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高考語文考試結束,很多人最想知道的便是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啥!筆者為你奉上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看看如果是你參加考試,你會怎麼寫這些題目?
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那麼首先介紹一下三位主人公
男一號,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姜小白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 ,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衛國人 [2] 。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
男二號齊國丞相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 [1-2] 。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並被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男三號鮑叔牙
鮑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鮑氏,名叔牙,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聞名於世,向齊桓公舉薦自己的摯友管仲。他與管仲的交情為歷代史家所稱頌,有成語「管鮑之交」
春秋時期,鮑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友好。他們兩人曾經合夥做過生意,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
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而是他家裡窮呀。」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幹。這時,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不是管仲沒有才幹,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當兵參加戰爭,而且三次逃跑。人們譏笑地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裡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啊!」後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卻為齊國的公子糾效力。
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齊桓公登位後,要拜鮑叔牙為相,並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
鮑叔牙堅決辭掉相國之位,並指出管仲之才遠勝於己,勸說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鮑叔牙高風亮節,有古君子之風,孔子所說的君子大概就是這樣君子成人之美
齊桓公從莒國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後),就任命鮑叔牙當太宰,(鮑叔牙)謝絕說:「我,是國君的一個平庸的臣子,您給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凍受餓,就是國君對臣子的恩賜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國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點:寬厚仁慈,愛戴人民,我不如他;治理國家是其不丟失權力,我不如他;用忠誠信義結交諸侯百家,我不如他;制定禮法道德規範成為全國人民的行為準則,我不如他;(兩軍交戰)在營門前擊鼓助威,使諸侯百家勇氣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說:「那個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帶鉤,因此(我)幾乎死掉。」鮑叔牙解釋說:「管夷吾是為他的君主而行動;您如果寬恕他的罪過讓他回到齊國,他也會像這樣的。」齊桓公問:「那怎麼辦?」
接回了管仲,並任用管仲為相他從牧民、形勢、權修、立政、到兵法、霸形、霸言。桓公看後驚訝管仲的奇才,乃親自向管仲請罪。繼而就有金臺隆重拜相之舉,拜管仲為仲父
男一號齊桓公,從頭到尾都是一個混混,甩手掌柜一個,不過情商高,會用人,識人才,自身文不成武不就,和劉邦差不多.
管仲,二把手,齊國的實際掌舵者,玩手段少有人能及,政治經濟玩得純熟.
鮑叔牙,真正的朋友就應該像他這樣,成全別人威名的時刻,也讓史書留下了自己濃厚的一筆
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
一代霸主齊桓公卻死得很慘,主要是因為他在晚年時候寵幸奸臣:易牙殺子,烹肉給齊桓公吃,齊桓公卻認為易牙對他的忠心超過了父子之愛。開方亡國亡父都不回去奔喪,齊桓公卻認為開方對自己的忠心超越了對故國的愛。豎刁閹割了自己,只為去齊桓公身邊服侍他,齊桓公卻認為豎刁對自己的忠心已經超過了他對身體的愛惜。
這一切都逃不過管仲的法眼,管仲勸告齊桓公,一定要遠離他們,這些人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連兒子都可以烹殺,死了父親都不回去奔喪,這是多麼沒有人性多麼可怕的人啊!可是齊桓公卻還是寵幸這三人。
最終當齊桓公年邁患病時,正是這些奸臣害死了他。他們為了按照自己的心意立繼承人,假傳君命,把齊桓公困在宮殿裡不準任何人進入,活活把他餓死了。
這都不算慘,最慘的是死了都沒人收屍。因為齊桓公娶了三任大老婆都沒有給他生下嫡子,幾位寵姬卻生了幾個庶子,齊桓公也沒有早早確立繼承人,所以他的五個兒子們自相殘殺,爭權奪位。後人評價他們「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就這樣,齊桓公死後,無人問津,屍體都腐爛發出惡臭,屍蟲從宮殿裡爬出來……直到兩個多月後,公子無虧取得國君之位,才騰出空來為齊桓公安排後事。此後齊國四十多年內亂,再不復當年雄霸中原的景象了。
一代霸主就此隕落。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