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浦安修是老資格,祖籍上海嘉定,1918年生於北京,參加過「一二九」運動,1936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去了延安,全國解放後先後任紡織部副司長、輕工業部司長,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文革後擔任過中央紀委委員、全國政協常委,1991年逝世。其實以浦安修的資歷和經歷,這個職務並不高。
當然,她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彭德懷元帥的夫人。可悲的是,她因為這個身份遭受了各種磨難和質疑,晚年的她自己也不以元帥夫人自居。
浦安修的一生,從1938年20歲的她成為40歲的彭德懷夫人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是一個悲劇,就是說,她無論怎麼做,怎麼選擇,都是錯的。
二
第一次選擇。廬山會議後,彭德懷罷官。是和彭德懷繼續生活呢,還是和彭德懷離婚呢?
1959年廬山會議,彭德懷為民鼓與呼,上了萬言書,被打成「反黨集團」「軍事俱樂部」,罷官去職,謫居京郊掛甲屯。此時的浦安修,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彭德懷成了「反黨集團」頭子,浦安修是黨員領導幹部。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很難理解當時浦安修的壓力有多大。要知道,多少老領導、老上級、老革命,打著「領袖」「中央」「革命」「路線」「主義」等重若千鈞的理由,反覆地給浦安修做工作,要他和反黨頭子彭德懷劃清界限,否則就是為彭德懷「陪綁」「殉葬」。浦安修也是經過黨多年教育的老革命,她心目中,領袖、黨、革命的份量,當然遠遠高於彭德懷,於是浦安修提出了和彭德懷離婚的要求,並正式打了報告(報告層層報到周恩來、鄧小平手裡,周恩來問這事彭德懷 同意嗎?鄧小平說這是家務事,我不管。這樣,浦安修到底和彭德懷離婚沒離婚,也是一筆糊塗帳)。
但時過境遷,彭德懷被平反,恢復「彭大將軍」的榮譽後,又是老領導、老上級、老同事,用「道德」「情分」「忠誠」等,來指責浦安修,認為她不應該在彭老總深處逆境時離他而去。
不離婚錯,離婚也錯,指責她的,是同一撥人,代表同一個組織。
三
第二次選擇。文革爆發,彭德懷被揪鬥。是和彭德懷藕斷絲連呢,還是徹底揭發呢?
文革爆發,彭德懷在劫難逃,境遇之慘,令人扼腕發指。這時,每次揪鬥彭德懷,都把浦安修拉來陪鬥。作出把她拉來陪鬥的決定的也是組織,也是領導,而且理由很充分,說她和彭德懷「藕斷絲連」,沒有真正揭發,沒有反戈一擊,沒有觸及靈魂,是在包庇、串供等等。
但時過境遷,又是同一撥人,又指責浦安修在文革中態度不好,沒能和彭老總同甘共苦。其實,除了官樣文章,我們實在找不到浦安修對彭德懷有任何過分的揭發和落井下石,這在當時已經很不容易了。
藕斷絲連的同情不對,劃清界限的揭發也不對。但指責她和彭藕斷絲連的,和指責她不能維護彭老總不能和彭老總同甘共苦的,也是同一撥人,代表同一個組織。
四
第三次選擇。文革期間,彭德懷病危。是去看彭德懷呢,還是不去看呢?
彭德懷飽受摧殘,身患絕症。這時專案組通知了浦安修,聲稱「去不去看你自己定。」這時,浦安修已經被各種批鬥、各種審查,風聲鶴唳,驚弓之鳥,她吃夠了「沒和彭德懷劃清界限」的苦頭,加上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她最終作出了不去看望病危的彭德懷的決定。這一點確實有點過分,也確實讓病危中的彭大將軍傷透了心。
彭德懷被平反後,這一點被很多人詬病,革命老大姐劉英(張聞天的夫人)說:「你不去看望彭老總是不對的,怕什麼,要我就去」(劉英有資格這麼批評浦安修,因為張聞天最倒黴的時候,劉英不離不棄,陪著一起挨鬥)。彭德懷的其他親屬(他們關心過落難的彭大將軍),因為浦安修這個「絕情」的舉動,更是對她不予諒解。
劉英也好,彭德懷其他家屬也好,他們有資格批評浦安修。但更多的指責浦安修對彭德懷無情無義的人,和當初那些批評她和彭德懷沒有「劃清界限」的,其實還是同一班人,代表同一個組織。
五
第四次選擇。文革結束,彭德懷被平反。是參加彭德懷的追悼會呢,還是不參加呢?
1978年12月24日,彭德懷被正式平反,中央隆重召開彭德懷追悼會,葉劍英主持大會,鄧小平致悼詞。浦安修又一次面臨選擇,這個追悼會,她參加還是不參加?
參加,難。彭德懷的其他親屬(主要是侄兒侄女)堅決反對,你不是在我伯伯落難時和他離婚嗎,你不是在我伯伯病危前都不去看他一眼嗎,現在我伯伯又成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優秀領導人」了,你又想跑來沾光?你還要臉嗎?
不參加,也難。中央有要求,老領導、老上級又來做工作,彭老總的追悼會你怎麼能不參加呢,你要顧全大局嘛,要講團結嘛,要一致向前看嘛。
唉,世上難得兩全法啊。
六
第五次選擇。晚年,是接受彭德懷元帥夫人的名義呢,還是拒絕彭德懷元帥夫人的名義呢?
文革後的元帥夫人,地位相當尊崇。但和其他在世的元帥夫人不一樣,浦安修這個元帥夫人有點不尷不尬。彭德懷的其他親屬,知道內情的不少老同志,彭老總的一些老部下,對浦安修始終不予諒解和理解,不再把她當彭總夫人看待。
但拒絕元帥夫人的名義呢,也不行。中央說了,你們並沒真正離婚,至於其他恩恩怨怨的事,那是文革時期的悲劇,是林彪「四人幫」搞的,都過去了。
總之,浦安修還是怎麼都不對。
七
浦安修是一個普通人。她確實不像卓琳那樣和落了難的鄧小平相濡以沫,她確實不像劉英那樣對倒了黴的張聞天不離不棄,她確實不像張茜那樣給被貶謫的陳毅家的溫暖。如果她能更勇敢一些,彭德懷悲愴的晚年,應該會多一點亮色和溫暖。
但這都怪她嗎?當年逼著她和彭德懷劃清界限的,逼著她檢舉揭發彭德懷的,誰不是打著老領導、老上級的牌子,誰不是打著革命、主義、領袖、中央、組織的旗幟,讓浦安修一個人和這些堂堂煌煌的東西對抗,她扛得住嗎?
為什麼逼她和彭德懷劃清界限的、逼她檢舉揭發的、逼她不去探視的人,轉眼就指責她對彭德懷無情無義、自私自利,總之這些老領導、老上級和他們代表的組織常有理,而浦安修怎麼做都不對。
這上哪裡說理去!
「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聲音說話」
——夜越深850度近視眼越亮炯炯的黑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