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讓古羅馬恐懼的北非大將漢尼拔,迦太基真值得他去效忠嗎?

2020-12-12 騰訊網

非洲在現代人眼中充滿了神秘感,一望無際的沙漠,原始的熱帶雨林,就連持槍射擊的方式都讓人感到新奇,說白了就是比較原始。當然這僅是一個比較狹隘的印象,非洲比我們想像的大的多,而時間回溯到公元前,北非還曾經差不點橫掃了歐洲。想必很多人也清楚,這就是迦太基和羅馬之間的戰爭,期間誕生的主角自然就是有著「軍事天才」稱號的漢尼拔了。

說起漢尼拔,他的知名度應該也是很高的,或多或少總會在我們的耳邊出現。身為迦太基的軍事領袖,他翻越了阿爾卑斯山後入侵了羅馬本土,並從北打到南。而戰敗後的經歷就有些悲劇性了,漢尼拔被羅馬一路通緝,最終被逼自殺。而他曾經效忠的迦太基,也被羅馬徹底的蕩平了。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漢尼拔的故事,看看曾經強盛一時的迦太基。

迦太基與漢尼拔

不少人會認為漢尼拔就是迦太基人的領袖,其實不然,漢尼拔只是一個將領,而他率領的也只有一少部分是迦太基本土士兵。迦太基是起源於北非突尼西亞沿岸的一個文明,時間大約在公元前八百年左右,可以將其看成是腓尼基文明的繼承者之一。他本質上和古希臘一樣是一個城邦制的國家,雖然有國王,但在公元前三百年的時候元老院就徹底統治了迦太基。而後憑藉自身優異的條件,迦太基一步步的統治並稱霸了地中海一代。

但地中海這一圈並不只有迦太基一家,北岸的羅馬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崛起了,爭鬥就成了在所難免的事情。率先動手的是羅馬,憑藉海軍優勢,羅馬入侵北非。反觀迦太基,因為大部分平民為商人和手工業者,並不喜歡打仗,所以在戰爭早期敗於了羅馬。但因為談和的條件過於苛刻,迦太基人憑藉財力僱傭了斯巴達將軍「克桑提普斯」來為其而戰,並成功將入侵的羅馬軍隊攆了出去。但因為海軍實力有限,對於西西里島的爭奪最終以迦太基的失敗而告終,而這場戰鬥的最終結果就是迦太基失去了曾經在地中海的霸權。

在這場戰爭在迦太基失敗瀕臨失敗之前,漢尼拔已經出生了,儘管出生在一個軍事家庭中,但那個時候他年齡還比較小,能力有限。不過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從小就決定終生與羅馬為敵。同時因為海路已經受阻,迦太基將擴張方向放在了伊比利亞半島上,這也為日後漢尼拔遠徵羅馬鋪墊好了道路。公元前221年,當時的迦太基統帥哈斯德魯巴被凱爾特人刺殺,而後漢尼拔憑藉家族的影響力成為了迦太基的新任統帥,並繼續進行對伊比利亞半島的徵服。

漢尼拔對羅馬的報復,即第二次布匿戰爭

在對伊比利亞的徵服戰中,原屬於迦太基的城邦薩貢託與羅馬結盟,因此遭到了漢尼拔的圍攻。而後羅馬要求迦太基交出漢尼拔並押赴羅馬進行審判。面對羅馬之前的所作所為,迦太基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力挺漢尼拔。進而一場大仗即將來臨,漢尼拔決定領軍攻打羅馬所處的亞平寧半島,以報第一次布匿戰爭的仇。

公元前218年,漢尼拔集結了一批近十萬人的部隊北上翻過阿爾卑斯山脈。說起這批軍隊,其實只有一少部分是迦太基的軍隊,其餘絕大多數均是從地中海各地來的僱傭軍。其原因前文已經提過了,迦太基雖然繁榮,但這一點主要集中在了商業上,在軍事上一隻比較貧弱,因為生活太好沒人願意去當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迦太基才使用了大量的僱傭軍,好處自然是減少了自己有生力量的損失,但因為人員混在,管理起來也是相當的困難。這也側面證明了漢尼拔的統帥能力超強。

在挺近庇里牛斯山區的時候,漢尼拔就已經遭受到了嚴重的減員,因為有上萬名當地徵招的士兵並不願意離開家鄉,漢尼拔隨了他們的願望,加上對庇里牛斯山區的徵服作戰犧牲巨大。不過到了高盧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不滿羅馬統治的高盧人加入到了漢尼拔的隊伍中,使其又重新壯大了起來。繞開了羅馬前來阻擊的軍隊後,漢尼拔在高盧人的幫助下,開始了帶領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壯舉。五個月後,漢尼拔成功翻越了阿爾比斯山,並在抵達達波河後打敗羅馬軍隊。

亞平寧半島上的具體經過就不多講了,漢尼拔基本上就是呈現橫掃的趨勢,值得一提的就是戰略方針。羅馬城本已成為漢尼拔的囊中之物,但卻放棄了攻城的舉動,反而繼續南下。很多人認為漢尼拔錯失了一個好機會,但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雖然打到了羅馬城面前,但也不是說攻城就能攻下來的,而敵人的援軍這從四面八方的往這裡趕。當然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漢尼拔的部隊絕大多數為僱傭兵組成,外加自身補給困難,穩住他們的辦法就是不斷掠奪。因此漢尼拔才放棄了羅馬選擇了南下。

漢尼拔的失敗與迦太基的滅亡

漢尼拔的失敗是必然的,就天時、地利、人和這任意一點來看,漢尼拔都沒有佔到。別看打進了亞平寧半島,羅馬軍隊的實力依舊要強於迦太基。另外迦太基人心並不和,富人們手裡緊握住自己的錢,不想為這場戰爭拿一分一毫,而元老院的態度也是可戰可和。在這些負面影響之下,漢尼拔最終敗於了大西庇阿之手。而迦太基也徹底淪為了羅馬的手下敗將,名義上保持了獨立,但實際已經成為了羅馬的附屬國。

戰爭結束之後,漢尼拔的故事並沒有結束,他開始了政治生涯並獲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也導致羅馬人再次提起了對他的戒心,為了有備無患,羅馬人脅迫迦太基再次交出漢尼拔。而漢尼拔則迫於壓力離開了迦太基,一路輾轉逃到了塞琉古帝國,並受到了塞琉古國王安條克的重用。之後,漢尼拔指揮安條克的軍隊與羅馬交戰,但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安條克為了求和準備交出漢尼拔,代漢尼拔跑到比提尼亞後,山窮水盡的他選擇了自盡。當然關於漢尼拔的真正死因,到現在一直存在爭議。

再來看看迦太基,好日子並沒有過上太久。對於漢尼拔時期的迦太基來說,是戰是和都影響不到那些貴族及商人,因此才選擇了委曲求全的方針,但報應終歸是找上了他們。見迦太基恢復了繁榮,羅馬人又坐不住了,便再次挑起了戰爭。而這一次,迦太基再無還手之力,成了一隻等待宰的羔羊。

參考文獻《羅馬史》、《自羅馬建城以來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漢尼拔的悲劇和迦太基的沒落
    這讓人想起那位被拿破崙奉為「戰神」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迦太基位於北非,跟強盛的羅馬一度勢均力敵。公元前218年,漢尼拔挺進到義大利腹地,甚至有望攻克羅馬城,但他的遠徵並未得到國內的支持,最後難以為繼。國內輿論的短視,讓漢尼拔撤回北非本土,後又因為政敵和輿論的內外打壓,出走小亞細亞。羅馬共和國的真正目標不是漢尼拔,而是迦太基,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
  • 假設歷史•漢尼拔攻陷羅馬 迦太基能贏布匿戰爭嗎
    西方戰略之父,迦太基名將漢尼拔隨著坎尼戰役的史詩勝利,對手核心所在的羅馬城已經門戶洞開。然而漢尼拔卻因忌憚自身實力不足而沒有乘勢進軍羅馬城。他的重要部將的哈斯德魯巴當時哀嘆道:漢尼拔會贏得勝利,卻不會利用勝利。那麼如果漢尼拔在坎尼戰役大勝後乘勢進軍羅馬,能夠改變歷史的進程,讓迦太基人獲得這次戰役的戰爭嗎?
  • 古代軍事戰略大師迦太基人漢尼拔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一位,他的高超技藝是出色戰爭天賦,他指揮戰爭就像是在完成一件藝術品一樣,在他的一生中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戰爭有無數多個,其中以少勝多的案例在他的身上頻繁上演,憑藉他的一己之力,如日中天的古羅馬共和國差點走向覆滅,羅馬元老院對他聞風喪膽,他就是北非古國迦太基的著名將領漢尼拔。
  • 迦太基神將漢尼拔的徵戰一生
    導語:漢尼拔巴卡在公元前247年出生,在迦太基的歷史上是一位出色的統制官。年少的他並沒有孩童一般的童年,有的自己有跟隨自己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前往西班牙進行徵戰。他在父親的要求下發下誓言要與古羅馬人對抗。
  • 你可以不知道迦太基,但你必須要知道漢尼拔?
    說到漢尼拔,大部分年輕人想到的,肯定是米高梅電影公司所製作電影中的變態殺人魔(該片異常變態,不推薦觀看)。我們今天的主角不是電影裡面的那個變態漢尼拔,而是古羅馬時期北非不太知名國家------迦太基的國王漢尼拔一世。
  • 漢尼拔,一位差點消滅古羅馬帝國的大將。你知道他有多厲害嗎?
    天才軍事家漢尼拔·巴卡,兩千多年前出生於北非的帝國迦太基。終生與羅馬為敵,在數次戰役中,差點把古羅馬帝國的崛起扼殺在搖籃裡。今天我們撥動時間之軸,回到那2000多年前的地中海,回到西班牙的南部新迦太基古城。還原那一段驚心動魄的年代。
  • 歷史上北非的迦太基帝國如何被羅馬帝國推翻的?
    導讀:迦太基是一個奴隸制城邦國家,由腓尼基人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建立。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當羅馬崛起於亞平寧半島,帝國開始擴張。兩國為了領土和商業利益產生了矛盾並最終激化。長達百餘年的布匿戰爭爆發了。
  • 探索《全面戰爭:競技場》北非古國神秘的迦太基文明
    在這個舞臺上,玩家將以指揮官的身份,親歷羅馬、希臘、迦太基、蠻族等不同歷史文明,使用他們的特色兵種,爭霸世界。而在其中,神秘的迦太基古國對於許多玩家而言恐怕最為陌生。它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呢?它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色兵種呢?在接下來,我們就將為玩家一一解答。
  • 漢尼拔在義大利以一軍敵一國的時候,迦太基本土到底在幹啥?
    「sdf-1」回覆:第一,迦太基自己內部存在黨爭,反對巴卡家族的北非派仍然有很大勢力,要不然巴卡家族也用不著離開迦太基跑西班牙去。史料裡面也記載了巴卡家族支持者在迦太基元老院和北非派的爭鬥。第二,西班牙形勢吃緊,迦太基本土的援軍有不少去那邊了。
  • 世界五大人屠大將:日本第五北非第四項羽第三,第一比白起屠得狠
    而作為大將來說,殲敵人數則是他們的一大戰績。後人多把古代殲敵人數巨大,或大規模屠殺戰俘及平民的大將稱為「人屠」。以下是世界古代五大人屠—— 豐臣秀吉準備和談,但當他看到明使送來的國書時,立刻暴跳如雷,因為明朝將日本當作屬國。1596年,豐臣秀吉二次出兵朝鮮,兵力達14萬,佔據了朝鮮最南端。此次出兵,日軍將戰死的朝鮮將士鼻子、耳朵割下,用鹽醋防腐寄給豐臣秀吉,這些鼻子和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廣寺大佛西側,如今稱為「鼻冢」。時至今日,韓國人提到豐臣秀吉還咬牙切齒。
  • 迦太基的漢尼拔為什麼打不過羅馬?
    這使得他既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又能訓練新招募的士兵,並確保部隊有充足的糧食和強壯的馬匹;他還能找到銀兩以應付那些不安分又難滿足的僱傭兵。這一切都需要過人的精力、非凡的遠見與敏銳的洞察力。迦太基士兵們早已經習慣了醒來時就睡在身邊的將領。為了拯救迦太基,漢尼拔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熊熊烈火。現在,他取得的偉大勝利已經將羅馬的敵人們吸引到他身邊,他堅信自己一定能夠為他的國家除掉最為痛恨的敵人。
  • 以少勝多的戰爭典範,坎尼圍殲戰——戰神漢尼拔的傳奇人生
    你知道嗎?有句話叫作:「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充分地反映了當初古羅馬的強盛與發達。作為古羅馬的臣民,他們都為古羅馬而驕傲,並認為古羅馬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大而又驕傲的古羅馬帝國,又是誰將它擊敗的呢?如果說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帝國標誌,那麼古羅馬就是西方歷史上一顆璀璨的帝國明珠。
  • 在遠徵迦太基的行動中,這位羅馬指揮官讓迦太基很痛苦
    >5部分講漢尼拔回到迦太基1公元前204年,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佔據絕對優勢的羅馬開始遠徵迦太基(位於北非)。當西庇阿成功的在北非的海岸登陸後,馬西尼薩立刻前來拜訪。面對此刻已經沒有任何根據地的馬西尼薩,西庇阿並沒有派人把他轟出去,而是想著自己在北非必須要有一個盟友。因此,他跟馬西尼薩成功的結為盟友。
  • 開場勢如破竹,為何還輸了第二次迦太基戰爭?漢尼拔:小看了羅馬
    漢尼拔:背水陣、火牛計我都會用》一文,我們明白漢尼拔不缺謀略,那麼為何漢尼拔再第二次迦太基戰爭中,還是以失敗告終?我們首先要明白漢尼拔的第一步戰略,漢尼拔進入羅馬之後,採取的是分化瓦解戰術。這裡我們可以從以下事例中看出,再拉西美諾湖之戰之後,他很仁慈地對待羅馬的同盟者,沒有勒索贖款而釋放他們回家去,以便安撫他們的市鎮。
  • 古羅馬名將費邊
    古羅馬政治家、軍事家。他出身於羅馬顯赫的貴族家庭,其祖父和父親都擔任過執政官之職。孩童時代的他性情溫順、說話緩慢,以致於被稱為「羊羔一樣的人」。不過這些性格上的弱點並沒有阻礙費邊的政治事業。反而是證明了他的謹慎和小心。公元前233年,費邊第一次當選為執政官。他在任上打敗了利古裡人(高盧人的一支),把他們趕進了阿爾卑斯山。於是,他進行了一次凱旋式。隨後,他迎來了一次挑戰。
  • 迦太基的毀滅
    「這曾經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擁有遼闊的領地、統治著海洋,在最危急的時刻,比那些龐大的帝國表現了更剛毅、勇敢的精神,但仍避免不了滅亡。想想過去的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還有那個高傲的特洛伊,又有哪個能避免這樣的結局。我真害怕在將來有人會對我的祖國做出同樣的事。」——公元前146年,在目睹迦太基城化為一片焦土時,迦太基的徵服者、羅馬將軍小西庇阿卻深感悲痛。
  • 漢尼拔:曾經有一個滅掉羅馬的機會擺在他面前
    被選為獨裁官、負責總指揮的費邊並不急於和漢尼拔決戰,因為他早已洞悉漢尼拔的企圖。如果輕率與漢尼拔對決,搞不好會損失慘重,倒不如運用長期戰術,把迦太基拖到補給不繼,迦太基就會自行滅亡。然而,羅馬市民把這種深謀遠慮看作是懦弱無能,尤其是只有副官地位的米努基烏斯早已迫不及待,他開始向羅馬市民要求指揮權。
  • 迦太基人的璀璨之星——漢尼拔
    北非古國 迦太基在漢尼拔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迦太基的一名將軍哈米爾卡.巴卡就帶著他遠離故土到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地區)。軍事生涯的短暫巔峰漢尼拔打下薩貢託的舉動無疑惹惱了同樣好鬥的羅馬人,於是羅馬人給北非的迦太基政府下了最後通牒,要求他們交出漢尼拔並且停止侵略行為。
  • 讓羅馬人和迦太基人這兩個死敵聯手?皮洛士大王堪稱古代歐洲第一拉仇恨之人
    羅馬人和迦太基人是古典時代最著名的冤家對頭,老加圖像祥林嫂一樣,逢人就說一定要毀滅迦太基,漢尼拔在小學年紀就發誓要毀滅羅馬,說到做到的大西庇阿更是在打下新迦太基城
  • 作為羅馬的最強對手,迦太基的覆滅為何如此徹底?
    文/王凱迪羅馬帝國的崛起建立在徵服環地中海的各個文明的基礎之上,與至今仍然被世人視為西方文明濫觴的希臘完全不同的是,曾經一度給羅馬帶來滅頂之災的北非強邦迦太基,卻在被羅馬徵服之後被世人所遺忘。無論是從民族文化還是歷史遺蹟來看,迦太基人就像是瞬間消亡於歷史之中。為什麼迦太基的覆滅如此徹底呢?01 商業帝國迦太基迦太基的崛起本質上是腓尼基人大航海時代的產物。