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分析:
我們先來分別分析一下這三個人:
齊桓公:知人善任,不計前嫌,虛心納諫
不計前嫌:我們可以聯想到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國在遭受疫情危機時,被世界上很多國家所不理解甚至怨恨針對,但是當疫情蔓延至全世界,中國依然向他們伸出援手,展現了一個國之大者的風範。因為只有放下偏見,世界才能共同進步。
虛心納諫:可以聯想到此次疫情中那些為我們吹響疫情警哨的吹哨人,正是因為這些不同的聲音,讓我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及時止損。由此可以看出,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會讓我們朝著利於自己的方向成長。
知人善任:在此次疫情的危難時刻,正是那些無私奉獻,心繫家國的人,撐起了國家的脊梁。他們(比如鍾老)是國家向上發展的動力源泉。國家和社會,只有知人善用,才能將那些最合適的人放在最合適的崗位。
鮑叔:既有伯樂之意又有舉賢不避仇的難能可貴。
雖然管仲曾經是刺殺齊桓公的人,但是鮑叔並沒有因此而記恨或報復管仲,而是看到了管仲身上的閃光點,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積極舉薦管仲為相。所以優秀的人身上總有閃光的地方,但人無完人,放下所謂的偏見,真正的金子就離你不遠了。善於發現優秀的人並與之為伍,不計過往,才能走向更好的未來。
管仲:此題目中部,管仲是最難寫的,選這個立意的都是劍走偏鋒的英雄。
如果一定要寫,可以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的角度寫,管仲之才是事實,成就一番事業是結果。管仲能夠看清局勢,接受舉薦輔佐齊桓公,這不正應了「良禽擇木而棲息,良臣擇主而侍」的道理嗎?與優秀的人為伍,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概括起來,齊桓公的識人用人、知人善任,不計前嫌;管仲的忠心耿耿,知恩圖報;鮑叔牙的知人薦人等都是值得讚頌的,選擇哪一個進行寫作都可以寫得精彩。
按照作文要求,這篇材料作文的立意可以從三個人中選擇一個,但按照材料的提示,就是在齊桓公和鮑叔牙二人中選擇一個,因為文章並未側重於管仲的描述。而作為考生來說,從立德樹人的主題來看,如果追求最佳立意,應當選擇「鮑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