,「以前中國的科幻文學很小眾,科幻創作隊伍規模很小,現在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而且搭建了很多平臺,每年開筆會、辦培訓班,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年輕作者。」

20多年來,姚海軍不僅見證了中國科幻的變遷,也有幸參與其中。他一直希望推進中國科幻產業升級換代,如今這種轉變已經發生,「以前科幻作家主要是圍繞在雜誌周圍,今天中國有了《三體》這樣的超級暢銷書,也有了《流浪地球》這樣成功的科幻大片,奇蹟在不斷發生,世界正在變得廣闊。」

其實,比起「科幻掘金人」和「中國的坎貝爾」這些讚譽,姚海軍對自己有著更謙虛的定位,「我只是一名科幻編輯,骨子裡仍然是個科幻迷。」

相關焦點

  • 現象級盛宴《三體時空沉浸展》開啟科幻視覺新紀元
    世界級IP、全球布局、頂級視覺盛宴 強強聯手開啟新紀元三體宇宙是一家幻想類IP的開發和運營商,目前專注於將《三體》這部宏偉的科幻IP進行全產鏈、全球性的開發布局,作為《三體》的全球,永久,獨家的版權方,致力於對《三體》的精神和內涵通過更多樣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同時也希望《三體》這部代表中國科幻與世界接軌的著作可以展現中國文化的自信和優勢取得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科幻迷福音!奈飛要拍《三體》英文版,《權力的遊戲》編劇加盟
    財聯社9月2日訊,昨夜全球科幻迷迎來爆炸性新聞,據多家外媒,全球最大流媒體平臺Netflix(奈飛)和《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遊族集團共同宣布,將拍攝《三體》劇集。《三體》作為「史詩級的科幻巨著」,被本次負責英文版改編的編劇稱:「劉慈欣的三部曲是我們讀過的最具雄心的科幻系列,帶著讀者從上世紀60年代一直到時間的盡頭,從我們淡藍色星球的生命到遙遠的宇宙邊緣」。科幻片受市場歡迎的程度有例可循,2019年初,春節檔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舉衝進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前二,後被《哪吒》超過。
  • 電視劇《三體》殺青 秉持科幻初心構建真實科幻世界
    近日,由企鵝影視、三體宇宙、靈河文化出品,楊磊執導,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殺青並發布「殺青特輯」。該劇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三體》,講述了納米物理學家汪淼(張魯一 飾)與刑警史強(于和偉 飾)聯手破解三體文明在地球製造恐慌的真相,並由此展開一系列調查與對抗的故事。
  • 《三體》讓美國科幻界都驚訝的中國第一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
    劉慈欣:引領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三體》劉慈欣祖籍河南省信陽市羅山人。生於北京,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委會委員,同時也是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他寫的科幻書籍數不勝數,可能我們不認知這位偉大的作者。
  • 《三體》經典語錄:劉慈欣的科幻世界
    《三體》是科幻系列小說,由《三體》、《漆黑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的《三體》三部曲,以我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為布景,敘述了地球文明在世界中的未來發展過程。小說中觸及了許多範疇,包括人類史、物理學、天文學、哲學等,還對人道進行了深層刻畫,被譽為至今我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我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並且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接下來請看經典語錄:1、給韶光以生命,給歲月以文明。
  • 《三體》領銜「硬科幻」中國科幻劇集有望迎來爆發期
    原標題:《三體》領銜「硬科幻」中國科幻劇集有望迎來爆發期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月7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三體》殺青、《火星孤兒》即將啟動、《秩序者日記》申請立項……近期,多個科幻題材劇集傳來殺青、開機、籌備的消息,中國科幻劇集有望迎來爆發期。
  • 從《三體》眺望中國科幻出海遠景
    1、海外讀者熱評「只有中國作家才寫得出」在《三體》走進日本前,劉慈欣並非信心十足,雖然在英語世界銷售火爆,亞洲一些地區卻反響平平,比如韓國版《三體》第一部只賣出400本。然而,近4個月來在日本的火熱情況完全打消了劉慈欣的這種顧慮。
  • 《三體》:當代史的科幻書寫,你是否相信平行世界,相信外星人?
    很容易看出,劉慈欣在《三體》中表現出來的野心很大,不僅是試圖將自己的作品序列進行系統化整理和某種程度上的超越,更重要的是試圖給出一些達到「科幻」這個語詞內涵之中的嘗試。這些嘗試的可貴之處勇氣可嘉,以至於《三體》作為一部小說這樣那樣的問題都不足以稍稍削弱這種嘗試中閃耀著的光芒。作為一部小說的《三體》,並不是一部足夠好的作品。
  • 《三體》日文版風靡日本 日媒: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世界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日媒稱,累計銷量超過2000萬冊的中國暢銷科幻小說《三體》日文版發售。日文版《三體》在日本出售一個月銷量就突破了10萬冊,在近年的海外科幻小說中創下了不俗的成績。據日本《朝日新聞》8月2日報導,《三體》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向宇宙發射信號,結果信號被「三體」外星人接收,給人類帶來了危機的故事。這是規模宏大的三部曲作品的第一部,在日本由早川書房發行。《三體》作者劉慈欣產生靈感的契機是,閱讀關於物理學「三體問題」的文章。「三體問題」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
  • 《三體》不僅僅是科幻小說,還是劉慈欣對一種生活方式的詮釋
    一、劉慈欣 與「科幻小說」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而劉慈欣就是其中的一員。
  • 日本科幻作家:《三體》在日本引發熱潮,日文版比英文版更傳神
    10月25-27日,第十屆華語科幻星雲獎超級盛典在重慶舉行。大會除邀請到了國內的科幻作者,還有來自日本的著名科幻作家參與其中,日本作家如何看待中國科幻呢?日本科幻作家、日本科幻協會前任會長藤井太洋講述了《三體》今年春天在日本發行後引起的風潮。
  • 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三體》科幻電視劇殺青特輯公布
    《三體》劇集殺青特輯:導演楊磊在殺青特輯中表示,一個好的科幻一定是有現實意義的,看了這個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總製片人白一驄則表示,科幻一定要用更加現實主義的手法、更加真實的細節去表達,才能把科幻呈現得更真實。
  • 光線「彩條屋」創始人接盤《三體》電影:「科幻第一IP」何時能上大...
    作為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獲得者,其世界觀足夠龐大繁複,帶來了影視化足夠瑰麗奇幻的想像,號稱「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水平拉到世界科幻水平」的原著三部曲豆瓣標註「看過」的人數加起來近百萬,證明了其在國內科幻界不可替代的「第一IP」地位和人氣。而開啟「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票房躋身影史TOP3,同年,還有改編自《鄉村教師》的《瘋狂的外星人》上映,更為《三體》影視化和劉氏IP注入一針強心劑。
  • 5本百看不厭的硬科幻小說,設定嚴謹劇情硬核,科幻迷不要錯過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百看不厭的硬科幻小說,設定嚴謹劇情硬核,科幻迷不要錯過第一本:《深空之下》 作者:最終永恆書評:這是一本很嚴謹的科幻文,地球被外星飛船的燃料倉炸了,倖存人類坐著從月球背面翻出來的一架比金剛狼爪子還硬的外星古董飛船,靠丟核彈爆炸的衝擊力當作動力,在宇宙流浪的故事。
  • 網飛接拍英文劇版《三體》!這部科幻大IP為什麼如此「難」拍?
    提到《三體》這個IP,無論是不是科幻迷,一定對它有所耳聞。2006年到2010年,「大劉」劉慈欣用三部故事,為讀者們呈現出了一個具有原汁原味中國風格,雲譎波詭又不缺失現實主義關照的想像力世界。《三體》可謂中國科幻迷心中的「白月光」和驕傲。關於《三體》的影視動畫化,遊族影業早在2014年9月就已經「先聲奪人」。不僅有《三體》的唯一全球影視改編權。
  • 劉慈欣:人性有很多種可能,《三體》恰恰表現了其中最糟的一種
    《三體》這部小說,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外,都盛讚作者劉慈欣,稱他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了世界的級別,並榮獲了世界級科幻大獎:「雨果獎」。在劉慈欣獲獎以後,他始終如一的保持著十分謙遜低調的作風,說中國的科幻文學還是處於一個比較邊緣化的位置。
  • 中國人拍不出來的《三體》,Netflix能拍好嗎?
    作者 | 趙天成「中國幾十年、上百年出來的這麼一部偉大的科幻小說,一定要中國人自己來拍,要毀也要毀到我們中國人手裡。」當年,遊族以極其廉價的成本籤下《三體》版權,時任遊族影業CEO、《三體》電影製片人孔二狗曾這樣信誓旦旦地表示。然而,9月1日遊族網絡突然宣布,已與Netflix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
  • 劉慈欣在世界科幻小說界地位有多高?《三體》成就遠超你的想像
    大劉有一個雨果長篇獎,這現已是能進入世界科幻小說史的成果了,我覺得這點就夠了(並且說實話,黑暗森林也肯定配得上雙獎至少一個)。再去細究是排前10仍是前20名仍是前30名除了挑口水外沒有意義。並且三體系列在 Goodreads 和 Amazon 上都有基數很大的高評分,這點也很闡明問題。
  • |科幻迷
    文/馮壹2019年初,一部《流浪地球》讓國產科幻迷沸騰了。這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科幻電影,在某種程度上掀起了國產科幻的新狂潮。一方面,相似作品接連發力,國產科幻後續或將蓬勃發展;另一邊,觀眾審美水平也隨之提高,糊弄了事的科幻作品更難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